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一座橋,它藏著5個秘密

穆罕默德帶著大家參觀完三十三孔橋後,攔了兩輛車把我們送到哈柱橋。哈柱橋也是架在扎因達魯德河上,既有連通兩岸的作用,還有攔水大壩的功能。跟三十三孔橋一樣,這裡也是市民們的休閑和社交場所。據阿齊茲介紹,哈柱橋的設計甚至比三十三孔橋更為用心,更能代表古代波斯無與倫比的橋樑建造藝術。

「哈柱橋有五個秘密。」阿齊茲像一個高明的老師吊足了學生的胃口。我屁顛屁顛地緊緊跟在他後面,腦袋上同時升起了五個圓鼓鼓的好奇心大氣球,焦急地等著他為我一個個刺破。

穆罕默德和阿齊茲先把我們帶到橋下。這次,阿齊茲作為主講人走在大家前面,穆罕默德則斷後——不過,他並不滿足於只做後勤保障工作,時不時衝到大伙兒前面說兩句,以顯示自己才是這個國際小分隊的真正領袖。

我們走進其中一個橋孔,這裡就像在舉辦一場聚會。哈柱橋有二十三個橋孔,每個橋孔都像一個包間。橋下比橋上更加熱鬧,人們聊天、打鬧、嬉笑或沉思。站在橋孔中央望向對岸,每個橋墩中央的空隙就像一盞盞點燃的燭燈,悠悠地泛著紅光。

「這就是哈柱橋的第一個秘密。」阿齊茲輕描淡寫地說。他顯然對這個走到橋下一眼就能看破的秘密不屑一顧,並不想多說兩句。

「馬上宣布第二個秘密。」穆罕默德出場了,他走到橋墩下面四個角中的其中一個,爬了上去。阿齊茲也以同樣動作爬到了斜對角上。穆罕默德左手遮著嘴巴對著牆縫小聲說話,阿齊茲把耳朵貼在牆縫上,兩個人一唱一和地表演起了打電話,但我覺得更像是中學物理課上的傳聲筒實驗。據阿齊茲說,只能是對角線才能傳聲,挨著的兩個角落是不行的。我迫不及待地找人試了起來,果然如此。真是絕妙的設計!

第三第四個秘密都與橋兩邊的石獅子有關。這兩隻石獅子白天看都是沒有眼睛的,一到了晚上,北岸的石獅眼睛就會放光。原來,這座橋的設計者,故意把北岸的石牆做成了曲面,晚上岸邊的燈光經過曲面的反射就會打在石獅子眼睛的部位,看起來就像發光的眼睛。南岸的石獅其實也能發光,只是後來維修的時候再也做不出當時的曲面了,南岸的石獅就這樣永久失明了。

北岸石獅旁邊的橋墩地上有個三角形圖案——叫圖騰更準確一些——據說是上帝之眼(Eye of Providence)。「如果你熟悉一美元的鈔票,它的背面就有一個這樣的圖騰。另外,美國國徽的反面也是這個圖案。」阿齊茲費力地解釋著,大家顯然都聽得不是很明白。那位退休的老教授自己弄懂了之後,又用中文細緻地講解給大家聽。

第五個秘密只能靠想像。據說整座橋看起來就像瑣羅亞斯德教的標識法拉瓦哈——帶翅膀的人類靈魂。不過你得跳到半空才能看到。這座橋的設計者,窮其智慧把宗教觀念、神秘主義、建築美學甚至光學、力學原理融入進來。該有多大天才和多少匠心才能設計出這樣一件絕世作品!

揭開了哈柱橋的神秘面紗,穆罕默德和阿齊茲又帶著我們走到橋上。一個青年小夥子帶著三四個女人從我身邊走過。突然,他叫住了我,說想和我拍照。我並沒有像在印度時那麼決絕,爽快答應了他。

他於是站到我的右手邊,面向著他的幾個朋友,後面有哈柱橋作為背景。閃光燈打在我們臉上,接連傳來三四聲咔嚓聲。突然,他撇過頭努著嘴向我親過來!毫無徵兆。實在意外。我來不及閃躲。六神無主。驚慌失措。他那沾著唾沫的紅嘴一下貼在了我的右臉頰上。他的朋友們和過路的人瞬時發出了猖狂的笑。

只有我一個人站在夜空下,兀自凌亂。

和台灣人分開後,穆罕默德和阿齊茲送我和小可回去。路上,穆罕默德和我並排走著,在一通無關痛癢的話題鋪墊之後,他小聲地問我有沒有色情電影,有的話拷貝給他。我愣了一下,感到有些意外。只是,我的電腦和移動硬碟裡面確實連一部這樣的愛情動作片也沒有,只得充滿愧疚地告訴他實情。我後悔沒有教他怎麼去網路下載,不過考慮到伊朗的網路狀況,即使告訴他也定是徒勞的事。

穆罕默德迅速把話題岔開,他說明天早上七點半會來接我去買早餐。阿齊茲說明天有空的話會帶我們去參觀Jolfa區的凡克教堂,他說裡面的壁畫非常漂亮,絕對值得一看。

來到一個路口,穆罕默德和阿齊茲幫我們攔下了一輛路過的私家車。私家車裡面坐著一男一女,他們同意送我和小可回旅店。

第二天阿齊茲沒有來,穆罕默德早上七點半就來到了我們旅店,打算帶我去兩公里外的一個地方買早餐。雖然他騎來了自行車,卻不肯載我,我提出載他他也不願意。我們就這樣一路推著車走到那個賣粥和饢的地方。路上他不停地同我講話,唾沫就像淋漓的暴雨,充滿了傾瀉的渴望。

吃完早飯,我和小可決定去亞茲得。穆罕默德帶著我們乘坐了兩趟公交車到達汽車站。他幫我們代刷公交卡。等我們快要上車的時候,他分別送我們三張小額且嶄新的伊朗紙鈔作為紀念。

我卻沒有什麼可以給他。只有感念。因為穆罕默德和阿齊茲,我才與這個美麗的城市建立了連接。此後每當想起伊斯法罕,我的耳邊就會飄來三十三孔橋下的詩歌,我就會想起哈柱橋的秘密、酒店的那場誤會以及我欠下的一部動作電影。所有發生的事情,不論悲喜,或好或壞,都生長在了我的記憶里。

記憶存在,心靈的曠野就不會荒蕪。

文:鱸魚正美,公眾號:地圖上的藍眼睛


推薦閱讀:

烈火之城亞茲德,見證拜火教的衰落
伊朗傳統戒指煉成記(結婚戒指起源拜火教)
第一印象話伊朗

TAG: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 旅行 | 旅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