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後,我買到了第一間廁所

《如懿傳》預計年底就要播出了。

小編我十分期待這部大製作的宮斗劇,因為它是《甄嬛傳》的姐妹篇;因為演員陣容十分強大,周迅、霍建華、董潔、胡可,還有娛樂圈紀檢委王思聰的前任女友張予曦;還因為,央視點名批評天價片酬的時候,正巧兩大主演紛紛躺槍,據說兩人的片酬加起來達到了1.5億。

因此,我不得不看一看,影視劇製作經費被明星片酬大量佔用的情況下,這些老戲骨們是怎樣用自己純熟的演技來撐起這部大IP劇的。

最近幾年,身邊經常有朋友會問我:「最近有沒有什麼好看的電影、電視劇?」

聽到這個問題,我會在腦子裡把最近看過的熱播劇都過一遍之後,鄭重其事的告訴他們:「最近看過很多,都棄劇了,因為看到開頭,就已經能想到結尾了。」

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真的不願意再讓這些粗製濫造的電影、電視劇,毀掉我的青春記憶。

回想起那時候的郭敬明、韓寒、饒雪漫,他們彷彿將很多人青春里不能說的秘密都寫進了作品,反觀現在,當這些作品被搬上熒幕,相信所有看過原著的朋友們都有一個疑問,到底是什麼讓他們親手毀掉自己的作品?

不過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是奔著出演這些劇的當紅小鮮肉、小花旦的盛世美顏去的,每每獲得極高的關注度,由此可見,明星效應所產生的廣泛影響。

相比於有眾多明星出演,暢銷小說做背景的影視劇集,一些製作精良、反應社會現象、具有深遠意義的作品可以說是備受冷落。

前段時間,有一部小製作的電影引起了關注,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二十二》,是一部關於在日軍侵華戰爭中中國倖存的「慰安婦」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的製作成本和宣傳費用只有400萬元,其中有導演借的100萬;眾籌100萬;張歆藝贊助的100萬。上映首日的排片率僅僅1%。

我是在看過《鬼鄉》之後,開始關注《二十二》的。

去電影院觀影的時候,能夠明顯的看到,這部片的上座率遠不及其他正在熱映的電影。

整部片中只有老人們歷經滄桑,皺紋滿布的臉龐;剋制而壓抑的情緒;平平淡淡的敘述。

後來,在各界人士的幫助下,人們才漸漸開始關注到了這部紀錄片。

有人說,片子的題材很好,但是是個沒有成型的故事;還有人說,看完影片之後感覺到生氣,因為影片蒼白無力;還有人說拍的不夠真實,她們不夠憤怒。

而我,看到的更多的,卻是人們對這些老人經歷的苦難視而不見,甚至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她們,覺得不光彩;社會對她們缺乏關注,她們只能靠著一點微薄的補助、吃山間的野菜來過活。

人們對於當下社會現象的關注度,還不如幾個當紅演員用僵硬的演技,拍出來的十幾集電視劇,和劇情爛俗的2小時電影高。

而明星效應所帶來的影響還不僅僅表現在這一方面。

有一次放假回家,我見到了比我小16歲的弟弟,我問他:「你長大了以後想做什麼呀?」

幾乎不假思索的,他脫口而出:「我長大以後想當明星,當明星能穿好看衣服,能住大房子,還能掙大錢。」

我當時驚呆了,原來,現在當科學家、作家、畫家,當警察叔叔、解放軍叔叔,當奧運冠軍已經不是這些孩子們的夢想了?

星二代豪門生活揭秘;明星豪宅堪比「皇宮」;明星拍一部電視劇等於普通人不吃不喝攢幾十年工資;明星拍真人秀按小時計費,一期能賺一套房。也難怪,現在明星效應帶動粉絲經濟,被寬泛的應用於各個領域,娛樂新聞隨處可見,卻沒有人注意到那些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默默做貢獻的人。許多大人尚是如此,何況是這麼小的孩子。

如今,人們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明星耀眼的光環上,忽略了那些為社會和國家默默付出、為實現自我價值,奮鬥終身的人。

品將認為,擁有自身價值的人,不應該僅僅是網紅、明星,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價值,每個人的付出都值得被記錄,身處粉絲經濟和網路承包一切的時代,除了抱怨時代帶來的諸多變遷,和羨慕網紅、明星在當今社會的如魚得水,作為一個奮鬥者,我們應該擁有一個可以證明自我價值的平台,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能力,獲得更多人的關注和認可。

不管你在哪個行業,不管你從事什麼職位,來品將,建立自己的個人IP,獲得更多人的認可,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不讓你的價值被埋沒,只要你足夠優秀,就可以成為明日之星。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大V跳槽?
錯的人多了,對的人也就錯了
最慘的是,我這麼慘還被人羨慕

TAG:個人價值 | 職業 | 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