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心理學》之二——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學

提到心理學,普通人的通常反映便會是佛洛依德以及他的精神分析法,相信大部分人被推薦過佛洛依德的書籍,如《夢的解析》,對他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論也有所耳聞,我在曾經在企業內部課程中,也曾引用過他的觀點和說法。然則心理學學科龐大深邃,浩瀚如海,佛洛依德在其中所處位置,以及他的理論評價究竟如何,精神分析法的體系又是怎樣。

心理學中有兩大重要理論,涉及兩位非常知名的學者——西格蒙特·弗洛伊德、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

1、心理學兩大理論

精神分析理論代表人物——西格蒙特·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行為主義理論代表人物——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 B?F?Skiner

如耶魯大學教授所言,我們所見到的大多數理論適用的範圍是狹窄的,但精神分析理論以及行為主義理論卻甚為龐大,從日常生活、孩童發展、精神疾病、宗教、戰爭,佛洛依德和斯金納都在試圖用他們的理論去做解釋。而這兩位學者也深深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先說精神分析理論。

2、精神分析理論

精神分析理論的創始人和發揚人都是佛洛依德,提及此,便不得不提到他的生平。

(1)弗洛伊得德其人

佛洛依德是歷史上的重要學者,曾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和文學獎提名,卻始終未能拿獎,據說當時羅曼羅蘭都為他投了贊成票,然而愛因斯坦卻提出了反對意見,因為愛因斯坦覺得「心理分析學並不是嚴謹的科學」。

佛洛依德的觀點卻有偏激之處,因此而遭到很多人不喜,甚至受到唾棄,被認為支持性本能論,當時的大多數學者認為他的觀點試圖毀掉人類善良、理性、純粹的理念。上世紀30年代納粹勢力崛起時,他被認為是一名致力於摧毀基督教中最神聖觀點的猶太人。

他曾發表過許多關於人性的觀點,當然這些觀點並不為世人所接受。

比如他因性器表徵的解釋而為人熟知,他認為某些建築或紀念碑是潛意識中男性器官的表現。基於此他提出了臭名昭著的陰/莖嫉妒論。(對該理論感興趣的盆友可以自行百度)

如果只是看了這些觀點,相信不會給予他太高的評價。但是佛洛依德學說的核心,也就是最有意思的一部分,是他一系列關於人類理性的主張。

(2)佛洛依德關於人類理性的主張

這最主要的是兩個著名的觀點,這兩個觀點涉及無意識動機的存在,以及導致心理疾病、夢境、口誤等心理過程的無意識動機或無意識衝突的概念。

①第一個觀點:

第一個主要觀點即關於無意識動機的觀點,拒絕承認人類行為受到意識的支配。

比如說,如果你愛上某人,要和他步入婚姻殿堂。當被問其原因,你或許會認為:「是因為我愛他」,「因為我準備好迎接婚姻生活了」,「我希望擁有一個家庭」等等。但在佛洛依德看來,這些回答雖然是事實,你並未說謊,然則卻並非真實的原因。因為有著另一種慾望和動機支配著你和他結婚,這種動機你並未意識到,卻是你結婚的真正原因。如:你想要報復曾經背叛了你的人,這個人很像你愛的父親……

由此,一個很偏激的觀點被引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何要這樣做。

這種說法類似於我們獲得視覺感知的過程:當你環顧四周,你看見汽車、看見房屋、看見樹木、看見人群。你知道你看見了,可你知道你是怎樣看見的么?於是:你看見,卻並未意識到你是怎樣看見。你並未意識到視覺過程是如何發生的。

關於這一點,佛洛依德用了許多例子證明:你是否毫無理由的喜歡和討厭某人。是否在沒有充分理由的情況下做過某事,為某事爭論或者做出一些衝動的決定。或者在關鍵時刻忘了某人的名字OR叫錯某人名字。以上這些全都屬於精神分析中無意識範疇。

於是他用了以下的理論來解釋WHY?我們是如何受到無意識的支配的。

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人的頭腦中存在三種人格結構,它們之間存在著強烈的內部衝突,你的行為模式與你的思維方式並不是單一理性存在的產物,而是一系列衝突事件的產物。

這三種人格結構分別是——

本我:遵循"快樂原則",是與生俱來的,是自性中生物性的一面,追求快樂的即時滿足。例如嬰兒。

自我:遵循的是"現實原則",它試圖在現實中找到滿足本我要求的方法,有時是去找尋放棄的方法,象徵著意識的起源。

超我:是社會家庭規範的內化。

在佛洛依德的理論中,在現實中滿足本我的時候會有一些行為是錯誤的,因而我們受到懲罰,所以這個時候你的腦海里會閃現超我:一種道德良知,他告訴你,這是錯誤的。基本上自我是介於本我與超我之間的,而本我和超我都是盲目的。

本我會告訴你:我餓了,所以需要食物。我冷了,所以需要溫暖。它是盲目的,只知道滿足慾望。然而超我也是盲目的,它並非教會你明辨是非,它只懂得告訴你:不可以這樣做!不許這樣做!所以這兩個聲音,一個告訴你要去滿足慾望,一個告訴你這樣做是羞恥的,不可以。

而自我便在這連個聲音中徘徊。而人格的結構大部分是無意識的,所以我們的感受、我們的經歷,本我的驅動力、超我的約束,這些力量都存在於我們無法察覺的意識中。

以上就是弗洛伊德理論的大體框架,在此基礎上擴展並提出了性心理發展理論,這是第二個觀點。

②第二個觀點:

正如之前所說,佛洛依德不僅解釋了日常生活,並且對孩童的人格發展也提出了相應的理論。

佛洛依德認為人格的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且每個階段都與特定的動欲區有關。如果你在某一階段沒能得到滿足,你就會停留在這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口腔期,快樂來源於口腔的動作,包括吮吸、咀嚼等動作。過早斷奶會使孩子形成所謂的口腔期人格。

口腔期人格會有一些具體表現,如暴飲暴食,嚼口香糖或是抽煙,依賴他人、粘人等。他們想通過這樣的口腔行為來獲得本該在口腔期獲得的滿足感。

第二階段則是肛門期,沒能正確掌握如廁訓練,便會出現問題。這表示你不願意排泄糞便。這種人格表現為強迫、有潔癖和吝嗇。

第三階段是性器官期,性器官是快樂的主要來源,固著在此階段會導致女性或男性過分男性化,或是導致女性產生對於關注或控制的欲求。

關於第三個階段,有一個很有趣的部分叫做「戀母情結「,也叫「俄狄浦斯情結「,源自一則弒父娶母的希臘神話。佛洛依德認為所有的男性都會產生這個情結。

他認為,當你三四歲的時候,處於性器官期,你會對自己的性器官產生興趣。之後你會去尋求外部客體(佛洛依德對此的說法有些模糊),但全世界又有誰,是最溫柔體貼而又慈愛美麗的呢。OK,到此,這個小男孩就會愛上他的母親。

這還沒結束,在佛洛依德的觀點裡,這個時候小男孩會認為父親妨礙了他,所以這個時候的小男孩會變得具有攻擊性。佛洛依德認為,每一個3-4歲的小男孩又有過」弒父心理「,但是他們又認為父親發現了他們這種心態,而且生氣了,所以他們又會認為,父親打算閹割他們,因為他們愛上了自己的母親。

這是佛洛依德對於三四歲小男孩戀母情結的完整解釋。

但是幾年後,他們便不再對性感興趣。再隨後幾年,他們到了潛伏期,潛伏期的他們不再糾纏於戀父或戀母情結,性慾一直被壓抑。一直到性徵期,這個時期很漫長,是大家都會經歷的階段,延續至成年。

(3)佛洛依德的液壓理論

我們的行為都是無意識的衝突的結果,本我、超我一直在博弈衝突,有些慾望被壓抑。那麼當慾望壓抑的時候,一些壓抑的慾望也會表現出來,如夢境和口誤,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受壓抑的慾望會通過特定的臨床癥狀而表現出來。這就是液壓理論。

而為了組織這些慾望進入到意識之中,人們自己會產生一些防禦機制。

這些方式如下:

如升華:你有許多能量,如性能量或攻擊能量,但你並未用到攻擊或性上,而是用其他方式進行了釋放。可以試想以下偉大藝術家畢加索、梵高。

如移置:把不道德的思想安全的釋放出來,如小男孩憎恨父親,但是他選擇打拳擊,釋放在沙包身上來釋放憎恨。

如投射:把自己不想要的,不能容忍的某種衝動投射到別人身上。也就是合理化,為其尋找道德解釋。

如退行:回到早期某個發展階段。

佛洛依德認為,無意識系統在這種情況下是會保持平衡的,因為有這種防衛機制的保護。當防衛機制不起作用時就會造成一種癔症——歇斯底里症。臨床表現為:癔症性失明和癔症性失聰,此外還有癱瘓、震顫、恐慌症、健忘症之類的記憶缺失等等。

這種理論說明了一些精神疾病的來源——你的防衛機制出現了問題,無意識系統未能保持平衡。

而該理論也指出了精神分析學的一個關鍵假設:你所遇到的問題實際上反映出了更深層次的衝突,這些衝突被你壓抑起來,一旦你理解了更深層次的衝突究竟是什麼,你的問題便會得到解決。

這也是精神分析法治療精神疾病的一種方式。

(4)佛洛依德對夢境的闡釋

佛洛依德的貢獻不止局限與個體心理學和個體病理學的研究方面,他還對夢境做了大量闡釋。

他認為,夢境是具有顯性夢境的,"顯性"是指醒後所能記憶的夢境,但夢還具有潛性夢境,潛性夢境是指夢所隱藏的含義。他認為所有的夢境都是願望的滿足,夢具有象徵意義。

佛洛依德認為,文學作品、童話故事、兒童讀物之類的東西,都含有某個一般性的主題,含有某些方面的無意識衝突以及某種無意識偏見。

佛洛依德還為宗教給出了大量解釋。他認為,大部分人想要尋求一位全知全能的神,其實實質是在尋找發展階段所缺失的父親形象的替代品。

以上是對佛洛依德理論的概述以及框架。最後來看一看對他的科學評價。

3、對佛洛依德的科學評價

而對佛洛依德來說,他的大部分理論受到了批判。其中最大的批判來源於,其概念模糊,系統龐大而難以得到驗證,也就是無法證偽性。

無法證偽性,涉及到該學說是否為嚴謹的科學學說。哲學家笛卡爾波爾,曾經提出「可證偽性」,並且將可證偽性作為科學與非科學的區別。科學能夠做出關於世界的有利預測,而這些預測是可以被證偽的。如果理論無法被證偽,那它們就算不上是科學。比如海馬體的損傷能夠導致某種記憶提取失敗,男人比女人希望更多的性伴侶,這些是對是錯,重要在於這些問題是可以被驗證的。即使它們是錯的,也是科學的理論。這與非科學假說相反,非科學假說的最好例子是占星術,星座運程等。

不過雖然如此,佛洛依德對日常生活的解釋卻也是被人認可,他讓我們以一種難以想像的方式來看待這個世界,改變了我們的世界觀。

——又一篇學習筆記

推薦閱讀:

SpaceX和馬斯克成功了,「你」為什麼那麼激動?
為什麼總會被笑容欺騙?
因為太多人沒看懂,所以沒進豆瓣TOP10的傳奇電影
求職中最忌諱的3個點
網路臉譜症

TAG:弗洛伊德 | 心理學 | 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