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海洋里以丑為美?!

不小心看到「世界上最丑的十大海洋生物」,「奇葩海洋生物大起底丑瞎你的眼」等文章。作為一個求知慾非常濃厚的少年,我懷著一個充滿好奇的心點了進去。看完之後,感慨萬千!

丑,是真的丑,丑得千奇百怪,丑得各有千秋,丑得超出平均審美水平的十萬八千里。

先帶你們來隨意感受下。

尖吻平鮋

大西洋狼魚

姥鯊

鼠尾鱈科

蝙蝠魚

講道理,說他們一句丑,你們支持不支持?

然而,作為一個求知慾非常濃厚的少年,腦海里突然蹦出一個問題,這些海洋生物,為什麼會長得這麼隨意?

因為所以,科學道理,通過小編四處查閱資料,對網友給出的專業或非專業的答案進行了一番整理之後,得出了以下結論。

壹×環境因素

深海環境惡劣,食物極其匱乏,為了獲得這些極其稀少的食物和適應環境,一些魚進化方向與生活於淺海的魚完全不同。深海沒有光線,海底內一片漆黑,海底生物自然就不需要那層保護色,所以它們基本都是走的暗色系。同樣,因為海底特殊的環境,它們的眼睛和淺水區魚的眼睛也長得不一樣。一般魚的眼睛,多生長在頭的兩側,而生活在深海中的後肛魚,眼睛卻長在頭部的背部。

從正面看,後肛魚的兩隻大眼框,就像是豎起來的兩隻電燈泡。而從上往下看,兩隻眼睛又像兩個大圓圈,佔據著頭部的「要塞」部位。更有趣的是,這種魚眼,能上下左右活動,其眼球的組織結構和一架望遠鏡差不多,而且還能自如地調整焦距。奇特的眼睛結構,幾乎是深海魚的一個共同生理特徵。

深海魚類為適應環境,它的身體的生理機能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變化反映在深海魚的肌肉和骨骼上。由於深海環境的巨大水壓作用,魚的骨骼變得非常薄;而且容易彎曲;肌肉組織變得特別柔韌,纖維組織變得出奇的細密。更有趣的是,魚皮組織變得僅僅是一層非常薄的層膜,它能使魚體內的生理組織充滿水分,保持體內外壓力的平衡。這就是深海魚類為什麼在如此巨大的壓力條件下,也不會被壓扁的原因。

貳×進化論

生物進化過程中努力強化有用的功能,弱化無用的功能。

由於光合作用水平比較低,深海魚類主要依靠表層沉降下來的有機物,甚至有些依靠海熱泉來獲取營養。由於深海獵物較少,且出現頻率也不是很頻繁,強化了弱肉強食的生物鏈,因此深海魚的器官就進行了各種各樣的進化來捕食獵物:有些長出了觸鬚來感知獵物同時吸引異性;深海鮟鱇魚,從面部長出一個釣魚竿狀的器官,身體後面有一塊發光的皮膚來吸引獵物。

有些魚類為了吞食比自己大的獵物,長出鋒利的牙齒及鉸鏈狀的下顎,例如吞噬鰻。

這些與人類差異太大的造型,在我們看來就非常恐怖猙獰。

並且,深海壓強大,潛水員潛到一定深度會感覺腳下似乎踩到了海底,導致他們無法到達更深的地方。由於海底的高壓,深海魚身體內部的壓力也很大,這使得它們細胞膜流動性降低因為體內細胞由於壓力都被擠到一塊,同時為了適應這種環境,提高生物過程的效率,它們細胞膜脂質的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也增加了。

皮膚變薄,肌肉退化,含一氧化二氫的比例更大,這是為了讓壓力內外基本平衡,否則它們就是要進化出潛水艇一樣的皮膚。大部分的真光層海域動物組織比水的密度高,因此他們需要魚鰾來控制其在海水中的深度,但深海魚由於所處的高壓環境,通常沒有這個器官,他們進化出了類似翼狀的組織來控制其上升下降。

隨著深度下降,深海魚的肌肉組織變得更加透明柔軟,魚骨骼變得非常薄且容易彎曲;肌肉組織變得特別柔韌, 通過增加脂肪含量,減少骨骼重量使得肌肉組織變得更加緊密。更有趣的是,魚皮組織變得僅僅是一層非常薄的層膜,它能使魚體內的生理組織充滿水分。

叄×審美差異

我們從小看到的世界和深海生物看到的世界完全不一樣,因此我們評判的標準也不同。

可能在深海生物眼裡我們人類也很醜吧!

可能在深海里也有一條魚和我一樣寫下「奇怪,那些藏在陸地的生物怎麼可以丑成這個樣子?」的文章吧!

形成在大家眼裡畸形的原因都是為了生存,深海魚為了吃飽進化出鋒利的牙齒,人類為了了解世界進化出能行走的雙腿。

俗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我們眼裡深海魚大都醜醜的,但希望人類不要為了利益去傷害它們,無論是誰都應該擁有獨立的世界。

Love&peace


推薦閱讀:

TAG:深海動物 | 海洋 | 潛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