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有沒有去過岳陽樓啊?


范仲淹從來沒有去過岳陽樓。他是看了朋友寄給他的一幅岳陽樓的畫然後腦補出了千古佳作《岳陽樓記》。


蘇東坡遊錯了赤壁,照樣寫「赤壁賦」;張大千沒登過廬山,照樣畫「廬山圖」。同樣,范仲淹沒登過岳陽樓,照樣寫了「岳陽樓記」。既已心歷其境,又何須身臨其境?


范仲淹並沒有去過岳陽樓。慶曆六年的時候,滕子京重修的岳陽樓即將落成,滕子京請范仲淹作記,特意附上了名家所繪的《洞庭晚秋圖》,范仲淹於是根據這幅畫運用虛寫的手法寫出了《岳陽樓記》一文


沒有哦。就像李白沒有去過蜀山也寫了《蜀道難》


《岳陽樓記》的關鍵點在後半段吧,人家范希文也說了:前人之述備矣。

關鍵在於他想表達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這段沒的說,講一下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這段描述不止岳陽樓有很多地方應該都有這樣的情況畢竟古代有山有水自然就有風有浪、有虎有猿。扔三峽之類的地方也能用。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這段就更簡單了,有個稍微大一點的湖自然就有這些景色。

至於你說為什麼上面兩段都可以通用更簡單,當時文人寫的文章大多都是看思想的並不是說你寫景色有多好看沒人在意的。就算現在,我們提到范老先生的《岳陽樓記》也是想到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李白: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推薦閱讀:

清代王府里的衣服在哪兒做的?
古代中國人做菜味道與今天有何不同?
古人能否稱自己的字?
古人的彈弓用什麼當橡皮筋?
有哪些古人年輕時英俊瀟洒風光無限?他們中老年後都過著怎樣的生活?

TAG: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