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認知基準談未來的愛因斯坦真的有可能是人工智慧嗎?

引言:我的認知基準是,存在就是感應信息的群體性共同認可。人的意識有兩種,一種是可結構化意識,今天我們知道的各種認知都是這種意識的「共同認可」,即可結構化意識共識,由語言、文字、數學。。等組成的。這塊進化將來會由人工智慧接替,人工智慧的智商會超過人類十倍、百倍。未來的愛因斯坦不是生活在普林斯頓的人,而是雲端的運算;另一種是不可結構化意識,人類未來更會加重探索這種不可結構化意識的共識模式。可結構化意識的共識信息存儲、傳播,誕生了歷史上最早的人類文明;當今時代,正處於人類認知的新拐點,或許是迎向未來新文明的開始。

人工智慧的智商真的可以超過人類嗎?

2017年10月18日,DeepMind團隊公布了最強版AlphaGo ,代號AlphaGo Zero。AlphaGo此前的版本,結合了數百萬人類圍棋專家的棋譜,以及強化學習的監督學習進行了自我訓練。AlphaGoZero的能力則在這個基礎上有了質的提升。最大的區別是,它不再需要人類數據。也就是說,它一開始就沒有接觸過人類棋譜。研發團隊只是讓它自由隨意地在棋盤上下棋,然後進行自我博弈。經過短短3天的自我訓練,AlphaGo Zero就強勢打敗了此前戰勝李世石的舊版AlphaGo,戰績是100:0。經過40天的自我訓練,AlphaGo Zero又打敗了AlphaGo Master版本。「Master」曾擊敗過世界頂尖的圍棋選手,甚至包括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潔。

人的意識是兩種的,一種是可結構化意識,今天我們知道的各種認知都是這種意識的「共同認可」,即可結構化意識共識,由語言、文字、數學等組成的。這種現在已經有人工智慧接替了人類的這塊。這個應該很好理解。過去的機器是接替人的體力完成人的某些活動,現在是機器完成可結構化意識,完全沒問題。未來的人工智慧遠超人類智商10倍甚至百倍千倍都是可以的,所以說未來的愛因斯坦不是人很可能的。但是人還有不可結構化意識,不可結構化意識的「共識」,將是未來人類認知探索的主要方向,這種共同認可,不可能是繪畫、文字、數學的形式,但總會找到工具,比如未來的量子計算機,會不會存儲我們的意識,而且還能形成「共同認可」,形成人類新的認知模式。未來的人工智慧遠超人類智商10倍甚至百倍千倍都是可以的,也就是說新的可結構化意識的認知,並不是人完成做出的,而是智能雲端。也就是愛因斯坦不是生活在普林斯頓,而是雲端。

在另一個宇宙中存在超光速嗎?

之所以問這樣的問題,你因為你對物理學,或者放大說科學理論,還是認為有一個必然的「真理」在主導著人的認知。這種想法其實本質上和宗教是一樣的,那就是存在著「絕對存在」。

我的認知基準是,存在就是感應信息的群體性共同認可。首先是感應信息,抽象信息的存在不是存在,如宗教、如這種哲學觀、科學觀、數學概念等等。第二是共同認可,不是共識的感應信息也是不存在,比如心靈感應,即使個體真的有,但沒有共識,現在不能認為是存在,但將來如果有對不可結構化意識的共識模式,也可以是存在。這就是我的認知基準。而我們形成的物理學基礎,就是基於這種感應信息的共識,而一個理論,既包含了這種基礎,還包含了通過已經驗證過的「認知方法論(包括數學、邏輯以及其他經過驗證過的方法論)」的思維加工的過程。

存在是一種變化的人的「意識」的結果。感應信息在逐漸擴大範圍,沒有錯的感應信息,只有受到局限的感應信息和受到局限的認知方法論。幾百年前引力波不存在,今天引力波對於人類來說就是存在。


探索貓所有文章基於如下邏輯:意識本質 —>個人意識 —>群體意識(意識形態:巫術、宗教、哲學、科學、未來某種形態)。關於意識的本質,探索貓認為意識就是「感應」,是各種尺度下物質對微觀量子的感應,而且這種感應是雙向的,只有雙向的才叫意識。宇宙萬物都有這種能力,可以從物質尺度上分成三大類:1、微觀尺度上的感應,即量子之間的感應;2、亞宏觀尺度物質對量子的感應,這就是生命的意識;3、整個宇觀尺度對微觀量子的感應,即整個宇宙就是一個「意識主體」。

推薦閱讀:

郝景芳《人之彼岸》,人類迎接未來世界的正確姿態
從神經學角度看邊緣計算、霧計算與互聯網雲腦之間的關係
論人類圍棋水平的極限
以後失業就靠AI公司養活?半數美國人表示贊同
「一點點」和「喜茶」的這些套路你應該知道

TAG: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 | 科學 | 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