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汽車電吸門為何不防夾手?它是如何工作的?

電動吸合門的工作原理是什麼?設計之初為何不設計防夾手?如何改進才能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單純技術討論..


謝邀。居然被人邀請了。我做電動門鎖和電動尾門很多年了,特斯拉的鎖是偶公司做的。可以探討一下。

自合鎖一般是靠機械結構吸合。自吸合鎖都是2級鎖,鎖舌有兩個位置,當車門關到半鎖時,鎖內部的馬達驅動鎖舌旋轉,車門被鎖舌鉤到全鎖位置,上鎖馬達停止工作。門鎖吸合的距離非常短,我司產品為6mm左右。

自吸合鎖確實很少有自帶防夾功能的,至少我見過的鎖裡面沒有。我想這是個風險與成本綜合考慮的結果。門只有在關到離全鎖位置6毫米的時候(即半鎖位置),鎖才開始吸合。而這個時候手指不容易伸進門縫(各位可以在自己車的側門上試試,沒有自吸合但肯定是2級鎖)。而如果是在此之前已經把手伸進去了,門也到不了半鎖位置。要想做到防夾也是可以的,比如檢測電機的轉速,電流,或在特定的位置安裝防夾條,但都會增加成本。汽車行業對成本非常敏感,即便非常高檔的豪華車。

說到防夾,如果是電動車門,其實在整個開門關門的行程中都是有防夾的,很多系統同時採用了檢查電機轉速或電流+防夾條的設計。即便如此,在吸合鎖工作的那幾個毫米的行程中,這些防夾措施也是被停用的,原因是系統無法判斷是碰到了車的密封條還是碰到了別的障礙物。


這裡問的是電吸門,不太懂……我可以談談電動尾門上面如何做防夾的。關於鎖的部門,上面有人已經回答的很詳細了,主要說一下防夾的部分。

從我目前參與的幾個尾門項目看,電動尾門是標配防夾功能的,也就是具體來說,是帶有防夾感測器,俗稱防夾條,如圖所示。

我的項目上防夾條是粘接的形式裝配的,橙色部分是交代的撕條,揭下來,往尾門上一貼,就好了。那麼,防夾感測器是如何傳遞信號,防止人手被夾的呢?我們把防夾感測器從中間剖開,會看到這樣的結構剖面。

(截圖的時候發現,好像有什麼奇怪的東西混進來了o(&>﹏&<)o)

兩條導線,被導電介質(可能不標準,因為不是專業的)包裹著,中間有一定間隙,不互相接觸,當尾門關閉時,如果人手的某些部位接觸到放假條,是的兩部分導電介質接觸,電路接通,這時候防夾感測器會給BCM一個信號,BCM經過處理,給尾門電撐桿發送指令,停止運動,關門動作遂停止。


實際上電吸門不是靠電磁鐵吸合的。

汽車門關閉時鎖扣推動門上那個轉動的部分到一定位置後鎖定,這樣門就上鎖了。

電吸門就是把轉動那部分加了個電機,檢測到沒完全關上門時就啟動電機輔助關門。


我很開心啊~終於有國內主機廠開始有自吸門需求了...我和最多贊數答主一樣,做了尾門自吸鎖和側門自吸鎖很多年(另外還有世界上第一把single unit自吸機蓋鎖)。然後很巧,我也是特斯拉自吸鎖供應商。

我想說的樓下其它答案都有點門道但是其實都不完整。所謂的防夾手功能,中文是一個詞語但是英語其實有兩個:"anti-pinch" 和 "anti-trap"。

Anti-pinch其實就是其它回答當中提到的使用防夾條或者用演算法加電機電流監控來判斷是否碰到障礙物,普遍用在尾門上。這個夾不一定是夾手,有可能是胳膊或者是頭...

我認為題主的問題中的防夾指的是anti-trap,除了手指外還防止夾入大衣啦包包背帶啦之類。從這個角度說,目前沒有什麼好方法。放夾條不現實,因為自吸鎖的行程只有5-6mm。注意這個5-6不是車門行程,嚴格的講是鎖扣接觸點行程。所以車門行程,或者縫隙,會更小。使用工況來說,很難「無意中」夾入手指。但是,如果硬塞,是可以的。我親身體驗把小手指夾入過brose家,愛信家,U-Shin家,kierkert家,全部都能塞進去並且能自吸到位。 很疼,骨折/骨裂,不要輕易嘗試。和其它題主不一樣的觀點在於,我不認為演算法或者防夾條能解決這個問題,行程太小了...

不過幸好我們自己家的鎖是帶anti-trap功能的。內部機械結構實現,再多我就不懂了畢竟不是工程師。

總結一下,如果題主的意思是Anti-pinch,那不好意思側門鎖上其實沒啥必要,因為沒啥電動開啟的側門啊(除了特斯拉)。如果是anti-trap,其實也沒啥必要...就和發動機不能過紅線一個道理,為什麼設計之初不考慮呢?因為,沒有特別的必要~


謝邀。

不是所有的都沒有防夾手,D級車好像都有防夾手,C級車礙於成本有些沒配備吧,說到底還是個成本問題,加個模塊的事情。

先佔個坑,詳細的之後來答


謝邀,電吸車門是一種當車門關上但沒關緊是自動吸附車門至車門關閉到位的一種裝置,具體原理沒研究過等高人回達,關於夾手問題,電吸車門出現有好幾年了,但夾手傷人事件並沒有太多爆出,使得這一「低概率」事件並沒引起車企重視,個人認為電吸車門是應該有防夾手功能的,不過參考現在防夾手車窗的情況來看,依然有不少車型沒有配備防夾手車窗,而部分車型雖配備防夾手功能但在該功能正常發揮作用的情況下依然可以輕鬆夾斷香蕉,因此對於電吸車門是應該有防夾手功能,但不可過於依賴


其實就是一個成本問題,甚至裡邊會有一個概率問題。

假設給每輛豪車裝上防夾裝置,每輛成本上升1000元,如果這款車型賣出10萬輛,成本增加1個億。但是,但是用戶被夾到的概率為0.1%的話,大約也就100人被夾,如果每個人起訴成功,並且賠低於100萬,成本也就是低於1個億。

考慮到車企可以通過印刷警告說明免責,用戶起訴難度,這個差距會進一步擴大,所以即使車企明知道會有一定概率會導致夾手,有這個概率問題,仍然會選擇不安裝。


我覺得技術上暫時實現不了防夾手功能中對手的識別的話,不如加入幾個麥克風,採集到大於特定分貝的聲音就停止自吸動作……

一般人在遇到危險事件的時候,很可能會本能的大喊……嗯……

因為在手指真的被夾到的情況下,從疼到實質性損害是有時間差的吧……疼的時候喊了,採集到,到停止功能應該可以進一步避免損傷吧?


亂入黨,勿怪。這裡說明一下,我們上百度搜索電吸門的時候會看到他的原理介紹為:門框上(或門板邊緣)裝有電磁線圈,當車門打開時,線圈中就會有電流通過,從而形成電磁場,這樣,由於磁力,當車門關到與門框距離較近時,車門就會被自動吸上。賓士S,BMW7系,奧迪A8,奧迪 Q7,邁巴赫,皇冠頂配(第13代),雷克薩斯LS系列,賓利全部車型,路虎攬勝4代頂配,眾泰Z700 等。正如n1trox、Kevin說所的,大部分的電吸門其實還是依靠二級機械鎖完成「吸合」的,由於第二級鎖扣至完全關閉的過程中十分優雅緩慢,類似吸進去的,才會形象的描述為「電吸」。

OK,理解了這部分的概念之後,我們再來看看防夾的問題。防夾的概念出現得特別早,就汽車而言,電動車窗防夾、天窗防夾或者智能電動尾門全部都實現了防夾,並且已經相當成熟。他們的原理很簡單,只需要一個小小的————霍爾感測器,這個部件的作用在電動尾門這裡得到了很好的使用,目前汽車後市場最火的是什麼,我想智能電動尾門絕對可以排進前三,那我就從這裡來給大家剖析一下,首先霍爾感測器的兩大作用:1.能檢測到配套電機的轉速,投射到電動尾門的產品上就是高度自定義調節的功能;2.能很準確的檢測到電子迴路中的電流大小,當迴路中電流超過閾值的時候(也就是有異物、干擾等的時候)就會發出指令,讓電機停止/反轉,投射到產品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防夾功能。

那麼回到樓主的問題,為什麼不加?理由很簡單:成本~!我們上阿里巴巴或者京東隨便查一下就知道,這個小東西的價格低的有2.8元/個,貴的價格上到500左右(如meacon牌),不管如何選購,一旦量大,對企業還是會造成不小的成本壓力。話說回來,一般電吸門是高端車的標誌,廠家也不好意思拿出太次的貨,要麼無、要麼精,這是一個比較好的共識。

那如何改進?呵呵噠,小的認為再過三年左右,汽車後市場的改裝行業能將中高端車甚至低端車都覆蓋防夾的電吸門,我們從眾泰的一系列配置或者傳祺GS系列的身上能深切的感受到,高端車配置前移的趨勢,加之汽車後市場的助力,很快會有所突破。

據悉,目前市面汽車後市場的廠家已經自行研發出帶防夾功能的電吸,雖然是和智能電動尾門打包在一起的。但是產品一旦上市,這種匹配會迅速被拆解並運用到其他的功能模塊,如果樓主比較關注這塊可以推薦幾家公司你自行關注一下(由於樓主是從事電動尾門行業的,因此推薦的都是這些行業):防夾功能做得非常不錯的--南京好樣的(能實現尾門底端觸碰反彈,防夾功能小的真心佩服);影響力比較大的---東箭御品(行業裡面的老牌子,全國4S店佔有率穩穩第一);雙桿電動尾門締造者---廣州暢翼(雙桿、角度器、防夾電吸首創者);奔寶奧行業的「壟斷者」---浙江保捷(高端車做得還不錯,頂一個)

收尾,路過狗一隻,純手打,話說我手速還不錯^-^


自吸門的閉合速度是多少?

我有個想法是降低閉合的速度,比如用三秒鐘來完成完全關閉的動作,這樣的話即便在一開始夾到手或其他東西也很容易會被察覺,並且也不會增加成本。


門上邊做個視覺感測器,當門關到一定角度時,開啟掃描幾周期,當有遮擋防夾頂桿開啟,沒有遮擋正常關門。


電吸門防夾手功能可以通過日益提高的汽車智能化水平來實現,多點數據採集,系統再做出分析,判斷發生的種種可能性,再做出是否吸附車門的決定,就像無人駕駛一樣,需要不斷的實驗,儘可能考慮到全部的可能性


謝謝邀請。首先電吸門和防夾是兩個不同的功能。其次電吸門很容易實現,但防夾的電吸門還是有技術難度的,涉及到感測器、速度控制、制動、緊急處置等很多方面。國內很多車型都使用了,但大多不具備防夾。防夾又分為有情況停止和停止並返回不同的情況。具體原理的話,抱歉就不是那麼專業了


猜想要麼是個光感測器,要麼是個壓力感測器。


車開始行駛或鎖車時再運行電吸不就好了,非要人關門的時候運行。


就是兩塊電磁鐵通電之間形成吸力,把門吸關閉,不防夾手的原因不明


推薦閱讀:

開車太難了,如何判斷車寬?
談談中美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現狀
飛往火星的特斯拉,駛向未來的Roadster
聲振界王者農藥 | 來不及解釋了快上車!
2018款帝豪GL的改變,是你想要的嗎?

TAG:汽車 | 車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