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媽媽!(原創)

以前每次與媽媽在一起,只要時間稍長,總會產生許多的衝突和矛盾。

以前我一直想不通為什麼自己會這樣對待媽媽,因為在內心裡一直自認為是很愛媽媽的,平時也會經常記掛著她,但只要二個人一說話一交流,問題就來了。這時候的我會變得極度的不耐煩,特別是對媽媽的教導特別的反感。

媽媽其實是一個心地很好的人,她會特別的關心人,總會把自己的牽掛和要求表達在語言中,或許在她的眼裡,我還是那個不懂事的小孩。與媽媽聊天她說得最多的就是要你注意冷暖,別被人騙,還有就是你要怎麼怎麼與人去交往等等。也許最讓我受不了的就是她始終認為你是不懂事的,必須要聽她的話才行,不然就會在外面被騙被吃虧。媽媽會對你的工作、事業、生活都問的很詳細,都會不遺餘力地給你出主意,會教你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而其實媽媽是一個沒有一點文化的人,大字也不識一個。

我雖然明白媽媽這是在關心自己的孩子,但每次只要一遇到媽媽開始嘮叨,我心裡的不耐煩就逐步的升級,而且最終肯定會演變成一場衝突,媽媽會傷心,而事後的我也會後悔和內疚不已。但是這樣的衝突一次次地在重複著,雖然很多次我都會在心裡告訴自己,不要去在意媽媽的嘮叨,但每次好象媽媽就是有那樣的能力,可以激起你心裡的情緒,非得讓你與她有衝突才會停止。

這樣的煩惱居然糾纏了我幾十年。

麗娟與媽媽的愛恨情怨也一直糾纏了三十年,一直到現在她才明白,原來自己一直在尋求兒時沒有滿足的願望。

麗娟是家裡的長女,有一個小她四歲的弟弟。弟弟出生前麗娟一直是家裡父母的寵愛,雖然爸爸常年難得在家,但自從弟弟出生以後,她就被寄養到了好幾個親戚家,用媽媽的話說是當時自己沒有辦法,因為要忙於照顧生意而無瑕顧及。但是在麗娟看來卻並非如此,幼小的她總覺得自己被媽媽給拋棄了,因為媽媽一直把弟弟帶在身邊,而自己卻很少能得到媽媽的關愛。雖然她一直讓自己表現得很乖、很懂事,而且也在學習成績上媽媽感到驕傲,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引起媽媽的關注,獲得媽媽的愛。可是從小到大,一直到麗娟結婚生子,麗娟一直生活在委屈中,甚至在考大學的時候她都想遠遠地離開父母,找一個可以再也不回家的地方去工作和生活。

生活中的麗娟看上去是一位很成功的女性,有令人羨慕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但幾份工作的變化卻都會讓她感到受盡傷害,以至於到最後都無力再去工作,因為她害怕再一次的投入會帶來更深的傷害。工作中的麗娟是老闆最喜歡類型的員工,投入、認真、專註、為公司考慮,用麗娟自己的話說就是不僅投入了時間和精力,而且投入了非常大的感情,她似乎想要用這樣的表現去證明一些什麼。而最讓她接受不了的就是來自老闆的哪怕一點點的不認可,特別是當有新的員工被老闆重視的時候,麗娟會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這時候的她會極度的傷心和抑鬱,如果情況無法改變,她會採取離開的方式。但每次離開都會讓自己大病一場,好幾個月都無法從中恢復過來。

其實細心的人都會發現,麗娟長大以後的表現與她小時候在媽媽面前的行為是多麼的相似。如果套用一句心理學的術語,這就是典型的「強迫性重複」,意思就是很多時候我們一直都在重複著孩提時代的一些行為模式,而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那孩提時代沒有滿足的願望而形成的心結在起作用。

人生真的好奇怪,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地都在強迫性重複著許多行為和思維模式。

我和媽媽的這種衝突其實在我的人際關係和工作事業中也一直在重複著,只要有人想要教我該怎麼做的時候就會讓我特別的反感,雖然明知道對方有時候是一片好心,可是我的情緒還是會無法控制。而所有的這一切 ,都來自內心自我價值感的不足,而媽媽的嘮叨更加牽動了我內心的這個結。

我相信這世上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只是每個媽媽表達愛的方式會不一樣,或許這些方式並不是孩子願望接受的,由於方式不匹配,所以孩子可能會接收不到媽媽的愛,從而會在幼小的內心裡認為媽媽不愛自己。這時候我們看到的現象是不同的孩子會用不同的方式去爭取媽媽的愛,或者說是去證明自己是值得媽媽愛的,但由於這樣證明的方式也是讓媽媽接收不到的,所以委屈和悲哀就會籠罩著我們,並且讓我們不知不覺地在現實生活中去尋找類似的平衡,以至於別人都會覺得我們有時候表現得不可理喻。

也許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內心那淤積的河道慢慢地疏通,讓內心的那份愛真正地流動起來,並且在自己與他人之間特別是與親人之間建立起一座心的橋樑。

推薦閱讀:

TAG:媽媽 | 心理諮詢 | 家庭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