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演員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周恩來的扮演者劉勁,坐計程車去買菜,計程車司機:「您別下車,您說要買什麼菜,我幫你去!」回來死活不收錢,還說:「我能幫總理買菜,已經是萬分榮幸,怎麼能要總理的錢!」

容嬤嬤的扮演者李明啟,去菜市場買菜,小販都不賣給她,有一次去坐計程車,司機地問她,你是演容嬤嬤的嗎?她說是,司機說:「早知道是你我就不載你了!」


明明他演的那個歷史人物,並不是那個樣子,甚至相差甚遠。但大家打心底里就認定了那個歷史人物就是他那個樣子。


謝邀 我只知道這個男人,演繹了我的青春,演繹了整個中華上下五千年

尷尬的是,我居然不記得他


變成他所演的那個人


第一種:讓人認不出來……表演無痕迹,演誰就是誰,聯想不到本人,也聯想不到上一個角色。

知道天山童姥是舒暢演的時候,內心真是…還我宛如…

還有蔣欣,以為她就是適合華妃那類,後來才知道,喜歡的小仙女綠兒竟然也是她。

還有張子楓,唐山大地震跟唐人街探案同時看,明明是同一個人演的,但不會聯繫起來,一個角色是一個角色。不像有些明星,演誰都是自己。看有些明星的劇看著會突然點下屏幕,看一下是什麼劇,不然以為自己打開錯了,看的是她(他)的上一部。

還有樊聲美她媽扮演者康群智 ,看過她的三部劇,但沒想到這是同一個人。

當然,個人覺得最厲害的還是周迅,紅高粱裡面扮演少女毫無違和感,那種少女的靈動活潑讓我以為她二十幾,知道她真實年齡後,下巴都驚掉了。

有點跑題了,前三個似乎算不上到了演員最高境界,但算是我看的劇裡面比較優秀的了。

第二種:一輩子精通一個類型,無人超越,比如西遊記的猴哥 ,寶蓮燈的哮天犬狗哥(他還演過《福貴》,既屬於第一類又屬於第二類)


對不起,我來晚了


我覺得是卓別林那種。

一輩子只為了一個角色做同樣的事。幽默的只是當時的舞台,時間會給讓他厚重,會將他雕刻成大師。開始看會大笑,看多了看久了就會覺得很凄涼,再看下去會有股淡淡的憂傷,然後會眼淚盈眶。其實他就是一名演員,但無法讓觀眾讀懂他的眼睛,或者說讓觀眾從他眼裡讀出任何觀眾在熒幕中所在乎的東西。


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從這個層面來看,這個問題不成立。

但客觀來看的話,樓上回答葛優,只能勉強算一個。

如果用形象點的詞來形容這類演員的話,我覺得應該是有人格分裂傾向的演員(至少在拍戲時)才能擁有最高境界,沒有一種固定的風格就是最高境界。

說到葛優的時候,我才想起另一個絕對能算得上有境界的演員:傅彪(緬懷.....)

他跟葛優一起演的《大腕》裡面有一個長鏡頭:剛開始說話 -&> 鞠躬 -&> 5秒之後淚流滿面 -&> 回到一本正經。要做到隨時調動自己的感情入戲,還能隨時控制感情,不得不佩服。而你在《外婆橋》裡面,是絕對看不到這麼沒正經的傅彪的。

所以,高境界是,演誰就是誰,而不是演誰都是自己

所以一個真正頂尖的演員,不會出現走在大街上被大家定義成任某一個自己飾演過的角色。

所以葛優嘛,主要是基本上角色已經定型了,其實演技確實還不錯(《非誠勿擾》裡面跟舒淇喝酒那段也是長鏡頭,但演技依然沒彪叔出色)。

高境界的演員還很多,舉例的話:陳佩斯他爸陳強絕對能算得上(沒人叫他一輩子的黃世仁吧?),陳道明也是老戲骨,無論什麼角色都很入戲。國外的,阿爾?帕西諾(《教父》後兩部裡面,人物風格完全不同了,其他由他飾演的角色,也看不出來任何「柯里昂」的影子),加里?奧德曼在《蝙蝠俠》和《Leon》當中的演出絕不是同類風格。當然例如湯姆?漢克斯之類的就不用多費口舌說明了,現在也沒人叫他阿甘。

有一些反例,其中還不乏一些大牌明星。比如伊恩?麥克萊恩,無論是在《達芬奇密碼》(這個尤其明顯)裡面還是在《X戰警》裡面,都能找到他在《魔戒》中甘道夫的特徵,這個很蛋疼.........還有阿湯哥,總是丟不掉20多年前在《Top Gun》裡面的影子,迪卡普里奧隨時看起來都像Jack,基努?里維斯一直都是救世主(《生死時速》《康斯坦丁》《地球停轉之日》),憨豆永遠是憨豆,金?凱利永遠是變臉怪傑。國內和港台的:劉青雲總是一副憨厚+悶騷的面相,梁朝偉幾乎任何角色都帶點玩世不恭,周星星演到現在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再繼續演下去了,張豐毅怎麼演也都是段小樓的樣子。

以上反例並不是要證明這些演員不出色。雖然他們很出色,有些還能拿金球和奧斯卡,但是他們要有出色表現,必須要挑角色,因為他們只能演「自己」。


我覺得吧,演員有3個境界,當然也可以說就兩個境界:

1:演來演去觀眾都只記得也只看得見這個演員的名字,例如某毯冰,演了半天,別人一看,這不是那啥冰冰嗎~~當然這個境界在我來看根本就是不是演員,就是個花瓶。。

2:演出一個家喻戶曉的角色,然後別人一看到這個演員,心中就自然想起來那個經典,簡言之就是演員有一個絕高的巔峰,例如趙薇的小燕子,六小齡童的孫悟空;

3:演誰就是誰,演壞人觀眾看到的就是個深謀狡詐心機極深的壞人,演硬漢那就是鐵骨錚錚的硬漢,演柔情那就是溫文爾雅的書生,我心目中也找不到誰能代表,我個人比較喜歡李幼斌,但是不得不承認,要真是要老李去演柔情戲估計就不行了~~

至於還有一些天天嘩眾取寵的人,就不要歸於演員了,最多沾沾第一層的邊,我自認為演員的境界越高,什麼綜藝節目、八卦周刊見到他的幾率應該是越低的;天天拋頭露面嘩眾取寵想想也知道演技不能入眼~~~


讓觀眾觀看的時候因為你演的角色忘記你;看完後因為你演的角色而記住你。而不是:因為你要演某劇而記住某劇,你要演某個角色而記住某個角色-這樣的電視劇是打著電視劇旗號的綜藝節目。

舉個例子,很多影迷在討論電視劇的時候經常直接用演員的名字來代指劇中的角色來討論情節。如果一個演員演的每部戲都是這樣,我覺得他/她很難說是個成功的演員。

我之前看《我的前半生》,發現很多人會去微博罵演凌玲的吳越老師。這恰恰說明她演得好,給觀眾的印象深刻。這樣的表演就是成功的。可能接下來吳越老師演的角色不會再受到這麼大的關注,但就這個角色而言,她已經比很多小鮮肉和小花旦在藝術上更成功。

就拿我最喜歡的一位演員之一吉洪諾夫(Вячеслав Васильевич Тихонов)來說。我看過他演的兩部影視角色:1968年的7小時電影《戰爭與和平》中的安德烈公爵;還有1973年電視劇《春天的十七個瞬間》中的蘇軍間諜奧托-馮-斯特里茨。我看兩部劇相隔的有點久,並沒有一下子認出這兩個角色是一個人演的,但這兩個角色在我腦海中的印象都很深。很長一段時間我的頭像就是吉洪諾夫版的安德烈公爵。到了後來我仔細找演員表,才發現兩個人是一個人演的(兩個人的角色造型太不相同)。


讓自己隨時入戲,隨時齣戲

讓觀眾隨時入戲,隨時齣戲

典型代表:《東邪西毒》

《東成西就》


境界就是:柱子,你他娘的打歪了

二營長,你他娘的義大利炮呢

學習,學個屁。


我第一次看見吳剛接受採訪時,想的是:「呀!達康書記!但是他怎麼穿成這樣接受採訪?這和他的身份不符合吧?」

愣了一下等吳剛說自己演戲的感受時才意識到他是個演員啊,穿得比較潮才是正常的。

這大概是我眼中演員的最高境界了吧。


啥?

包拯是爾康演的?!!!


楊天寶

演什麼都像自己,沒有不像的。


霸王別姬的程蝶衣,黑天鵝的Nina。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