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話癆之《浪矢解憂雜貨鋪》

今晚去看了《浪矢解憂雜貨鋪》,在此之前我沒看過這本紙質小說。

東野圭吾的才華自不必多言,當三個青年奔跑進神秘破舊的雜貨鋪,我就被電影多層次的時間線深深的吸引了。

這真是一部神奇的作品,如果不拋開我們固有的時間認知,恐怕很難理解劇情錯雜的時間交叉與轉換。對於很多人來說,也許這不過就是一個俗套的穿越電影,但我卻認為這項藝術作品背後,是在向世人揭露一個早該被認知的真相:

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

人類集體潛意識中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假設,如你眼前的那個透明的、堅硬的、造型優美的器皿我們都稱之為杯子,如我們也創建了某些共同遵守的物理定律——重力法則等,再比如時間。

地球有它自己的一套遊戲規則,時間絕對是其中最獨特的規則。我們的集體潛意識中共同認定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一小時60分鐘,一分鐘60秒鐘。看起來我們好像是從這一秒走向下一秒,從今天過渡到明天。但其實,時間是不存在的,時間本身就是一個認知的局限。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做一件事入了迷,抬頭看錶才發現已經好幾個小時過去了,你卻以為只過去十幾分鐘。或者,你是否在睡意朦朧之時,做了一個無比漫長的夢,醒來發現其實才過去幾分鐘而已。

時間是一個我們從未質疑過的幻相,只要你用手指輕輕一戳,泡沫自然就破裂了。

時間與我們的感受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你失戀的前幾天一定會感覺度日如年,而每當年末你又會感慨時光飛逝,當你愉悅的時候和當你焦慮的時候,時間感一定是不同的。那麼,時間到底是過得快還是過得慢呢?

我想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你一天中的某個時段被莫名其妙的「偷走了」,經常發現周圍人都走光了你才知道圖書館要關門了,或者還什麼都沒來得及做呢,一天就結束了。你也一定曾覺得自己的時間被「拉長」了,一個清新的早晨也許就可以讓你做完一整天的事情。

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當大腦處理信息的速率越高,你擁有的時間就越多於別人。因此,時間並非平等的。

當衝破時間的枷鎖,你就會發現我們深信不疑的「過去-現在-未來」的單一時間線是不存在的。一個人沉溺在曾經的回憶里無法自拔,他就是在這個當下活在過去。當一個人完全沉浸在白日夢的想像中不願醒來,他就是在這個當下活在未來。人的大腦總是常思既往常思將來,於是我們在過去、現在、未來中不停穿梭。

量子力學告訴我們,我們的意識所能到達的任何一個畫面,都是一種已經存在的可能性,否則我們根本不會想到它。因此,在任何一個現在,過去和未來都同時與之存在。

《解憂雜貨鋪》中的敦也給32年前渴望一筆財富來孝順養父母的「迷路的小狗」提供建議:90年代前日本經濟騰飛要多買房子,90年代後日本會進入經濟蕭條期。於是按照這個思路「迷路的小狗」晴美投資非常成功,後來還成為了女企業家。晴美本來想做陪酒女賺錢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過去的晴美接受了來自現在(也可以說是未來)的引導,於是另一種可能性也出現了。

現在影響了過去。

一個朋友和你抱怨他最近的煩惱,他可能會說:我從小就是個命苦的人。過幾天這個朋友的情緒低潮期度過了,他可能會換另一種說辭:我小時候過得還不錯。

過去你是怎樣的,完全取決於你現在用什麼樣的眼光看待過去的自己。如果你戴著「我是個窮苦人」的有色眼鏡去查找過去,一定會篩查出符合你這條看法的證據。然而如果你換一個態度,去看看自己曾經「富有」的時刻,你同樣也會找到很多相關的經歷。

現在的確在影響過去。

而現在會影響未來,則更容易理解了。

時間跟我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你所有的力量都在當下。當下可以發射消極的思想,當下也可以讓自己豁然喜樂,當下可以改寫過去,當下亦可改編未來。每一個當下都是我們扭轉生命的契機!


推薦閱讀:

這裡是廣告·《情不自禁》的初次邂逅
讀書|人的知覺能力是先天就有的嗎?
我們迷信可能是因為我們理性
醫學這麼發達,為什麼依然醫治不了抑鬱症和分裂症
春節回家指南|如何找到和家人相處的方式?

TAG:浪矢解憂雜貨店電影 | 東野圭吾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