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聲明:本文不代表白麓觀點

歡迎投稿至郵箱,請附上您的微信號

bailu.newyork@gmail.com

「Id never have the courage to ask a question like that.」

這是電影 Call Me By Your Name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中男主人公 Elio (蒂莫西·柴勒梅德飾) 講的一句話。講這句話時,外面下著暴雨,他和父親 (邁克爾·斯圖巴飾)坐在沙發上聽母親 (阿蜜拉·卡薩飾)讀 16 世紀的法國小說故事集《七日談》。 母親讀到了一個騎士愛慕公主的故事:騎士和公主一起成長、有著深厚友情,騎士對公主無比愛慕,但不確定公主是否也喜歡自己。於是有一天,騎士實在憋不住了,就跑去很直白的問公主, 「Is it better to speak or to die?」。

「我是該將心裡話告訴你呢,還是死去? 」 17 歲的 Elio 聽到這句話,感覺似乎就是在講自己當下內心的困擾 --- 在大學教書的父親,每年夏天都會邀請一名學生來家裡修改文稿和做學術研究,度過六周時間。今年來的這位美國大男孩 Oliver (艾米·漢莫飾),不知怎麼就抓住了 Elio 的心。自打Oliver 到來的第二天共進早餐開始,他的一舉一動漸漸喚醒了 Elio 懵懂的意識 --- 這是 Elio 第一次有心動的感覺,第一次對一個人產生愛慕。他有試探的衝動,但又無比猶疑。所以他聽到這個故事後,默默的說, 「可我連問這樣問題的勇氣都沒有」 。

那是整個電影最讓我難過的一幕。

電影講的故事其實是簡單的,而複雜的是進退維谷、手足無措的少年心事。少年 Elio 實實在在是個聰明少年:出生在父母都是大學教授的猶太家庭,飽讀詩書,法語義大利語英語切換自如,還彈得一手好鋼琴和吉他。可當愛情到來的時候,他的聰明都消失無蹤了,該糾結還是糾結,該不懂還是不懂。

他像極了我們初戀時候的樣子。

在 Oliver 面前他敏感又自卑,他覺得 Oliver 好過自己太多,覺得他肯定不喜歡自己。可愛的少年會一面彈各種變奏過的巴赫惹 Oliver 生氣,一面趴在床上往小本子里寫下 「我覺得他不喜我」。那一刻我甚至可以立馬聯想起那個我中學時喜歡但又不敢表白、只能不停找人家麻煩的同班同學。我甚至會回想,我第一次跟人表白的時候,是怎麼說的。電影中那場用鋼琴調情的戲拍的真是有趣: Elio 毫不遮掩的在 Oliver 面前表現自己,輕輕鬆鬆的就將巴赫改編了兩次。然後他又乖乖的彈了遍原曲給 Oliver 聽,臉紅心跳的說,這是年輕的巴赫寫來獻給自己哥哥的 。(註:電影中 Elio 彈奏的是巴赫在 17 歲寫下的 「Capriccio on the Departure of His Beloved Brother.」)

Elio 的暗戀像是夏日的海面,平靜之下是波濤暗涌。 Oliver 的每一個眼神、動作、表情、語言都被他悉數捕捉,讓他一時欣喜一時悲傷。所以他會在 Oliver 主動按他肩膀時緊張到抗拒走開,也會悄悄跑去 Oliver 房間、從 Oliver 的泳褲和床單中找尋這個人的氣味。他會在泳池邊發獃被 Oliver問在想什麼時,一面無比開心的偷笑,一面很快裝作一臉嚴肅說,這是私人問題我幹嘛要告訴你。

這樣的情緒讓我很容易想起張愛玲,她所寫的愛一個人時自己會「低到塵埃里」的心情 --- 謙卑、敏感、甚至畏懼。在電影起初鏡頭從 Elio 角度出發時,我們看到它只會一次次停留到 Oliver 胸口的六芒星、或仰視 Oliver,一直到兩人在湖水中對峙時他們才有了真正的對視。這裡要提的是 Elio表白和兩人隨後湖水中對峙戲拍得實在太美:兩人站在空曠的廣場紀念碑兩頭, Elio 表白時聲音像灌了風一樣被稀釋,觀眾立刻像是偷聽者一樣在窺探著兩人之間的秘密。表白之後倆人誰都沒有任何情緒波瀾, Oliver 只是在說完 「我們不能講這種事情」後自己陷入了沉思。似乎對於 Oliver,這一切都是意料之中的,該糾結的總會糾結,該發生的怎麼樣都躲不掉。 Elio 也終於鼓起勇氣盯著 Oliver 默不作聲, 「你這樣讓我很為難」, Oliver 說。隨後他還是親吻了 Elio,那個吻像是分水嶺一樣結束了 Elio 寂寞的暗戀。

「Parce que cetait lui, parce que cetait moi.

(Because it was him, because it was me.)」

這句話出自法國思想家蒙田,是父親在最後跟兒子講心裡話時提的。那時 Oliver 已離開他們, Elio如失戀般心痛不已。父親引用蒙田,說你倆之間發生的事因聰明而起,卻跟聰明沒有任何關係。兩個人能遇到彼此,能共同開展一段關係,是緣分也是必然 --- 這種必然是雙方互相吸引的結果,不是只有一方出色或有魅力就可以的。父親說, Oliver 在他的盛年遇到了你,你也在你的大好年華里遇到了他,你們兩人是相得益彰的。

其實這個道理放在任何一段關係上都是真理。真正美好的二人關係,一定是相互給予、平等又互補的,因了解從而欣賞、進而相互啟發,即使這段關係最後沒有開花結果,也是一段珍貴的人生體驗。然而人與人的相處互動本身就是大浪淘沙,往往是經歷的人事太多、收穫的真摯太少。生活中這種簡單純粹的兩情相悅、一點就破、又勢均力敵的戀愛真是太難得一見,所以父親才會說,你現在有難過、有痛苦,別讓它消失,更別說那些有過的快樂。為了沒有感受而不去感受,那是多麼大的浪費啊。

愛情是會告終的,但感情不會,曾經擁有過的感受不會。

「因為那曾是你,因為那曾是我。」這句話好像無盡的呼應了片名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這是Oliver 跟 Elio 講的,他緊接著說, 「我也會用我的名字呼喚你」。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呼喚對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才是所謂的完整而徹底的親密吧。

讀過小說就會知道,那個夏天、那段感情、那樣的親密,成為了 Elio 一生的再難尋求的經歷。

那六周的回憶,是他們所擁有的全部。

義大利導演盧卡·瓜達尼諾的電影語言太細膩了,細膩到只有在第二、第三次看時才能發現原來那些捕捉人物間的每一次眼神交流、每一個面部表情的變化的鏡頭都是微妙甚至很準確的。舉兩個印象很深的細節:第一個是當 Oliver 解釋杏子(apricot)這個詞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拉丁文對應的早熟 (precocious/ premature)那個詞時,他看似不經意的很快的看了 Elio 一眼。第二次是在故事最後, Elio 父母在電話上聽到 Oliver 訂婚的消息,倆人開心的說完恭喜放下電話後,意味深長的交換了一個眼神。類似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都是很精彩很值得反覆回味的地方。

細膩又精準的表演,特別是蒂莫西最後那個四分鐘的面部特寫長鏡頭,演員功力自然是不可沒,但也要感謝導演任性的拍攝方法 --- 之前看蒂莫西和艾米的採訪才知道,片子竟然就是按劇本順序拍攝的。要知道在電影行業里,按劇本順序拍攝其實非常罕見,因為那樣拍將意味著反覆拆景、搭景、和好多不必要的等待,耗錢耗時又耗力。然而按劇本順序拍,演員之間會有最自然最順暢的默契培養和感情的鋪墊累積。蒂莫西和艾米兩位在電影里的表演,在我看來受得起所有的讚美。特別是蒂莫西, 22 歲的他對這個 17 歲少年的完美演繹目前已獲無數媒體/專業影評人盛讚,拿到了無數奧斯卡前哨獎提名,包括金球獎。同是 LGBTQ 題材的《月光男孩》在去年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雖說拿獎這事還要平常心,但我看好這部片今年的「沖奧」之路。

這是一部很「歐洲」的電影 --- 慵懶的氣息,無比真實細膩的生活瑣碎,如夢如幻的小資氣質,和流動的發酵的愛意。它把愛的共通性用一種不歇斯底里、不張揚、舒服又誠懇的方式展現給我們看。整個故事裡沒有社會的仇視、家人的反對、性向認同的痛苦,畢竟,那些跟愛本身都沒什麼關係。古典鋼琴曲、陽光和汗水,兩人從相互猜謎到兩情相悅,那樣的夏日美好的像一場發懵的夢。即使最後夢醒了,悵然失落,那也是愛本身所帶來的失落,是愛的一部分。

從這個意義上看,我不覺得《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是「可媲美《斷背山》 」。它是超越了《斷背山》。

「可我連問這樣問題的勇氣都沒有」,如果 17 歲的 Elio 沒有鼓起勇氣在紀念碑前跟 Oliver 講 「可你不知道,我對真正重要的事其實一無所知」,那該有多遺憾啊。這部電影可能有一百個瞬間能喚起你我關於初戀、心動、夏天、青澀回憶的感觸,但讓我更加無法忘記的,是結尾最後一刻 Elio 在爐火前滿臉淚痕但面帶笑容的表情 --- 那是他在慶幸,自己曾無畏的、忘我的去愛愛情本身。

逝去即永恆,最珍貴的是擁有過。

本文為麓友投稿,歡迎投稿至郵箱,請附上您的微信號

bailu.newyork@gmail.com

請關注我們的近期活動

【第208期·白麓Talk】進入美國社會的捷徑-美國的公共電視台(PBS)

掃描可查看其它活動預告

bailunyc.org/2017/10/19 (二維碼自動識別)

關於白麓·紐約

白麓『讓思考更加獨立,讓求索不再孤獨』。

白麓·紐約每周末在紐約曼哈頓地區都有線下交流活動,旗下精品節目包括:白麓Talk(主題交流會),白麓論壇,白麓藝術,白麓精讀會,白麓美文推送,和線上美音朗讀欄目《嗣音》。白麓也會定期舉行不同類型的社友聚會活動,目前已建立了一個關係緊密的社友社區,今後也將朝著開放包容的多元文化方向繼續前進。

白麓成立於 2014 年初,以「提升社會中堅力量的獨立思考能力及綜合文化素質」為理念,是註冊於美國紐約州一個獨立的非政府,非宗教,非營利的綜合文化交流平台。白麓·紐約目前有正式成員近兩千人,志願者六十多位,線下活動參與者累計近七千人次。

在發軔之際,白麓即以『讓思考更加獨立,讓求索不再孤獨』為目標,旨在為大紐約地區的華人留(訪)學群體和青年從業者們提供一個獨立自主的社會文化主題交流平台。三年多來,白麓·紐約在鼓勵留美華人年輕人開放思維,互通觀點和跨界學習的同時,亦逐漸打造出了海外華人年輕一代社會文化線下交流活動的第一品牌。

加入白麓團隊

白麓·紐約志願者團隊是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熱情歡樂的小夥伴,歡迎您通過郵件或微信與我們聯繫,加入到我們的志願者隊伍中。

關注白麓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bailu_culture

weixin.qq.com/r/CztZQdP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獨裁的浪漫儀式感和民主的選擇困難症 | Vol.5
馬雲主動安利、這部電影到底是什麼路子?
版權日記-獨家藍光碟製作隨筆(二)
匈牙利國寶級導演卡羅利.馬克---曾獲六次奧斯卡提名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