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管理—一入此門深似海

Arts Management/Arts Administration,藝術管理,是我的碩士專業。每次作自我介紹的時候,所有人會露出統一的表情:一臉懵逼——「What hell is that?」「我應該裝作聽懂的樣子嗎?」——大概是他們腦中飄過的彈幕。

所以,作為藝術管理專業的學生,我們要學習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解釋自己的專業:你到底是幹嘛的?這絕對不是一個輕鬆的任務。首先你要知道「藝術」是幹嘛的,還得清楚「管理」是幹嘛的,然後讓它們靈肉合一達到生命的大和諧……如果你像我一樣,很不幸地讀了管理學與藝術雙學士,又一頭扎進了藝術管理這個坑,大概就知道這基本是碟中諜續集了。

儘管是阿湯哥也完不成的任務,我們還是要捨生忘死地給它下個定義,因為……因為從小到大我們都是這麼學習的!名詞是一定要有解釋的!

度娘是這麼說的:

「 藝術管理專業是以現代管理觀念與管理理論為依託,以文化市場需要為根據所設計的新型專業。它以綜合培養、潛質全面開發的教學理念,通過大量與藝術管理相關的藝術生產、藝術市場營銷、藝術經紀、知識產權、文化法規、公關、廣告等課程,全面了解各種藝術門類的規律及特徵。」

是的我知道很反胃,你可以去找馬桶了。

嘗試一下把它掰開揉碎翻譯成人話,大概是這樣的:

「 所謂「現代管理觀念與管理理論」,管理學背景的同學應該清楚,指的是科學和行為之後西方管理學發展的第三階段,這個階段的核心理論就是:沒有核心。」誰讓管理學是門理論永遠落後於實踐的學科。加上信息時代與全球化帶來的現代企業的飛速變革,真正是百家爭鳴、難分伯仲。而藝術組織又因為其運營內容的特殊性與常常伴隨而來的非盈利性質而自成一派,導致要專設一個專業來研究。

「 所謂「文化市場」,範圍簡直大得沒邊兒,得給個限制才能繼續討論。藝術管理涉及的文化市場,主要指傳統的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戲劇以及影像。在這些市場中,文化產品可以作為商品進行售賣,抑或作為展品承擔其文化價值與社會功用。」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欣賞、投資它們。這一市場涉及的關聯方與任何其他市場別無二致:生產者、投資者、銷售者、消費者,只不過這裡的「銷售」,不僅是傳統的買賣關係,同時還有藝術推廣與傳播、理論研究與生成的職能;而「消費」,也不是單純的購買行為,亦有接受藝術理念和教育這樣一種純精神的模式。

藝術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就是銷售者。銷售作品,更銷售思想,從而幫助藝術品、藝術家與關聯方建立橋樑,實現社會對藝術欣賞與投資的需求。也因此,我們看起來要比一般的銷售者逼格高那麼一丟丟(並沒有)。

聽起來似乎還是廢話……不如棄療可好?

解釋名詞的另一個方法是追本溯源,來,我們看看藝術管理是怎麼誕生的。

Arts Management作為一個獨立的專業只有半個世紀的歷史,美國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了以哥倫比亞大學為首的最早一批設立該專業的高等院校,其基礎是當時美國藝術界的空前繁榮、大量藝術組織建立和相應制度的形成。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是怎樣一派風起雲湧無需贅言:黑人民權運動、同性戀平權、女權運動、深陷越戰泥潭、反戰、性解放、JFK遇刺、水門事件、經濟衰退、垮掉的一代、美國夢破滅…… 這樣的大混亂,簡直是天賜的藝術溫床。美國現有的美術館1/4建於六十年代,當時的藝術市場井噴式發展,藝術基金會制度開始建立,巨型企業紛紛設立藝術專門委員會,慷慨地為美國乃至全球範圍內的藝術計劃提供支持,例如福特、洛克菲勒、卡耐基等。藝術管理這個專業,正是在這種市場繁榮與制度建設早期人才緊缺的情況下創立的。咦,聽起來是不是頗為熟悉?

20世紀之前,世界藝術中心一直在歐洲。翻開藝術史,文藝青年爭相追逐的聖地,從雅典到亞平寧,從倫敦到巴黎,勾勒出西方藝術的發展脈絡。18世紀中後期,倫敦先後設立了蘇富比與佳士得拍賣行,之後成長為藝術品拍賣行業的兩大霸主,一度控制了全球95%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一戰二戰之後世界格局改變,美國全方面崛起成為世界的中心,藝術中心也不可避免地轉移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之後,以紐約為中心,誕生了抽象表現主義、波普運動、照相寫實主義等一系列新名詞,西方藝術史徹底進入了美國時代。

紐約,一個在熒幕中被摧毀無數次但第二天就能拔地而起的神奇城市,它具備著成為世界藝術中心的一切條件。

自被冠以「藝術」之名那天起,藝術就再難脫離金錢的底座。富人階層的支持自古以來就是推動藝術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之一,正如文藝復興無法繞開美第奇家族,瓦格納接受了路德維希二世「滿懷愛意」的饋贈。19世紀的紐約已經成為金融中心和美國首富,來自世界各地的土豪匯聚於這個瘋狂的新世界。二戰前夕的紐約城紙醉金迷之態,菲茨傑拉德有足夠精彩的描述。高貴追求抑或附庸風雅的市場需求是如此巨大,藝術家便隨之而來。從私人收藏開始,畫廊、拍賣、私人美術館、藝術基金會應運而生。蘇富比與佳士得,於1955年之後分別在紐約設立辦事處。六十年代到來時,美國的藝術市場與藝術生態,已經達到了相當的繁榮。財富中心、藝術家聚集,僅這兩點就足以讓紐約成為新的聖城和大本營,更何況,它還足夠瘋狂,可以包容人類最不可思議的想像。

瘋狂是藝術家自然流淌的基因或絕對必要的噱頭,藝術管理者則不同,他們做的工作,恰恰是將藝術創作納入規範有序的體系之內,使藝術家與藝術品的價值最大化。與藝術創作相比這些工作略顯無聊,但一樣需要系統的訓練。我們粗略了解一下一個藝術管理學生可能的專業發展方向。

藝術管理的專業方向要從兩個不同維度來考量:visual(視覺藝術)/performing(表演藝術), for-profit(盈利)/non-profit(非盈利)。

腦補一個二維的坐標系可以幫助大家更直觀地理解。

第一個維度是從藝術形式上的劃分

視覺藝術,包括繪畫、雕塑、攝影等,放在現代藝術的語境中則囊括了裝置、影像等綜合媒介;表演藝術一般被認為是舞台藝術,包括戲劇、舞蹈、音樂等需要舞台呈現、演員表演、觀眾觀看的藝術形式。

第二個維度則是組織是否以盈利為目的

以我的血淚史為鑒,在國內大家最好不要隨便說自己在非盈利組織工作,否則請準備好接受大家充滿同情悲憫將你看做一朵聖母白蓮花的眼光:「哎呦不掙錢啊,真是好人(傻子)吶」。所以,首先要釐清的概念就是「非盈利組織」。我再說第一千零一次(我發誓不再說了你信嗎):非盈利組織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機構,一般以公眾關心的某議題作為目標,所得利潤將不會分配給股東,而會用於所關注領域的持續投入以及組織運營的必要支出。這個必要支出,是包括員工的工資的!必須承認非盈利組織普遍很窮,但只是工資不高,不是無私奉獻,員工不是志願者,一樣要靠工作養家糊口的。

國內公眾對於非盈利組織的誤解,很大程度上來自製度的不健全。不論稅收財政、還是立法執法,我國現有政策對於此類組織定位模糊、支持匱乏,導致大家捉襟見肘,只能各顯神通。於是,錢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沒的,都如霧裡看花。

弄清了非盈利,盈利組織就很好理解。畫廊、拍賣自不必說,各種舞台演出,例如德雲社、開心麻花、金星現代舞團,都是典型的盈利性藝術機構。同樣的,是否為盈利性質與機構本身是賺是賠沒有關係,開心麻花當年一場只賣出個位數票,也不能說我們這場就成非盈利的公益行為了。

那麼,一個藝術管理者究竟需要做哪些工作,擁有怎樣的技能呢?面面俱到頗有難度,不妨以美國的美術館為例略窺一二。

先讓我們假設,這個美術館不是由你來建立的(當然在目前的中國,你的確有可能參與到一個新館的建設中),在一個既成的美術館中,你工作的核心是展覽。一個展覽的參與者,包括藝術家、藝術品、策展人、布展人、場館方、觀眾、安保、宣傳、物料第三方,等等。你可能是策展人,也可能只是合作方與場館提供方。

作為策展人,你得是個藝術史與藝術理論專家,有足夠深厚的學術修養、敏銳的視角與廣闊的藝術圈人脈。雖然在國內,策展人就像製片人一樣是個快要爛掉的頭銜,我還是希望廣大青年不要受此荼毒,在把策展人的名字往自己身上套之前,多讀些書。

作為合作方與場館提供方,你要與策展人一起進行布展策劃,場館格局如何,空間怎樣調度,牆面、地面、燈光、色彩要怎樣改造;你要完成宣傳,定位目標觀眾,聯絡媒體與贊助機構,準備宣傳材料和推廣方案,線上線下一起發力,把一個沒人知道是什麼的東西吹得有模有樣,足夠文藝、足夠學術、或者足夠獵奇,把人引進來;你要準備開幕與閉幕,高端晚宴、學術論壇還是小型茶歇任你選擇,嘉賓總得有那麼幾位,藝術家的親朋好友是固定班底,媒體的車馬費總不能太寒磣,食物酒水請量力而行,畢竟專業混開幕蹭吃蹭喝者也不鮮見;你要為藝術品商店填充新的產品,畫冊、絲巾、馬克杯,明信片也必不可少;你要與安保人員精誠合作,確保展品逃過飛來橫禍,避免造成以身相許也無法彌補的損失;你要設計配套的公共項目與教育活動,一個展覽不能只是擺在那裡,它要活起來,要與公眾互動,要產生「文化影響」,抑或「社會價值」——藝術家創作無需考慮這些,藝術管理者無法繞開。

同時,作為美術館的日常經營者,你要填寫各大基金會與政府基金的申請表格從而獲得支持,聯絡企業贊助,制定與執行會員計劃,展品與庫存保管,版權購買與保護……事無巨細,都可能落在你的頭上。

在今天的中國,一個藝術管理者的工作當然不止這些。離開美術館,你可能在畫廊為潛在買家提供專業意見,對方很可能是同齡的年輕人而非權貴大叔;可能在拍賣行做市場調研,研究古玩字畫的屢創新高,琢磨當代板塊的泡沫與前途;可能作為製作方籌備一出新戲,為是否能收支平衡而忐忑,又想著好歹能在戲劇節上露個臉;可能作為承辦方策劃大型巡演,成為空中飛人四處奔波聯絡;也可能在終於實現音樂正版化的時代完成一張數字專輯的策劃,推出明日之星。

聽起來是不是很心動?有沒有感覺體內有一股洪荒之力在洶湧澎湃?請一定冷靜,本文並非為安利而作,擇業有風險,入坑需謹慎。希望當你某一天咬牙切齒地懷疑自己當初一定是腦子被羊駝踢到才會幹這份該死的工作時,不要想起我。


推薦閱讀:

TAG:留學 | 藝術留學 | 個人留學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