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愛情 | 沈從文與張兆和的愛怨情痴

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文 / 歸雁

2017-03-28

星期二

一個男人選擇什麼樣的妻子,就等於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然而,愛情總是讓人瘋狂,在愛情面前,很少有人會去理智地分析尺長寸短。所以,這個世界上才會有那麼迷茫的愛戀。

滾燙而真摯的情話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如果有最美情話排行榜的話,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這句話絕對可以名列前茅。

說到他們的愛情,就不得不提他們之間那些飽含滾燙情話的愛情信件,即使是今天讀來,仍然令人動容:

「如果我愛你是你的不幸,你這不幸是同我的生命一樣長久的」;

「你的眼睛還沒掉轉來望我,只起了一個勢,我早驚亂得同一隻聽到彈弓弦子響中的小雀了。我是這樣怕與你靈魂接觸,因為你太美麗了的緣故。 」;

「望到北平高空明藍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給我的影響恰如這天空,距離得那麼遠,我日里望著,晚上做夢,總夢到生著翅膀,向上飛舉。向上飛去,便看到許多星子,都成為你的眼睛了。」

在信中,他叫她「三三」,多麼溫柔的稱呼啊,小心翼翼的呵護,生怕嚇到她!也因為這些信件,他們的愛情成了最美麗的傳說!

一眼便認定一輩子

1928年,沈從文來到中國公學任教,不過26歲。一見鍾情,愛上了學生張兆和。這一年,張兆和18歲,是中國公學校花級的人物,外號「黑牡丹」,大概和她的膚色略黑有關。

有一天,張兆和忽然接到一封薄薄的信,拆開來看,才知道是自己的老師沈從文寫來的,信中只寫了一句話:「我不知道為什麼忽然愛上你?」。張兆和沒有回信,接著包含赤誠之心的信件鋪天蓋地的席捲而來。張兆和終於受不了。她找到胡適校長,認為沈老師這樣給學生寫信不好。

胡適只好去敲打沈從文:「這個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愛,你錯用情了……。」可是才子的策略也是異於常人的,軟硬兼施,決不放棄。甚至於隻身一人叩響張家大門,只為見三小姐。張家二小姐張允和為他的深情所感動,極力撮合。最終這個「頑固」的年輕作家,硬是憑著一股韌勁,將對他毫無感覺的張兆和追到了手。

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

如果婚姻是愛情的保鮮機器,能讓時間的鐘擺永遠停在最甜蜜幸福的一刻,那麼他們的結合便是萬里長征的勝利終點。可是,婚姻卻是更加殘酷的現實生活的開始。除了最初幾年恩愛,餘下的漫長的人生段落,恐怕大部分的時間感情生活都不是很理想。

她對沈從文理解太少,尤其在建國初年,她的態度對沈從文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滿懷熱情擁抱新中國的張兆和總是和孩子們一起責備沈從文不積極向上,不向新中國靠攏,使精神失常的沈從文無法從家庭中得到應有的溫暖和慰藉。

相處的瑣碎與壓力,並不是寫幾封信就可以解決的。最終,沈從文精神崩潰了。1949年3月28日,沈從文在家裡自殺,後被家人發現送往醫院。但隨著沈從文慢慢康復,作為小說家的沈從文就此死去了,他轉入文物研究,在他整個後半生里,他都是作為文物研究者而存在。

1969年,「沈從文站在亂糟糟的房間里,他從鼓鼓囊囊的口袋中掏出一封皺巴巴的信,又像哭又像笑地對張允和說:『這是她給我的第一封信。』他把信舉起來,面色十分羞澀而溫柔……接著就哭起來,快七十歲的老頭兒哭得像個小孩子一樣又傷心又快樂。」

對沈從文來說,自始至終,張兆和都是他內心的支柱。

1988年5月10日下午,沈從文去世。

「三姐,我對不起你。」——這是他最後的話。

1995年,張兆和整理完沈從文生前的遺稿,在《後記》中深切地懺悔著自己對沈從文的一片深情的辜負——「從文與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太晚了!為什麼在他有生之年,不能發掘他,理解他,從各方面去幫助他,反而有那麼多的矛盾得不到解決!悔之晚矣。」

一輩子的愛、怨、情、痴,裡面拌著酸、甜、苦、辣。經歷過,領略了。

歡迎轉發朋友圈,更多內容請關注「致篤書院」


推薦閱讀:

戀愛結婚,這三點很重要!
我很忙,但願意為你浪費時間
愛情是海,是高牆,是我們之間的魔法一場
半截的詩
願你的勇氣和愛,最終都給了對的人

TAG:作家 | 愛情 | 情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