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優秀產品人才在面試時表現出的典型特質

前些天夥伴對我開玩笑說:「你已經把面試變成職業諮詢了」。想想確實,凡來面試的同學不管有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機會,在離開時幾乎都會有一種收穫滿滿的感覺。自己是否合適做產品,自己在哪裡是短板,面試完後都會比較清晰。

從去年開始嘗試開展產品人才引進服務,這種站在專業第三方的客觀視角讓我能夠更容易理解雙方的需求,也更清晰地看清橫在人才與企業之間的那道溝壑。今天簡單寫一寫,一方面和大家分享交流自己在識別優秀產品人才方面的體會,另一方面也是給自己一個總結沉澱。

對於何為優秀,我一直有一個非常簡單的理解,就是能夠給企業帶來更低成本的人才。換句話說,你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來搞定別人認為很麻煩很繁瑣的事情。這個定義來自於組織對於個人的評價,說白了就是看一個人對組織的貢獻,而並不是但看某個人有多麼特殊多麼厲害。很多年輕人因為忽視了這個層次的理解,錯把曾經家長、老師和玩伴的評價依然當成工作中的自我參照,以致於讓這種「別人都認為我很優秀,為什麼你不認可?」的潛意識影響了自己能力的發展。

在這個最基本的理解下加入產品工作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就是目前我對於優秀產品人才典型特質的認識。

我認為這是所有構成優秀產品人的特質中最基本的一個特質。如果缺乏這個特質,就會很容易缺少一個客觀的看待周圍事物的視角,很容易將自己的主觀預判提前加入到對用戶的判斷中,而且很難將自己從複雜的問題中抽離出來,更糟糕的是還會把問題搞得更複雜。

坦率地地說,這一點是我在辨識人才時篩選率最高的一點。在過往的工作經驗里,經常會接觸到很多聰明並富有創造力的年輕人,也常常受到他們的感染。但在把一個好點子變成一款擁有持久生命力的產品的這條路上,需要不斷的自我否定與思辨,只有足夠的客觀性才能讓你遊刃有餘,不會覺得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也不會久久沉浸在自己的美好創想中不能自拔。只有當你也是一個足夠完整獨立的個體的時候,才能將對方當做同樣完整的個體來看待。如果沒有這個特質基礎,經常提的「同理心」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混亂不堪。

對於產品人員來講,內在的自信更容易贏得團隊的支持,尤其是在遇到共同難題的時候。它是領導力最基本的一部分,也是我們常說的產品經理自身的「氣場」的來源。

在企業裡面,一名產品經理不可能離開團隊去獲得獨自的成就,也不應該通過行政權來建立對團隊的領導,寫再多漂亮的文檔也不會對於建立團隊的信任產生任何幫助。對於一名想要獲得團隊推動力的產品經理而言,每一次與團隊共渡難關的時刻都是獲得信任加分的最佳時機。其實在工作中幾乎所有的問題最終都會被解決,一份自信和堅定要比很多技巧都更能讓產品經理獲得團隊的認可。

我一直覺得自信心就像一個大池子中的水,平時的積累與磨練能夠讓它充盈,從而由內而外地體現出一種極具分量的自信感。這種來自內在的力量與應對外部抵抗而產生的自大或者傲慢是能夠被明顯區分出來的。要保護好自己的那份自信,就要更加嚴格的態度對待工作和團隊,每時每刻為自己的池子蓄水。

如果大家身邊有非常出色的產品朋友,就會對這一點感觸非常明顯。處於團隊信息樞紐地位的產品經理每天都要做大量的溝通工作,要面對用戶、老闆、市場同事、技術同事、設計同事......這樣許許多多不同崗位職責、不同專業視角的做出最有效的推進結果。

在這些大量的溝通溝通工作中,作為肩負協調職責的產品經理,是唯一不能僅僅站在自己角度去期待他人給予結果的人。優秀的產品人才總會輕易、主動地轉化到對方角度來降低推進的難度。在與他們的溝通中,你會發現他們特別善於傾聽和確認,並總能給出一個讓你倍感輕鬆的方式來解決或轉化問題。其實原因很簡單,你被當做了他們的用戶,這也是優秀的產品經理越來越受團隊信任和歡迎的原因。

對於溝通的有效性還體現在他們背後為此所做的努力上,比如當別人將談論的內容隨手扔到微信群里的時候,他會獨自思考如何將重要信息進行保留,並立即開始實施。因為重要信息的線索總能夠得到保留,所以隨著項目進展愈發複雜,整個團隊更會從中感受到幫助。

其實保持開放是降低產品風險最基本的一個方式,只是這一點被這些優秀的產品堅持得更持久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一點是比較難的,畢竟大家都喜歡被認可,「不同的聲音」聽起來比較刺耳。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你選擇了產品工作,那麼你就要將自己的成就坐標就從自身移動到產品上面。別人怎麼評價自己無所謂,怎麼評價自己的產品才重要。在這一點上,優秀的產品人才會理解的更透徹,也就比別人更多地獲得信息,在他人眼裡顯得更加的開放。

還有一個與之相伴並驅動持久開放心態的就是一顆不滅的好奇心。如果說努力地做到開放是一種目標性行為,那麼好奇心則是天生的一種特質。所以很多優秀的產品好像什麼都懂得一些,能談一些,別人眼中很可能是一個蠻有趣的人。有時候經常聽到候選人說,這個產品分類不太關注,不太感興趣,對一些新的產品趨勢不敏感,其實都會讓人對你的好奇心產生質疑。

這個特質實在是太重要了,這是所有優秀的產品人才能夠努力做到在「人之常情」之外的一些行為和努力的最基本的原因。這裡要特別明確一點,目標感可不僅僅只是從某個人那裡得到一個具體任務,而是對於目標本身完善程度不斷的追求。「我們到底在做什麼?」,「用戶到底想要什麼?」,優秀的產品人才通過對目標本身不斷地深挖從而造就出一款款極具差異性,並深受大眾喜歡的產品。

他們對於目標本身的追求不會僅僅停留在設想與討論當中,而是想盡辦法通過實踐去驗證,並與團隊進行分享。所以在團隊配合的過程中,優秀的產品人才總能表現出強有力的聚焦能力,將團隊的視線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而且這一點在與候選人的交談過程中很容易就能從兩個角度體會到:

對於他所從事的工作的重心的討論中感受聚焦的深度。

1. 看他對自己(面試官)的問題如何理解,是否能夠清晰找到目標或進行有深度的追問交流。

2. 在我看來,優秀產品人才的這份目標感還是一份對於成就一款產品的成就驅動力與責任心的體現。

尤其是當一名優秀的產品人才進入一個新領域的時候,你會發現他會在很短時間成為這個領域的行家。

其實我覺得上面這一句話就足夠說明優秀產品人才在學習能力方面的特質。如果你有這樣的朋友,你會發現你可以與他大談特談任何他不懂的行業,然後他都會迅速從中抓出要點與你交換意見,甚至給出一些個人看法。其實這是一種優秀產品人長期養成的思維習慣的表現。在這種特定的思維習慣中,最快速地把握重點是首要任務,而非先把方方面面都搞清楚。

現在有不少轉型企業尋找產品人才,但都希望人才本身具備對自己行業的經驗,其實這樣做效率非常低,而且事實也是這樣。最好的方法是選在互聯市場本身理解最深的產品人才,然後充分交流自己行業的信息。這樣一方面能夠最大限度地補上自己對於互聯市場認知的短板,另一方面也能快速識別對面的他是否具備快速理解和進入新行業的能力。

我覺得這樣的表達比類似「超高的抗壓性」更加切實一些,因為大多數人感受到的壓力其實對於優秀的產品人才來說感受並不那麼明顯。對於他們來說,工作更像是一場極具探索樂趣的挑戰,從成堆的瓦礫當中尋找出遺失的寶石,或是穿過迷霧重重的猛獸森林到達一座夢想中的城堡。

也正因如此,你會從這些優秀的產品人才身上感受到更多的熱情,看到更多的自我驅動,而非對於壓力的抱怨。當一名產品人員開始對眼前的工作有所抱怨,並無法化解壓力時,那麼距離他離開團隊的時間不遠了。而且大多數情況下是自己主動離開。

也許你身邊就有這樣,平時在別人眼中非常能夠「抗壓」的產品經理,突然就變成另外一個人,然後迅速離開。所以只是產品的熱情和目標讓他們覺得這份壓力是值得抗的,從而降低了對壓力的敏感度,並不能說非常能抗壓。抗壓性肯定比不過程序員:)

所以,多感受感受候選人對於產品的熱情會比尋找他們的壓力閾值更能讓你收穫驚喜。

最後

洋洋洒洒寫了這麼多,都是自己的一些親身感受,也希望與大家多交流,互相補充提高。

剛剛在想,如果用一句話來描述下產品人應該如何表達呢?然後就有了下面一句:

一個簡單的人,擁有超強化繁為簡的能力,終將美好的願望物化

推薦閱讀:

方案篇(3):滴滴「移動超市」
概念篇(1): 什麼是PV、UV、IP、VV、CV?
從「商業模式畫布」看產品的價值主張和用戶需求
我是學生黨,我要做產品經理!
《人月神話》讀書筆記③:項目控制

TAG:產品經理 | 產品 | 求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