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第一因」,是否可以類同「運動初始動力」?如果是,是否說明對因果的追溯,就不必然推出存在第一因?

根據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

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反向思考,一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物體,有可能不存在初始動力(請問這句話成立嗎?),

如果類比成立,那麼對因果的追溯,就不必然推出存在第一因。


這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關於第一因的思考,應該可以說貫穿了整個人類思想史。不過,並非所有哲學家都用「第一因」這個措辭來描述該對象,我們其實可以在例如「上帝」、「開端」、「絕對者」、「無限」、「超驗」、「自因」、「意志」、「無限定」等等術語下發現不同哲學家們對於第一因的思考。此外,哲學與自然科學一直是不分家的,當代理論物理學中大爆炸理論與對稱性破缺理論都可以算作對一個(物理學)體系之開端的探究,傳統力學當然也不在話下。

不過鑒於題主在提問時並沒有提到哲學,而且我也沒有能力單槍匹馬嚴謹完整地陳述一個物理學體系的猜想,所以我這裡打算僅用簡單的概念分析來陳述我在自己學習過程中的思考結果。


一般我們認為,因果律本身其實是排斥第一因這個概念的。因果律並不是將原因與結果當成兩個任意的部分來看待,而是認為在原因與結果之間有一個必然的紐帶,從而使二者成為一個整體。從這個角度出發,乍看之下,第一因與因果律完全相悖,因為它本身是沒有原因,也根本不是某個結果。所以如果第一因確實存在,那麼它就必然破壞因果律。形象地說,因果律類似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其實我們也經常在日常中提到「因果鏈」),從而我們可以說,第一因涉及到打碎這個鏈條。

這是可能的嗎?這當然不可能啊!

但這並不能證明題主在提問時想要尋找的那個「第一因」不存在,因為上面所描述的這種對第一因的理解本身已經完全錯失了重點。甚至可以說,上面的那種判斷方式是一種Begging the question,它所得到的是它自己已經預設了的答案:既然我們一開始就將第一因完全定位在因果律之外,又怎麼可能再將它納入到因果律之內呢?在不涉及時間與空間的變化與運動的情況下,一個特定的東西不可能相對於另一個特定的東西而言既是外在的又是內在的(在不考慮拓撲的前提下)。

現在來想想為什麼會出現上面這個錯誤的推論。從題主在對問題的描述中可以看出,ta是為了尋找【動力因】才提出這個問題的,但題主很直接地就認為【動力因是第一因】,我覺得這是問題的根本所在。因為,動力因≠第一因。

但因果律確實需要一個動力因,因為理論上可以無限向上回溯、向下推導的因果律本身也是一種動態機制。我們現在所面臨的任務是去闡明,為何會有這個機制,它又是如何出現的,換言之就是,這個動力從何而來?

在上面我已經證明了外在於因果律的第一因是不可能存在的之後,我們只能從該動態機制自身中去找答案。但是這裡我們又面臨一個難題:一個東西可以令自己從無到有嗎?甚至我們可以問:有可能無中生有嗎?

當我們在說第一因時,我們類似於是在想像先有一個A,隨後A派生出B,B再派生出C,以此類推。但現在沒有第一因了,這個動力因要在動態機制自身中去找。看起來我們必須接受,這個動態機制本身的全部環節是在邏輯而非時間層面上一起出現的,一旦出現其中一個,其他的一切也都會同時在邏輯上而非時間上被給予我們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人類就已經摸清了全部的環節)。如果我們不接受這個觀點,我們唯一能選擇的就是認為動態機制中的具體環節在邏輯上存在先後關係,從而我們就又得去找那最先出現的環節,這就令我們再次陷入第一因的困境中。

不過情況並不因此變得樂觀,如果我們假設動態機制的全部環節是一次性被給予我們的,我們必須繼續提問:為何它(們)是以這種方式被給予我們的?換言之,為什麼因果律或任何一個動態機制會是我們當下所看到的那個樣子?是什麼原因塑造了它?即使我們能夠獲得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也不得不繼續對這個答案提問:為什麼它是這個樣子,以至於它能夠推動動態機制的全部環節?這就再次來到一個環環嵌套的因果鏈中了。不難看出,我們又再次回到了推理的原點:我們再次站在一條新的因果鏈面前,想要找出它的動力因。

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現在的這個情況:假設有一個因果鏈D,其中包含了環節【1、2、3、4、5……以至無窮】;當我們不從【1、2、3、4……】的角度分離地看待各個環節,而將它們當作一個整體D來把握時,我們要考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D,這個原因我們用C來命名。而C、D所在的這個層面又可以串聯起一個新的因果鏈,比如【A、B、C、D……以至無窮】,我們可以用β來命名這個新的因果鏈。而同理,我們可以繼續在β所處的層面開闢一個新的因果鏈,比如【α、β、γ、δ……以至無窮】。

我們無法輕易在某個地方停下來。在The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Baron Münchhausen里,作者描述了一個人通過抓住自己頭髮並向上提的方式,將自己從沼澤地里揪了起來。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洪七公自己踩著自己的腳飛了起來,也只是出現在小說與電視劇里。

現在我們終於認識到,我們所面臨的真正問題,其實是Infinite regress(無限回溯)。infinite regress這個問題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懷疑論。一般認為這個問題最早是由Sextus Empiricus以明確的方式提出來的。這個問題在古希臘哲學以及中世紀哲學中並未得到完滿的解決,並最終在十八世紀下半葉重新爆發出來。在十八世紀重新捲土重來的這場懷疑論爭論,主要是由現代懷疑論者Friedrich Heinrich Jacobi與Gottlob Ernst Schulze所引起的,俗稱「泛神論爭端」(Pantheism controversy)。


因為推導過程較長,我用較為簡短的方式總結以下上面的推理:

1、作為動態機制的因果律本身的確存在,這是一個facticity,我們所得出的任何結論不能與這個事實相悖。

2、當我們仔細思考了「第一因」這個概念的具體所指後,會發現它是一個外在於因果鏈的推動力,但以這種方式存在的推動力勢必將破壞因果律、打碎因果鏈,從而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第一因與因果律是相衝突的概念。我們無法將一個被認為是外在於因果鏈的推動力納入到因果律之中。

3、由此,因果鏈的推動力只能在其自身中尋找,而不可能是外在的什麼東西。

4、但是僅僅指出因果鏈是自我推動的,還遠遠不夠,因為這還尚未澄清一件事:因果鏈是如何出現的、如何產生的?因果鏈之所以能夠推動自身,是因為自己本身就已經存在。我們現在要問,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推動著自己的推動者,是出於什麼原因使得它以當下的這種模式存在?更具體一點地說,是出於什麼原因使得推動者能夠推動自身、是出於什麼原因使得被推動者能夠被自身所推動?

5、我們要麼接受,a:因果鏈中的具體環節是順序出現的,b:因果鏈中的所有環節是一次性被給出的。接受a則重新掉進第一因的陷阱,接受b則要求我們以另一種方式重新思考該因果鏈的genesis(起源、發生學),也就是我在4中所提問的,改因果鏈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

6、但即使我們將某個特定的因果鏈內的所有環節當成一個整體來考量,我們仍會在另一個維度再次得到一個新的因果鏈,從而回到論題的原點。

7、也是由此我們能夠意識到,此處真正的難點在於如何解決infinite regress的難題。

8、infinite regress是困擾了西方哲學兩千年的懷疑論難題,歷史上它不止一次出現,較有代表性的兩次高潮分別出現於古希臘羅馬時期與十八世紀末的德國(雖然那時候還沒有一個大一統的德國)。


面對這種情況,有些人選擇無視,有些人則放棄掙扎,接受懷疑論的基本判斷,宣告許多人類文明中的重大議題是根本沒有答案的。

我認為,我們既不難無視懷疑論所提出的難題,因為懷疑論的思維成果也是人類理智的思維成果,如果我們要理智地檢驗人類理智,我們就不應忽視懷疑論的觀點;同時,我不打算接受懷疑論的基本判斷,儘管我也贊同人類文明中有許許多多的問題是根本沒有答案的,但我相信在因果關係、理性的有效性、第一人稱自我意識等諸多古代、近現代懷疑論所重點攻擊的論題上,我們是能夠得到更為確切的答案的。

在這個前提下,現在我們就來直面無限回溯這個問題。


所以現在我提出兩條理論目標:

1、首先還是要保證,我最後所得出的結論不會違背一些facticity,也就是一些基本的經驗事實,例如,因果律是確實存在的。

2、這個理論能夠避免或者組織無限回溯,無論以何種方式。

第一個目標主要是起檢驗性的作用,不出意外是不會違背這條檢驗標準的,所以接下來重點還是第二個目標。

如何避免無限回溯?

最直接的思路是設想人為去設定一個開端,以此阻止無限回溯。這是常見的方法,無論在哲學還是自然科學中。奧古斯丁式的唯意志論的上帝是這樣一種設定,雅各比、艾申麥耶爾等人的「信仰之躍」(salto mortale/ leap of faith)也是這樣一種設定,亞里士多德所謂的直接前提也是這樣一種設定。


(慢慢填坑,雖然我過去寫過不少與此相關的東西,但這還是第一次從頭到尾用日常語言推導一遍,所以也算是邊思考邊寫)


睡前(?!!)答一發吧。

現在的年輕人都好厲害,能寫那麼長的答案,我基本上寫三段就睡著了,可能年紀大了,功能(?!)也衰退了吧。

簡單來說,亞里士多德關於第一推動者的學說有比較大的變化,物理學第八章裡面的觀點(也就是神作為動力因上的第一推動者)的學說在晚年似乎被他拋棄了,他的第一推動者變成了一種像範式因一樣的東西(作為這個世界的摹本),這個第一推動者推動世界的方式是對自己的沉思,至於這個到底怎麼發揮作用,你需要看:

(哪天我看完了上來補充答案也說不定)

還有希望題主注意的問題是,培根之後的「科學」是不談「目的因」的,而這個第一推動者實際上和目的因更有關係。

題主說:

一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物體,有可能不存在初始動力(請問這句話成立嗎?),

如果類比成立,那麼對因果的追溯,就不必然推出存在第一因。

這是近代物理學的事情,在亞里士多德那裡,一個東西的運動,指的是它從一個潛能狀態x到一個實現狀態y的實現過程,這意味著,它是「朝向某個目的」進行的運動,因此它必然有一個初始狀態(潛能)和最終狀態(實現),比如我們說一堆土從高出落下來,這個「下面」是土的「自然位置」,也就是它所應該有的「實現」。而我嚴重懷疑(沒有考證過),那種違背事物「本性」的「運動」,在亞里士多德根本不算是真正的運動(沒有考證過),就像我們「計算」「1+1=3」的時候根本沒有在「計算」那樣,因為人的理性在這個「運動」的過程中沒有正常發揮作用。

而題主這種牛頓-伽利略式的「思想實驗」,在亞里士多德的宇宙圖景中是沒有意義的。

還有,直線運動在亞里士多德是一種很low 的運動形式,它不是完美的,所以必須有始有終,我上面談的運動也是這個意義上的。但圓周運動在任何時刻都是完美的,因此星球都是做這種永恆的完美運動。

困死,先睡了。


謝邀…運動的意思是狀態的改變,而勻速直線運動是一種狀態。第一因是對狀態改變的解釋,而不是對產生何種狀態的解釋。你不能因為勻速直線運動里有運動兩個字就把它理解為是狀態的改變了,這是混淆概念。


簡單從物理學來回答這個問題。第一,如果我們必須有運動初始動力作為第一因,意思是說,在有這個動力的之前,我們已經有了能運動的物質。那物質的存在是否還需要另一個原因?第二,沒有外力,一個靜止的物質不可以改變運動狀態嗎?可以啊,爆炸成為兩塊東西就好,靠內能。第三,嚴謹的說吧,運動和靜止,得看參考系。難道我們需要假設,第一推動力作用之前(假如有所謂之前),世間一切都相對靜止嗎?那麼請問,一大推東西在那裡靜止,就不需要一個原因嗎?

現代物理學大部分都偏向於,宇宙是漲落出來的,也就是說,一個0,漲落出一個-1和1,不需要任何外力,沒有任何原因。因為沒有原因,可以從0漲落出來的宇宙從1到無窮大都有可能,機會均等,宇宙大爆炸應該就是漲落出一個很大的能量,爆發出我們的宇宙。就像一個炸藥包爆炸了,他不需要外力,靠自己的能量就能做到。


「第一因」不是physics的研究對象,是metaphysics的研究對象。

這個問題可以粗略分為兩點。

一,從一能否到多?

二,從一怎麼到多?

起源問題和普遍性問題貫穿哲學史。

據不完全統計,以下這些哲學家都曾聲稱自己找到了某種解決辦法:

泰勒斯—赫拉克利特—巴門尼德—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新柏拉圖主義—皮浪學派—經院哲學—笛卡爾—休謨—康德—黑格爾,等等。

然並卵。


不可以形而下學理解形而上學的問題!


謝邀!人類追求本源的願望是有的。但本源是無盡的。

因果論的因上之因以及本源之因是無盡的。有因並不能證明會有預料中的同樣的結果。方向性是有的,所有事物發展演變過程是無序的。所有事物都是運動中的弱平衡狀態。我們看似靜止狀態的物質內部也在運動。


推薦閱讀:

追尋當代激進之思的藍色火星 | 南京大學哲學系藍江教授專訪
【思辯的歷史】蘇格拉底之死
哲學的誕生

TAG:哲學 | 物理學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