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熔爐》上映,就在紅黃藍虐童事件全面爆發的今天
前段時間的攜程幼兒園虐童事件還沒有完全過去,最近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管庄的紅黃藍幼兒園(新天地分園)又被爆出了猥褻兒童的醜聞,而且醜陋程度難以想像。
「打針注射」、「喂葯」、「裸身罰站」、「脫光衣服做檢查」……光是看到這些詞語,就足夠令人氣憤,但是隨著接下來的內幕不斷被曝,人們更加瞠目結舌。
事件曝光後,伊能靜、章子怡等明星媽媽紛紛微博發聲,尤其是章子怡一條「聽說有三種顏色上不了熱搜」的微博更是直接上了微博熱搜第一位,引來網友瘋狂點贊。此後,事件進一步發酵……
而就在事件全面爆發的今天(11月24日),一部關注女童性侵的電影《嘉年華》上映了。彷彿是有預見性一般……
《嘉年華》透過兩個不同年齡段、不同成長背景下的女孩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女性青春成長的殘酷故事,冷靜但不乏力量,勇敢但保有暖意。在這部電影中,性侵案件只是一個載體,更重要的是呈現了社會在這樣的事件發生之後的一種失職,以及這些女孩在逆境下如何去成長,怎麼樣去面對。
若不是因為紅黃藍幼兒園的事件,或許《嘉年華》根本不會被關注。貓眼專業版顯示,上映首日,該片排片僅為1.4%,是當天新片里排片量最低的一部影片,但是該片卻收穫了12%的最高上座率。目前,網上關於增加《嘉年華》排片的呼聲四起。
事實上,這部幾乎被院線集體忽視的影片,不但是入圍今年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唯一一部華語片,而且還獲得了第54屆金馬獎的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導演三項提名;並且在第一屆平遙電影節上,斬獲費穆獎最佳影片;在土耳其安塔利亞電影節獲得最佳影片獎。
其實,不管這部影片有沒有得獎,在未成年人性侵案件頻繁發生的今天,這樣一部影片的出現,都是非常有意義的!正如《嘉年華》海報上「救救孩子」四個大字所呼籲的那樣……
救救孩子!《嘉年華》被譽為中國版《熔爐》
《嘉年華》面世後,這部電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韓國的同題材電影《熔爐》,相同的題材,不同的切入,《嘉年華》重點在性侵事件之後人們的反應,而《熔爐》重點在性侵兒童的施暴過程。
看過《嘉年華》後,很多觀影的專業大號和影評人士,都不約而同給出了「中國版《熔爐》」、「我們也可以拍出這樣的電影的定論。」
但在小文看來,不同於《熔爐》的重口味煽情,《嘉年華》沒有苦大仇深,甚至連性侵兩個字都沒出現。它克制、冷靜地用一個旁觀者的視角,描述了案件中的女性群像。
16歲的黑戶少女小米,三年里漂泊了15個城市。現在,她在海濱小城的一間旅館打工,時時面臨著因為年齡身份問題而被辭退的危險。在她替前台頂班的某個深夜,一位成年男子領著兩名小學女生開了兩間房。
兩個女孩都12歲了,一個叫小文,一個叫小新。當晚,小米在監視器中看到男子強行闖入少女的房間。第二天,她們根本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回到學校,每人吃了一片同學給的葯,「吃了,肚子就不疼了」。
直到老師發現她們的大腿內側,有傷痕,這才通知了家長。女孩們被送到醫院檢查。當發現兩人處女膜破裂時,另一位受害者小新木訥地問小文,「處女膜是什麼呀?」
《嘉年華》把事發經過,拍得極其含蓄和剋制。但並非迴避。
女導演文宴說——這部電影不僅僅是用暴力來告訴我們傷害有多大,更是告訴我們暴力過後,身邊的人以及整個社會的態度是怎樣的。
旅館老闆害怕惹事,扣下了關鍵的視頻證據;小米害怕丟掉工作,在真相面前一再撒謊;案發當晚,小文和小新曾經向前台點了四罐啤酒。喝啤酒似乎不是一個好女孩該有的行徑,於是警察審訊的時候對她們的口供表示質疑,不停追問喝酒細節;醫院被權貴收買,幾次對小文檢查,先後得出了不一樣的結果……
每次脫下褲子,就好像把小文的剛癒合的傷口撕開進行窺探。醫生不顧小文的感受,在媒體面前公開發表檢查結果,被人們議論紛紛。甚至受害者身邊最親近的人,他們的父母,事後也無法給予應有的溫暖。小文的母親把小文的衣服從衣櫃扯出來罵她說:「叫你穿那些不三不四的衣服」,然後還被她媽媽拉去廁所剪掉了長發。
小文和小新是受害者,本該被譴責的是施暴者,而不是她們。對遭受性侵的未成年人實施羞辱和冷漠,是對受害人的進一步傷害。性教育在我國的缺失,則是把未成年引向惡魔的無形推手。
在這起性侵案中,老師、家長、警察、醫生、律師、商販,每一個社會角色的面目都一一浮現。唯獨,那個性侵者始終面目模糊,甚至一直逍遙法外!
不過,電影透露給我們的信息,足以拼湊出那個罪犯劉會長的身份全貌:濱海小城的一位有錢老闆,同時還是兩名女孩其中一位的乾爹。他權力通天又秘不示人。他無跡可尋又無所不為。在他強大的關係網背後,是無處不在的、可以顛倒是非的影響力。
雖然《嘉年華》沒有說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但還是會讓人想到2013年海南萬寧的校長性侵案。雖然犯人被判了刑,但最後維權人士被群毆、被刑拘......這也是文晏導演為什麼拍這部電影的原因。
《嘉年華》只是還原了這些社會本就暗藏的瘡疤,最終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對兩名少女而言,這世界本應該像嘉年華一樣在眼前打開,然而遭遇摧殘,留下的是可能一生揮之不去的夢魘。
正如文晏所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像是嘉年華似的時代,天天都是喧囂,過得像過山車一樣的。
它被譽為中國版《熔爐》,排片卻極低
在紅黃藍涉嫌虐童、性侵一事全面爆發的今天,《嘉年華》的上映可謂恰逢其時。
影片題材涉及的是在中國大銀幕上幾乎前所未見的「性侵女童」事件。導演文晏曾經擔任過《白日焰火》的製片人,早在3年前,她就關注到了層出不窮的未成年人性侵案件,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拍攝一部電影,來為保護未成年人發聲。
她將電影定名為「嘉年華」,英文名則是「Angels Wear White」——白衣天使。主題和片名鮮明的反差,再配上電影中頗為冷峻的敘事風格,營造出的是一幕幕觸及內心底線的人間悲劇。
但這樣的良苦用心,並沒有為《嘉年華》換來應有的回報,除了在電影獎項上獲得提名和業內有口皆碑之外,它在商業上的先期表現只能用慘淡來形容,比如今天在全國的排片,僅有1.4%,排在新片最後一位,即使是劣質的國產恐怖片,場次也排在《嘉年華》前面。這意味著許多觀眾即使專程走進電影院,也不一定能看到這部片子。
但我們有義務讓更多人認識這部電影,特別是現在這樣一個非常時刻。
《嘉年華》最值得稱道的一點是,沒有拘泥在性侵這件事情上,它稱得上是一部當下女性生存現狀的百科全書。透過兩個不同年齡段、不同成長背景下的女孩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女性青春成長的故事。這兩個女孩,一個是周美君飾演的小文,她和另一名女同學被某高官帶去旅館,並實施了性侵,從此她的生活墮入了無邊的黑暗之中。
《嘉年華》的出現,似乎是在提醒我們,身邊還有許多像小文這樣遭受過身心摧殘的孩子,有許多像小米這樣受困於沒有身份窘境的孩子,而更多血淋淋的事實,或許還在隱秘的地方,沒被我們發現。
拋開性侵與女性生存這兩個主題不談,單從作品本身出發,《嘉年華》也是今年首屈一指的獨立佳作。除了剛才提到的導演文晏之外,電影中的幾位主演,都貢獻了極為優秀的演出,比如文淇,今年14歲的她,將小米的隱忍與倔強詮釋的入木三分,稱得上是今年華語影壇最驚艷的表演之一,而她也不負眾望,成為了本周將要頒發的金馬獎影后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而其他如耿樂、劉威葳、史可等實力派演員,他們的加盟也使得這部電影在人物塑造上更加鮮活生動,即使跨界如王櫟鑫,在片中飾演的小混混,也並不臉譜化,可見導演確實用了很多心思來打磨劇本琢磨人物,目的只有一個——將最真實的生活呈現到觀眾們的面前。
這樣的影片自然是各大電影節的座上賓,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的入圍、平遙影展最佳影片的光環,再加上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三項重量級提名的榮譽,《嘉年華》已經滿載榮耀回到了這裡。
但是當它真的要走上大銀幕,接受更多觀眾檢閱的時候,卻成為了資本洪流所鄙夷和拋棄的對象,這對一部用心拍出來的電影來說,公平嗎?
未成年性侵案頻發,《嘉年華》上映意義非凡
小文不想用文藝片來定義《嘉年華》。畢竟,它沒有造作自戀的文藝腔。也不想用商業片來低估它,因為它有比商業片還震撼的力量,它突破了國產電影涉入現實的常規尺度,借一宗性侵,實打實地質問了整個社會。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會從自己的經驗推出,兒童性侵犯僅是少數極端事件,但事實並非如此。
全球40多年的研究表明,兒童性侵犯是一個全球普遍存在的的重大社會問題。世界衛生組織《2014 年全球預防暴力狀況報告指出,全球範圍內每5名女性中就有1名、每13名男性中就有1名在18歲之前受到過性侵犯。而根據美國國家失蹤及受虐兒童中心(NCMEC)統計,美國有1/5的女孩和1/10的男孩在18歲以前遭受過性侵。
或許你不信,或者覺得那是美國,不是自己的國家,那再看這一組數據。
相關報道顯示,2013至2015三年間,中國全國各地被媒體曝光的性侵兒童案共968起,受害兒童超過1790人,這一數據尚不包括表述為「多名兒童」等概數的情況,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性侵害,其隱案比例是1:7。
也就是說,一起性侵兒童新聞的曝光,或許意味著7起案件已然發生。
此外,一項對中國6省市6所普通高校2508名大學生的回顧性調查研究結果顯示,24.8%女生和17.6%男生報告在16歲之前經歷過性侵犯。廣東省婦聯和檢察院調查2008~2011年檢察機關公訴部門受理的案件發現,在18歲以下的女童案件中,涉及性侵犯的案件竟然高達75.34%。
而讓人更觸目驚心的是「女童保護」基金的另外一組數據,「女童保護」基金對2015年公開曝光的性侵兒童案件進行統計發現,超過70%的性侵兒童案為熟人所為。
受性侵兒童的最高比例女童能達到11.5%, 男童也有9.6%,中國有上千萬未成年人,事實上兒童遭遇性侵的幾率並不比碰到交通事故低。
可見,事態遠比人們想像的要嚴重很多。
這些年,無論是南京高鐵猥褻養女事件還是留守女童被性侵案例,當這些社會陰暗面被曝光在公眾視野下時,民眾用鍵盤充當著自己正義使者的武器,喧囂著「把這個禽獸抓起來」「還是不是人」,如此「正義凜然」的話充斥在網路平台上。
我們附和,我們贊同。我們有太多憤怒,卻太少思考。層出不窮的事情在媒體上逐漸冷卻翻篇之後,人們又恢復到什麼都沒有發生的狀態。
憤怒就像曾經向河流中投入石頭,掀起過波瀾,很快恢復平靜,死寂到你甚至連波紋都察覺不出。那些遭遇過傷害的人,他們後來怎麼樣了?沒人記得去關心了。
《嘉年華》的故事,很像一則社會新聞。女童被性侵放在當下,是一個非常可以引發討論和關注的題材。影片最難能可貴的一點,在於它從始至終都沒有通過影像來發泄情緒獲得共鳴和認可。它只是引導觀眾去認識反思這個案件的媒介。影片理性地揭示了,比性侵更讓人心寒的,還有現實中無形而隱晦的羞辱和冷漠。
也許我們無法阻止「虐童」事件的發生,但當這種「有責任感」的電影出現時,作為觀眾的我們其實也是可以貢獻出一份微小的支持的,不要再如導演文晏感嘆那般——「女童性侵事件早就有,只是大家不議論。」
在韓國,電影《熔爐》上映後,韓國國會頒布了《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分修訂法律案》,在廢除了死刑的韓國,該法案的懲罰力度可以說是空前的,這部修訂案又被大家稱為「熔爐法」。
《熔爐》,是根據韓國光州一所聾啞學校校長性侵兒童的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了不起的是,這部電影上映後,因為影響深遠,百萬網友簽名抗議,導致案件重申,促成了「性侵害防治修正案」(又名「熔爐法」)的修正,在韓國,這是一部被稱為改變韓國的電影。
這也被認為是《熔爐》這部電影最有力的地方,勝過拿下所有電影節的獎項,因為它承載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電影本身。
眼下,被國人譽為中國版《熔爐》的《嘉年華》能有同樣的吸引力嗎?小文不敢奢望!
小文只有一個小小的請求,那就是趕快給《嘉年華》騰出點排片的空間吧!畢竟,錢是賺不完的,孩子的未來才是社會最大的財富!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黃梅梅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推薦閱讀:
※六問攜程公關總監,不作不會死!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的反思!
※《Mother ??》| 李寶英虐童題材新作 兒童演員拍攝接受心理疏導
※6歲孩子被繼母打到失明致殘,現在親媽也不要他了?
※惡魔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