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把孩子培養得出類拔萃?這篇文章告訴你

我們身邊總有一些朋友,他們學習特別好,數學好,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強。只要他們用心,什麼學科都難不倒他們。

不僅如此,優秀的他們有一些還有很強的運動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性格很好,謙和並總帶著微笑,無論從哪個角度去審視他們,都特別完美。

美國最權威的腦神經科學家John Medina對這些特別出色孩子的家庭追蹤研究發現,優秀孩子的父母在處理孩子情緒生活的能力上都是極佳的,包括如何探測孩子的情緒,並對其做出反應,以及指導孩子調節情緒,這些父母都重複著相似的舉動。

看看這些優秀孩子的父母是怎麼做的吧:

1.高要求但溫暖人心的教育風格

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溫暖和接納,用各種形式表達對孩子的愛。但也會給孩子制定規則,並嚴格執行。他們會像孩子解釋制定規則的理由,並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這些父母一定是善於和孩子溝通的。

《爸爸去哪兒》中,夏克立對夏天的教育就是這點很好的詮釋。當夏天犯錯了,夏克立對夏天進行了批評,並讓她罰站。但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夏克立是很有耐心的,溫和的,並且耐心地告訴了她,哪裡是對的,哪裡是錯的。

2.妥善處置自己的情緒

父母對高興、開心、憤怒、悲傷、恐懼等情緒的看法會對孩子未來的幸福產生深遠的影響。因為你對情緒的看法會影響到你的反應模式,繼而影響到孩子情緒調控能力的高低。而情緒調控能力與孩子的社交能力直接相關,所以,想要孩子能夠妥善處置他們自己的情緒,父母必須首先學會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

3.跟蹤孩子的情緒

爸媽要適度地跟蹤孩子的情緒變化,就像有人跟蹤走勢和最喜歡的球隊一樣。並且爸媽應該用一種富有愛心的、柔和的方式來觀察孩子,這樣才能創造出最安全的依附關係。無需開口詢問,就能知道孩子是高興、悲傷,還是害怕。

因為了解孩子的情緒信息,對他們的內心想法非常熟悉,那麼無論發生什麼,爸媽都能比較準確地預測孩子的行為。就能了解哪些事情會幫助孩子,哪些會傷害孩子,哪些又是中性的。當然,也不要給予過分的關注,比如他們打個嗝,咳嗽一下都做出響應,這會讓他們覺得窒息。

4.說出情緒

培養出幸福孩子的父母都有標註情緒的習慣。我們要學會體察自己的情緒,並且教會孩子能夠正確表達內心的感受。那麼孩子才會變得更加善於安慰自己,更容易集中精力,並且和同輩的關係也會更好。

比如你發現孩子因為某件事情不如意,很生氣。你可以告訴他,寶貝,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你現在的感受,你想知道它是什麼嗎?這個詞是「生氣」。然後你跟孩子去解釋這個詞,告訴他你了解這種感受,就能緩解孩子即將「爆發的脾氣」。聽起來有點神奇,但研究證明了大腦的一個運行規則:標註情緒能夠舒緩劇烈的情緒。

John Medina同時也提到,想讓孩子變得善於感知語言所附帶的情緒信息,就讓他們接觸多一點的音樂熏陶吧!

5.直面情緒

許多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表達恐懼或憤怒這樣的負面情緒,而是鼓勵他們表達高興或安靜這樣的正面情緒。但優秀孩子的父母會認為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有無之分。情緒會讓人更加血肉豐滿。

但是所有情緒可以表達,但孩子發泄情緒所採取的方式必須是合適的,並不是無理取鬧的。這些父母通常都會制定一定的規則,並且執行起來毫不含糊。

很多人都認為發泄總比憋著好,但最新的研究卻指出,只有在你想出解決方案時,發泄情緒才是有用的。

6.無盡的共情

一天,你帶著兩歲大的女兒去銀行辦事。前面的隊伍很長,女兒對你說,我想喝水。你告訴她,親愛的,這裡沒有水,飲水機壞了。可是你女兒還是不依不饒,場面即將失控,你會怎麼做?

A、不知所措,無奈地笑一笑,任女兒自由發揮。

B、忽視她的感受,並堅決地表達,回家再喝,這裡沒水。

C、對可能發生的大爆炸表示擔憂,低聲和女兒說,請你安靜一點,不要再大吵大鬧。

科學家給出了很好的答案:你很渴,是不是?喝一大口可定很爽。我真希望這裡的飲水機沒有壞掉,這樣媽媽就能讓你喝個夠了。

這就是共情,父母要學會這樣的方法,不迴避問題,說出孩子的感受,確認他的情緒,表達你的理解。共情能讓人平靜下來,當大腦感知共情的時候,迷走神經就會讓身體放鬆。如果你的孩子感知的共情越多,他們就會越善於社交。

有沒有感覺收穫呢?John Medina在最後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為了培養孩子的情緒調控能力,你並不需要24小時都去注意上述六點,那樣你太累了。只要你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有30%是充滿共情的,孩子的將來就會是幸福的。那麼剩下的70%時間難道可以偷懶嗎?科學家的回答是:也許是的奧。

關注孩子的情感對培養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如此重要,任何爸媽都可以做得到。

喜歡今天的文章,請點贊,並分享給家人和朋友吧;在家庭教育方面,你還有哪些想說的,歡迎寫留言和我聊聊。


推薦閱讀:

蒙特梭利是什麼?媽咪變老師的學習筆記
寶寶這四種性格「很要命」!3歲前一定要改掉!
24.幼兒園上課嗎?
寶寶學步這件事

TAG:育兒 | 幼兒教育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