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載入歷史的攝影巨匠們,傳承了時尚攝影的變遷

「Phtography is only a lonely past process,but I enjoy it.」

喜愛攝影並有所鑽研的人應該都對這句話感同身受。在查閱課程資料的過程中,我翻閱了許許多多的照片,意外的發現了時尚攝影有趣的變遷史。最近喜歡「舊」東西的我,想和你們一起看看這些令人驚艷的時尚攝影。

最開始注意到時尚攝影是因為「入時:康泰納仕百年攝影展」,這個展覽是2017年年初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展出的圖像及影像展。

康泰納仕集團是是一個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的國際期刊出版集團,該展覽展出了該集團旗下包括 Vogue、Vanity Fair、Glamour 和 Love 等多本時尚雜誌上超過 100 年的歷史照片,囊括了包括 Edward Steichen 、Helmut Newton、David Bailey 、Guy Bourdin、Tim Walker、Mario Testino 等 80 多位攝影師的 170 多副作品。另外,除了圖片作品以外,展覽還展出了 6 部時尚雜誌拍攝的小影片。

這一場百年攝影展切切實實的反映了時尚攝影的變遷,這些攝影作品既反應了攝影技術從黑白到彩色的進步,也反應了時尚變遷。我們可以看到 1920 年代流行的短髮造型,還有那個時候還沒有進化成比基尼的泳裝照。

還有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特點是,最初的時尚攝影很少有針對人臉和時裝產品的大特寫,較多使用中景和全景的拍攝手法。

因為照相機和印刷的費用都非常高。大多數早期的時尚攝影師都與富有的文人社團有關。第一個時尚攝影集是關於郎世寧伯爵夫人的影像小書,由皮埃爾·路易斯·皮爾遜( Pierre-Louise Pierson)在1856年製作。夫人衣著華麗地出現在拿破崙三世的宮廷中,她恐怕是現代歷史上的第一位時裝模特。

郎世寧伯爵夫人Countess of Castiglione

事實上,時尚攝影的歷史不如紀實攝影久遠。只是隨著時尚工業的繁榮應運而生。早期時尚攝影的變化更多的是來自於攝影設備的更新和場景的變換,而不在於攝影的形式和內容。在影像上,因為時尚模特的加入,才終於突破了時尚攝影刻板而單一的格局。

在最開始,時尚攝影就是讓模特在自然光下擺出自然的造型,而確立這種方式的就是邁耶男爵。邁耶男爵被譽為「相機的德彪西(作曲家、音樂評論家)」(The Debussy of the Camera)。因為就像德彪西的名曲《月光》一樣,在Mayer的作品中每一寸都透露著捉摸不定的細膩優雅,讓光影與色彩在畫面中完美融合,將光影美和朦朧感發揮到極致。

邁耶男爵Baron de Meyer 1868-1946

做為Vanity Fair和Vogue正式簽約的第一位攝影師,Mayer為康泰納仕創作了不計其數的絕美作品。他作品的特點是善於運用美妙的背光和軟焦點鏡頭。

邁耶男爵作品

讓.愛德華.斯泰肯被譽為「第一個現代時尚攝影師」。在成為《Vogue》與《Vanity Fair》(《Vanity Fair(名利場)》是美國著名生活雜誌)的首席攝影師前,斯泰肯就已經是享譽全美的攝影藝術家。

讓·愛德華·斯泰肯(Edward Jean Steichen,1879-1973)

在當時的純藝術攝影領域,參與時尚攝影被認為是藝術向商業的「屈服」。儘管受到同道的諸多非議,斯泰肯(Steichen)在為商業雜誌的拍攝過程中成就斐然。成為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時尚攝影師,後來的Richard Avedon、Robert Mapplethorpe、Bruce Weber都是其風格的追隨者。

讓·愛德華·斯泰肯代表作《The Pond-Moonlight》

愛好繪畫的Steichen深受雷諾阿、馬奈和莫奈的影響,這使他的作品往往結合畫意並總能透露出一種朦朧優雅的印象派美感。在這其中,他在紐約Mamaroneck創作了代表作《The Pond-Moonlight》是他早年風景畫的代表作,這件原價75美元的作品在2006年2月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拍得292.8萬美元。 你能在這張攝於1904年的作品中發現一抹淺色的月光,它的價值在於照片經過多次成像,畫面呈現出宛如油畫般的細膩,影像層次、色調非常豐富。

斯泰肯的拍攝風格,最初是試圖採用柔焦來營造時尚攝影中的藝術感,但他很快就摒棄了古典繪畫風格的布光與影調,開始使用更明快的現代主義風格,尤其在對女性肖像的拍攝中採取了更具誘惑性的表現方式,完全改變了公眾心目中的女性形象。

在我看來,如果說Mayer是先行者,那Steichen就是時尚攝影的發揚者。

霍斯特P.霍斯特,原本是一位計划到巴黎進修建築的青年,後來因為機緣巧合而變成日後的攝影巨擘。

早期Horst的作品受古典主義影響,很具有古典意像的魅力,著力通過光影表現人物情緒。他以希臘雕塑和古典繪畫作詳細的經典姿勢研究,並特別注意手在肢體中的定位。

而建築學的影響讓他在後期的創作中,通過布景中線條分明的層次感和邏輯感賦予每張照片獨有的故事,構成複雜與條理並存的空間結構。因為這種元素的碰撞,Horst就是"古典背後的不羈"。

約翰羅林斯(John Rawlings,1912-1970)是名模康德納斯(Conde Nast)的重要攝影師。他命中了200個《Vogue》和《Glamour》的魅力封面,還留下了30000張檔案照片。

歐文.布魯門菲爾德(Erwin Blumenfeld, 1897-1969),是一個非常值得一提的攝影師。他的作品不僅僅局限於時尚攝影這一門類,因為這一次的資料收集我看到了更多他關於時尚攝影的作品,不禁感嘆這位攝影師的創作的偉大。

歐文.布魯門菲爾德在希特勒時代逃到美國。作為一個攝影實驗者,在色彩和燈光的使用方面都作出過創造性的貢獻。戰後曾經為《Vogue》和《哈珀坊》工作。他還做試驗電影。在達達主義的影響下,他形成一種超現實主義的風格,他的攝影作品抽象、變形,構圖讓人出乎意料,帶有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歐文最初採用黑白方式進行創作,直到彩色照片的攝影技術成熟後,他才將黑白攝影的創作完美應用於彩色照片的攝影當中。

右側為著名的母鹿之眼

歐文.布魯門菲爾德的作品是超現實主義、是達達主義的,有許多拼貼的創作方式在裡面。他的一些作品會有抽象與變形,雖然詭譎,但這種獨特的風格卻總令人想細細研究。此外,歐文.布魯門菲爾德的許多作品也喜歡通過薄紗或者薄膜等有模糊意象的東西來表達。模糊的背後是模特們自由的肢體展示,感覺似有一種含蓄與誇張的衝突。

在我看來,從歐文開始,時尚攝影開始有局部人像的特寫,時尚攝影的風格與拍攝方式也開始發生了轉變。

蓋伯丁(Guy Bourdin)是一位充滿實驗意義的時尚攝影大師,超現實主義的風格、軟色情意味、古怪的戲劇和間隔感,被稱為法國的當代牛頓。在上世紀70年代,他的作品幾乎遍及在所有的國際頂級時裝雜誌。他的作品可謂是"超現實的感官誘惑"。

法國《VOGUE》時尚攝影師蓋伯丁(GuyBourdin)的作品象徵著從50到80年代時尚攝影歷史的縮影。「那些在不同色彩的沙發上,一雙因為超短裙而遮蓋不住的玉腿」,便是蓋伯丁最著名的影像標誌。他的作品展,在當年被《紐約時報》評論說「他讓倫敦的夏天陷於影像的記憶中」。

蓋伯丁研習過素描和水彩畫,並多次展覽過自己的水彩作品。1955年蓋伯丁開始與法國《VOGUE》合作,作為法國Vogue的首席攝影師,Guy Bourdin攜手Vogue一同創造了最具顛覆誘人的時尚攝影新風潮, 他從不依賴當時新興的數碼處理,也拒絕墨守以往攝影技法與布景的老套刻板。

上世紀60-70年代,各種社會思潮風起雲湧,物質消費慾望與審美理想正是現代時尚攝影的重要理念來源。在那個社會改革,性解放,消費文化蓬勃發展的年代,他用超現實的大膽構圖,戲劇化的故事敘述和誇張放大的主題渲染,成為同時期最頂尖的攝影師之一。蓋伯丁以其獨特的視覺表現方式和攝影理念,被譽為20世紀視覺文化領域最大膽、最有創新精神的藝術家之一。

要提到時尚攝影就一定會提到這位美國女攝影師——迪波拉.特布維爾。迪波拉.特布維爾和牛頓(Newton),蓋伯丁(Bourdin)生活在同一時代,在成為時尚攝影師之前,她曾經是Harper』s Bazaar的編輯。她也為《Vogue》和其他一些時尚雜誌創作。

她採用的常常是是軟焦鏡頭。尤其擅長拍攝群像,在1970年代,她最早在時尚攝影中加入了些許陰鬱甚至血腥的元素,她將傳統的時尚攝影引向某種「前衛藝術」的發展方向。

「她能創作出一種環境」。這位傳奇女攝影師的工作夥伴馬辛·斯塔沃茲(Marcin Stawarz)說道。在迪波拉之前,時裝攝影向來以明艷動人的光和顏色為基調,渲染著對優雅體態、精美物質和慾望的美好嚮往。而她的出現,就像是一支悅耳旋律中乍現的不和諧音,將時裝攝影帶向哥特式的悒鬱和凄迷之中。

1975年,迪波拉第一次以攝影師的身份為美國版《VOGUE》拍攝了一組泳裝大片。在這組彷彿嚴重褪色的圖像之中,身穿泳裝和浴袍的模特們被塞進了一間布滿水漬的公共浴室,百無聊賴地擺出各種姿勢。這種頹廢的氣息徹底顛覆了世人對於泳裝大片的所有認知。她特有的近乎失焦的拍攝手法、古典主義的構圖和拉斐爾前派式的油畫質感,讓人們在時裝攝影中找到了一種遺失的昨日之美。油畫質感的照片正是迪波拉的風格。

在此之後,迪波拉又為《VOGUE》創作出了如「Five Girls in a Room in Pigalle, Paris」這樣的經典作品,並為卡爾·拉格斐、帕洛馬·畢加索(Paloma Piccaso)和川久保玲等設計師拍攝了許多風格奇異的照片。在為時裝雜誌服務的同時,迪波拉還用鏡頭和膠片,記錄下了沒落的義大利皇室成員肖像、俄羅斯芭蕾舞團,和場面盛大的威尼斯狂歡節,用她獨特的鏡頭語言,創造出了一個瀰漫著哥特氣息的世界。

另一個時尚攝影變遷史上十分重要的攝影師是史蒂文·梅賽,他被稱為「時尚攝影教父」。

史蒂文·梅賽是世界頂級時尚攝影師,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就一直處在時尚攝影的浪尖。從很小的時候,他就對時尚非常著迷,沒事的時候,他就喜歡拿著一本《Vogue》做素描。

12歲的時候,梅塞就曾假裝是攝影大師Richard Avedon的秘書而混入模特公司。而且還巧遇當時的超模Twiggy,並拍攝了他第一張攝影作品。

Richard Avedon是梅賽的老師,Richard也是一名在時尚攝影領域創作多年的資深攝影家,1969年拍攝反戰運動,1985年在美國西部拍攝了攝影系列《In The American West》,這也是Avedon藝術生涯中最重要的代表作。

2013年,美國搖滾樂隊30 Seconds To Mars的火辣新單《Up In The Air》MV中Neil Strauss更是向這一經典致敬。

作為時尚行業最具威望的攝影師,梅塞不僅幫助不少模特實現了超模的夢想,同時還促成了2008年7月《Vogue Italia》的全黑超模專輯,這次大膽的嘗試更是推動了時尚圈的「黑色風暴」。

義大利《風尚》雜誌曾發表了由梅塞拍攝的一組反戰照片《Make Love Not War》,呼籲停止伊拉克戰爭。

美國大兵象徵著美國戰爭,美女則象徵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畫面中生活的美好與戰爭的殘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為一名時尚攝影師,梅塞非常注重用自己的方式去關注正在發生的事情,讓我們看到時尚攝影其實不僅僅是花拳繡腿和風花雪月,只要有心,它也可以很有力量。

史蒂文·梅賽師承Richard Avedon,他們二者都在人像攝影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無論是整個畫面的色彩搭配還是畫面風格基調都非常有自己的特色。梅賽的人像攝影總能將人像的五官特點詮釋地美而精緻,營造出不同的氛圍,給予照片不一樣的質感。無論是油畫質感,還是夢幻朦朧,他將純影像語言把握的十分到位。

《Make Love Not War》一系列照片的整體風格和創作理念是我最喜歡的。大地色的基調,加上一些紅色或紫色的點綴,大場景的布置,一種恢弘感油然而生。不比其他時尚攝影攝影師只對服裝、服飾進行關注,梅賽更多是通過時尚攝影來反映這個社會。讓我們看到時尚攝影也可以是很有力量的一種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方式,也可以是一種喚醒社會的一種方式。

說了那麼多經典的攝影師,現在來說一下我最近關注的一位攝影師吧——Kristian Schuller,他是一位法國的時尚攝影師。

關於這位攝影師,我是在FOTOMAN網站關注到的,這個網站有很多有趣的專題的和攝影師。我一直認為,在攝影方面,有一定基礎之後,視野比技巧更重要。所以我覺得一定要多去看他人的作品開拓思維。

這裡放出的這組作品是時尚攝影師 Kristian Schuller的ebook -〝90 Days One Dream〞攝影集。書中收錄了他在 90 天內環遊世界各地美麗景點所拍攝的美麗照片,他大膽的色彩搭配和一些大型道具的運用再加上大膽的奇幻異想,塑造出一個誘人的超現實夢境。

第一次看到Kristian Schuller的作品時,就被他作品中那種恢宏的氣勢和大膽的色彩搭配所折服,他幾乎將法國人骨子裡的那份浪漫和自由完美的融入在他的每一幅作品裡。

Kristian Schuller十分善於利用道具來營造氛圍,我們可以在他的作品裡見到諸如降落傘、有著巨大裙擺的長裙、腳手架等等,這些道具無一例外的給他的作品增添了非凡的氣勢,再加上模特完美的演繹,讓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深深烙印在你的腦海之中。

鮮艷的顏色廣大的場景,飄蕩的打扮,頗具浪漫氣息。他的風格特別鮮明,童話色彩,詭譎氣氛,不尋常是他的看家本領。

經典的東西之所以能被稱之為經典,一定有它的魅力所在。其實,從這些舊照片中你看不到它的「舊」,照片中的藝術創意在現如今看來依然是「新」的、值得玩味的。例如2005年,VI主編Franca弄的狗仔偷拍主題。

今年Balenciaga的春夏廣告就再次使用此創意。

很多人說,看到從前的藝術創作彷彿覺得現在人類藝術進步停止了。從前的藝術似乎能給予我們更多的靈感,從前的藝術也讓我們感嘆大師優越的創造力。


最後,應小哥哥的邀約,我將繼續做客每周三小科普欄目,如果你們有什麼想看的或是想了解的,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給我噢!

延伸閱讀

時尚紀錄片《九月刊》,關於Anna Wintour

《LOFFICIEL》法國第一本時裝雜誌的誕生

不生產時尚 只當時尚的搬運工

偽時尚

超模|明星|新聞|雜誌|品牌

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我擁有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態度的公眾號


推薦閱讀:

獻給所有做過和正在做攝影助理的你
HDR=畫面失真?本文教你HDR的正確使用方式
仰望蒼穹 · 珠峰東坡馬卡魯北坡巔峰秘境之旅(四)
看到的那些字(四)
司圖洋回顧 | 修好一張相片的 9 大關鍵點。

TAG: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