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京|人 生 從 31 歲 開 始 ?

她的作品有一種獨特的「冷氣」——這是 onedaystand 第一篇文章

羽生結弦sprachel:向京 | 很高興原來又是你zhuanlan.zhihu.com圖標

的開頭。今年元旦在上海,我終於去了她的展。展很大很密集,巨大的空間和親臨的感染力,使我陷入了向京作品傳達的不安中,穿得本來就少的我,快冷死了仍不願離去。

本文斜體字為作品名字和相關評論,正體字才是正文,知乎看得有點難受的可以跳去看正常排版,原諒我的任性。

向 京|人 生 從 31 歲 開 始 ?

最大規模個展在上海龍美術館

沒有人替我看到 是向京自1995年中央美院畢業後規模最大的個展,2017.12.16—2018.02.25在同樣是女神王薇掌舵的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舉行。

這是向京21年藝術歷程的回顧,共有85組100多件雕塑作品,佔據三層展覽空間。

展出五個主線創作系列:

「鏡像」(1999-2002)、

「保持沉默」(2003-2005)、

「全裸」(2006-2008)、

「這個世界會好嗎?」(2008-2011)、

「S」(2012-2016)

以及一組名為 「我看到了幸福」(2002-2010)的架上尺寸作品。

初潮的處女,2005, 保持沉默系列

我喜歡上向京的初心,少女心並不僅是粉紅色的,向京的少女是血紅色的,讓人不得不直面回憶中真實的可怕和彷徨,右下角的影子也是神同步

基本上我認識的、偶遇過的、喜歡的向京作品都能看見。

31歲,改變在上海

1999年,隨先生瞿廣慈工作變動,向京搬離出生長大的北京,帶著兩條狗,一家人一路開車去到上海。

她在上海師範大學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安心創作的空間。但她對上海生活不適應,慢熱的性格更讓向京內心不安,開始自覺地屏蔽掉許多與生活和創作不相關的人和事。

異境——這個世界會好嗎? 2011,這個世界會好嗎?系列以動物的身體和眼神去表達,卻更易勾起人的感情,作為藝術品的不能觸摸、冰冷的色調和眼神的黑洞產生了巨大的寂寥和距離感。

異境——白銀時代,2011年,這個世界會好嗎?系列

向京說這次布展時,看到它的側臉,被這種美感動得淚流滿面。所以,不要相信我的照片

異境——唯岸是處,2011年,這個世界會好嗎?系列

或許更應該只拍一個眼神,而不是全貌

創作在這個時候,成為她規避不安、孤獨與焦慮的重要方式。雖然焦慮於她而言是常態。這個比較自我封閉的關門閉戶的狀態,間接讓她達成內觀,然後通過創作把它們宣洩出來。這十年,向京認為是其藝術創作的爆發期。

完美的人才不會焦慮

完美的人大概不會焦慮。一直焦慮的向京,其實在眾人心中已近完美,她自己也心知肚明:

「我初中上的美院附中,大學上的中央美院,所以我享受著中國最好光線的教室。我們這一代人受到了精英教育的尾巴。在我大學讀書的時候,我們一個班只有6個人,3個老師,教室有現在這個空間的三四倍大,就是我們6個人在用,3個老師輪流教。我們都是在幾千人篩選中淘汰下來的,老師明著暗著說你們是千挑萬選出來的。就像天光這個概念一樣,我都會覺得自己是少數的一小撮人,我也特別嚮往真正成為所謂的那一小撮兒。不管是這樣的教育模式還是對於人性的升華的觀念,在我們那個時代是慢慢消失的。」(引自Lens的採訪)

妝扮,2015-2016,「S」系列

才知道這是一件不停旋轉的作品,只有下身的少女,是盛開又陰暗的花朵。讓人不禁思考——凸顯性別特徵——紅唇、裸露確實很美,但背後的目的也是一樣美嗎?

現在的她,被認為是國內最好的女性雕塑家,成為時尚雜誌寵兒、明星也爭相與她本人以及作品合照。

我們,2007,全裸系列

相比面對面,情侶間以這樣的姿勢相處是不是更自然?一起前進,盡量步調一致,而不是勉強迎合。這個布展也很妙,後方是另一件作品《孔雀》的其中一部分——一個巨嬰。向京提到過她並不是刻意丁克,只是順其自然。她認為這種狀態為她帶來更專心的創作環境和成就。只是陰影是否會在某些時候突然出現?

哈欠之後,2000年,鏡像系列

這個早期的系列以前少見,是本次的驚喜,籠罩著一股王朔般的北京味道。說的是少女在不小心目睹母親成熟的身體之後的產生的厭噁心理。少女一夜長大之後,還會記得這一幕嗎?

但她認為這只是因為做雕塑的人不多,她仍然不安寧,沒有人能替她看到這些不安的來源,每天都總得靈感和方法都用盡,需要不停突破的恐懼。所以去年她的個展叫「唯不安者得安寧」。

享受莫大快樂的前提,是必須承受莫大的痛苦

向京的不安在於選擇了一種精神的生活。在這裡,享受莫大快樂的前提,是必須承受莫大的痛苦。向京用哲學用藝術手法去表現,觀者也需要付出同樣的努力,才能完全獲得這種快樂。

但向京創作的過程卻又近乎不科學——她幾乎所有人物、動物雕塑作品,都沒有模特,甚至草稿也不用打,直接創作完成。

全黑的瞬間,2006,保持沉默系列

保持沉默系列

有奇怪的「紅衣主教」,還有各種帶著殘影的黑道人士。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的人,對不可說的保持沉默,又很想找到相似的怪人。

向京在知乎上寫過一篇文章,最後一句是:「未來世界是什麼樣,誰也說不清,但比藝術不再被需要更可悲的是,藝術在被需要的時候變得鮮嫩可口,藝術家的中產階級趣味不如說是已然內化了的諂媚高端客戶的那顆心。」

向京認為如果把藝術娛樂化、通俗化、碎片化,就只能享受到這種用戶友好帶來的表面快樂,無法思考。然而,她又是矛盾的。因為她:

更希望你自己去感受作品

向京最近表示自己想停止雕塑創作,轉向布展和文獻整理。本次布展也是很特別的體驗。作為回顧展,展品是亂序的,不按年份和主題,甚至沒有指示參觀的路徑。

向京很喜歡龍美術館巨大的空間,但為入口處的開放空間感到困擾,於是請建築師幫忙改建成現在的樣子——門口有著又窄又長的隧道,一進去被4米高的人體所震撼,又在牆上做出像蘇州園林般的圓洞,讓展覽更有探索性。

你呢?2005,保持沉默系列

而在展覽的另一個空間,則又是同時被利用起來,這個12米高的展廳空間被作品分割成上下2個截然不同的區域,上層空間的雜技,是「這個世界會好嗎?」的子系列作品——「凡人」系列,下層則是酒瓶子組成的「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2014-2016

還是在那篇知乎答案中,

向京繼續提到:好的藝術是「不可求證」的,因為與心靈相關。而從生物學的角度,無法證明「心靈」這個東西的存在,而談到藝術卻不得不提及這個。心靈這個玩意,你無法證明,但可以感受。藝術家當然是用頭腦去思考,但好的藝術應該說有種特別的屬性,就是觸動「心靈」,因為屬於心靈部分的,如心靈一樣常常不可求證,但恰是可以從作品裡感到,也恰是藝術自洽的證明。

藝術家的創作本意?參考導覽冊子就好

連藝術家本人都鼓勵你用自己的觀點代入體驗,對還是大呼看不懂的人,尋根問底的人,其實展覽的導覽寫得很清楚了:

「鏡像」——個體對外部世界的衝突,殘酷青春與成長的蛻變。

「保持沉默」——身份問題,表象不代表現實。

「全裸」——女性、任性,個體與他者。

「這個世界會好嗎?」——雜技系列隱喻人的社會屬性,動物系列隱喻人的自然屬性。

「S」——複雜人性的種種困境及現代性的後果。

一百個人演奏你?還是一個人,2008,全裸系列

抱團和扎堆真的會溫暖嗎?因人而異

善待我們的憂鬱,它是一隻忠實的大狗,2013-2016,S系列

是的,如果你是抑鬱的人,抱團只會讓你更不適,即使是家庭又如何?

天堂,2005,保持沉默

李誕說,人生不是想出來,而是活出來的。

向京說,雕塑記錄了我的人生,焦慮促成了創作的爆發。

但向京也說:沒有人替我看到。

因而每一個去看展的人,應該用自己的人生去看,看到的是不安還是安寧,沒有人或者展評能替你看到,而自己據此產出的感受、回憶和文字,才是真實存在的。

也有人說,這是文科生沒有邏輯的玄學狡辯。

你認為呢?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的女生普遍喜歡小清新的男生?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女性,如何才能比較幸福的孤獨終老?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相信眼霜的?
變得更加成熟對女性來說意味著什麼?有什麼利與弊?
跟ex走過邊緣行為,但他忍住沒進來,是怎麼想的?

TAG:藝術 | 雕塑 | 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