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房子的女人》,做銷售行業的「國寶匠人」

這兩天,晚上通宵達旦追了一部日劇《賣房子的女人》,記錄了所有治癒的燃點,堪稱銷售行業的營銷聖經。

故事發生在2016年的夏天,隨著東京奧運會越來越近,東京的地皮價格也直線攀升,房地產業迎來久違的大熱時期。在城市的一個角落,有著10個人左右的房產中介分部。這裡的員工不外乎兩種類型,一種是40歲以上,經歷了漫長的泡沫經濟,持續這麼多年的經濟低迷,人的積極性已經消失殆盡,給年輕人似乎沒有正面的榜樣;另外一種是出生在泡沫經濟時期,年紀都在20幾歲,找不到熱情工作的能量,使他們有年輕的資本,卻欠缺一些開拓的技巧。這時候,來了一個30歲的單身女性三軒家萬智,也是本劇的女主角,打破了這個中介渾渾噩噩的環境。漂亮、專業、幹練,更重要的是能夠快速解開人的內心本質,單刀直入,口頭禪是「沒有我賣不掉的房子」。她的興趣就是賣房子,為賣房子而生,以賣房子作為終身的事業,見不得遊手好閒,磨磨唧唧的人。周圍的人見證她一套套房子被不同的客戶買走,速戰速決,整個中介的氛圍也慢慢發生了改變。

每次看日劇,都有種難以名狀的內心憂慮。看完這個電視劇,重新審視所在的行業,任何一個職業,除了努力,更重要的是走心。而再換句話說,有了「努力和走心」,任何行業都可以做的出類拔萃。有人說,這是安倍經濟時期,為了提高民族的正面效應,而出現這麼一個價值觀正、全能的女性角色。我看完之後,而是反過來更多思考人性。

不同於以往的勵志電視不同,這個電視劇完全是融進了所有的性格特點,裡面每個人都可以看到你心裡的影子。無論是忙於工作疏於照顧小孩的婦產科醫生、年輕時受挫長期厭世呆在家裡走不出陰影的「家裡蹲」、年老回歸自然思念家中母親白米飯的成功企業家等等,一個個被三軒家攻克的案例,都是走進您的內心。買房子不只是交易,改變了他們的內心軌跡,已經超越了普通銷售的任何能力,而是像醫生、律師、老師等有著改變人生的重要能力。

一、銷售不是欺騙,而是定位

三軒家在新客戶拓展上,也用了很多傳統的發傳單,她發傳單精準無比。和她有著截然相反個性的白洲是她的反面——貪吃、易哭、偷懶,遇事先放棄,口頭禪是「這怎麼賣的掉」。

有一個案例是三軒家賣一套凶宅,價格比普通的低很多。她對每一個進來看房子的客戶,都闡述這個家庭發生兇案的時間、內容,甚至動態的展示如何被殺的經過,聽得人不寒而慄。但是這個房子也被人欣然買走了。她把傳單發在醫院和殯儀館。買的人是一個護士,見慣了生老病死,對凶宅毫不在乎。客戶也感謝能有這麼好,卻低於市場價格的房子。

每套房子都有自己的特性,從外觀、內景、布局都有講究。她要求白洲對每一個房子都要有5分鐘的闡述,這闡述基於客觀事實,卻又反向思考。白洲銷售一套距離墓地旁邊、靠近路邊很吵、樓下有狗、房間超西、樓道有壁虎的房子,普通人認為這房子銷售難度太大。反向思考,距離墓地代表今後這裡建高層的概率很低,很夠保證足夠的採光;靠近路邊很吵,表示這個地方即時賣給單身女性也不用怕夜路不安全;樓下有狗也趕走了很多偷內衣的怪賊;房間朝西,早上不用被強光刺醒,可以安然睡覺,下午可以看美麗夕陽交融的山脊線;樓道有壁虎,也代表著這裡的空氣好,自然環境好。被她這麼一闡述,也感覺每個房子優點多多,也隨即輕易賣掉了。

還有一個案例是關於兩個單身女性的故事。三軒家把「螞蟻和蟋蟀」的故事講給兩個不同的人,帶入在兩個不同性格的人身上,改變了她們對購房的猶豫。一個是出版社的校對,呆在辦公室,要給自由撰稿人校對,是自由主撰稿人的天敵。收入穩定,有固定積蓄,社會地位較低,客戶猶豫購房的顧慮是錢花完了沒有安全感。三軒家充分肯定螞蟻在社會中的地位,她們的工作對社會非常有意義,也了解客戶的顧慮,在肯定她的基礎上,認為靠自己努力購房的單身女性非常令人值得敬佩,有了自己的房子,可以在工作之餘給自己更多的空間。而另一個是自由撰稿人的單身記者,每天為了採訪重要的事件奮不顧人,但是沒有存款和積蓄,記者怕自己被房子束縛,不能寫出遵從內心反映社會的新聞而猶豫購房。三軒家也是講了這個「螞蟻和蟋蟀「的故事,而單身記者是蟋蟀,雖然沒有儲備冬天過冬的糧食,但是看盡了繁華世界,她對生活的意義就是如煙花般絢爛。三軒家鼓勵她買房,不是為了束縛,而是有一個比租房更加穩定的環境。再不然,如果不需要了,也可以賣掉。同一個故事,在兩個不同類型的人身上講述,直擊內心。

二、銷售不是改變客戶,是為他們考慮最為周全的方案

一對醫生夫婦,有一個剛上幼兒園的小男孩,打算買一套離醫院近的三室一廳的新房子,既有小孩的空間,又有自己獨立工作的地方。離醫院近並且房間多的房子幾乎沒有,三軒家某一晚得知醫生夫婦值班,孩子當天無人照顧,為了賣房子,抓住機會主動提出幫他們照顧一晚小孩。在深入了解的過程中,知道小孩的奶奶剛剛去世,平時夫妻都是疏於照顧小孩,孩子還走不出去奶奶去世陰影。三軒家通過家庭的布局,和孩子畫畫的內容,知道小孩和奶奶的感情非常好,老房子對祖孫有著很多的回憶。第二天,三軒家就帶著客戶去見了一套和客戶原來心理預期毫無關係的房子,三軒家認為,這是最適合他們家的房子。

這個房子離醫院只有3分鐘,1室1廳,當帶著孩子一起來到這個房子的時候,本來反感購房的孩子特別喜歡。這個房子只有1個房間,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睡,空間不大可以一起吃飯,一起玩耍;家中的布局,也是按照奶奶家的樣子改變,很多裝飾的畫,也是和奶奶一起完成,讓孩子感覺奶奶的回憶還在。最最重要的殺手鐧,是老家門口的菩提樹,三軒家摘了幾枝做成盆栽,放在房子的陽台。醫生夫婦也突然醒悟,其實他們需要的,不是大的房子,而是一個溫馨、有愛、離工作方便的家。也不需要通過全新的環境來切換對奶奶的思念,而是即使在新的房子,還能感受到奶奶的存在。所以,房子對家庭不只是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也改變了親子關係的氣場。

另外一個案例是「家裡蹲」的案例,一對夫婦想要賣掉房子,給厭世的兒子準備一些現金來源,以防他們兩個歸天之後,孩子沒有生存能力。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之後,他了解到接近40歲的兒子,已經20年沒有邁出家門,厭世的原因,其實在別人認為只是一個小事情,但是他卻無法走出陰影,她非常理解他的心裡感受,給他出了一個《生存100年的家裡蹲計劃》,將現在的一套大房子,換成2套對門的小房子,一套用於出租,一套用於居住,其中用於居住的房間裡面有前房東留下的攀岩牆壁,還能在家裡做些運動;另一套出租的租金可以用於以後兒子的生存,如果還是不願出家門,只要對面收租就可以了。這個建議給了客戶很好的解決方案,但是也遭到了很多同事的不解,認為三軒家應該正面的幫兒子做出改變,而不是幫他計劃依靠,任由放任。

三軒家給出的理由是,第一,當客戶給20年沒出門的兒子,每天不厭其煩的擦鞋子,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讓兒子走出家門,無形中也給了兒子壓力;第二,他已經20年沒有出去工作了,也不要再幻想他能夠自食其力,還不如給他自我解放,找好後路,也不用受世俗的壓力。在三軒家賣出這套房子的三年之後,「家裡蹲」因為沒有後顧之憂,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寫稿,也獲得了經濟收入。

三、始終以一個中立的角色進入,卻又極具情懷

什麼是專業?專業的銷售,對客戶不妄加評論,對客戶也不妄加判斷。

在同事深陷客戶家庭三角糾紛的時候,猶豫是否要幫客戶的情婦選房子?也猶豫是否這樣做會更加破壞大老婆家的家庭幸福?在三軒家的引導下,同事幡然醒悟,知道了自己的工作的意義,就是賣房子。做自己專業的事情,在面對任何客戶都是值得尊敬的。客戶的問題,即使你不去賣,也不會發生改變,還是會有同樣的人去賣。這幾句話,對資深銷售,也是一個困擾。只要是專業的,都是值得尊敬。有時候,時間長了,客戶變成了朋友,朋友變成了客戶,會漸漸忽略了自己的定位。做自己專業的事情,都不會有違內心。

還有一個同事在公園裡偶遇到了一個年邁的流浪漢,流浪漢說要買房,同事認為他只是說說沒有實力,將客戶打發了出去。三軒家立馬訓斥,「什麼是你認為的客戶?客戶明明說了要買房,為什麼會認為是沒錢買房的人呢?有錢沒錢,也要了解客戶的真實想法?「三軒家帶著同事、啤酒向流浪漢賠禮道歉,而以三軒的經驗,這看起來穿著樸素的老人,也非比尋常,經過更多了解,知道這人是經營電器的著名企業家富田先生。在幾個人在喝酒聊天的過程中,聊起來,在臨死前最想吃什麼?有些人,想到的只是當前美食,三軒和老人都想到的都是白米飯。三軒家的初衷是經歷波折的人生,返璞歸真,最簡單的才最自然。老人則是因為年邁,更加想念已逝母親的白米飯。在三軒家的努力下,最終為他找了一個即將破產的料理女王的房子,當企業家看到料理女王的各種原始鍋爐和灶具,富田先生老淚縱橫,做了一輩子的電飯煲,最懷念的就是媽媽的大灶,但是怎麼也做不出媽媽的味道,沒想到三軒幫他完成了心愿。

房東期望只是1.5億元的售出,三軒家報價3億,被富田先生欣然買走。最終的結果,也正是我所在行業的情況。對超高凈值客戶,情懷無價!!!

安利完了這部劇,似乎有些劇透。但是暫且也當喜劇去看。不喜歡日劇的人,也要做好準備。第一,女主人是機器人臉,全程面無表情,沒有笑容,所以考驗什麼演技之類的,請繞道而過;第二,暫且把她當做一部喜劇去看,表情還是超級誇張的;第三、有些任人物設定比較極端化,也要接受。我喜歡極端,太中性戳不中要點。

好了,欣媽八了這麼久,有興趣大家去看看吧。


推薦閱讀:

劇組拍攝現場之群演生活百態錄《一》
2018又一巔峰巨制:《巴比倫柏林》 黑暗時期德國的生活百態

TAG:影視 | 銷售技巧 | 市場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