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東西讓15年的悉心關懷,抵不過縱身一躍......

1月14日晚8:00左右

南昌紅谷灘鳳凰州鳳鳴苑小區26棟2單元

一名中年男子從9樓一躍而下

而更悲劇的是

在1月7日晚,也就是在7天前,該男子年僅15歲的兒子也是從高樓一躍而下。他選了一個正對學校的地方.....

小編攝於事發地

而孩子的爸爸選擇在孩子的頭七祭日跳樓身亡。

小編攝於事發地

事發當晚,住在該棟的鄰居稱聽到一聲巨響,隨後才有人發現該單元1樓的電動車過道內躺著一具男屍。

孩子的頭七成了父親的忌日,一個家庭在半個月里連受打擊,無論是誰都難以承受這份悲痛

事發小區,小編攝

生命的脆弱是如此超乎人的想像。只需要輕輕一躍,生命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徒留下親人痛不欲生!

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愛的那麼深的親人們互相傷害,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

(死者生前遺書)

這是一個平時在別人看來快樂、幽默的孩子,平時成績也很不錯。說走就走了,爸爸也跟著說走就走了。

我們無法知道,死者生前到底發生了什麼,父親和兒子一定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網友娟子說:為什麼非要選擇這種決絕的方式?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唉,活著一切皆有可能,死了一切皆成定局……

我們祈求生命的堅強,因為活著一切皆有可能!不要讓生命成為惡劣情緒的犧牲品

據說那位幹警所在分局,現在派了人全天候守著那個媽媽,怕再發生意外。是啊,7天的時間,父子倆都走了,媽媽該如何活下去?

昨天刷屏的新聞:一中年男子從9樓一躍而下,七天前,他的年僅15歲的兒子也是用同樣的方式告別了這個世界。

這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老公回來說跳樓的是一個公安幹警,他辦公室的同事對死者非常熟悉。

據說那位幹警所在分局,現在派了人全天候守著那個媽媽,怕再發生意外。是啊,7天的時間,父子倆都走了,媽媽該如何活下去?

2015年6月13日訊 6月11日早晨,七台河市第二中學高二學生李丹(化名)因與母親發生爭執,選擇了跳樓自殺。悲痛欲絕的母親抱起女兒,「我罵你兩句你就死了,你死了,我也不活了」。她轉身離去,直到次日上午10時許,搜尋者在2公里外的荒山中找到這位母親,她已經自縊身亡。孩子的父親該如何活下去?

2017年12月28日,南京師範大學泰州學院郭教授,其子33歲兒子郭某因欠下巨額債務自殺身亡,2017年1月3日,郭教授也自殺。她的妻子該如何活下去?

誰都不想看到這種災難性事件發生,但一旦發生了,痛過之後,要考慮的是死者已矣,活著的人該如何繼續活下去?

如果你是那個災難家庭的朋友與親人,你該如何去安慰那個悲傷的母親和妻子?要讓她從陰影中走出來,如何幫助呢?

首先是接受喪失。幫助她接納失去至親的事實。對於親人的突然離去,她會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不想去看去聽去接觸,會想要修改事實,不願接受事實對自己的衝擊。這時候作為她的朋友和親人,不要試圖去安慰她說那件事沒發生,那個親人沒有離開,而是用陪伴和擁抱幫助哀傷者接納親人離去的真實,接納自己無助且無奈的狀態。

其次,經歷痛苦。接受至親離世是傷痛的過程,傷痛的情緒需要處理,不能壓抑忽略。幫助她把哀傷的情緒表達出來,如詢問她的身體的感受,心理的感受,鼓勵她把情緒表達出來,如「要哭就哭出來吧」。不要試圖壓抑她,要設法讓她把心中的悲痛宣洩出來。

這個階段最需要的是共情。告訴她這種傷痛感受是正常的,我也很難受,以前碰到類似的事情曾經怎樣怎樣。。。幫助當事人給自己時間去療傷。

第三,重新適應。至親的猝然離去,除了心理的傷痛之外,生活規律和生活習慣也面臨著巨大的改變,這時候需要幫助她去調整和適應失去至親的生活,幫助當事人能夠正常活下去,哀傷者失去至親,不單情緒受困擾,實際生活也帶來急需解決的事務問題。

作為支持者,可考慮分擔不同的事務協助。若一人力量有限,可集多人關懷的力量協助哀傷者渡過哀傷期。如可協助分擔實際生活事務,也可協助帶小孩、照顧老人;或者是抽時間陪伴、聆聽、安慰,讓哀傷者得到情感抒,亦或是經濟幫助:提供緊急經濟支援,解決需要。帶她出去參與其它活動。

第四,新關係建立。哀傷者的情緒得到處理,生活也平安過渡後,當她把注意力轉移到生活的其它方面,時間會慢慢撫平她心靈的傷痛,當她想起死去的親人,再也沒有慟哭、身體不適的狀況,甚至能夠把情感投放在生活里,她就能夠健康地面對生活。

在上述四大階段中,共情最重要。

我們有時候在親人有喪失之痛時,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安慰,於是就常常借用一些套話,什麼「節哀順變啊」,什麼「一切都很快會過去」,「什麼不要哭了,不要難過了」,這些話,不但起不到安慰的效果,還會引發哀傷者的抵觸與反感。

要知道,悲傷是所有感情中最高尚的,它是人們能夠給予親人的最後的愛。所以要允許她們在失去時的情緒表達。

但是你要相信,任何情緒都會過去,好的情緒很快會過去,壞的情緒也很快會過去。

哈佛大學曾經有一項研究,叫情緒的基準線,意思為人的情緒總是在基準線上下波動,好的情緒在基準線上面,但很快就會下來,一般不會超過6個月。

如你中了一個500萬的大獎,以為自己一輩子都會很快樂,其實不會,6個月後,你的快樂程度回到6個月前沒中獎的時候;如果你喪失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親人,你以為活不下去,也不會,6個月後,你的情緒也會回到六個月前親人還在的時候。

所以,我們常常會說,時間是療愈創傷的良藥。但這六個月要如何度過,就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了。

當發生這些傷痛事件的時候,除了關注這事件本身之外,其實更應該關注他的家人如何面對。如果在孩子跳樓之後,有人採用有效的手段來關懷幫助這位悲傷的父親,也許悲劇就不會再次發生了。


推薦閱讀:

從眾:「隨波逐流只會讓你靠近平均值」
自學素描前的準備工作?
從做TA談自我提升最大化的方法論
如何快速提高物理成績?
哪裡可以看代碼直播?

TAG:自杀 | 学习 | 亲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