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自家孩子懟大陸——蔡省長這鬧的是哪一出?

1月29日,蔡英文當局聲稱,「因M503航路爭議,『民航局』暫不核准176班兩岸春節加班機申請」。有台媒曾報道稱,蔡當局此舉或將影響5萬名旅客,而台灣陸委會主委張小月29日出席年終記者會時卻公然叫囂,「這已是最輕微處分」。

關於兩岸春節航班的事,最近輿論已經報道過很多。關於這個結果,其實絕大多數人也不意外。不過對大陸人而言,來自台灣當局的這種所謂反制,與其說讓人憤慨,倒不如說是「搞笑」。畢竟不核准包機,嘴上罵的是大陸,板子卻是打在返鄉的台商台勞身上,損害的也是他們的切身利益。就這種抽自家孩子的做法,卻被拿來作為對大陸的「處分」,這簡直讓人笑掉大牙。

蔡英文這種抽自家孩子懟大陸的做法,簡直讓人笑掉大牙。

不過笑歸笑,笑完之後,我們也不禁有點疑惑:蔡英文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畢竟這種事情,對大陸不會造成任何實質性損害,反倒讓在陸的台商台勞大為不便——這等於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如果蔡英文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讓大陸感受到對岸壓力,進而坐下來談判,甚至以此為契,重開兩岸對話,這種處理方式也未免也太過奇葩了些——不僅傷不了大陸一分一毫,反倒讓自己丟失一大票民心。怎麼看都不是划算的買賣。

既然明知如此,那蔡英文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在雲石君看來,蔡英文此舉,其實內中包涵著自己的政治算計。表面上,她矛頭指向的是大陸,但實質上,其真正的著眼點,還是在台灣內部,在於其自身的政治得失。

現在的蔡英文,其實日子並不好過。執政近兩年來,蔡英文可謂毫無建樹:政治上,兩岸關係降入冰點;經濟上,台灣的經濟頹靡和產業外流依然持續。這種情況下,蔡英文的支持率可以說是節節走低。雖然因著國民黨這個政敵的沒出息,讓她還能夠勉強穩住局面;但若老這麼持續下去,她也遲早是撲街的命。

對蔡英文來說,振興經濟才是眼下的當務之急。但問題是,在大陸對台灣經濟深度捆綁的局面下,蔡英文要想達到這個目標,首先就得對大陸妥協,承認九二共識。

而這是蔡英文無法接受的。作為綠營領袖,一旦妥協,其基本盤必然會拋其而去。而對廣大淺綠乃至中間選民來說,在九二共識已經成為兩岸政治博弈焦點的情況下,如果他們真的願意為了腰包選擇對大陸妥協,那還不如直接投奔國民黨算了——畢竟在大陸眼中,國民黨那幫傢伙再怎麼不是東西,也總比蔡英文要好點,既然橫豎是要放棄節操換錢花,那還不如從藍營從捧一個出來算了。

這就讓蔡英文難辦了。島內現在主流民意對蔡英文的期待,是要她同時做到不承認「九二共識」與「振興台灣經濟」兩個選項。但現實決定了,二者只能選其一。想兩全其美,根本就不可能!

讓民眾滿意根本就不可能。但蔡英文又必須想方設法的讓自己的寶座繼續坐下去。這種情況下,蔡英文就只能想別的辦法了。

想什麼辦法?說白了,就是讓民眾認清現實,在兩個選項中放棄一個。

其實這種二中選一,也是大陸所正在做的。大陸在對蔡英文的考驗期結束後,一直通過軟性施壓,營造大勢,讓島內民眾看清現實,進而為了自己的腰包,承認九二共識,放棄對「台獨」的幻想。

蔡英文也要民眾二中選一,但蔡英文又沒有錢。所以她所能做的,只能是從思想認知入手,讓大家為了「台獨」,而寧願忍受經濟的頹靡。

綜上所述,民眾在這場「二選一」中如何選,才是現階段大陸與蔡英文博弈的關節所在。

但這場博弈,無疑是不對等的。原因很簡單:對絕大部分人來說,肚皮絕對比「氣節」更重要。大陸擁有全方位優勢,手裡又捏著錢袋子,所以可以從容布局,通過營造大勢,來一步一步逼島內愚民改變認知。而反觀蔡英文,由於其手中缺乏籌碼,沒法正面與大陸相抗衡,所以就只能用術,窺得機會來投機取巧了。

而這次的M503航線風波,以及延伸而來的不核准春節航班,就是蔡英文用術的一個機會。

M503航線雖然無限逼近台海中線,但並沒有越過,所以嚴格來說並不算挑釁。對蔡英文來說,這種事情的處理,其實是可大可小的。如果她真的有心改善兩岸關係,壓根不可能拿這種事情來做文章——這隻會讓大陸對她更加討厭。

但蔡英文偏偏就這麼做了。不僅不斷的抗議,要求談判,而且還煽動輿論熱炒,甚至唯恐缺乏由頭,把兩岸春節包機與其掛鉤,唯恐事情鬧的不夠大。

這裡面,就很有些玄機了。

首先,M503航線風波,被蔡英文無限放大,再通過輿論熱炒,可以在島內營造出大陸欺凌台灣的印象,進而刺激民眾的反感之情。這種對陸厭惡憎恨的感性認知增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民眾因腰包漸憋而漸漸生長的對陸妥協的理性認知——這符合蔡英文的利益。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M503航線作為炒作點呢?

原因是三個字:剛剛好!

蔡英文要製造輿論,總得有合適的爆點。

而以現在大陸與台灣正面交鋒的幾個爆點來說——外交方面,台灣已經已經炒了一輪又一輪,新鮮度早就過了,刺激民眾的效果有限。而且每次交鋒,換來的都是自己吃癟,老這麼下去,民眾就算恨陸打壓的情緒增長,但恐懼和悲觀的思潮也隨之蔓延。至於大陸軍機繞台,這個台灣倒是也能炒作,但問題是如果輿論鬧大,對當局形成倒逼,當局反而無法收場——難不成還敢把大陸軍機打下來?可要是不敢打,自己又把架子拉開,到時候又成了自己丟人。

所以,在軍機和外交之後,M503航線,就成為一個不錯的新炒作話題。把這條擦邊球航線揪出來,扯到關乎所謂「主權」方面,題材新穎,民眾關注度高,可以起到刺激民眾之效。

可是,為什麼蔡英文又要把航線開通與春節航班關聯到一起了呢?

這也是沒辦法。畢竟抗議大陸不理,台灣又不敢把它打下來,這麼拖下去,大陸航班照飛不誤,挫敗感又出來了——正向的刺激民眾,與反向的挫敗感滋生,一直是蔡英文用術所必須面臨的死結。所以,必須不斷的加碼,以爭取大陸的妥協退讓——只要大陸選擇退讓,那麼蔡當局就可以在島內大肆宣揚,進而起到「振奮人心」的效果。

只不過,這加碼,板子卻打在春節回家的台商台勞身上,這個確實夠奇葩——就這也能刺激到大陸?

但這樣同樣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台灣手頭反擊大陸的手段太過有限。跟大陸扳手腕,直接斷絕兩岸現有航班,這個對兩岸交流影響太大——以現在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程度,蔡英文已經很難直接阻止兩岸往來——這種做法到最後,只能讓台灣經濟陷入更大麻煩。

這是經濟上的。而在政治上,如果蔡英文真這麼做,那就意味著對抗增加。相應的,大陸的雷霆手段也會隨之而至,這個蔡英文也受不了——別看島內愚民天天喊著台獨,要是蔡英文真把大陸惹毛了,出手跟她來狠的,這些愚民又會怕的要死,到時候台灣社會的政治恐慌,就足夠把她攆下台的了。

既要跟大陸滋事,來刺激民眾;但又不能玩的太大,以致玩火自焚。這種情況下,先拿加班航班投石問路,看看對方反應,就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這麼做,別的不說,肯定會讓部分台商台勞很不爽。

但這個問題,怎麼說呢。

首先,在大陸的台商台勞,不管內心是否支持台獨,但他們有能力走出台灣到大陸混飯吃,證明這幫人整體上還屬於比較高層次,有見識的;何況他們在大陸混了這麼久,對大勢的理解,肯定也不是島內愚民比的了的——所以就這幫人而言,現在的形勢下,本來對蔡英文就已經不怎麼感冒。為了刺激民眾,稍微犧牲下他們的小利益,政治上的損失不大。

何況,這種做法,也會給大陸帶來一定壓力。蔡當局竭力將春節航班與M503航線掛鉤,其意圖就是將一切麻煩的源頭推給大陸,在爭取島內民意支持的同時,讓在陸台商對大陸反向施壓。在蔡當局看來,雖然通過這種手法,讓大陸對台當局做大妥協,看上去不大可能。但只要能讓大陸稍做讓步,比如在航線之事上,同意溝通談判什麼的,就是一場政治勝利。屆時再以此在島內大肆炒作,蔡當局「力挫大陸」的威武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而這種小心思,也正是陸委會關於「這已是最輕微處分」叫囂言論背後的居心所在。其言下之意,無非就是如果大陸仍不搭理,就秉著「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態度,繼續纏,繼續鬧,讓大陸不得安寧——在蔡當局看來,反正這本身也不是什麼大事兒,不至於讓大陸對台下狠手。只要能鬧得大陸退讓一兩分,他們就可以拿著這個戰果到島內熱炒,達到刺激民意,鞏固政治根基的效果。

總而言之,蔡英文現在的目的,根本就不是要跟大陸緩和關係——因為她做不到;她對兩岸關係的處理思路,也絕非是表面上所宣稱的通過努力,讓大陸放棄對台灣的壓制——因為這不可能。在兩岸關係這個議題上,蔡英文現在所想的,不過是想在不引火燒身的前提下,從中儘可能地挖掘出能夠煽動民眾政治情緒,鞏固自身江湖地位的籌碼而已。而M503航線,以及台灣方面特意與之掛鉤的不核准春節加班航班,就是蔡英文慾火中取栗的棋子而已。

當然蔡英文的這種用術,就算有效,救的也只是自己。鑒於台灣不可能在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獲得大陸的重新認可;蔡英文本人也沒有這方面打算,所以就算蔡英文能通過這種死纏爛打,取得一些小小的政治籌碼,進而為她的政治生涯,續上或多或少的一會子。但由於其不能,也不想去迎合大勢,所以台灣經濟頹靡和產業萎縮,依然會無可挽回的持續下去。

當然,這個蔡英文就管不了了!

說完了台灣,再說說大陸。面對蔡英文這種小打小鬧式死纏爛打,大陸又該如何應對呢?

讓步當然是不可能的。至於反擊,就程度而言,似乎也還不夠——畢竟蔡英文這是拿自己人開抽,看上去還真沒怎麼直接招惹大陸。可若老不搭理吧,蔡英文這種死皮白賴,雖改變不了什麼大勢,但也著實讓人心煩。這種情況下,大陸用什麼方式,既不大動干戈,又能讓她有所收斂呢?關於這一點,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君,雲石君根據形勢發展,持續追蹤解讀。

本文為雲石海外風雲系列1805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關注本微信公眾號,持續收看全部雲石君原創文章。


推薦閱讀:

為什麼加拿大在國際社會總是默默無聞?
「民族主義」和「民生主義」孰重孰輕?
《一天世界》博客:《選·美》播客復出
如何看待河池市宜州市撤市設區並將河池市人民政府駐地遷移的行為?
海南現在還能發展得起來嗎?

TAG:政治 | 中國國民黨 | 蔡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