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硬派的高達動畫會起源於萌娘遍地的日本?

本文首發於攻眾號:「阿政說動漫」(ID:azhengshuo)

給你一個機會,你願意成為高達的駕駛員嗎?

我相信大部分男生都會說:「我願意!」

因為「高達就是男人的浪漫啊!」

在我的中二病還沒有結束的時候,我也有過幻想,駕駛著巨型的機器人,穿梭在星際中,面對三千敵方機甲毫無懼色,殺它個片甲不留。

等我長大了,我意識到了自己以前幼稚的想法,但我覺得它幼稚的可愛,我仍然願意買高達的模型,願意花一個周末重溫小時候看過的動漫。

武俠是成年人的童話,高達也是男人一輩子的浪漫。

也許全球的男人都想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高達,但我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這種巨型機器人幻想類動畫,它最早的誕生地,是在日本。

我在我的上一篇文章《為什麼日本人喜歡把所有東西都「萌娘化」?》里講過,

阿政:【動漫雜談】為什麼日本人喜歡把所有東西都「萌娘化」?zhuanlan.zhihu.com圖標

日本的傳統美學,偏向於精緻和柔弱,有一種優雅的女性氣質,而萌化與少女化,又是日本動漫流行文化中的主流。

這麼來看,高達流暢的鋼鐵線條和巨型的身軀,似乎又與日本文化有一種違和感。

但偏偏是在這樣的文化土壤里,這種巨型的機器人動畫,曾經至少統治了屏幕二十年,《魔神z》《機動戰士高達》《宇宙戰艦大和號》《超時空要塞》等機器幻想類動畫,是幾代人的珍貴記憶。

那麼,這次,就讓我們一起來機器幻想動漫文化起源的奧秘。

註:日本類高達型巨型/超級/真實系動畫品類繁多,因此為了統一書寫,優化閱讀體驗,我將該類動畫都簡稱為「機器幻想動畫」以避免給讀者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一. 無限膨脹的民族主義就是惡魔

日本,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我無法在一篇文章的體量里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

但是,在研究機器幻想動畫這種較小的命題的時候,我們只需要截取日本民族歷史/文化的一個側面,就可以很有把握的進行思考分析。

在這裡,我的切入點是二戰後,因為在日本動漫史研究中,我們一般把二戰後,作為日本現代動漫文化的起點。

二戰後,世界的一個主要趨勢,就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道路,而非西方國家,比如日本,韓國,也在遵循著西方現代化的道路。

而這種現代國家的主權觀念,是建立在民族-國家的基礎上,這是什麼意思呢?

它是指得現代國家的主權基礎,是建立在人們對自己民族的認同上。而且民族主義,在歷史的發展上,是培育資本主義以及民主等觀念的前提條件。

這種民族-國家敘事非常強調一點,就是本民族的獨立性。

舉一個例子,晚清時期孫中山先生的口號,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他要做的事情,首先就是建立漢民族對自己的身份認同,以及團結其他少數民族,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共同抵禦滿清政權,這種民族主義思想,為辛亥革命的爆發做了充足的準備。

然後我們回來看中國外的世界,資本主義首先產生於歐洲,歐洲經歷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等重大的思想革命。

但是早期的思想來源,甚至是基督教傳統,都是來自於亞伯拉罕系宗教以及古希臘哲學思想,而亞伯拉罕系宗教(伊斯蘭,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的最大特點,就是排他性。

所以就會形成,主張自己的民族就是一個凝聚的共同體,與其他的民族都不一樣的理念。

我們可以發現,在歐洲漫長的歷史中,依然分裂出大大小小的很多國家,很少有融合或者同化的現象。而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很多外來宗教,民族就會迅速融合。

那麼為什麼這種民族主義會成為產生資本主義的動力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民族與國家的關係,是民族在前,國家在後,國家只是一個被廣泛認同的政治組織,而民族才是一個讓人們更有歸屬感的神聖群體。

共同民族的基礎,是共同的語言。

我們分辨與我們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是靠著語言辨認的,比如說亞洲人都長得很像,我們聽他們說話,才知道他是日本人還是韓國人。

在中世紀的時候,拉丁文才是一種高貴正式的語言,像法語,德語都屬於本民族地區的方言,那麼資本家如果想要在印刷品中得到更多的利潤,就需要採用更有群眾基礎的方言印刷品出版。

當這種方言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力量的時候,本民族的方言徹底取代了拉丁文成為了官方語言,也就意味著資本主義成為了主流的勢力。

至此,我們知道了,共同的語言可以形成了一個共同的民族心理,是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也是一個國家主導的凝聚力。

但是,有一點,就是這種共同語言,在說法上,我們可以說:「我們都說漢語,所以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國家。」

這是在強調自己本民族的語言是均質的。均質的意思,就是在內部沒有差異,是單一的。

但是在實際上,哪怕在同一個民族的內部,語言都是存在差異的,比如說我作為一個北方人就難理解粵語,一個漢族人也聽不懂客家話方言。

所以均質的語言,其實是一種語言的血統論,用來區別我與其他民族的區別,來建立我對自己民族的認識和凝聚力。

好了,有了以上的知識儲備,我們再來看日本,就好理解了。

日本人使用的語言是日語,而且日本是一個單一的民族國家,其中在國家構成里百分之九十八是大和族,唯一被承認的少數民族是只有兩萬人的阿伊努人。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日本民族具有很強的一致性,形成了一種牢不可破的文化傳統,大和民族就是日本的主體,也是日本的一切。

由於日本始終是一個封閉的島國,所以在歷史裡,始終保持著日本民族單一的線性歷史,而且「萬世一系」的天皇統治,不僅是日本的政體,也是日本的精神信仰,這就構成了他們很強的凝聚力和民族自尊心。

而日本又是亞洲最早走上資本主義的國家,日本近代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認為:「如果想使本國文明進步,就必須以歐洲文明為目標,確定它為一切議論的標準,而以這個標準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西方的資本主義進入了日本,在接受了資本主義的同時,也意味日本的近現代國家建設的道路,必然也是以民族-國家敘事為基礎的。

因此,我們就能很好的理解日本民族主義加速膨脹的原因。資本主義作為催化劑把日本推進了近現代化發展的時代,驕傲的大和魂不允許向任何人低頭。

民族-國家敘事過分的強調本民族傳統和獨立性,意味著主權絕對不容挑釁,其中暗含著一個無節制發展的理念—只要是為了民族利益,那就是國家的正義。

此時的日本民族,就像一個由自尊心組成的怪物,他們也不滿於繼續受困於一個狹長島國,暗暗向著周邊磨起了自己的爪子。

而我們都知道,資本主義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比然是一種極為優越的制度,但是在資本主義內部,也存在著自己的隱患,那就是周期性爆發的經濟大混亂。

那麼,解決自身經濟危機除了國家自身的調控外,最方便有效的解決方式,就是對外發動侵略戰爭。

二.戰爭帶來了什麼?

於是,在1912年,日本大正天皇即位,在此之前日本已經品嘗過了戰爭帶來的美妙滋味,那就是通過《馬關條約》強佔了我國台灣及釣魚島,以及我國東北南部,和1910年吞併朝鮮。

但此時的日本,因為背負了太多的國際債務,自身也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困難中,兩年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拯救了搖搖欲墜的日本經濟。

後來的事情,我不說大家也應該了解,因為這就是我們熟悉的中國近代史了,從一戰到二戰,日本軍國主義日益氣焰囂張,爆發全面侵華戰爭,直到美國投放原子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年代,除了戰爭給人心帶來的慘痛傷害外,就是人們對力量和先進技術的崇拜,這段歷史誕生了太多的新型武器,如坦克,雷達,噴氣式戰鬥機,火箭,導彈,甚至是核武器。

因為不管是德意日的法西斯國家還是中蘇英美等同盟國,都需要更強大的武器在戰爭中取得勝利。

那麼在現實中都是如此,也必然會影響到文藝創作中。在戰爭年代,漫畫不僅是作為娛樂消遣手段,也是思想宣傳的陣地。

在漫畫中幻想出更加強大的武器和更加先進的科技,去幫助自己的國家取得戰爭的勝利,不論在美國還是日本的漫畫創作力,都是一種流行的主題。

說到這,大家也許會想起一個熟悉的角色,那就是美國隊長。

1941年,「美國隊長」從實驗室里誕生,在創刊號上,美國隊長用他正義的鐵拳狠狠地揍了希特勒一頓。

同樣的,也有一個勇敢的少年飛行員「空中小子」駕駛著摧毀一切法西斯勢力的蝙蝠機翼戰鬥機,在天空中翱翔。

那麼日本在這個時候有什麼漫畫形象呢?

除了作為軍國主義吉祥物的野狗小黑,1943年,日本軍國主義漫畫家塑造了一個非人類的機器形象—科學武士。

沒錯,它從科學實驗室里誕生,穿著長筒靴子,在漫畫里踏平了紐約。

然而,在真實的歷史裡,日本非但沒有踏平紐約,還吃了兩顆美國的原子彈。

所以,在這裡,我們知道了,機器幻想動漫的起源於人類對於戰爭的幻想,戰爭發動也許有多種原因,但是有一種最可怕的,就是民族主義的無限膨脹,所以才會有希特勒的種族清洗,日本的南京大屠殺。

不論是現實還是幻想,人類都需要威力更加強大的武器去幫助自己民族贏得戰爭,或者,用更強大的科學技術在戰爭中維護和平。

武器沒有善惡,但是人有善惡。

三.失落的大和魂該如何崛起?

原子彈,打垮了當時的日本,一個囂張不可一世的軍國主義政權。

但是,真正徹底摧毀了戰後日本民族自尊心的,是美國長達七年的軍事管制。

日本,一個民族性自尊心無比強大的國家,最後的下場,是不能有自己的軍隊,只能有自衛隊,自己的國土上駐紮著其他國家的駐軍,甚至被終止了「交戰權」,美國強制日本實行憲法:「日本國民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

軍國主義得到了應有懲罰,但是這對於當時的大部分日本人來說,這是承認失敗,任人宰割的恥辱。

但是要注意,這種恥辱,不僅有對戰爭失敗的恥辱,也有對自己加入了罪惡的一份子的恥辱,對於日本人來說,他們失去的自我不僅有尊嚴,也有軍國主義的欺騙統治幻滅後的價值觀陷落的空虛和迷惘。

甚至,在軍事管制的一段時間裡,日本實質上的管理者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為了徹底剷除軍國主義思想的不良影響,不僅禁止了武士道漫畫的出版,也包括所有的競技體育運動,柔道,空手道,相撲的漫畫的出版。

當然,在運動場上也看不到。

不過在1950年,麥克阿瑟將軍就解除了這項禁令,他認為,日本人如果不再走向戰場,那麼重回運動場也是個明智決定,一個失敗的民族,應該學會怎麼重新樹立信心,取得勝利。

一個人的自尊心越強,那麼當他跌下來的時候,自尊心也會摔得越碎,這對於民族來說也是一樣。

那麼,該如何喚醒一個民族的希望呢?

對於日本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另一個戰場取得勝利—發展本國的現代工業,建設經濟大國之路。

現實的狀況,會激發漫畫家的創作,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機器人,鐵壁阿童木在手塚治虫的筆下誕生了。

阿童木,具有十萬馬力,雖然它的身上組裝著強大的武器,可以輕而易舉的消滅敵人,但和作為戰爭武器的邪惡機器人不一樣,它寄託著現代工業發展下的濃厚的機械迷戀。還有戰後日本人貧困精神狀態中最需要的東西,勇氣,溫暖,友善和關愛。

從這一刻起,機器人,不是戰爭的幫凶,而是人類的朋友。

第一個巨型的機器人鐵人28號由此誕生,它也是第一個可以人為操縱的機器人,未來的超級系和真實系機器人的起源。

在故事裡,原本鐵人28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里用來拯救日本的秘密武器,但是在建造過程中因為美軍的轟炸而中斷了。

當它在沉睡多年後蘇醒,不再作為日本戰爭的武器,而是用來抵抗外星來客,摧毀邪惡勢力的正義機器人。

對於日本人來說,如果要創造機器人之間的戰鬥,那麼就要遠離現代戰爭的戰場。

由於二戰失敗的陰霾和罪感,讓日本人對現代的戰爭充滿了恐懼的心理,它們始終在逃避著以現代戰爭作為主題去創作。

所以,它們要把機器人的戰場拉倒更加遙遠的未來時空—《機動戰士高達》,或者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末日-《EVA》。

這促使了一種亞文化的加速發展—高科技機械文化,同時反映在現實里,是日本作為一個高科技強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機器人技術。

他們需要快速的沖向未來,去甩開長久以來埋藏在日本民族血液里的恥感,一個有著與日本民族相同稱謂的飛船「大和號」,就是這樣向著宇宙的深處飛去。

它肩負著人類,拯救地球的重任,其實是也為了讓在現代失落的大和魂在未來時空的戰場上取得勝利。

戰敗時代出生的人已經長大,他們面對的不再是軍國主義時期的瘋狂,也不是戰敗後的恥辱和悲傷,而是高速發展的經濟強國。所以,當宇宙戰艦大和號承載著大和魂向著太空飛去的時候,日本人的自尊也重新獲得了復活。

結語:

在此,我們總結一下之所以機器幻想動畫在日本誕生的原因。

1.機器幻想動畫來源於人類對於戰爭的幻想,而日本由於民族主義的膨脹走上了軍國主義的道路,在二戰期間,誕生了一系列以宣傳戰爭思想的漫畫。

2.二戰失敗,擊垮了日本人的民族信心,鐵壁阿童木的誕生撫慰了受到創傷的日本人的心靈。機器幻想作品的也成為了一種溫和,正義的主題。

3.巨型機器人的誕生是日本人對於現代工業化的迷戀,而他們選擇以未來作為主要的戰場,是因為二戰原因對現代戰爭主題的逃避。(註:二十一世紀的日本動漫也有以現代戰爭為主題創作的,畢竟二戰結束很多年了,人心總是會變得,因為本篇文章只是結合機器幻想動漫的起源來談日本近現代民族心理,所以很多內容不能一一具畢,煩請諒解。)

4.機器幻想動漫,承載著日本戰後復興的思想,寄託著他們對重新建立自尊的民族心理。

最後,我還有一些話想說。

本篇文章以機器幻想動畫為切口,簡單的談了談民族主義與日本近現代民族心理,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其實歷史並不僅僅只是書本上的一種知識,它離我們的關係很近,也在塑造著我們。

而當我們去剖開日本近代史的一面,我們從中不僅了解了機器幻想動漫的起源,也能看到日本人在漫畫中是這麼反思。

這麼面對錯誤,當我們去解釋其中真相和慘痛事實的時候,儘管會讓我們有時候覺得不適,但我們需要了解它,這樣會讓我們整個社會的道德責任感提升,會讓我們的知識空間變得更圓滿。

正如俄國作家索爾仁尼琴所說——

「總盯著過去,你會瞎掉一支眼,然而忘掉歷史,就是罪惡。」

文:思桐 編:阿政

PS: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阿政說動漫(ID:azhengshuo


推薦閱讀:

大頭大頭,下雨不愁,又萌又小的黑足貓!
怎麼才能剪出好看的日系短髮?
你所在領域,有哪些萌萌噠的理論/牛人/書?
為什麼說博多方言是日本公認最萌的方言?
前兩天在知乎看見一張圖片,題目沒記住,找不到圖片了,怎麼辦?照片是兩個小孩,女的看著男的,萌哭了。?

TAG:高達 | 日本動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