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腦噴、地域黑及美聯航

傳送門:無腦噴、地域黑及美聯航

公元1045年,38歲的歐陽修成了滁州知州。

天性樂觀的他喜歡遊山玩水,這一日,他再次登臨醉翁亭,提筆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環滁皆山也!

這一句話成了釣鉤,一下子勾起了他的文思,正當歐陽修打算進一步寫出一篇長文的時候,身邊的百姓們不幹了。

太守你是不是看不起咱們山裡人?

太守你初來乍到,就說咱們這都是山,你了解滁州嗎?

中原大地無處不山水,怎麼偏就說滁州被山圍了?

太守你看看清楚啊,咱們滁州咋就四面全是山了?你看西南邊那些,那都不是滁州的好吧?

歐陽修:老子不寫了。

公元805年,與歐陽修同列於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來到了永州擔任司馬。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捕蛇的蔣姓老人,一番長談後,不禁感慨萬端,欲訴諸筆端,提筆寫下了一句:永州之野產異蛇。

正要藉此一鼓作氣寫出一篇千古名篇的時候,身邊的永州官吏不幹了:

喲,大人初來乍到,連永州有蛇都知道了?

呵呵,就河東沒蛇,就永州有蛇。

永州怎麼你了,你就黑我們這蛇多?

蛇就蛇唄,還神特么異蛇,你咋不說異形呢?

少見多怪,一條蛇還大驚小怪的,沒見過三步倒竹葉青七步蛇是吧?

柳宗元:得得得,老子不寫了。

於是柳宗元後來寫永州八記,起筆都不敢寫永州兩個字。

公元1054年,也就是歐陽修去滁州九年後,王安石與王安國王安上蕭君圭一同遊玩褒禪山,山民見了王安石,十分激動,要求王安石寫一篇文章。

王安石提筆一句:褒禪山亦謂之華山。

王安國等人都點贊道:好起筆。

山民們紛紛湊上前來一看:呵,耍我們玩呢?

褒禪山就是褒禪山,怎麼就是華山了?華山在陝西,褒禪山在馬鞍山,能是一回事嗎?

王安石你到底懂不懂地理常識啊?

好好的說褒禪山不行嗎?提什麼華山?

褒禪山都叫了這麼多年了,就你能耐,提人家小名,你小名是不是叫狗蛋啊?

王大人孤陋寡聞啊,華山的華其實是花,對了,你可知道,花有幾種寫法?

眾人停了下來,先把這個問花有幾種寫法的人打了一頓,然後繼續噴王安石。

王安石不勝其擾,轉身拂袖而去道:你們等著,老子變法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厲害了。

公元675年重陽節,王勃應邀來到了江西滕王閣。

高朋滿座,但王勃一個也不認識,大喇喇找了個位置坐下,人家跟他說:這個座位100文。

王勃嚇得跳起來:人都說長安百貨皆貴,居大不易,不曾想這江西也這麼貴。

那人這才反應過來道:不好意思,職業病,我海南的。

王勃這才悻悻坐下,見桌上有蝦蟹,隨手拈起一隻剝殼就吃,誰知桌上一人道:這蝦38文一隻。

王勃差點又要跳起來,幸好海南的哥們按住他:別怕,這哥們也是職業病,他山東青島來的。

王勃嘆這才安心吃蝦,一邊吃一邊道:可惜這蝦不是生的,不然可以做醉蝦吃。

眾人一愣:醉生蝦這麼殘忍?

王勃也反應過來道:不好意思,我剛從廣東交趾回來。

這時主人閻大人出席,畢竟當官的,啰啰嗦嗦說了半個時辰,終於道:今天這滕王閣上文人雅士,冠絕一時,不妨效仿蘭亭集句,同做詩文,但這詩文成集,當有一序,在座諸君,誰願毛遂自薦?

大家都是明白人,頃刻之間,又無準備,誰敢寫啊,萬一出乖露醜,豈不丟人?

閻公既然敢說這話,估計早就打好腹稿,讓自己家人露臉,咱們受邀聚餐,就別搞事情了。

這時山西長大,京城長漂,天子對策,王府陪讀的迷途小書童王勃站了出來,心道:這江西人有才華的還真不多,看來還得我長安第一文案來撰文。

閻公冷笑一聲,轉身回席,關上VIP的廳門,讓人一句一句來報告王勃寫了啥。

王勃想了想,提筆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樓上的到底都是文化人,沒人說王勃扯什麼豫章洪都衡廬,但廳內的閻大人卻冷笑一聲:此亦時人俗筆,老生常談。

此言一出,眾打手紛紛會意,走上前廳:閻大人說了,宇文大人過會要來,需要大家讓幾個位置給他的隨從,大家自覺些,讓幾個位置吧。

幾個自覺身份低微,沒有後台的,自動起身離座,唯有王勃,全神貫注,正在揮毫落筆,筆走龍蛇,方才提到宇文大人要到,他就應聲寫下: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

此刻呼呼已經寫到: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

結果四個大漢突然走到他身邊,把他架了起來,王勃道:你們幹嘛?我可在寫今天的序文啊。

一個大漢聽他喋喋不休,順手一拳把他打得滿臉是血,抬了下去。

後來閻公走回前廳,見文章寫到一半,笑道:小哥人呢?

眾人道:文章寫不下去,覺得丟人,走了。您看這紙上,還有他發急吐的血。

閻公點頭,從袖中抽出一封紙來:這是我家親戚剛才同步寫的,諸位看看。

眾人聚來一看,墨跡已干透,分明是寫成已久,但駢四儷六,合轍押韻,也算是一篇標準地滿分作文,便紛紛喝彩點贊起來。

一時間,觥籌交錯,起坐喧嘩,好不熱鬧。

在這一片熱鬧下,王勃抬起袖子擦著鼻血,喃喃道: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推薦閱讀:

戰鬥在白駝山中(三)
戰鬥在白駝山中(六)
The Red Army—蘇聯足球隊的興衰(一)
舊影瑣憶·雲霧蒸騰銷骨窠

TAG:歷史 | 文學 | 社交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