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正宗的蒙特梭利幼兒園,長什麼樣?

上回在《一個月3W的幼兒園是個什麼鬼?》里,說到我們為了給文龍找最正宗的蒙特梭利育兒法,千里迢迢地搬來了蒙特梭利國際聯合會(AMI) 的總部所在地荷蘭阿姆斯特丹。

這回,來說說到了阿姆斯特丹以後,參觀的AMI推薦的蒙特梭利幼兒園。

探訪蒙特梭利幼兒園的過程雖然一波三折,但是參觀完幼兒園後,我的唯一感受是想對我媽說一句:「媽,我想回幼兒園了,下班來接我!」


「初見AMI」

時間回到八月份,我們到荷蘭安頓好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直奔AMI。

照著谷歌地圖找到AMI門口,卻傻眼了 -- 光溜溜的一排筒子樓,什麼都沒寫。來回來去逛了幾圈,才在門牌號旁邊看到了AMI的小logo -- 要不要這麼低調?

按了門鈴,一位中年女士Jet打開門。說明來意後,她讓我們進門再說。整個AMI的辦公室很小,但是又不失歐洲古典大氣。牆上掛著創始人瑪利亞蒙特梭利的畫像和一些歷史紀念品。

坐下後,我們便跟Jet說起我們的想法。簡單來說,我們就是想給文龍找一個最正宗的蒙特梭利幼兒園,然後給自己報一個最正宗的蒙特梭利教師的培訓課程。

Jet聽完後,笑了笑,說:「我們不開幼兒園,但是我們的AMI老師培訓基地在離著不遠的幼兒園,叫2Voices。你們可以去那裡問問。至於老師培訓,最近的一期0-3歲老師培訓在倫敦,要全職培訓一年多。」

敢情大老遠跑到阿姆斯特丹,撲了個空?難道我們還要再搬去倫敦?

「我們先去2Voices看看。」

就這樣,我們離開了AMI,沿著地圖,直奔2Voices幼兒園。


「三顧2Voices」

AMI在阿姆斯特丹最大的公園Vondelpark的右下角,而2Voices則在左下角。從AMI到2Voices正好要穿過公園,大概步行十來分鐘。

八月的阿姆斯特丹是最美的季節。充足的陽光,曬在身上暖暖的,公園裡滿目的鬱鬱蔥蔥。我邊走著,邊琢磨 -- 這幼兒園靠著這麼大的一個後花園,孩子們得多爽?

出了公園不到兩分鐘,便來到了2Voices的門口。

依然是荷蘭傳統的筒子樓,只是外立面好歹有個2Voices的標識。相比於國內很多高大上的幼兒園,一點都沒感受到正宗蒙特梭利的氣宇不凡。

敲門後,出來一個工作人員,聽明來意後,她告訴我們來看幼兒園可以,要寫郵件給園長Heidi預約時間。

於是我們當場用手機發了郵件預約。第二天收到回復,下周四上午11點可以參觀校園。

周四一早,我們便早早準備好來到學校,得知Heidi今天在2Voices的另一個園區工作。好在另一個校園也不遠,就在運河邊,於是我們沿著運河慢慢走過去。

到了門口,又是一個無名無姓的地方。這回連個logo都不給,最後在藍色大門旁邊的十幾個名字里找到了一個2voices的名字,才按對了門鈴。

這是所謂的低調奢華有內涵嗎?

不一會,一個中年金色短髮的荷蘭女士開門,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是Ken和Yoyo吧?我是Heidi,歡迎歡迎!快進來!」

就這樣,我們終於進了這傳說中的正宗蒙特梭利幼兒園。


「蒙園初印象」

進門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文龍從推車上抱起來,然後按照Heidi的指示把我們的外套掛好,換好一次性拖鞋才能進入孩子們的生活工作區。

進入教室前,Heidi在門口給我們大致介紹了下這個幼兒園的大致情況:

1. 這個幼兒園是1到4歲的混齡學前班

2. 兩個園區共56個學生,16名老師 (師生比 1:3.5)。

3. Heidi在2Voices工作了26年,是AMI的高級培訓師,英國兒童教育學碩士。

4. 幼兒園的所有老師都經過AMI認證,並且全都在2Voices工作了10年以上。

5. 這個幼兒園的候補名單很長,很多媽媽從一知道自己懷孕就開始報名

聽到有人懷孕就開始報名幼兒園,我心頭頓時一緊!媽呀!敢情全世界的媽都是血拚學區房的中國大媽啊!這,這搶跑也搶的太早了點吧?

早知道這麼拼,我就應該讓我媽在生我的時候,把我兒子的名給報上先!

看到我略顯失落,Heidi馬上補充了一句:「我們的錄取也不完全是先到先得的,我們也要考慮學生社群的比例,比如我們這個校園裡目前還沒有亞裔學生,我們有可能可以優先考慮Kyson。」

聽到Heidi這話,簡直想她個大大的熊抱了!

Heidi繼續介紹蒙特梭利的理念。

總體來說,蒙特梭利理念提倡遵循孩子的自然發育規律,整個學習過程以孩子為核心主導,老師只是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並且在旁邊安靜地科學觀察。

蒙特梭利旨在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創造性,激發孩子內在無窮的潛能,讓孩子成為終身的主動學習者和實踐者。整個校園也根據這一理念區分為了5個大區,分別為

1. 生活實踐區

2. 感官體驗區

3. 語言區

4. 科學區

5. 戶外區

Heidi說她會一個個帶我們參觀這些區域,並且跟我們解釋這些不同區域的作用和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我心花怒放地跟著她一起走進了第一個區域 - 生活實踐區。


「生活實踐區」

實踐區的第一個區域就是入口的衣櫃和儲物櫃。Heidi說孩子們每天到學校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把衣服和包包脫下來,然後自己掛在專屬的柜子里,並且換好他們自己的拖鞋。

他們換好衣服鞋子後,要排隊到旁邊的洗手池,自己洗好手,才能進入學校。如果是小小孩(不到1歲半)的話,老師會在旁邊協助他自己洗手。

他們進入生活實踐區後,就要開始一天的「工作」。工作的內容通常是日常生活任務,比如準備午餐,打掃衛生。而由孩子們來完成的任務時,有兩個重要特點 -

1. 所有的工具的大小都是調整為適合孩子身體大小的比例。

2. 孩子們可以自由地選擇他們想要完成的生活任務。

娃爹很好奇:為什麼花這麼多錢送孩子來幼兒園,要跑來做家務?

Heidi解釋道:這是因為孩子在0-3歲時的大腦是海綿式地吸收周圍環境的信息。他們能觀察分辨出什麼是有目的的工具,什麼是沒有目的的工具。他們往往對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大人使用的工具更感興趣,而不是毫無目的性的玩具。

更重要的是,在訓練學習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們可以鍛煉到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以及手部精細運動的能力,為將來的握筆寫字做準備的。

原來做個家務這種粗活,還有這麼多講究!大寫的服氣!

接著,Heidi舉了幾個生活實踐區里孩子通常會做的家務,比如掃地 -

給孩子杯子倒牛奶給自己喝 -

還有給胡蘿蔔削皮,幫助老師一起準備午餐 -

自己剝香蕉,切片給自己吃 -

還有幫老師分小甜點給其他小朋友吃 -

總之,大人會做的事情,他們在這裡都會學著自己完成。老師不需要教他們,只需要準備良好的環境和工具給他們,給他們做了示範之後,讓他們自由探索。

介紹完生活實踐區,Heidi帶我們來到了正兒八經上課的教學區。


「感官體驗區」

教學區的第一個區域就是感官體驗區。這裡的感官包括了觸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視覺。

比如,孩子會遮蔽雙眼,用手觸摸不同類型的材質,包括大理石、皮草、纖維。他們會通過不同的冷暖和軟硬程度,來判斷兩個相同的材質 -

或者,孩子會通過辨別搖晃沙筒的聲音的細微區別,來匹配紅藍沙筒 -

他們還會聞不同液體的味道來識別和匹配不同的瓶子 -

還有通過不同的顏色卡來辨別不同顏色之間的細微區別 -

當然,更高級點的,還有通過不同的音調學習的鈴鐺學習聲調和樂譜 -

我很好奇為什麼蒙特梭利要這麼著重在感官體驗的培養上。

Heidi解釋說:因為大腦皮層內的開發,直接連通的人的手和身體各個部位所給它傳遞的刺激。嬰兒出生下來的時候,大腦的運作能力是無窮的。

比如嬰兒不管他父母是哪個國籍的,他都具備了可以講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的能力。而這個能力隨著他年齡的不斷增長而不斷的退化。這退化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接觸到其他語言通過聽覺對大腦的刺激,從而導致了大腦這部分的語言功能消失了。

同理可得,除了聽覺上的語言刺激外,大腦還存在許許多多其他的功能。而如果想要保存大腦強大的潛能的話,需要從小開始,在這些潛能消失前,就不斷地通過五官給大腦傳遞信號源,從而保存住大腦本來就有的強大功能。

這也是為什麼蒙特梭利如此強調感官體驗的重要性了。聽完Heidi的介紹,我頓時覺得茅塞頓開。AMI的高級培訓師果然不一般。


「語言區」

繼續往後走,Heidi帶我們來到語言區。2Voices,顧名思義,就是雙語教育的幼兒園。

Heidi說這個幼兒園裡的56個小孩有36個國籍,所有孩子都至少是雙語的生長環境,還有不少是三語或者四語環境 - 比如一個義大利的媽媽嫁給了法德交界的瑞士人,然後倆人都會講英語。

在2Voices里,孩子除了可以學習父母的母語和英語外,還可以學習荷蘭語。總之,語言學習是蒙特梭利,尤其是2Voices的強項。而且他們有不同的工具來實現。

比如,孩子們在學會握筆之前,可以通過觸摸沙紙上的字版來摸出字母的形狀 -

然後通過沙盤繪畫來模仿寫字,寫完後後晃一下沙盤再重新開始 -

他們還可以通過拼字母來學習單詞 - (想像下漢字邊旁部首拼在一起是有多難!)

當然,他們還通過實物和單詞結合來體會具體和抽象的區別-

最牛逼的是,他們還通過農場來學習語言 -

我問Heidi:「怎麼通過農場學語言?」

「很簡單啊,舉個例子:給我一隻。不對,不是這個牛,是那隻牛。哦,不對,是那隻身上有三個斑點的小牛。幫我把小牛放進柵欄裡面,再拿出來。把牛放到那個人旁邊。不對,是那個女人,不是男人。再拿兩隻小豬。。。」

「你通過一步步地看他做的動作,來看他是否明白了你說的那些空間位置和人物關係的語言;而他也通過操作實體的動作,來理解抽象語言的含義。」

不過,這個玩具是要給3歲左右的小孩的。我可以想像如果現在給文龍的話,他要麼拿起牛就往嘴巴里塞,或者就是 - 嘩啦,把整個農場給推到地上去。。


「數學科學區」

除了感官和語言,蒙特梭利最強大的一個功能就在於培養數學邏輯思維。

作為混跡職場短短十年的小菜鳥,我當然毋庸置疑地深刻明白一個有邏輯的大腦是多麼寶貴的品質。每次碰到頭腦一團漿糊的隊友,我都有一種想跳進他腦子裡把那幾根筋給撥明白的衝動。

而蒙特梭利教導數學邏輯思維的工具則是數不勝數,Heidi給我們舉了幾個簡單的小例子 -

最經典的這個,就是Pink Tower(粉紅塔)這個看似簡單的工具,可以讓孩子通過探索來掌握大小的關係,從而自己擺出從大到小的邏輯順序 -

當然,還有這個經典的圓柱配對 - 孩子們通過把不同大小的圓柱體放入相應的小槽內來強化邏輯思維,當然也鍛煉了手部精細肌肉 -

更高級一點的還有通過積木板塊學習分子分母和面積大小 -

當然,他們還可以學習幾何模型,學習體積和面積的關係 -

最牛的是,他們可以通過簡單的三維立體方塊來學習方程式 -

當Heidi說通過這個魔方一樣的積木學方程式的時候,我真的震驚了。後來Heidi解釋了以後,我發現還真的可以,大概的方程是這樣的 -

聽到這裡,我頓時覺得自己好像沒上過幼兒園。。。當然這些都是循序漸進的,只有孩子掌握到一定程度了以後才會往更難的方向走,而且每一個學習選擇都是他們自己決定的。

更關鍵的是,因為混齡學習,年紀小的孩子可以觀察模仿大孩子來學習,而大孩子則可以通過教授被人來強化學習,一舉兩得。

戶外活動

最後,Heidi帶我們來到了戶外的活動區。每天除了在課堂里的工作時間,孩子們都會有戶外的時間,跟其他孩子一起瘋玩。

每天在園區的小院子里玩轉圈圈遊戲 -

還有傳統的滑滑梯,只是小朋友都會排隊上去玩 -

當然,大伙兒成群結伴地一起去旁邊的Vondel公園『郊遊』也是常有的事情-

Heidi說自然對孩子的啟發是無窮的,而這一理念也在之後我們參加的蒙特梭利高峰論壇也得到了印證,因為整個論壇講的就是自然對孩子的啟發,當然這是後話。


「結語」

不知不覺間,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們彷彿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般,恍恍惚惚地從幼兒園裡出來,當然,臨走時沒忘了給文龍拿了報名表和給Heidi一個大大的擁抱。

這次訪問發生在紅黃藍事件之前,經過那一系列的醜聞,現在反觀2Voices,我深深地體會到:「這才應該是幼兒園本來有的樣子!」

離開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問了Heidi一個問題:「現在文龍還太小,我們還沒辦法送他來上學,我們在家裡可以怎麼用類似的方法培養他嗎?」

Heidi說:「當然可以,我回頭給你發幾本實用的書。不過,我要事先聲明一點,孩子最需要的並不是那些教具或者書籍的方法。」

「那是什麼?」

你的時間和愛。"

就這樣,我們結束了我們的第一次蒙特梭利幼兒園之行。


附:Heidi推薦的書就是下面這幾本:

1 「Understanding the Human Being」by Sillvana Quattrocchi Montanaro

(我只買到紙質版的)

2 「The joyful child」by Susan Mayclin Stephenson

(美亞上有kindle版本,這本書很推薦給想從小給寶寶雙語言環境的爸媽)

3 「The child in the family」by Maria Montessori

(我只找到紙質版的,在亞馬遜uk)

4 「The secret of childhood」by Maria Montessori

(我只找到紙質版的,美亞和亞馬遜uk都有)

5 「Montessori from the Start」by Lynn Lillard Jessen and Paula Polk Lillard

(美亞上有kindle版本)

6 「How to Raise an Amazing Child the Montessori Way」by Tim Seldin

(我只找到紙質版的,美亞和亞馬遜uk都有)

7 「Montessori Read & Write: A parents guide to literacy for children」by Lynn Lawrence

(我只找到紙質版的,在亞馬遜uk)

8 「Montessori Play and Learn : A Parents Guide to Purposeful Play from Two to Six」by Lesley Britton

(我只找到紙質版的,在亞馬遜uk)

9 「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by Adele Faber

(這本書就很出名了,不僅有紙質版、kindle版,而且還有中文譯本「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 么聽孩子才肯說」)

10 「Growing Up with Two Languages」by Una Cunningham

(美亞有kindle版本)

11 「Montessori madness」by Trevor Eissler

(美亞上有kindle版本)


微信公眾號:在我小時候

weixin.qq.com/r/rTuchGv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被愛,也是一種能力——讀《喀布爾人》、《撿麥穗》的思考
孩子羞澀內向,我用4招將他培養成社交小達人!
多多成長日記20180211
幼兒園扎針、喂葯、猥褻,中國的孩子想要健康長大有多難?
科學與藝術(音樂與課堂)

TAG:蒙特梭利 | 兒童教育 | 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