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著酒,看《三十六大》

我看馮唐的三十六大是因為我老婆喜歡馮唐。每次提到馮唐,她的語調都足以讓我吃醋。我自認為我自己是個有魅力把美女掰彎的人,我也做到了。現在居然有個人,讓她在我不在的時候YY,即使是精神崇拜,也足以讓我的控制欲荷爾蒙受不了。所以我就開始看馮唐,後來我老婆說,對比一下,你就知道你還有哪些需要提高的。我瞬間覺得,我當年在荷蘭花那麼多力氣把她掰彎,又花了那麼多力氣在紐西蘭把她娶到手,太值了。

十八歲之前我的夢想就是讓父老鄉親知道, 我是誰。這是有緣故的。我老爹和老媽是著名老師,職業緣故,給了他們每天肆無忌憚的公開演說的機會(講課),儘管底下聽眾只有一個班或者兩個班100人的規模。可是長年累月的講課傳授兼演講,使得這倆人都遠近聞名。尤其是我老爹,課前課後還愛開個玩笑罵個人,學生都視他為偶像男神。要知道每年給這麼多人講課,那口才不會比TedTalk演講差多少。

於是我少年時的煩惱就是, 你學習好,七大姑八大姨就紛紛讚揚 『哎呀,要說還是教師子女的成績好,你看,就是不一樣!』 。這種時候,我臉上就一個大寫的 『你妹!』 這跟現在思聰少爺天天想超過他爸估計是一個心情,只是他的那個難度遠勝於我。 更要命的是,你不可以學習差。否則大家都要說了 」誒呀,誒呀,你看看,看看,爸媽都是老師學習成績還這麼差。」 我就老是想,你老扯我爸媽幹嘛,我學習好壞是我自己的問題啊!

雖然小時候很固執的認為這是我們那個地區的偏見,長大了走遍世界才知道,原來這種簡單的邏輯是全宇宙都有的。心情就豁然開朗起來了。不然人家都說,要趁年輕出去走走呢?有些煩惱,見多了,也就不再是煩惱了;有些討厭的人,見得到處都是,也就知道怎麼屏蔽他們了。

可惜十八歲之後沒有一舉成名,高考一般,進了一個不知名的農林院校,學了一個冷門,環境科學,至少當時是冷門。不過我還是4年很開心自在的,該玩的玩,該乾的干。能二的機會都 讓我毫不留情的抓住,二了一遍。打球打了一個MVP,談戀愛掰彎了我們班的團支書,上了無數晚會,玩了無數樂器,從葫蘆絲玩到黑管再到電聲,演講從小規模到大場地,想學太極就跑到陳家溝。該瘋的我都瘋了一遍,為了追求妹子,跑到西藏裝逼。

但是最後給父老鄉親留下最難忘的印象,終於讓他們知道我是誰的,是在我留學一年以後。我做了一次演講,關於留學的報告會。這場報告會下來,我的粉絲漲了,大家都開始崇拜我了,七大姑八大姨開始讓他家孩子加我微信了,大家介紹我從原來的 『這是誰誰家小孩』 變成 『這是那個誰誰了』, 我終於擺脫了父母的陰影,在某種程度上,完成了 『我是誰』 這個疑惑,至少是以前在我未成年時代的那個疑惑。

留學畢業之後是一大段迷茫期,半年待業,我啥都干過,進出口,銷售,還有海外代購奢侈品和奶粉。除了《北京人在紐約》里經典的華人在國外刷盤子和端盤子的事情我沒幹過,其他的我都TM幹了一遍。主要因為現在國外都TM用洗碗機了好嗎?最後無奈之下,我賣掉了我在國外所有的寶貝,包括一本哈利波特原著,一輛腳剎的自行車和背包,回國了。

回國之後,開始與所有的國內本科的,專科的,碩士的,博士的,本地的外地的,男男女女畢業生撕逼。終於找到我第一份正式工作,開始上班。試用期我有一天莫名其妙的跟我爸海哭了一通,原因很簡單,當時我的工資真TM哭暈了的低。 沒辦法,忍著,自己默默干。公司新來的,別人才不管你是不是『』海歸『 』還是『』陸龜『 』呢,能幹活才是根本,這個社會的等級制度原來是在工作中才體現出來的。學生時代就是天堂,至少那麼明顯的地位和等級區分。

你工作了才知道,就是有等級。官大一級就是牛逼,你小,你沒經驗,就傻。跟網遊一樣,你級數低就被別人秒K唄。那能怎麼樣呢,之後抹抹眼淚堅強的站起來,沖前面那個K倒你的人偷悄悄翻個白眼,繼續默默練級。這是一個人進入社會的必備過程,你不要以為靠買裝備就能一下變成大牛。只不過有一點點優勢就是,不少留學生在海外自己摸爬滾打過來的,生存能力和學習能力強,升級會快一點而已。我見過身邊的過來人,無論高級到什麼程度,剛剛畢業,你原來在 『天堂』 里的那些美好,在殘酷的現實社會中,都只能留在相框里了。

我現在見很多同齡人,他們都說我的人生好像不僅迅速練級,而且還好像開了外掛一樣。有時候想想確實很巧,我在苦逼的公司里練了8個月的級,就認識了一家比利時公司,老闆挖我到他們公司開展中國業務,在這個留學泛時代,很多人以為留學絕對是虧本生意,怎麼也賺不回父母投資的錢的時候,我發現第二年,我就已經達到盈虧平衡了。不僅如此,我通過這個該死的比利時公司,為什麼用該死來形容呢,這個需要換一個章節來講。 總之,盈虧平衡之後,我還帶我父母在歐洲轉了一大圈,義大利、梵蒂岡、挪威、丹麥,荷蘭、德國、比利時,奧地利。這一圈轉的,讓我從心底里覺得,在留學這個問題上,從世俗的觀點來看,我爸媽的投資成功了。又然後,我再次跳槽,進入一家德國公司,順利的在留學之後的第三年成為了有車有房一族。甚至我還有空跟我相處四年的女盆友在紐西蘭完婚, 有時候連我自己都以為人生真的有外掛這回事。

最精彩的是,我現在的德國Boss就是當時我畢業時實習公司的Boss,我實習結束後死氣白賴發簡歷,他最後還是拒絕了我,原因很簡單,級數不夠。這次我又回來了,他高興的歡迎了我,開心的祝福我的婚姻,並且很小心翼翼的讓我不要跳槽,這下我終於知道,我級數夠了。

我後來再回到荷蘭的這個小鎮,開著自己的車,經常想,如果畢業後很多人活了3年,那我已經活了別人一輩子。所以我才可以跟一群大牛,談笑人生,談判桌上毫不遜色,你來我往,一點都不像一個28歲的傢伙。

今天看了馮唐的《三十六大》,就著自己的小酒,花園裡寫一寫之前的小經歷。不為別的,不寫好像很憋得慌,寫了好像把自己腦子裡的內存分一點出去到移動硬碟了,可以更好的前行,有更深的領悟。

目前的計劃是希望自己做一個更專業的人士,然後跟我老婆在荷蘭過起自己的小日子,看更多書,別把自己的玩心丟失了。這樣就挺好,三十歲之前,夠了。

一小天,

寫於仲夏 荷蘭

推薦閱讀:

TAG:掰彎 | 海歸 | 馮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