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聊一聊設計師面試的潛規則

馬上就要過年了,估計年後又會有一大堆小夥伴將會開始換工作和面試。這裡就不說怎麼寫簡歷和做作品集了,網上有很多,我來說一下幾個大家可能忽視的點。

其實面試最重要的點就是評價對方能力是否和自己的需求匹配,能力是否達標以及是否真實。那麼用來評判的參考物就有:學歷、工作經歷、作品集等,HR評價的參考主在於學歷和工作經歷,這就是很多非科班設計師的簡歷壓根就過不了HR那關的主要原因,但這不能怪HR,在不清楚你實際能力的前提下,這是最快捷的篩選方法。那麼如何讓自己脫穎而出,下面依次說說幾個點:

1、學歷

學歷如果OK,比如說相關專業,知名院校的背景。那麼恭喜你,你會非常順利的通過HR這關。但是學歷出眾,有的時候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特別是對於能力一般只是學歷出彩的候選人,舉個例子,同樣水平程度的作品集,一個來自清華美院,一個來自普通院校或者非科班的候選人。給人的感覺可能就是一個是失望,一個是超出期望,對後者的好感度會更高。

2、工作年限

3~5年是黃金時間,並不是工作年限越高越好,太多的人只是將一年的工作經驗重複了很多年,少於3年會讓人擔心資歷太淺,但是如果一個人大於5年卻只展示出了3年的能力,那麼他的競爭力可能還不如三年的。

3、公司背景

一個好的公司背景會帶來加分,這點是肯定的。但是跟第一點學歷類似,如果背景很好,但是作品集或者其它展示不出相匹配的能力,會帶來減分。

4、作品集

同樣的設計水平下:在設計社區得到認可的作品>在線作品>PDF作品>未經過整理的作品。那些放在花瓣上就丟過來,都不知道哪些是作品哪些是你的採集的作品集;還有一個碩大無比的文件包裡面亂七八糟文件的作品集;這些都是肯定會進垃圾箱的。面試是一場面試官和候選人的博弈,候選人會盡量美化自己的履歷和作品,面試官則要試圖從這些表象中識別真偽來判斷對方能力。就作品集來說,設計社區穩定的高質量的作品輸出可信度>私下整理的作品集,畢竟你把作品發在一個公眾的平台,會有無數雙眼睛盯著,是否摻水以及能力如何有眾人給你評價。只有一種情況可以例外,就是那些公司對於作品保密度很高,不方便上傳作品,但是即使是這樣,優秀的設計師仍然會在業餘做些demo來提升自己。

5、技能樹

你的機會:會多種技能且每樣都在平均水平之上 > 只會一樣但很優秀 > 會多種技能但是每樣都不咋地 > 只會一樣還不咋地。

會多種技能且每樣都在平均水平之上這是可以做到的,因為你把一個技能磨鍊到完美是需要大量的時間並且會很困難,但是如果只是達到80分的水平,那麼相對會容易很多。你可以把多出來的時間投入到新技能的拓展上去,這樣的好處是什麼呢?你可以做的工作的機會會多很多,但是這還不算最重要的,1+1並不等於2,1+1中間會產生火花和交集,它肯定是大於2的。比如一個人即懂UI又會開發,那麼他的價值和思維方式肯定要大於一個不懂UI的開發和一個不懂開發的UI。不要把自己綁死在一棵樹上,這是在這個快速發展時代的求生要領。你想想看,5年前移動UI剛開始火爆而現在的UI已經爛大街了,一年前大家還興奮的在聊VR和MR,一年後的今天又開始聊區塊鏈了,那麼五年後呢?完全無法想像。變化才是永恆的真理,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6、用被動的方式佔據主動

如何脫穎而出?沒有好的學歷?也沒有好的履歷怎麼辦?

要讓工作去找你,而不是你去找工作。

除了好好提升自己,好好做作品集,這些是根本,但是除此之外,你需要讓自己站到大家能看得到的地方去,建立除了學歷和工作背景帶來的信用背書,你還有唯一的一條路,分享自己的作品和經驗,積累影響力和人脈,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可能需要花費你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但是想想看,一個看過你的文章和社區作品而邀請你面試的人,和一個你機械投遞的面試官,哪個會更相信你的能力?

至於具體方法:作品社區站酷、UI中國、dribbble、behance。文章分享公眾號、知乎、簡書。不過堅持超過一年的很少,堅持超過兩年的都已經在你們的視野之內了。

推薦閱讀:

【經典設計】Hans Gugelot SK4留聲機
文案不懂設計,設計不懂文案
一篇文章告訴你UI,UX,IxD,GD,PM,UR等設計師的具體工作!
設計師憑什麼收費?看完你就知道真正原因了(原創)

TAG:設計 | 面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