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解讀】丹尼特的《心靈的演化》:理解的演化

動物是其活動環境中的問題解決器

這一小節最關鍵的概念就是affordances,這個概念很難翻譯,它是指一個生命體(複雜機器)所處的環境為這個生命體提供的好處或壞處。

對於一個寄居蟹來說,它要實現維持自身存在並繁衍後代這樣的目標,就需要利用起其活動環境中提供的好處,還要想辦法避免那些壞處。也就是說,寄居蟹需要去找空螺殼作為自己的保護所,還要去找交配對象。

在講述動物生活的電視節目中,常常會有一個節目主持人以擬人的方式,說某某動物遇到了什麼問題,它又是如何解決的。而對於所有動物來說,其所生活的那個特定環境中,有許多特定的本體論對象。狗會對許多氣味都做出本體論承諾,而人的嗅覺沒那麼靈敏,所以那些聞不到的氣味,就會被人當作不存在。

在對於一個先天盲人來說,所有的視覺信息都是不存在的,顏色、灰度等等。同理,對於一個先天雙耳失聰的人來說,所有聲音信息都是不存在的。那對於不同的生命體來說,某些東西存在,某些東西不存在。對於禿鷲來說,腐肉是能吃的,但對於人來說是不能吃的。這就是說明,哪怕都是存在的東西,其好壞也是因生命體而異。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這裡的甲和乙不限於人類,動物、植物甚至人造機器,都是可以的。對於汽車來說,潤滑油是好東西。但對於人類來說,潤滑油無法替代骨關節的滑液。

讓我們把動物看作非常複雜的機器,這些機器被設計出來,就是為了利用其環境中的好處,避免其環境中的壞處。或者說,我們把大自然看作一個程序員,這個程序員在編寫程序,也就是創造虛擬機器。這些虛擬機器也都是為了實現特定目的而發明的。

有程序就必然會有Bug,這是因為程序總是會遇到當初意想不到的環境。以前給大家介紹了某種甲蟲,這種甲蟲的雄性會飛到地上,試圖和棕色啤酒瓶交配。讓我們把這個甲蟲當成是複雜的機器,這個機器安裝有交配對象識別系統,然後它將棕色啤酒瓶當成了完美的交配對象。請問,這是交配對象識別系統出了Bug嗎?

很難回答。因為大自然中是不會有啤酒瓶的。所以,如果這群甲蟲生活在無人處,那麼交配對象識別系統永遠不會出Bug。人類也安裝有交配對象識別系統。男性和女性的交配對象識別系統所設定的偏好有些差異,以男性為例。當男性看到女性出現時,其交配對象識別系統就會開始評估這個女性的生育力。對於高生育力的女性,這個交配對象識別系統就會驅動男性去追求這些女性,同時,它還可能影響到人類的語言生成系統。對於說漢語的人來說,他們會說這些女性是「漂亮」的,對於說英語的人來說,他們會說這些女性是「beautiful」,對於說法語的人來說,他們會說這些女性是「beau」。

然而,人類可以通過整形美容手術來欺騙交配對象識別系統。交配對象識別系統本意是用來識別高生育力的女性,但它所標定的特徵值被整容醫生所利用了。這群整容醫生能將低生育力的女性整形成看似高生育力的女性。如此以來,男性就像是遇見啤酒瓶的雄性甲蟲一樣,遭遇了Bug。

這是因為,大自然並不是一位聰明的程序員,自然母親是一位弱智但又有無窮壽命的程序員,它僅僅通過大規模盲目試錯的方式來編程,本身毫無遠見,也無法事先就排除一些bug。因為bug和feature之間沒有本質差異,在正常的環境下,某個結構是有著正常功能的feature,到了一個特殊環境下, 那個feature就可能成了bug。大自然怎麼可能知道甲蟲會遇到啤酒瓶呢?大自然怎麼可能知道人類會發明整容手術呢?所以,大自然的編程設計僅僅是夠用就行。它僅僅讓所編寫出來的程序自行變異其結構,然後大規模複製,好的就活下來,糟糕的就死去,然後不斷重複這一過程。

大自然所設計出的生命體,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等,都是那個生命體所生活的環境中面臨的那些問題的問題解決器。這些生命體有能力解決問題,但絕大多數生命體並不知道自己的能力。雄性甲蟲自己沒有任何理解能力,直到死亡,它也不會知道自己其實在和啤酒瓶而不是雌性甲蟲交配。但人類有理解能力,人類雖然也會遭遇bug,但是有能力排除bug。人類的這種理解能力,是人類獨有的嗎?

作為意向系統的高等動物:理解的湧現

在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養過含羞草,就是那種輕輕一碰葉子就會合攏的小菜。那個時候的我就有著旺盛的好奇心,可惜沒有今天的我這麼有知識。

那時,我還會覺得自動門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只要站在門口,門就會打開。遠離門口,門自動會關閉。光是含羞草和自動門,就夠我玩很久了。因為,我覺得這兩樣東西很反常,它們的行為方式,或者說工作模式,和我預期的不符。含羞草明明是植物,但卻好似能感受到我的觸摸,並收起葉子保護自己。自動門明明只是機器,卻好像能看見我,刻意為我開門,也不會在我站在門口時夾住我。

長大以後,這些小時候覺得神奇的東西,現在一點也都不神奇了。我現在知道,植物和機器都只是之所以能做出這些行為,不是因為它們能像人一樣有著自己的意圖,做出那些行為是為了實現意圖。它們沒有意圖,只是因為其感測器被某些信號觸發,這些信號再觸發效應器,就可以實現某種功能了。這一切看似神奇,只不過是信息的流動所引起的機械化反應而已。

我們可以把自動門當作複雜的機器,把植物當作更複雜的機器。但是,我們會把更高等的動物,比如鳥和哺乳動物,也當作複雜的機器嗎?我家有一隻英國短毛貓,我們叫它Michael。它偶爾會跑到我的面前,用頭來蹭我的手。此時,我會猜想這隻貓有「想法」,它有「意圖」,而它的行為是為了實現它的「意圖」。它希望我撫摸它,希望和我處於良好的關係中,希望我照顧它。但是,它真的「希望」這些事情嗎?它會不會只是複雜的機器,這一切都是機械化的動作,不存在任何意圖?比如,日本人曾發明過機械寵物狗,這些寵物狗也會賣萌,也能和人類進行有限度的互動。但我們肯定不會說,這些機械寵物狗有意圖,哪怕它看起來有意圖。

再舉個下棋軟體的例子。當人類棋手和下棋軟體下棋時,常常會對軟體的下棋方式做出解讀:它這麼下,是想要吃掉我的這個棋子;它這麼下,是想要在這一塊布局;它這麼下,是想要誤導我的視線;等等。總之,我們會把下棋軟體的走法,也看做有意圖的,但實際上,下棋軟體沒有任何意圖,它只是按照程序給出的策略下棋而已。而我們這些人類,忍不住想用擬人的方式去解讀這些複雜的行為。無論是寵物貓的行為,還是下棋軟體的行為。

丹尼特還舉了許多別的例子,樹、羚羊、布谷鳥、細菌、蝴蝶等,其用意是想說明,這些動物都不理解其行為的理由,它們不具備表徵理由的能力。它們只有能力,沒有理解自己能力的能力。無論它們的行為看起來多麼聰明,多麼嘆為觀止。這些都只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採用意向立場來解釋這些複雜的行為,說它們好像有某個意圖,但它們實際上不必理解這些意圖。

比如,有些在低處築巢的鳥沒有能力從捕食者的口中救下自己的蛋或幼崽。於是,當捕食者接近時,這些鳥會假裝自己翅膀受傷了,不能飛了,然後在地上撲騰。我們會說,這些鳥想要刻意誤導捕食者,讓捕食者將注意力集中到看似受傷的自己身上,而不是去尋找不會動的鳥巢。最後,趁著捕食者撲過來吃自己的那一瞬間,自己再突然飛走,如此就安全了。

在這整個過程中,我們很難不用意向立場來解讀鳥以及捕食者的行為。然而,鳥和捕食者其實都是被信號觸發,做出一系列設計好了的動作。鳥和捕食者自己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鳥和捕食者的行為都是有理由的,不過這些理由是自由漂浮的理由,它們沒有被表徵。

理解是程度化的

一般的燈開關只有兩種狀態,一種是開燈,一種是關燈,這就是全或無的狀態。而水龍頭則不是如此,我們可以打開一小點,還可以通過開關來調整水量,這就是程度化的開關。

許多人把理解看作全或無的狀態。每個人都經歷過頓悟的時刻,當我們面對難解的題目時,突然有一瞬間,我們忍不住說「啊哈,原來如此!」。很多人把這種頓悟當作一種有意識的體驗,認為這是人類理解能力的體現,凡是沒有經歷過這種啊哈式的理解,就是沒有理解。

然而,丹尼特認為,理解其實是程度化的。每一種理解的確都帶著特定的視角,這其實和尼採的主張很相似。丹尼特經常在演講時以E=mc^2這個公式為例,大家都知道這是對的,但大家都理解這個公式了嗎?絕大多數台下的聽眾都表示自己沒有完全理解這個公式。連丹尼特自己也說,自己只能對這個公式進行有限的推導,說明其中的變數指稱什麼,但如果遇到專業的物理學家,對方總能就這個公式說出自己還不曾理解的方面。

有一次,丹尼特在費米實驗室演講,也用了這個公式,結果台下所有人都說自己理解了E=mc^2。正當丹尼特發現自己用了不合適的例子後,有個理論物理學家站出來說:「不對,你們這群實驗物理學家只是自以為理解了,只有我們理論物理學家才真正理解。」

所以,哪怕都是人類這種具備反思能力的動物所表現出的理解(理解是能力的而結果,而非能力的原因),也是程度化的。比如,就丹尼特自己寫的這本《心靈的演化》來看,他自己幾十年的研究所付諸的文字,可以達到比如100分等級的理解程度。而我讀過丹尼特的很多作品,再來讀這本書,也許可以達到80分等級的理解程度。如果大家不去直接讀丹尼特的作品,而是讀我寫的簡短的解讀文章,那麼可能只能達到30分等級的理解程度。同樣一句話:「competence without comprehension」,不同知識背景的人,所能達到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就像E=mc^2這個公式一樣,不同物理學基礎的人所能達到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

丹尼特將生命體(或機器)的能力分為四個等級,最低級的是達爾文式造物,這些生命體是「生來知之者」,它們沒有學習能力,所有的能力都是硬連線式的。達爾文式造物想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只能以來基因變異,它們沒有後天學習能力。比達爾文式造物更高級的是斯金納式造物,其行為模式並非完全固定的,在其生命周期中,可以通過強化的方式來增強自己的能力。

斯金納式造物擁有達爾文式造物與生俱來的能力,還有更強的後天學習能力。而波普爾式造物不僅擁有斯金納式造物的能力,還能從環境中汲取信息,預先設想多種行為假設,然後擇優而行。正如波普爾的名言:「讓假設替自己去死」。而最高級的造物就是格里高利式造物(以心理學家Richard Gregory的名字命名),這些造物除了向下兼容另外三種造物的能力之外,還可以利用思考工具增強自己的智力。無論是抽象還是具象的思考工具,如算數、民主制度、雙盲實驗、顯微鏡、地圖、計算機等等,這些都是能提升思維能力的思考工具。

達爾文式造物沒有學習能力,而斯金納式造物有試錯式學習帶來的可塑性,這兩者無需自我理解。但人們可能會認為波普爾式造物既然能夠利用信息構造模型,那應該有自我理解能力,實則不然。只有格里高利式造物才能理解自己的理解,從而發明思考工具,增強自己的理解。而人類是目前唯一的格里高利式造物,只有人類會思考自己的思考,而其他動物最多只是思考。

鴉科動物、鯨豚類動物、靈長類動物以及貓、狗、鸚鵡等聰明的動物都算是波普爾式造物,它們也算是有理解能力,只是它們無法理解自身行為的理由,無法理解自己的理解能力。而且,理解能力和意識現象並不必然聯繫在一起。由於弗洛伊德的影響,我們都明白心理活動可以是無意識的。而因為認知科學的研究,我們還能細緻地了解像知覺推理、記憶搜索、語言理解等看似高級的功能也都可以是無意識的。

筆者的補充

我的解讀已經和丹尼特的原文差異很大了,不過意思是一樣的。丹尼特太過於旁徵博引,讀者們不一定能完全讀懂,所以我換成了更簡單的例子。

affordances這個詞,我在標題中翻譯成活動環境,其實翻譯成「小宇宙」,「生活世界」,「重要的本體論承諾對象所組成的集合」等等都行。這個概念後面還會多次出現。要留意一個差別,很多人用這個概念指稱生命體的直觀功能,而丹尼特用它指稱生命體所生活的環境的特徵。

這一章節的內容,很多人可能還不夠信服。因為這一章節說那些看起來很高等的動物,其看似很厲害的行為,都是無需理解的能力。不過,丹尼特會在後續的章節講什麼是信息?什麼是文化?什麼是語言?什麼是思維工具?等我們詳細了解了後面的章節後,就知道為什麼人類這麼獨特了。為什麼這個地球上只有人類才能表徵理由,才能理解理由。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思辯的歷史】恩培多克勒
108個關鍵詞8——夜晚
唯心主義下的世界
《音樂美學》讀書筆記——1. Value and Judgement (評價音樂價值)

TAG:生物學 | 計算機科學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