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omics | Why not "Tokenless"?

我之前的兩篇文章分別講了Tokenomics(代幣經濟學)的基礎知識:token是什麼以及token的分類,以及比較難以理解和我認為有非常廣闊應用前景的token類別——application tokens。

這一篇文章我想要深入現象的背後,講一講Tokenomics的一點邏輯。

1

users=owners

用戶即所有者

借這一點釐清一下本文討論的範圍:Application-like token,我的定義是native token+application token+財產幣(asset backed token)中某些具有功能幣(utility token)特徵的token(見圖片綠色部分)。

也就是說,token所存在的平台(platform)是可以為特定的人群提供效用的。

application token的效用最直接,native token至少可以服務於application token。

純粹依託於某種資產而衍生出的token被排除在外,它們可以對應於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憑證(更加equity-like,像是股權了),更多承擔的職責是storage of value(儲藏價值)。最主要是它們是dilutive的(可以被稀釋的),也就是說,資產的內在價值一定,隨著用戶的增加,每個人擁有的這個資產的比例變小,這個platform並不會產生規模經濟。

這種類型的token是大家在抨擊「ICO is free money(ICO就是撒錢)」這個問題時候的主要批判對象,並不是說在這裡使用ICO技術沒有意義(之後我會寫寫ICO項目的red flags。但只要這個項目中真的用到了blockchain技術,那麼至少有immutable和distributed ledger這兩個固有好處,當然很多ICO項目連Blockchain的外衣都沒有穿,這就吃相難看了)。

為什麼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先看看現存的centralised的系統是什麼樣的。

近幾年隨著FAANG的發展勢頭越來越猛(the age of Titans),對科學技術,特別是數據的壟斷變成了盤旋在regulators(立法者)心裡的一個大問題。他們是centralised internet system(中心化互聯網信息系統)的代言人,依託於資本和技術的力量,它們看起來無可超越。

在AI的時代,這些網路最最最有價值的資產其實是用戶(users)以及用戶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數據。但是一個有趣的謎團出現了,用戶本身卻失去了自由,對於自己的信息和數據以及關係網沒有處置權(比如不能隨便遷移)。

Comments: 歐洲今年開始搞的GDPR和針對銀行業的DSP 2都是有意思的立法實踐,之後有時間可以聊一聊。

而在去中心化的系統中,users=owners 用戶即所有者,用戶對於自己的信息和行為享有自主權,而且這是公開和不可以修改的。

2

Incentive system

激勵體制:

Tokens bring in Scale

一言以蔽之:使用Token的形式鼓勵早期用戶在這個平台還沒有網路化優勢的時候使用這項技術(incentivise early adopters when there is not enough network value)。

我在這一點重點解釋為什麼不能tokenless。

Network effect 網路效應

以Facebook或者LinkedIn這樣的社交網路為例吧,我們登陸Facebook而不是FootBook是因為我們的朋友都在Facebook上。我們不願意輕易地換一個社交網路也是這個原因:沒有用。這就是為什麼在現存的中心化網路模式下,不可能產生能夠挑戰既有平台的new comer。

這其實就是網路經濟最為直觀的體現:當一個網路的用戶數量提升的同時,這個網路的價值會呈現指數型增長(the value of a network for its users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as the number of users increases. )

回到上面說的,我不願意從FB移到另一個平台的原因:沒有好處。

但是假如我們可以改變激勵呢?如果我越早加入一個新平台就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呢?

而token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可以通過token這個形式,把個人的利益和network的利益綁定起來,讓每個人都可以朝同一個方向努力:擴大network的規模和幫助token升值。

而這其實是通過ICO / token的價格機制實現的。

舉一個我之前提到過的filecoin的例子:

FileCoin是一個分享電腦閑置內存的平台,是目前除了上周的telegram之外最大的ICO(見下圖)。FileCoin就是這個系統中用來購買別人閑置內存的

貨幣,而如果你願意出租自己電腦中的閑置內存,你就可以獲得filecoin。

那麼為什麼有人出讓自己的電腦硬碟呢?恰恰是因為filecoin通過ICO募集到了很多錢(相當於一個filecoin就值很多錢),於是很多人為了獲得filecoin,就跑去購買硬碟擴大自己的電腦內存,來賺取FileCoin。

於是我們就得到了tokenomics的network value模型:

在早期,當一個網路還沒有足夠使用價值(utility value)的時候,早期的用戶獲得經濟上價值(financial value),而當這個網路逐漸變大,有足夠的使用價值之後,經濟價值也就隨之減少。

從這張圖中也可以理解我把存粹的財產幣(pure asset backed token)排除在外的原因:他們只有存儲價值的功能,沒有使用功能,在經濟效益減少之後,並不能夠產生使用效益的補充。

3

Governance

管理體制

另外一點對於中心化網路對於整個系統的運行方向不能產生影響(比如大家對於FB的廣告,或者它在美國大選中的位置非常不滿,但無能為力),是純粹的system taker(系統接受者)。

但是smart contract的存在和現在很多項目的都在探索,從而使得投票和自治成為一種可能(之後會寫具體的例子,包括hard fork都是governance的一種體現)。

Further Reading:

techcrunch.com/2018/01/

medium.com/@cdixon/cryp

blockchainhub.net/crypt

youtube.com/watch?

a16z.com/2017/09/28/cry

protocol.ai/


推薦閱讀:

如何得知各大數字貨幣OTC交易平台的交易量?
如何看待李笑來 PressOne 2億美金ICO?
如何看待9.8日比特幣及其他虛擬幣暴跌?
怎麼看玩客幣改名鏈克?
如何看徐小平全力號召支持區塊鏈?

TAG:比特币Bitcoin | 区块链Blockchain | 首次代币发行I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