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優秀的人生伴侶,那是你一生無法墮落的底線

1

上周五開周例會的時候左哥提出建議把學習和鍛煉作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發展。

然後左哥就直接發下這樣的 order:

背景:

為了公司的發展、人才成長、自身健康,在公司內開展 《多讀書,多運動》的活動。

目標 :

  • 每周,閱讀一篇與工作&公司發展關聯的文單, 並寫 200字的閱讀筆記。
  • 每月,完成20公里跑量

範圍:各團隊的領導者、產品經理

時間:執行開始日期 11月7日

懲罰: 對公司內公布結果

接著就產生了討論。

2

白金:我有個問題,這是個倡議還是強制?如果是強制,對當前業務有什麼直接可量化的貢獻。我覺得這個事是個好事,是很重要的事,是否有那麼緊急?如果所有工作都進入正軌,我贊成。可當前的階段還在業務上補課,不宜短期內增加額外負擔,因為做這件事的收益無法在短期內生效。先解決生存問題,再談發展。我建議我們可以務實的去看待這個問題一些。我很難要求現在的產品經理畫原型到凌晨3點,周末依然加班的情況下,再增加額外的工作。

左哥:的確應該考慮到實際情況。這個事情,對於業務沒有可以量化的幫助,不過屬於公司文化的建立。

白金:我希望我們關注的並非是做沒做,這沒太大意義。我更願意看到的是實際的提升幫助。形式主義的東西我們處於初創期還是能免則免

左哥:形式主義的提法,不認同。

白金:我同意這屬於文化建設,文化建設是長期行為

左哥:學習和運動,不就是對於自己的最有好處的么。我看到的情況是,

①更多的同學需要學習提高,但自己動力不足,怎麼解決? 我們起一個帶頭的作用。②整體團隊協同力還需要加強。

白金:我們吸引和我們價值觀相同的人,對於不同的人需要逐步淘汰。這是一定會發生的。我提議可以組織部門leader級的分享會,限定字數寫總結的形式很難確保效果,極有可能流於形式。分享學習是在碰撞過程中互相學習進步的。學習一定是主動行為,一旦陷入被動就沒效果了。

白金:我們在團隊碰撞中學習成長和吸納淘汰。我們不是學校,沒義務教育人。對於那些不渴望成長的應該適時淘汰掉。而不是說教。就像左哥說的,我們是個球隊。球隊是有整體目標的,不符合整體目標的人自然應該淘汰,讓符合的人加入。

白金:我從業這麼多年的感受,強制要求的往往沒有效果。主要靠自覺,我們可以提供一個平台,讓符合的人好好發展。我舉個例子,新來的產品經理徐曉玲,來後的第一天就主動的安裝各種跑步軟體,在之後的每一天都自主的同時開啟這些軟體,跑圈測試。這就是我希望看到的,對於這樣的同事我會給她更多的空間,指導和發展機會。在公開場合表揚和鼓勵,對於那些長期滿足現狀的同學則會逐步調整邊緣化乃至淘汰。通過這種形式在不遠的將來打造一個高效強執行力的團隊。

白金: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也歡迎大家討論。有任何建議,我也悉心接受,向各位學習。

左哥:①自己讀書,運動 不是說教。 是完全自己的行為。②最基礎的讀書、運動都達不到,很難說是我們需要的人才,這也是一個檢測自己的方法。③Leader的自我認知的問題,很多人肯定自我認知都是認為自己沒有問題。而淘汰掉,也有很大的成本,有的還一定能及時淘汰掉。 所以驅動領導學習與淘汰 是兩條腿都要向前走。

左哥:白金,你說得對。 你對於自己團隊管理的方法正確。但如何管理同級或合作夥伴,這個更有難度了。

3

過了幾個小時之後,我才看到群里之前的溝通,不禁自己也想發一下言。

之前特意學習「戰略地圖」,這張圖是說明企業是如何創造價值的,學習和成長是基礎層面,特別對於長期的發展。

回到個人層面,個人是一般是如何學習,又或者說是如何改變的?

以下書摘認知科學界和心理學大牛斯坦諾維奇的話:

人們飲食無節制、超支、喜歡拖延、抽煙和酗酒。解決這些自制力問題的辦法有兩種:改變人和改變環境。人們努力增強自己的「意志力」——也就是內在的自我控制力;或者,試圖改造環境,使得對自制力的需求減少了(自動化系統壓制)。一個常見的策略就是事前承諾。人們加入自動儲蓄計劃,那麼他們就不會超支。他們提前把飯打包,那麼就不會多吃。他們牢記最後期限,那麼就不會拖延。事前承諾代表了我們有意識地重建環境,從而使其更有助於我們的自製努力。

一般而言,人主動學習,其實需要提高自制力,花費自制力去克服一些障礙。但是這對於大部分人其實門檻比較高,前段時間有一個人諮詢我,平時工作強度大、經常加班,晚上回去本身想複習 MBA 考試,但是要不沒有時間要不回家拖延不想做。

這件事情本質是想通過個人意志力去強制去做一些事情,但是其實一個人的意識力有限,工作一天還要這樣去其實很難。也就是說,其實改變一個人很難,特別是單純靠自己的意志力。

然後我給的方案是改變環境,改變環境遠遠比改變人簡單。譬如可能非常簡單減少注意力轉移(減少意志力消耗),最簡單的一步就是關閉微信自動消息提醒和關閉朋友圈,形成檢視的習慣,把被動接受消息變成主動。以及還有其他方法補上。

來了北京之後,特別在上一年,我發現一個問題,主動學習是不足夠的,我還需要被動學習,也就是說,有沒有辦法即使我睡著了,我也能保持在進步?

然後我就在思考,收入其實本身也分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主動收入就是你工作了就可以拿錢,那麼被動收入是什麼?其實是投資,譬如買房子出租,投資、出書、做一次性投入多次產出的事情。

然後我就以此類比,那麼如何把學習變成被動學習,這樣才能被動進步?

那就是在一群大咖之中,在一群大咖裡面我可能一點事情都不做,但是只要我持續身處在這個氛圍我就會持續進步。

後來回歸自己的學習歷程,其實我的意志力什麼的並沒有並別人強多少,只不過在學習當中善於利用「改變環境」譬如學習就在圖書館不在宿舍、進入某些社群定期互動、事前承諾做某些事情,最後才是「改變人」,譬如跑馬拉松、做冥想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意志力。

譬如我今年花費數千元進入一個知識 IP 群,幾乎大部分人都出書了、也有不少自媒體大咖5個月漲粉從幾萬漲粉漲到 50 萬、如何依靠幾萬粉絲月入 10 萬……即使在裡面我什麼話都不說,我都自有一種壓力要做一些事情,又或者什麼都不說偶爾看看別人對話也能補充自己的知識盲點……

所以回到主題,當然不建議變成強制而造成形式主義,遊戲化四大特徵裡面有一條就是「自願」,一旦非自願,即使多好玩的遊戲都失去意義。但是不免還是有大部分人是想提升,但是一個人很難堅持。那麼提供一個這樣的學習氛圍或者環境,其實對於這部分人就會有一個很好的提升。我想公司就應該有這樣的一個地方,讓想提升的人獲得提升。

所以20世紀90年代的管理大師彼得·聖吉就在《第五項修鍊》提供了一個供傳統企業變成學習型企業的方法使企業通過學習提升整體運作「群體智力」和持續的創新能力,成為不斷創造未來的組織,從而避免了企業「夭折」和「短壽」。

其實我也是在2007年開始,是在社群裡面成長的人,我始終堅信一個人走得更快,一個人走得更遠。如果沒有社群,我想我不太可能在大一的時候就四點鐘抹黑起床開始學習;如果沒有社群,我想不太可能持續學習和專研時間管理八年這麼久;如果沒有社群,我想我不太可能19個馬拉松不會成為跑步教練;如果沒有社群,我想我不太可能在昨天持續寫作365天,累計寫了469178個字。

4

最後結論,那就是一旦一個人進入了一個優秀的群體裡面,想墮落都太難了。

對於個人最後敬告:還沒有結婚的人士,找到優秀的人生伴侶,那是你一生無法墮落的底線。

還沒有結婚的童鞋,下一步可以行動起來了。哈哈哈哈哈!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的課能賣一萬塊?
我起訴了豆瓣,因為我是一名逐夢演藝圈的好導演
看完這篇文章,10倍提升你的學習效率
如何讓孩子在遊戲中成長?
為什麼知識越來越沒用

TAG:伴侶 | 個人管理 | 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