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廚房裡有哪些經常發生的化學反應?

比如說我們的小蘇打,我們經常在廚房做麵包的時候就會用到小蘇打。實際上小蘇打的成分是碳酸氫鈉。碳酸氫鈉的熱穩定不是很好,一加熱它就會分解成碳酸鈉和二氧化碳以及水。

我們對於化學反應的定義是有沒有新物質生成。原本只有碳酸氫鈉,最後生成了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這三種新的物質。所以這是個化學反應。也正因為生成的二氧化碳它是氣體,所以它會往上冒,經過麵粉的時候就是麵粉,形成一個一個鬆軟的小孔。也就是我們最後在廚房裡做成的蛋糕或者麵包,它上面都有一些小小的孔。

再比如說我們炒菜的時候會用到煤氣。煤氣,它主要的成分是一氧化碳,還有甲烷,這些可燃性氣體。我們炒菜的時候就會把煤氣放開來,從而點燃它,用來炒菜。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就是煤氣裡面的一氧化碳,甲烷跟氧氣反應。一氧化碳跟氧氣反應生成的是二氧化碳。而甲烷跟氧氣燃燒反應生成的是二氧化碳,還有水。這都是化學反應中的燃燒反應。

比如說我們廚房裡,有些菜放久了,它會變質,甚至發臭發酸。其實這是緩慢氧化反應,是因為我們的菜裡面的物質跟氧氣發生了氧化反應,生成了一些新的物質,這些物質,散發出來的味道就是酸跟臭。l

我們蒸排骨的時候會往排骨里混一些澱粉和酸或者是酒。這是因為澱粉,酸和久他們會分解肉裡面的蛋白質,從而使肉吃起來更有鮮嫩感。其實這就是化學反應中的分解反應。我們生活中的醋,其實主要成分是醋酸。就它裡面含有乙醇也就是酒精。肉裡面大部分含有的是脂肪跟蛋白質。


人是鐵 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的確,一日三餐對我們尤為重要,所以我們離不開廚房,但在各種食物與調味品相融合的時候,也會發生許多有趣的化學反應,我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小時候父母給自己說的一些生活常識,其實並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一直到初中乃至高中學習了化學後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切是這麼回事,

在你媽媽炒菜的時候你們有沒有發現過一個現象,就是每當菜炒的差不多快出盤的時候才放鹽,之前我以為是個人習慣問題,後來我知道了,原來鹽裡面有碘這個成分,但是碘在高溫下會溶解,炒菜時鍋里的溫度高達兩百多度,幾乎要消耗百分之五十的碘量,人體都要補充足夠的碘量,這麼大的碘含量因溫度而溶解,豈不是得不償失了。還有一種情況,人們總說「煮豆子不能提早放鹽,不然豆子煮不爛」,很多人照做了,可卻是不明就裡,這其中的原理是什麼呢?你有沒有發現煮熟的豆子比不熟的豆子體積更大,那是因為煮的時候水滲入了豆子中間,但如果提早放鹽,濃度變大的水就不容易滲入。煮骨頭湯的時候,會放一些少許的醋,那是因為骨頭中含有鈣類物質,我們都知道,鈣能與醋發生化學反應,那麼鈣離子就能進入湯水中從而被人體攝入,讓人體補充鈣物質。

廚房裡還是有很多化學反應的,細心觀察,帶著揭開謎底的心去思考其中的原理,總能發現一些有趣的事。


廚房用品可以做很多都可以發生化學反應的,廚房裡的食醋與小蘇打可以做製取二氧化碳實驗,食醋可以做除水垢實驗,食醋與蛋殼可以檢驗蛋殼中含有碳酸鈣。

明礬可以做凈水實驗,蔗糖可以做加熱脫水炭化實驗,明礬與純鹼混合可以做雙水解實驗。

化學反應無處不在,需要我們一起發現和學習。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