哲學課 | 周易思想與中國文化(課堂札記)

來源:微信公眾號「哲學課堂」(ID:P-class)

思想本天成 文章即風光

本文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面向社會成人開設的二年制「復旦哲學思想課程」2017年度7月份精品哲學課程(第125場)現場札記。

課程:《周易思想與中國文化》

主講:羅安憲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

日期:2017年7月29日 周六

地點:復旦大學

復旦哲學課堂為亞洲領先面向公眾的哲學思想課堂,秉承「守護思想 引領時代」之宗旨,致力於「哲學+的時代,天才為之責任」的使命!其中「哲學+」的思想概念最早為復旦哲院現任院長孫向晨教授創建並提出,現作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復旦大學哲學課堂、復旦哲學大會的辦學理念正在加以實施中!

3分鐘2700字 | 感受純正思想

7月的酷暑,每個人都在尋找能夠安靜涼爽的方寸土地,上海的高溫侵襲著大地,而一如既往,大家相約於哲學課堂。西方哲學源遠流長,接觸了康德的批判思維,維特根斯坦的邏輯理念,回歸賴以生存的東方,文化帶著生命力盤旋在中華大地上,讀《周易》,讓人心靜,在浮躁之中找到一絲平和的慰藉。7月29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院的羅安憲教授就為我們帶來了《周易思想與中國文化》的課程,為我們揭開中國版的生命DNA。

《周易》由《易經》與《易傳》兩部分構成,《易經》是一部占卜算卦之書,一般認為成書於周初,《易傳》是對《易經》的解釋和闡發,當做戰國末,之間經歷了約七八百年的時間。對《周易》作者的看法,傳統上有所謂「三聖」之說,認為伏羲畫八卦,文王重卦,孔子作「十翼」。

《周易》的「周」有看作是周代,也有認為是周普、周遍、周密的含義,而「易」認為本義是蜥蜴,引申或假借為變易,鄭玄還指出「易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

說陰陽 道中西

《易經》構築了一個以八卦為基礎,六十四卦為模型,覆變往來、流動不息、陰陽序次、循之有規的宇宙圖式。爻是組成卦的基本單位,陽爻是積極、進取、剛建,陰爻則是消極、退守、柔順。

陰陽交錯,象徵事物的陽交感、動靜變化。

《繫辭上》說:「一陰一陽謂之道」,這是一種關照,是運動、變化的根本依據,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這是一種無法窮盡無法言說的根本規律,支配著世間萬物。

一幅太極圖也許能啟示我們良多。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羅教授說:「陰陽不是『對立』,而是『對待』」。中國哲學講究關係,陰陽就體現了「相互的關係」——陽氣無法單獨存在,它是和陰共同存在的,它們抽象且不絕對不純粹,此消彼長,流動往複。

再看太極這一圖案,羅教授由此聯繫到中西的建築對比,西方建築擁有凌厲的線條,如哥特式教堂巴黎聖母院,它是尖銳的、傷人的,而中國的建築是柔和的,以人為本的,例如故宮的圓和弧線,還有中西醫的對比,西醫醫治的是病,而中醫則醫治生病的人,並引申到中西哲學的差異:

西方哲學強調的是眼中世界,「我觀」世界,這個「我」很重要,於是有了主客觀的關係;西方哲學說「平等」,卻沒意識到「平等」只是一種觀念,「不平等」才是現實。中國哲學強調的是身處的世界,人和氣候、山河萬物都是生命體,生命體之間存在能量,它們是息息相關的存在,同時,這個身處其間的「我」是隱去的,佛家就注重「去我執」,中國是一個等級制度森嚴的社會,平等被紛繁複雜的關係網構建起來的等級關係取而代之。

羅教授指出,遺憾的是,許多西方哲學對中國的了解程度淺,認為中國只有「思想」,卻沒有「哲學」。

談無常 有命理

羅教授從「緣木求魚」這個成語說起,解釋了「常」和「無常」,我們常常把「無常」認為是「常」,即把偶然看作必然趨勢,「常」是少見的,而「無常」卻是常常出現的。

《說卦》:「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這是一種保持的操守和精神。「理」是規律,可以被窮盡,中國人做事、說話都講究理,無論是走路的通道,用詞的準確性,衣服款式顏色,房屋的風水……「命」是生命也是算命中的定數,相面基於的原理是手和臉不會說謊,它代表了一個人的過去經歷,算命者能從過去預知未來,羅教授將其比作拋物線,從出發點能預知到最頂點,當你按照原軌跡生活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並讓你忖度是否有必要改變原本的生活習慣和心靈狀態。

「我命在我不在天」講究的是修行,羅教授惋惜道,古人、出家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力求將其做到極致,而今人多了慾念,多了選擇,增添了一份浮躁,卻少了思考人生的時間,許多人每天花大量的時間糾結吃飯的問題,和誰吃?在哪吃?吃什麼?卻沒有留空間給「專註」。

窮是橫縱軸的交錯,它既是橫截面廣度的展開,又是縱向深度的探究。這裡的性非欲,它是孟子強調的「善」,是人們的天性,也是明代哲學家王守仁的心學主旨「致良知」說的「良知」,總而言之,要求人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也就是「格物致知」。

儒家還強調「知命」、「正命」,孔子重視君子成就事業,但每個人的能力、人生境遇不同,基於此他又提出了「五十知天命」規勸人們去除怨氣仇恨,接受現實,不是你不努力而是天生的命運。

羅教授話鋒一轉,他指出,對經典的解讀是把握精神而非字面,時代的更迭賦予了這句話多義性和新理解,他認為這同樣講述了生命長度,試問如果一個人三十無法而立,四十無法不惑,那為何強求他於五十知天命呢?保持積極的奮鬥的人生狀態,為了目標不懈追求著,直到七十或八十才知天命,又何樂而不為呢?

風生起 再八卦

《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傳·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

八卦是一個圓圈,不是立體,也不是平面,它類似一個循環。冥冥中包含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哲學道理。在課堂上,羅教授親自為我們模擬了算卦的過程,並根據數學取餘數原理,基於朱熹《易學啟蒙》為我們講述了算卦的方法。八卦主要遵循了幾個原理:

卦的性質由爻的「多數服從少數」原則來決定,和民主制度相反

卦的陰陽由新生事物性質決定,由四象生出的八卦,不是單純的按照陰陽進行劃分,它不同於西方的二分法,而講究變化和趨勢

寫每一卦的時候,從下往上寫,寓意節節升高

……

例如「否」、「泰」這兩卦,泰這一卦,乾坤倒置,為何寓意是吉兆?

這就蘊含著「否極泰來」的道理,事物向相反方向轉變的樸素辯證法。當發展到了頂峰,應該看到背後的危機,羅教授說,「變」指的是外在的可見的變化,而「化」則是內在的隱含的潛在過程,例如一個蘋果的果肉腐爛過程。

再談「咸」、「睽」,「止而說,男下女」,聯繫八卦代表的事物系列,羅教授將這一卦放入情感婚姻里去理解,「感」字就是「咸」下有「心」,上面三爻形成少男,它對應的是「山」,寓意穩重、不動搖,下面三爻形成少女,對應的是「澤」,即男性對女性的忠誠利於形成好的婚姻;「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羅教授則聯繫了大學女生寢室的小摩擦,風趣地為我們講述了其中的道理。

最後談「剝」和「復」,「剝」的上爻意味著大勢已去、正不壓邪,而「復」的初爻則寓意好的徵兆剛剛開始,羅教授將這兩爻類比歷史上的三大戰役,生動形象地進行了解說。

穿插其間,羅教授還提到了端午的八卦含義,五月初五意味著「雙五」,此時陽氣最重,因此端午時節,人們不說「快樂」而是求「安康」,也有了喝綠豆湯的習俗;講述了周曆、商曆、夏曆的區別,和天干地支相聯繫,將八卦和五行做比較等等。

八卦蘊含著「天地人」的哲學思維,講究「位(每一卦的固定位置)、中(第二爻和第五爻)、應(14、25、36的呼應)、比(相鄰兩爻)」,伴隨著朱熹《周易本義》總結的八卦取象歌,課堂上每個人在摸索、理解中,慢慢領悟了周易的奧妙……

乾三連,坤六斷。

震仰盂,艮覆碗。

離中虛,坎中滿。

兌上缺,巽下斷。

編輯|P小博

攝影|李健 姚恆毅

復旦大學哲學課堂,時代創新思想殿堂!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主辦,立足復旦哲院繼續教育平台,面向社會各界精英提供亞洲一流的思想課程,匯聚世界頂尖思想文化,致力於打造全球領先的純正思想課堂!

—— 申請哲學課程、更多精彩思想,可關注我家更專業更牛叉的微信公眾號「哲學課堂」(ID:P-class)哈!↑↑↑

推薦閱讀:

《音樂美學》讀書筆記——1. Value and Judgement (評價音樂價值)

TAG:哲學 | 周易書籍 | 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