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水果都是怎麼運輸到國內的?

超市裡賣的進口水果,走空運還是走海運,吃起來感覺都放了有段時間了。

1、進口水果真的就是從國外生產,成熟採摘後運輸到國內的嗎?還是掛羊頭賣狗肉?

2、進口水果都是怎麼從生產國運到國內銷售的?周期要多久。我們吃的到底是採摘後多久的水果。


前言

我從學校一畢業就水果行業,確切地說是進口水果行,從那時起就進入了水果貿易這個行當。先在進口貿易公司,後在超市供應商,以後又做網上零售,直到退出水果行。進入到農產品批發市場。總的來說用一個專業名詞來形容就是一直混在農產品流通領域。這些年切身能感受到的就是國外標準化農業的成果,農場分區編號,水果規格篩選,商標設計,包裝箱大小和材質,包裝箱上的一系列可追溯編碼,包裝箱堆板,冷藏技術,冷藏集裝箱運輸。一直想把這些年的所得做個總結,來指引自己以後的工作思路。

第一章,水果的分類

進口水果傳統分類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按國家和地區分。二是按品項分。

 按國家又有兩種分類方式,一是概括地分為西貨和東南亞貨。二是按國家和地區細分美國,智利,秘魯,阿根廷,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辛巴威,埃及,以色列,法國,日本,西班牙,泰國,越南,印度以及中國台灣。

 按品項分就是按水果的品項,蘋果類,柑橘類,提子類,核果類,雜果類。其中蘋果類包括紅蛇果,青蘋果,嘎啦果(加利果),富士,紅玫瑰等。柑橘類包括夏橙,臍橙,柑子,檸檬(尤里克),柚子等。提子類包括紅提(紅地球)、無籽紅提、無籽黑體等。核果類包括李子(黑紅布林)、桃子、梨、杏、櫻桃、芒果等。雜果類包括獼猴桃(奇異果)龍眼、火龍果,藍莓等。

第二章,進口水果的一般的流通過程

對於水果是怎麼進來的,因為我沒有接觸過上游的東西。對外貿也不甚了解,只能泛泛而談。由於農產品流通要防止病蟲害的傳播,因為國外的農產品病尤其是蟲害在國內沒有天敵,一旦不甚傳入國內就極可能大爆發危害國內農作物,類似事情今年來發生過很多嚴重事故。國外農產品要想出口到國內也是需要我國劃定檢疫區的,不合格區產的水果不準出口到我國。國外的農場一般都有編號,農產品採摘後經過初包裝進入冷庫預冷,降低生理溫度,儲存。然後進入加工包裝環節,進行清洗、分選、裝箱、打板。這個環節中機械化生產線化程度比較高,蘋果類的還要經過打蠟(食用蠟)增強保鮮效果。大多情況下,加工包裝環節由專門的包裝廠完成,由於加工的水果不是工人自己種的,因此在分選過程中能更理性地劃分等級,不然,看到自己種出的果實肯定會感覺扔掉了可惜。這樣就保證了產品質量。值得借鑒的是,每箱水果的水果箱上都有標籤標明品種、規格、箱種、農場號、包裝廠號,包裝日期等信息。包裝箱堆在棧板上,每個棧板上也有一個標籤來標明相關信息,很多都是條形碼。尤其是美國、智利的水果公司做的最好。水果被堆在棧板上就可以由叉車直接轉運到冷藏集裝箱裡面,放入溫度跟蹤記錄儀,封箱,經過所在國檢驗部門海關等檢查就可以裝船運輸了。這些洋水果漂洋過海奔向中國,不過要想真正進入到中國老百姓的肚子里,還需要過關斬將。

當裝滿「新鮮」水果的集裝箱到達碼頭,上海港一般是洋山或外高橋,廣州一般到香港,其他還有北京的到天津,東北的到大連。為什麼會有以上幾個地點,以後再專門就批發市場進行敘述。貨物到港要經過報關報檢程序合法才能通關放行,大概需要2天左右時間,放行後由集裝箱卡車轉運到批發市場,但是不是進行銷售,而是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商品進行檢驗,主要是檢測冷藏箱冷處理能力(有些害蟲在低溫下足夠長時間可以消滅,比如0.5℃下持續15天),商品是否有蟲。只有檢驗合格才能進行銷售,如果不合格就要對貨物進行處理,比如,重新冷處理、熏蒸或銷毀。水果的國內流通這才正式開始,第一步,水果貿易商將合格的水果批發給水果經營商。這是水果批發的第一級批發,相應的市場也稱為一級批發市場。名氣最大的是廣州江南市場,其他有上海龍吳路市場。這一級市場裡面,水果主要走向兩個渠道,一是超市供應商,二是二級批發市場的商戶。第二步,超市供應商的貨經過超市配送中心——超市門店或者直接到超市門店的方式與廣大消費見面了。二批商戶的貨則經過下一級或再一級的批發流通到達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水果店。第三步,消費者在超市,水果店,酒店,西餐廳,麵包店等地方購買或品嘗到品種豐富,口味獨特的各國水果。

第三章,水果市場

批發市場是農產品最傳統的流通渠道。農產品要想從產地流通到銷地,從農田轉移到老百姓的餐桌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裡面涉及到很多人,很多地方,很多車輛,同時也涉及到很多先進的科學技術和隱秘的生意手段。自然,這裡提到可不包括自產自吃的鄉村生活,都是城市裡的日子。一般情況下,蔬菜是這樣流通的:蔬菜從農田收穫後先到附近的小市場或在地頭就被收購商收購,收購商運輸到稍微遠處的大型蔬菜集散地銷售給大的收購商,經過品種分類整理用大型車輛運輸到銷地大型批發市場,完成離開產地的環節。在銷地批發市場,蔬菜又經過1-2個等級的批發市場進入到社區農貿市場、菜店、飯店或食堂。或者超市供應商在銷地批發市場採購後直供大型商超。這是最傳統的也最繁瑣的流通過程了,現在有了「農超對接」什麼的可以省掉很多環節。水果的流通:有個特點就是銷地經營商比較主動,水果產地大的水果經銷商就在產地或委託或直接參与進行「圈地運動」,四川,陝西的獼猴桃、陝西的蘋果、江西臍橙的產季採購人員都會包果園,包山頭地採購。交一點定金包下果園,採摘後存入當地冷庫,待機而售。大的水果貿易公司都有自己大型的清洗分選包裝生產線,包裝好的水果或出口、或進入銷地批發市場或供入超市。國產水果在銷地一般經過一級批發市場就進入到水果店。由上可知,水果相對蔬菜是比較耐存儲的,但是水果卻比蔬菜流通經過的環節少。原因在哪裡?我認為,一是水果價值相對高,不用太大的量來支撐運作成本。二是水果耐存儲,一次大批量購入可以慢慢消化。說到最有名氣的批發市場,蔬菜在壽光,國產水果在嘉興,進口水果在廣州。

下面說說進口水果市場。因為水果這種生鮮產品價格行情波動性特別大,缺貨與多貨時的價格差每箱單價一天差幾十元乃至幾百元都很常見,一個集裝箱的貨就會差距幾萬元,再考慮到滯銷後冷庫費用,轉運裝卸費用,資金占用等因素。有時甚至會有十幾萬的收益差。這麼多的因素就要求水果到港後有快速的通關、轉運和檢驗渠道,就是要求有比較牛的報關公司來快速準確完成一系列操作,儘快使水果到達一級批發市場銷售。廣州江南市場是最大的進口水果集散地,靠近香港,政策寬鬆,又有大量台灣香港的水果貿易商雲集,水果交易量大的驚人,全國各地大的水果經營商都從那進貨。華東地區能整車銷售的市場有上海,杭州,金華,嘉興,溫州,無錫,南京其中上海有港口資源還算一個一級批發市場,但是和廣州比不在一級數量級上。

第四章,水果的包裝

進口水果由於需要漂洋過海輾轉萬里,為了保證質量穩定,首先是水果自身的品質耐儲運,再就是運用保鮮技術,還有就是對包裝的要求比較高。包裝箱的材質常見有紙板箱、硬質塑料箱、泡沫箱、木箱等,由於成型設計和工藝水平比較高空的紙板箱和硬質塑料箱都是可以摺疊的。雖然說是紙板箱但是一般的國產水果的紙板與進口水果用的紙板質量差距太大了。進口紙箱防潮、硬實,堆在一塊棧板上,堆兩米高一噸重的貨物不變形不會傷到果實。包裝箱的尺寸大小結合了棧板大小與每箱容量綜合考慮,所謂棧板大小其實就是一塊棧板上恰好能擺多少箱貨,因為棧板的大小是固定的,接觸最多的是1.2*1米,還有1*1米的。每塊板上常見的擺法是10、9、8、7、6、5箱。另外就要結合冷藏集裝箱的高度和設想的凈重來設計箱子的高度。總之是考慮了很多因素在裡面的。例如南非夏橙最常見擺10箱每層,共擺8層高,每箱凈種15千克。美國蛇果每層7箱,共擺7層,每箱凈種20千克。美國紅提常見有兩種擺發每層6箱,擺12個高。每層5箱擺15個高。

水果的內包裝主要是要達到兩個目的,第一,保證立體擺放,減少水果碰傷,採用隔層的方法。隔層的設計是一個很講究的工作,同樣大的包裝箱,要放進不同大小,不同數量,而重量差不多的水果,就要求有不同的隔層。以最常見的美國紅蛇果為例,一箱種20千克,根據果實大小每箱可以裝72、80、88、100不等數量的果子,就需要不同的隔板。如果隔板放錯了,就會出現水果被壓傷,或者重量達不到的問題。第二,吸水,採用吸水紙或乾燥劑。吸水紙多放在底部,乾燥劑多放在上部。除了以上兩種,還有就是果面包裝,最常見的是打蠟,以蘋果和臍橙最多。蘋果經過清洗,烘乾,打蠟,再烘乾的過程,在果實表明形成一層蠟層,防止失水和病菌侵染,可以有效增強保鮮效果。

第四章,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

最近,其實也有些日子了。國家弄了個發展規划出來,其實這個冷鏈物流提出來有很多年了,我最早看到報道是在07年大學畢業時,當時想著找個什麼樣的工作,留心到它。彷彿看到了朝陽產業,一門心思地尋找相關切入點。為什麼會吸引自己?還是那些老套的統計數據:「目前,我國蔬菜類進入冷鏈系統的比重只有5%,肉類15%,水產品23%,而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農產品進入冷鏈系統流通的在95%以上。由於流通過程中腐損率高,每年我國僅果蔬類流通的損失就超過了1000億元。。。。。。」就這樣進入了水果行當。一個需要和冷庫、冷藏車、冷藏集裝箱、冰袋、泡沫箱、最重要的是冷鏈打交道的行當。對於農產品的保鮮基礎建設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冷庫可以建,冷藏車可以賣,現在這個時期,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什麼大問題。關鍵還是怎麼把許多的環節串起來,真正實現鏈,實現真正的冷鏈。技術上可以用溫度跟蹤記錄儀解決,但是,由於涉及的環節多,場所多,人員多,真正實行起來還是非常有難度。單就冷庫與冷藏車的無縫對接在目前都是一個沒有引起過重視的細節,到冷庫去參觀有常溫箱車,平板車在裝卸貨是很常見的。

冷鏈,冷鏈光冷不鏈不叫冷鏈。在冷鏈中,冷是比較容易解決的,冷庫是固定可能會有溫度上的不符,但是冷庫條件還是可以滿足的。最難做到的是轉運,尤其是終端轉運這一流通的最後環節。為什麼難以實現的問題?一是成本。在油價飛漲的今天,冷藏車的運費一般要達到葡萄運輸的2倍。從銷地冷庫轉運到零售點在沒有量的支撐下,平攤冷藏運輸的費用是驚人的,不如三輪板車來的實惠的多。二是潛意識的沒必要,在外觀品質沒有什麼變化的情況,或者轉運後在下一個冷庫可以恢復外觀。不影響銷售,還是用平板車實惠。說到底就是成本,就是自我監督不夠。蔬菜水果的價格在漲,當爛掉的水果比用冷鏈運輸的花費要高時,冷鏈才能實現。同樣是做水果,運水果,新疆的香梨從新疆到上海的冷庫就是用平板車跑三天。廣州的進口水果到上海用冷藏車也只是跑30個小時。看到統計數據上將國外發達國家在果蔬領域冷鏈做的多麼多麼牛,原因肯定是果蔬貴的離譜,商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降低損耗,增加綜合效益。為什麼現在豬肉領域的冷鏈做的還是比較成熟的?有量和價格的支撐才是關鍵。

http://weixin.qq.com/r/4ilwaNTEcokNrZAL93zw (二維碼自動識別)

第六章,配送超市

當然第一步要攀上超市這個高枝才能談得上配送。請大家不要誤會這裡說的超市指大型的賣場,家樂福、大潤發、沃爾瑪、歐尚、麥德龍、易買得、樂購、易初蓮花、世紀華聯、華潤萬家等等。攀高枝的途徑,第一,也是最常見的成為它的一個供應商,按照訂單周而復始地配送;第二,農超對接,從農場不經過中間商直接到超市,這裡面又有兩種方式。首先看第一種超市供應商,簽訂供應合同付款合同等待一系列合同,就可以報價根據訂單送貨了。這些都是固定操作方式不做討論,不管水果是怎麼進入超市的,關鍵是看超市的水果的來源。1.實力比較雄厚的供應商,可以從產地(國內,國際)直接採購,其中國內的風險低(很低),國際採購風險大。為什麼?主要是行情波動的影響。國內產地採購一般採用統采和分級採購兩種,統采就是包果園,按山頭成片買下,然後運到自己的分選包裝廠,分級包裝按不同價格供應超市或一股腦直接給超市做促銷。分級採購就是從產地包裝廠購買分級包裝完成的水果,或者讓當地企業貼牌包裝,總之拿到手的是包裝好的水果,按等級價格報給超市。2.實力一般的供應商,就是從水果市場拿貨,加點價錢給超市,或根據行情差價囤貨待售,這樣操作雖然利潤比較薄,但風險低,可以發展多品種的優勢,可以用來補貨。通常情況下超市裡的水果要比水果市場貴一些原因就在這裡,但這種情況並不絕對,因為供應商報價通常是一周報一次,而水果行情的波動主要表現在水果市場里。

第七章,配送中心

供應商與超市賣場合作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完成訂單貨物從倉庫(田間,包裝廠,市場等)到貨架的配送,其實就是一個物流的問題。同一個供應商會有經營多個品種,從不同渠道(產地、倉庫、市場)獲得貨物,同時供應幾家賣場(幾十家店面);同一賣場會有不同供應商提供很多品種,同時供應多個店面。當一家企業規模達到一定程度,配送中心就能顯示出控制整體物流成本(社會總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的優勢。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提升賣場對賣場的競爭力。配送中心的任務是收貨、檢貨、儲存、撿貨、出貨和配送。其中出貨和配送時間基本上是可以確定的,圍繞著這個確定的時間和貨量安排前面幾個工作步驟就是配送中心的日常工作了。考慮到場地、通道、人員、貨量、貨物種類等因素,一個好的配送中心應該有是一個繁忙而有序、通暢不堆積的工作場面。


簡單說一下吧,因為懶得打太多字。

問題1: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有,特別是福建海南產的來冒充台灣和東南亞的,但絕大多數是進口。至於是不是成熟後採摘的,一般不可能等成熟才摘,那時候就晚了。現在通行的做法是在水果的含糖量達到某個標準的時候後就採摘。採摘後的水果保存在冷庫裡面(濕度和溫度還能進行相應調節),同時還要輸入氮氣使水果在沉睡狀態。保存條件因技術環境會有所差異,技術先進的存個一年是沒任何問題的。

問題2:現在很多水果一年四季可以不間斷供應,不是說是運輸成本降低可以一年四季會從世界不同產地進貨,而是雜交和倉儲技術大幅提高的結果。也就是說,你吃的常見水果中(蘋果,香蕉,橘子,梨),很大一部分都不是當季的水果。運輸方式方面其實沒什麼太大變化,陸路運輸海運和空運都有。


進口水果,一般情況下都是空運,時間短,對於量很大的進口商來說,進口方式一般是海運冷藏,因為運輸成本會少很多,水果季節性有要求,而且時間上要求很高,如果您要從事這方面的,最好先了解下市場情況,清關也要做到嚴密,效率高,一般在您的證件齊全情況下,是半天就可以清關的,我們報關行的效率就是,進口水果必不可少的商檢證您也要備好,詳細的資料,如果你感興趣的話,我再告訴你,可以給你看一下商檢證

有的信息是保密的,所以只截圖給你看。


是有通過一般貿易正規渠道來進口水果的,一般大型商超的進口水果是真的

進口水果一般都會採用空運和海運兩種方式,空運的也是有溫度要求的,海運的就更不用說了,都是用的恆溫櫃,溫度是嚴格控制的,因為如果不嚴格控制溫度,水果到達港口途中很容易壞掉,那麼我們做商檢的時候就很可能會被判定有問題從而影響正常的報關流程,關於你說的吃多是採摘後多久的水果,這個沒辦法評判,有些水果是還沒成熟就摘了,因為本身有些水果存放時間就比較長,個人建議,要吃進口水果,就去大型超市買,大型超市上架產品,特別是進口產品都會要求提供相應的報關手續,質量會相對有保證些。


1. 中國對於新鮮水果的進口實行准入清單和檢驗檢疫制度,只有進入准入清單的國家(地區)的指定水果種類才可以出口中國,並且進境的水果需要通過嚴格的檢驗檢疫才能放行到市場流通銷售。

2. 外來的物種由於缺乏天敵以及處理經驗的原因,對當地的水果可能會帶來行業性、毀滅性的破環,所以,水果進口前必須經過除蟲害技術處理:一種方法是在空運離岸前進行冷凍處理,或者是在海運過程中進行同樣的處理。因為有些病蟲害在低溫下足夠長時間可以被消除掉,但這是一個相當耗時的過程,一般需要14天左右

3. 世界上僅有少數獨特的產區,由於特別純凈的地理環境以及天然的種植過程,會被全球公認為無病蟲害(Pest Free)地區,而其中僅有非常個別的產區,在經過中國有關部門組織的一系列專家實地考察和評審後,能被中國政府認可為「無果蠅蟲害區」,可以免於檢驗檢疫,但這個只是進口水果裡面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


一般大的廠家都是在源頭建廠 然後租冷櫃車運輸到他們的各個一級批發點 我們是做進口水果一級批發的 可以電話/微信13095661531


快的走飛機 慢的走船 裝冷藏箱里


一般能上商場超市的進口水果,都是真正進口的,只有清關合法,取到衛生證才能去超市銷售。

進口水果就是國外採摘後運到國內的,有的是空運,有的是海運,都有,海運的話就是那種恆溫櫃保存。空運的話一般1-2天就能拿到貨,很快,海運就要一個多月了。


推薦閱讀:

TAG:國際物流 | 進口食品 | 進口水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