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們的那兩年(一)

陪你們的那兩年(一)

善水說:之前的那篇《陪你們的那兩年,我決定了自己的後半生》就當序了,下面善水就開始講故事了,小連載,想到哪兒寫哪兒。後面還打算寫一個《語文課堂36計》的連載,八一八那些使用的教學鬼點子。

1

他的名字裡面有一個字是Summer。

Summer是一個我從初二教到初三的學生。他黑黑壯壯的,表達能力很差,很喜歡起鬨,在一群鬧哄哄的孩子里,就像一個增強音效的存在。他反應有點遲鈍,但有時又會語出驚人。他心思單純,又有點貪玩。

他的性格很倔,據一個同學目擊,有段時間他到我那裡補課(免費的),他媽一天早晨攔住他,吼他,怎麼每天晚上那麼晚回家,他一臉恨恨的,卻也一句不解釋,最後還是同學幫他解釋的。

我推測,他有一個很強勢的母親,一般來說,家長越強勢的家庭,小孩要麼越懦弱,要麼越叛逆。因為家長根本不給他說話的機會,可能在童年期,他就慢慢喪失對家長表達的慾望了,這樣的小孩,如果很乖的話,長時間下去,就會變得過於依賴家長;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內心積累的怨氣越來越多,爆發之後就不聽家長的話了,也就是人們說的「叛逆」。

他應該是介於這兩者之間。初二上學期,非常乖,學習也認真,初二下,開始變得特別叛逆,屢屢讓我在課堂上下不來台。當然後來我反思,自己也有很多處理不好的地方。

初二上學期的時候,我就發現他的語文基礎很差,拼音都不大會,但是奇怪的是,他的英語很好。他上課很認真,坐得端端正正,目光也一直追隨老師和黑板,可是一考試總分前十名,語文才70多分。我找他談話,他把責任都推給以前的語文老師,說以前語文都沒怎麼學。談完以後,他走出辦公室老遠,又跑回來,讓我攤開手,他往我手上放了一袋跳跳糖,不等我反應,又跑了。我突然覺得這個學生還挺可愛的,不是被一袋糖收買,而是覺得像他這樣大大咧咧的孩子,也懂得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和老師分享。

初二上期末改完卷子,我們班的語文考得特別好,100多分的有好幾個,他還是墊底。我又把他叫來談話,我說讓他自己反思一下自己的原因,進班時好幾個基礎不好的,現在也能考90多分。這次,他態度很不好,一句話不說。我理解為他不服氣,又說了幾句。他還是不說話,我問他也不說,一臉恨恨的。談話無法繼續,我只能放他走。他飛快地逃走,邊逃邊還舒了口氣,好像逃出虎爪的感覺。我也很無奈,我不知道,就是那次談話,讓我們的關係降到冰點。

初二下,班上的很多男孩子進入了叛逆期,他是最為明顯的一個。他常常不聽講,和同學的關係也很惡劣,經常把同桌的女生打哭。最過分的時候,他一見我進教室,就開始拿出英語書,大聲地讀,我講語文卷子,他就拿出英語習題來做。我嘗試和他溝通,找他談了很多次話,但他都一言不發,毫無突破。我批改他的作文時,寫了很多鼓勵他的話,同樣毫無作用。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初三,他再次分到了我們班,讓我頭疼不已。

我不知道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只能找班主任了解情況。班主任告訴我,他初一時英語很差,是有名的英語跛腳,後來不知怎麼的學習英語特別認真,一年時間,硬是從英語倒數趕到了英語第一。我分析,他還是很有學習熱情,並且很有後勁的,至於他對我,以及對語文的態度,可能是因為他對自己的語文成績沒有信心了,也誤認為我對他失去信心了,所以才會做出種種反常舉動和我作對,歸根到底,還是希望引起我的注意。

分析出他的心理之後,我再次找他談話。我問他是不是對自己語文失去信心了,他點點頭,我又問他,你是不是覺得老師也不喜歡你,因為你語文成績不好,他又點點頭。

我說:「那從現在起,老師和你打個賭,這個月你什麼都聽我的,我保證讓你語文上了80分,實現了,你以後都得聽我的;沒實現的話,你以後在我語文課讀英語,我也不會管。這一個月,讓我們為你的語文拼一次。」他的內心當然還是想進步的,他答應了這個約定。我讓他帶走了幾本我的書回去看。

接下來的一個月,他特別配合我,上課認真聽講,我點他回答的問題,他也認真思考回答。有時他也會管不住自己,走神或者說話什麼的,我一提醒他,他立刻正襟危坐了。自習時,他會問我很多問題,我也一一給他講解,從拼音,到語法,到病句,到閱讀……我重新給他講每個基礎知識點。下自習,他和另外幾個跛腳的同學一起到我的宿舍補課,每次我額外布置的作業他都認真完成。早自習,他也很認真地背書。

這個月月考改完卷子以後,我比他都緊張,不是怕他考不好,而是怕他會失望,徹底放棄,畢竟這個月他那麼努力。謎底揭開了——86分!一個不算特別高的分數,對於他來說,他卻創造了自己的歷史。當他知道這個分數,先愣了一會兒,然後簡直欣喜若狂。我在他的試卷分析上寫:「這個分數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從今以後,他會激勵你,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你都努力,你不僅會這一次過80分,而且次次都能過80分。」

有一次,我們班搞「古詩苑漫步」的主題活動,因為他的聲音很洪亮,我鼓勵他也出一個朗誦的節目,他靦腆地答應了。後來大概是他表演時太緊張,沒有發揮出正常的水平,回到座位上他就哭了。我意識到,雖然他已經初三了,雖然他高高壯壯的,但是本質上還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這一次不完美的舞台表現會讓他有挫敗感。我和主持人溝通了下,讓他上台表演一次,這一次,他的朗誦獲得了滿堂的掌聲,他的臉上也換上了自信的微笑。

之後的日子,他一直都是班上最努力的一個。感覺「大智若愚」這個成語就是為他發明的,他雖然表達能力不強,接受能力不算快,但是有種特別的鈍感力,特別能堅持,完全弄懂的題就再也不會錯了。後來的中考中,他的語文也不錯,順利考進一中。

從Summer的故事中,我認識到,作為一名老師,一定不能簡單粗暴地解決問題,必須注意方法策略。特別是在和學生談話的時候,「你怎麼考這麼差」「你怎麼不努力」這種情緒宣洩式的話根本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並且會引起學生反感。真正有效的談話方式是對症下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徵和出現的問題來談,自尊心強的學生可以採用適度的激將法,自卑膽怯的學生則多鼓勵,調皮的學生可以多立規矩,很乖的學生偶爾犯錯則可以用幽默的語言解決。

在鼓勵學生的時候,也不要用類似於「你真棒」「加油」這種毫無作用的語言,聰明的學生會覺得你是在試圖用鼓勵來控制他,不如用「你的努力促成了你的進步」「你自己也很為你取得的成績高興吧」,讓學生關注到過程,以及取得成績後自己的愉悅感受,這樣可以使得他們在後面的學習中更有動力。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校園 | 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