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發現沒有?背大牌包的人越來越少。時髦人口中的Vintage你知道多少?(上)

在越來越多地方,我們見到「Vintage」字樣。那麼,究竟什麼是Vintage?

先俗套一把,來個教科書式定義:Vintage主要指過去時代所生產製造並使用的做工精細、極富年代特色的物品以及她們所代表的風格。

簡單點,我對它的定義就倆字:舊物!

沒錯,就是這些舊物。所以Vintage涵蓋的範圍實在是很廣博,出於個人喜好及篇幅,這個專欄只聊些與服飾、配件與生活雜貨相關的事兒~

因為是專欄的第一篇文章,想要跟大家分享的盡量接地氣一些,所以,先列個提綱,大家撿感興趣的讀就好:

上篇:

什麼!買舊貨!?我想在中國仍是個具有爭議的話題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Vintage?

世界各地的Vintage文化

下篇:

來,還有幾個你必須知道的單詞

成色≠價格,Vintage買前必讀

聊了這麼多,究竟什麼值得買?

——————————————S—T—A—R—T ——————————————

什麼!買舊貨!?我想在中國仍是個具有爭議的話題

看過一些關於淘舊貨的文章(包括文章後面網友的評論),也多少了解身邊朋友對Vintage的看法,概括下來,爭議或者說顧慮主要有這麼幾點:

1、對方不識貨就愛瞎BB

人們總是願意擁有美好且嶄新的事物,新穎的款式,無暇的呈現,全新的體驗,這些心態再正常不過。在沒有被公眾認知普遍接受的情況下,買舊貨(尤其衣飾)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評論與尷尬;

2、售後無保障

Vintage物品多為經他人使用過的,其中好大一部分為絕版貨或稱孤品,僅一件,就別指望什麼售後了,而花錢買新的就完全沒有此類顧慮;

3、東施效顰惹笑話

許多Vintage物品雖然我們能夠欣賞她的美麗,比如古董傢具、上世紀30年代的衣裳等等,當它們出現在老電影里時是多麼地合理與優雅,但放到當下,倘若沒有一定功力,往往東施效顰適得其反,這也是平日看到被網友噴的最多的情況;

對於第1、3兩點,我只能說,必須知道自己適合什麼,然後做出選擇,堅定地做自己。

對於第2點舊物的售後實在沒有好的解決方案,但我後面會提到的「買前必讀」一定可以幫你掃除起碼90%的顧慮。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Vintage?

時間的指針不停往前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時的時髦就是皮草,誇張的飾品以及各種BlingBling,因為可怕的戰爭年代過去了,人們開始釋放甚至是放任自己。二戰結束後的短裙風潮也是如此。所以,穿什麼Style裝修成什麼風格等等,這些都是來關照自己內心的。

我們再來看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Vintage?因為便宜?顯然不是。物質匱乏的時代過去了,全世界的資訊觸手可得,從國人開始學習消費到現如今新興中產幾乎可以說是「消費不動了」,新一輪的消費升級已經到來。大眾的、量產的貨品不再吸引眼球,唯有像電影《午夜巴黎》讓我們夢回心中的Golden Time,才能讓我們欣喜若狂。

如果上面的是主觀原因,下面我要說的是現實因素。

現代工業讓「製造」變得簡單,大批量流水線作業,雖大大降低了成本,但同時也讓它在「時間」維度減少了競爭力。比如在許多描寫二十年代故事的英劇里,常常會發現對事物的傳承,熟悉的,比如婚紗,用祖母衣裳的一段舊蕾絲來做頭紗這樣的情節十分常見,我們看到用人們過去用這樣的方式來連接情感,在這裡要說的現實因素,正是這些古董物品透露出的精神——實用、耐用、精細。如果夠幸運,家裡還能翻出上世紀50、60年代的衣衫、皮箱、老木傢具,你或許會感到驚訝,它們是如此紮實而美麗。

對了,還因為環保。拿衣服打比方,你知道化纖、混紡這類材質是很難被降解的嗎?所以連快時尚品牌都在大力倡導環保的今天,Vintage Clothing「古著」推崇的舊衣新穿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環保榜樣。

說了這麼多,其實在我看來對每個時代的流行無需知道的太清楚,那件東西之於自己的感覺對了,便就是它了。說到底,服務好自己的內心就好,管它是不是Vintage。

Free 『P』 Star: 61 Rue de la Verrerie, 75004 Paris

Kilo Shop: 125 Boulevard Saint-Germain, 75006 Paris

Coiffeur (Vintage Désir): 32 Rue des Rosiers, 75004 Paris

Marché aux Puces St Ouen, Paris

世界各地的Vintage文化

去世界各地旅行,如果時間充裕,絕對要體驗一把當地的Vintage文化——跳蚤市場(Flea Market)和古董店。你會發現,那一件件舊物將無形的日子凝固了下來,伴著沉靜幽長的歲月氣息,帶你走進平淡真實但又無比生動的生活畫卷。試著像當地人一樣生活,翻翻書,走走看看,去體會一座城市。我想今後一定會出幾期專門介紹世界各地值得逛的市場和店鋪Guide,因為這個話題實在太值得寫。這裡就先挑幾個有代表性的,且大家旅行可能都會去到的城市,簡單概覽一番~

  • 歐洲代表:

    巴黎、阿姆斯特丹、米蘭、倫敦、維也納

  • Tips:

    不論是跳蚤市場還是Boutique(買手店)通常貨品十分豐富且放置錯落,需要耐心細細挑選。另外,當地人挑Vintage會更在意它的款與背後的故事,對成色品相的關注度相對低,購買偏好集中度也低。歐洲是淘絕版貨的聖地,價格也親民,但糾結品相的親還是慎入。

Vintage文化本起源於歐洲,而歐洲人尤其英國、法國人酷愛收藏,所以逛二手舊貨幾乎成為大部分歐洲人的日常。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在網路上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例如「vintage的衣服聽說是從死人身上扒下來的」之類的發問。咳咳......如果我回答「是」大伙兒是不是倒吸一口氣然後不打算往下看啦^_*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說說「跳蚤市場」的由來。它的起源要追溯到19世紀末,1884年巴黎市政府為保持市容整潔,立法禁止沿街亂倒垃圾,並責令三萬名靠揀破爛為生的貧民,把市區堆積的垃圾搬運到郊區一個廢棄的練兵場上。貧民們在垃圾堆里挑挑揀揀,並就地出售有價值的東西。到了1886年,這種「現揀現賣」的方式居然在巴黎聖旺地區形成了一個固定的集市。由於在這裡出售的舊衣物上常帶跳蚤,巴黎人就給它起個了名字叫「跳蚤市場」。就在跳蚤市場形成後幾年,畢加索(Pablo Picasso)也常常散步於此尋找靈感。伍迪·艾倫(Woody Allen)的影片《午夜巴黎》也取景於此。

歐洲的Vintage文化發展至今已超百年,市場和交易品管理都相當成熟和規範,人們享受著淘舊貨帶來的樂趣,而一件件舊物也在等待懂他的新主人。

CHICAGO 表參道店: 東京都渋谷區神宮前 6-31-21

  • 亞洲代表:

    日本

  • Tips:

    日本的Vintage Shop多以出售衣飾為主,大致分為兩類,一類以美式休閑風格為主,是掏衛衣、牛仔褲、夾克、鞋靴的好去處;另一類歐洲風格簡單大氣,是掏二手古董包、手錶、配飾的好去處。日本人的乾淨整潔是世界聞名的,所以日本Vintage物品的成色品相也明顯優於世界上其他國家。收藏自用都絕佳。

去過東京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原宿、下北沢、吉祥寺一帶,遍布著許多極富個性的Vintage Shop,尤其在原宿,且購買者多為當地人。除了東京,關西地區(京都尤以陶瓷器、書畫、舊書)的舊貨店鋪也頗有特色。鑒於日本和我國很多人文上的同源性,結合歷史逛日本的古董店就更有意思了。

總之日本的Vintage產業真是一天一夜也講不完(可以留著以後專題聊)。巴特,我心中核心關鍵詞或許只有一個:規範,規範,還是規範!

究其原因,本質上還是日本人認真嚴謹細緻的特質決定的。在日本,有專門的機構從事鑒定、「買取」(也就是回收)、養護,再由二手店鋪等合規通路進行販售。在販售時,會清楚向購買者描述、呈現貨品,具體到有幾處瑕疵,分別在哪裡,並儘可能量化地描述而不會刻意隱瞞。大家知道,日本國沒有假貨,二手奢侈品交易也是一樣,是亞洲最讓人放心購買的國家。與此同時,日本人愛名牌重品質也是出了名了,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好多人都把自己心愛的名牌和古董拿出來變賣,這也是日本二手市場有如此大存量的原因之一。

  • 北美代表:

    美國

如果說巴黎人民早已經習慣用「時代」去做「混搭」的話,那相對歷史文化沉澱極短的大多數美國人十分享受21世紀極其現代化的生活。可能這麼說,有些人會不太同意。或許你會說,美國也有Vintage Shop啊,也有跳蚤市場和古董市集啊。沒錯,但我想說的是,有些東西需要一大群很相似的人,一起,用時間去洗鍊,足夠沉澱,才會形成固定的文化。

  • 南非代表:

    約翰內斯堡
  • Tips:

    別買象牙製品,絕大多數是假貨。黑木雕成的器具、非洲部落用品、非洲民間樂器及紡織品

  • 南美代表:

    布宜諾斯艾利斯

  • Tips:

    城中的老街區完整保留下了19世紀地中海殖民時期的歷史建築,城區本身就是一件珍貴的古董。在老街你可以淘到古董服飾、海報、藝術品和絕版唱片。

上篇完結。感謝堅持讀到這裡的朋友。

下篇內容預告:

  • 來,還有幾個你必須知道的單詞

  • 成色≠價格,Vintage買前必讀

  • 聊了這麼多,究竟什麼值得買?

推薦閱讀:

桃源結義丨花滿堂——讓安迪和小包總情定三生的婺源民宿
怎能錯過「春」光乍泄 | 波特蘭賞花,踏青兩不誤
旅遊勝地收費高的原因是什麼?
南京有民國風的住宿地點?

TAG:旅行 | 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