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侃大山】我們來聊聊當下的時尚和藝術|以及他們與流行文化的關係

對於時尚和藝術的定義,以及二者的關係,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理解。著名的法國哲學家Gilles Lipovetsky在《時尚社會的藝術和美學》中表示:在現代藝術誕生之前,藝術是永恆的、原創的、獨一無二的、小眾的;而時尚追求的是當下、是流行、是大眾的。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各國文化交融,不同的時尚與藝術觀念相互碰撞交織,尤其是二戰後現代藝術的出現,以及時尚概念本身的改變,如今兩者的界線已經越來越難以區分了。就著當下文化的背景,我們一起看看時尚與藝術的現狀,以及它們是如何交織在一起的,而扮演著穿針引線的角色的人們,又為此在做些什麼......

時裝與時尚

正如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中的米蘭達對其助理安迪所說的:「你挑了那件藍色的條紋毛衣,你以為你是按自己的意思認真地選出這件衣服,但其實你不明白那件衣服不是青藍色的也不是青綠色或琉璃色,實際上它是天藍色的,而你從沒搞清這個事實。而且你也不知道,從2002年Oscar de la Rent的發布會第一次出現了天藍色禮服後,伊夫·聖·朗洛也隨之展示了天藍色的軍服系列,很快的,天藍色就出現在隨後的8個設計師的發布會裡。然後,它就風行於全世界各大高級賣場,再然後它就大面積地流行於街頭,最後就看到你在廉價的賣場里買了它。事實上,這種天藍色,產生了上百萬美元的利潤和數不盡的工作機會,還有為之付出的難以計算的心血……你覺得你穿的這件衣服是你自己選擇的,你以為你的選擇是在時尚產業之外,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你穿的衣服實際上就是這間屋子裡的人,替你選的,就是從這一堆玩意兒里。 」

在這段話里,米蘭達深刻地說出了時尚是怎麼影響這個世界的——它是如何從尖端高級時裝一步步地普及到每個普通人身上,這實際上就是時尚界主宰世界上每個人生活的過程。儘管人類一直對時裝有持續的記載,直到30年前,時裝才被視為重要的社會學現象進行分析研究。Gilles認為,儘管20世紀初有不少學者投入於這方面的研究,但相比其它領域而言的探索和討論仍然要少得多。實際上,時尚的範疇遠遠大於時裝本身。上世紀50年代末,時尚就已經佔據了我們消費的各個角落。想要真正了解社會,或者說,了解當代的消費體系,透過時尚的特點來看就顯得必不可缺了。

撇開社會學的角度,時尚對於個人而言,懂得穿著的內涵才是時尚最重要的。時尚是一種態度——和諧的搭配、色彩的組合、款式的趣味等都反映了每個人內在的品位與修養。時尚不但是外殼,更重要的是其中的靈魂。

時尚與藝術

現代藝術最偉大的先驅,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Andy Warhol(安迪·沃霍爾)和Roy

Lichtenstein(羅伊·利希滕斯坦),二者的藝術靈感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流行文化,而他們的藝術也很廣泛地反哺了流行文化。與此同時,藝術的概念已經變得非常模糊和寬泛,參與藝術的人群也變得越來越廣泛,很多原本不屬於藝術界的人也陸續投身到藝術圈當中來。越來越多的時尚界人士不再滿足於僅僅是為藝術家提供「贊助」,而是試圖和藝術展開更深層次的合作和滲透。

Louis Vuitton

2016年的9月20日,「Artnet」藝術媒體發布了「全球最有影響力藝術人」榜單。縱觀這份榜單,有很多來自演藝和時尚界的面孔,如著名演員Leonardo DiCaprio(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而LVMH奢侈品集團的大股東,路易·威登藝術基金會的創辦者Bernard Arnault(貝爾納·阿爾諾)則高居第三位。作為LVMH集團旗下最有分量的奢侈品品牌,Louis Vuitton自然也是頻頻跨界與不同的藝術家合作。

自Marc Jacobs從1997年開始成為LV的創意總監以來,與之合作過的藝術家數不勝數——草間彌生,Stephen Sprouse,Sylvie Fleury,Richard Prince,Julie Verhoeven。其中被稱為跨界合作典範的、不得不提的,就是LV與村上隆合作的Monogram Multicolore系列。

Murakami

Takashi(村上隆)是上世紀60年代以後出生的日本藝術家中極具影響力的一位,在日本不僅受到廣泛的喜愛,也是日本新一代年輕人的偶像。他的作品靈感大多來自日本傳統漫畫,色彩艷麗,創作內容往往與性和暴力有關。2003年,LV與村上隆合作推出了Monogram

Multicolore系列,「Monogram」一詞指的是「押花字」,字面上即是指字母組合的圖案。而傳統LV的Monogram一貫用穩重的著色來顯示奢侈品手袋的身份,因此花押字往往是單雙色,而村上隆所創作的Monogram則是三色的,他將「熊貓」、「櫻花」圖案印在LV最經典的皮包上,一度掀起全球搶購熱潮。

2013年,擔任Balenciaga長達15年設計總監的Nicolas Ghesquiere投入了LV的懷抱,成為LV的新掌門人。然而,這對LV的跨界和藝術熱情沒有絲毫的影響。近日,LV官方便推出了Jeff koons的大師系列。

Jeff

Koons(傑夫·昆斯),被稱為繼安迪沃霍之後最成功的波普藝術家,他在20世紀70年代登上藝術舞台,與英國的達明·赫斯特、日本的村上隆並稱為當代藝術界「三架馬車」,是至今仍然活躍的藝術家中身價最貴的三人之一。作為當代藝術的資深行家,他是藝術史的強烈仰慕者,他的作品深刻而奇特,崇拜歷史經典的同時又激烈地向以往的「藝術世界」理論加以抨擊。他的作品不僅挑戰評論界,更對藝術觀念的價值提出尖銳的質疑,像薩爾瓦多·達利一樣,他通過對拜物主義的拷問來顛覆傳統價值,並通過大眾傳媒身份的自我塑造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在傳統材料及尖端技術的幫助下,Koons的作品不僅廣泛直接地汲取了豐富的大眾文化中的典型意象和圖示,還充滿了對比和反差的遊戲。其最著名的代表作《Balloon Dog》想必大家也早有耳聞。

Gucci

相較於LV總是將橄欖枝伸向藝術大家,Gucci則對尋找不為人知的藝術鬼才樂此不疲。在#GucciGram,#24Hourace以及#TFWGucci等的數字創意項目中,Gucci就已經顯露了偏愛遍布世界各地的網路怪才的偏好。

2016年09月的某一天,Gucci在紐約第五大道旗艦店的外牆在一夜之間被人貼滿了塗鴉貼紙,煎蛋造型般的宇宙飛船、嘴唇、鑽石、蛇,以及Gucci Ghost標誌性的幽靈造型和Gucci經典logo。不過這並不是一場塗鴉惡作劇,而是Gucci與Gucci Ghost推出的聯名系列,Gucci還在紐約時裝周期間為這個系列舉行了一個發布派對。

Gucci

Ghost的本名叫做Trevor Andrew,來自紐約布魯克林。也許他實在太喜歡破壞牆面了,所以人們都叫他Trouble Andrew,之所以叫他Gucci Ghost,是因為Trevor極度迷戀Gucci的雙G標識。在他創作了大量街頭塗鴉和繪畫作品中,Gucci的作用舉足輕重——他把Gucci畫在一切可能的地方,浴室、垃圾箱、馬桶......這也慢慢成為了Trevor工作室的主要風格。他在2007年還出過一張音樂專輯,2014年索性做了一張名叫Gucci Ghost的唱片。

由於其創作中有大量的Gucci標誌,其實早就侵犯了版權。但如今的Gucci的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也是個怪咖,他對有天賦的怪才們有著非常高的熱情。他很欣賞Andrew對於復古服飾重新組合搭配和抓取流行文化碎片的天分,「我看到了Trevor總是用公司的標識,我覺得還挺天才的。」 Alessandro覺得Trevor並不是在蓄意剽竊,「 和抄襲完全不同,這主意確實能讓Gucci走上街頭,通過塗鴉這樣的語言,還能結合品牌標。」於是他索性邀請Trevor加入了自己的設計團隊,一同製作Gucci 2016年的秋冬系列,並開啟了雙人合作項目。在這次合作中,他們也沒遇到任何管理層的阻力,Alessandro說,品牌總裁和首席執行官Marco Bizzarri也很喜歡這點子。

此後,Trevor不斷在包袋和外套上適時增加一些街頭的元素——比如在機車夾克和中長裙裝上出現了塗鴉樣式的雙G標誌,加上反光的皮革質感,一股濃郁的「油漆未乾」的街頭氣息撲面而來。Gucci這一次別出心裁的聯名收穫了相當不錯的口碑,展現了多元文化的包容性,更年輕潮流的形象讓品牌在千禧一代之間大獲好評。

Givenchy

Marina

Abramovic(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被稱為「行為藝術之母」的南斯拉夫藝術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她在行為藝術上的實踐,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行為藝術家之一。

Marina 40年來的藝術實踐與當代行為藝術的發展史息息相關,她以行為藝術為核心,創作媒介包括現場表演、影像裝置、圖片攝影、戲劇、電影、藝術教育等, 她創作的大量作品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用觸目驚心來描述她的很多作品毫不誇張,而不遺餘力地致力於行為藝術的創作和推廣,則是她終生為之奮鬥的目標。

2012年,Matthew Akers(馬修·艾可斯)執導拍攝了一部與Marina有關的紀錄片。片中有一幕,Marina和一位穿著時髦的男士一起出現在一個高級時裝辦公室。在這部影片中,Marina講述了自己在和長期伴侶和合作者尤列分開之後的改變:「就是在那時,我說出了『天啊,我是真的熱愛時尚』,這就像一種隱秘的渴望。」

此後,Marina便從一個反物質主義的行為藝術家搖身一變成為了時尚界內經常能看見的老面孔。能讓Marina作出如此大的改變的,就是上面所說的影片中「穿著時髦的男士」,時任Givenchy的創意總監Riccardo Tisci。事實上,他們是忘年之交,甚至在紐約一起買了一幢超級豪華的別墅。「我們為彼此提供養料,我們是一家人」,Marina如是評價他們倆的友情。

2016年春季時裝周期間,Riccardo邀請Marina作為展場的藝術指導,為這場在曼哈頓上東區5000平新店的發布會籌劃新的創意。本次Givenchy 2016年春夏時裝秀在一個港口舉行,Riccardo表示這次時裝秀的主題有關宗教和「911事件」,而這裡正好可以看到911世貿大樓的遺址。Marina一共花了6個月時間策劃這場秀,據內行所說,這可能是在紐約舉辦的花費最高的時裝秀。

「毀滅一件東西,再加入一些元素,使之成為另一件東西,這就是時尚和藝術的統一之處。」Riccardo如此說道。

時尚、藝術與流行文化

如果想要快速了解當地的時尚,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當地買一本時尚雜誌。誠然,一本時尚雜誌,其實就是整個時尚圈的高度濃縮。然而除了時尚之外,許多時尚雜誌映射的範圍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時尚圈。2011年,Harper』s BAZAAR品牌在中國推出《芭莎藝術》,《芭莎藝術》以「讓藝術引領時尚,讓藝術創造價值」為創刊理念,被稱為中國第一本國際化藝術雜誌。然而,如果要說到致力於拉近時尚與藝交融的雜誌,最不得不提的是《i-D》。

《i-D》

《i-D》雜誌以獨具創意的圖片和獨特版式聞名於世。創辦人是前英國《Vogue》雜誌的藝術總監Terry Jones(托尼·瓊斯)。在接觸了大量的編輯設計工作後,他發現音樂和街頭文化比傳統時尚世界更吸引人。厭倦了主流時尚雜誌的趣味,Terry試圖探索時尚的另類表達。於是他決定辭去職務,創辦一份記錄地下和「街頭」時尚的雜誌。它以新聞紀實的手法,以倫敦街頭為畫布,記錄真實世界的精神風貌,從而形成了一種新鮮的街頭時尚。

第一期《i-D》於1980年8月正式出版發行,總共40頁,用訂書釘裝訂成冊,售價也僅有50便士。雖然裝幀簡單,售價低廉,它的出現卻給時尚出版物帶來了一次革命。現在,這本英國雜誌囊括了攝影、設計、時裝及風格的評論與報道,對新生的時尚藝術更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它外表華麗,卻始終保持了以年輕人為中心的街頭風格。事實上,《i-D》頑強的生命力象徵著流行文化、街頭風格已經成為當下最為主要的時尚與藝術的融匯點。

高街

時尚圈近幾年出現一個新的詞語——「高街」。實際上,「高街」最早是指英國主要商業街的商店,仿造T型台上所展示的時裝,迅速製作為成品銷售,讓人人都能買到的品牌。現今凡是大批量零售,價格和定位都比較大眾化的連鎖店品牌,都可以歸入高街時尚品牌(High

Street Fashion)。隨著Zara、優衣庫、H&M的節節攀升,時尚界的老牌時裝屋也紛紛向街頭靠近,尤其是LV早前與Supreme的聯名合作,正是象徵著「流行文化」的又一次勝利。

明星

如果說作為流行文化代表,能把時尚和藝術話題都牢牢把握在手裡的,不得不數Lady Gaga。

2013年11月,Gaga發行了她的第三張錄音室專輯《Artpop》。而這張專輯封面正是由Jeff為Gaga的製作設計的——在封面中Gaga雙手托著胸部,在雙腿間夾著一個富有光澤的藍色球體。這個藍色球體則是Jeff當年夏天在David Zwirner畫廊展出的新作「凝視球(Gazing Ball)」。而專輯的封面背景則是Sandro Botticelli(桑德羅·波提切利)創作於1486年的油畫《維納斯的誕生》。在專輯正式發布的一個月前,Gaga的團隊上線了一個與專輯同名的社交應用,以「展現音樂、藝術、時尚與科技之間的聯繫」。這一切都旨在詮釋出「將藝術文化帶入流行音樂的反沃霍爾式冒險(reverse Warholian expedition)」的概念。

事實上,Lady Gaga還與上文提到的Marina也有合作。在2013年,為了替Marina的藝術機構籌款,Gaga親自擔任籌款宣傳片的主角,既身穿一身白衫安詳地躺在木地板上,也戴上「古怪」的蝸牛觸角眼罩扮蝸牛,大膽地在森林赤裸散步。

而Marina也不只一次把手伸向流行文化。Jay-z於2013年推出了《Magna Carta Holy Grail》專輯,在《Picasso Baby》單曲的MV中,Jay-z選擇了紐約的佩斯藝術館作為拍攝場地,並邀請了Marina,與歌迷們共同在佩斯畫廊里進行了一場長達6小時的行為藝術表演。Jay-z選擇了這樣一種方式來拍攝,是在試圖尋找一種自我反省的途徑,通過與各種各樣的與他類似人群的會面,從平日奢靡豪華的生活中暫時解脫,重新定位自我。《Picasso Baby》,指的就是那些活在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當中的人們。它告訴我們,也許生活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藝術。

流行文化,成為了時尚和藝術所共同嚮往的其中一種載體和形態,藝術與時尚也因此越來越不可分割。如今單純地討論藝術與時尚的從屬關係似乎沒有任何意義——當下的藝術和時尚是交錯進行的,其共同目的就是追求視覺、精神乃至生活上的新發現。儘管我們不知道它們會在什麼時候交錯重疊,而下一次又會以什麼樣的形態融匯,但是我們能斷定的是,這些交匯重疊的其中一部分,就叫流行文化。

推薦閱讀:

夏天電腦一族怎麼應付肌膚輻射

TAG:時尚 | 藝術 | 流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