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都說混動技術很成熟了,可為什麼沒有廠家願意在越野車上嘗試呢?

現如今,電動機正在以異乎尋常的速度取代內燃機。憑藉著其自身的優勢,電機在家用車、性能車這兩個板塊大放異彩。得益於接近100%的能量轉化效率,純電動家用車成為了環保的象徵;而低成本大功率(相較於內燃機)的特點,跑車也更傾向於通過電動系統提升性能。比如三大頂尖超跑:邁凱輪P1、保時捷918、法拉利LaFerrari,就都採用了混合動力系統。

然而,在家用車和性能車之外,還有一個巨大的市場,那就是越野車。不同於承載式車身的家用SUV,硬派越野車的歸宿是山野草叢,必須要適應苛刻的環境。電動機基本不需要維護,沒有嬌弱的潤滑系統和冷卻系統;同時電動機的扭矩很大,且在低轉速就能全力發功,有助於脫困和攀爬。單就性能方面來說,電機是越野車的最優之選。但是,為何現在的主流越野車沒有一個使用電機驅動呢?下面疆哥就帶大家聊一聊。

電動系統永遠的痛

說起電動,最繞不開的話題就是續航。城市駕駛中尚且會有「里程憂慮」的現象,在野外駕駛就更加需要長續航帶來安全感了。許多硬派越野車,比如豐田普拉多、路虎衛士,都會提供「副油箱」作為選配件,以提供足夠長的續航里程。相比起燃油車,純電動車的續航就寒磣得多。比如在2013日內瓦車展上,路虎發布了一款純電動的衛士,其搭載容量為27千瓦時的鋰離子電池組,續航里程為僅80km。這樣的續航,顯然不能滿足越野車的使用需求。

純電動車的續航固然不足,但是混合動力車沒有這一煩惱。相較於純電動車,混動系統藉助保留的內燃機,能夠提供超長的續航;而部分動力輸出由電機負責,也能夠享受到純電動車的性能優勢。這麼一來,混動技術似乎成了越野車的最優之選,可為何沒有廠家願意嘗試呢?

穩定壓倒一切

前面說到,電動機沒有複雜的油路和水路,易於養護,對於越野車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優點。但是,匹配上了混動系統,這個優勢就煙消雲散了。混動車不僅有脆弱的油底殼、水箱等部件,同時還要搭上電池、電機。另外,混動車的傳動裝置也不能按以前那樣簡單,必須要有像豐田E-CVT這樣的動力整合部件,將電機與發動機的輸出擰成一股繩。而這些部件,都是十分脆弱的,如果出現了問題,都將會讓車子拋錨。

大部分越野車廠家都有「可靠性潔癖」,對於產品的性能十分看重,甚至不惜使用老舊部件。比如豐田普拉多,一直沿用4AT變速箱,直到2017年才換裝6AT。路虎則是一個相反的例子,其熱衷於前沿的電子科技,將各種新裝備往車裡塞。由此帶來的結果,是產品的可靠性大幅下降,被冠以「修不好」的罵名。但是,大家也應該注意到,路虎容易壞的往往不是核心部件;儘管問題多多,路虎也不會常把車主撂在路上。倘若路虎用上了混動,那一壞就問題大了,「修不好」怎麼也比「開不動」要強。

難以忽視的專利壁壘

不同於傳統動力車的千篇一律,混合動力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各有各的優點。如果要強調穩定性,那沒人會否認豐田THS混動系統是最可靠的。也正是由於豐田的一家獨大,導致了其他品牌難以發展類似的混動體系,從而形成了技術壁壘。這樣的情況在短時間內不會被打破,所以只有豐田自己最有可能將這樣的混動系統放在越野車上。可是,豐田偏偏就是一家以技術保守為特點的車企,要想他們帶來新技術應用,恐怕還需要多等幾年。

除了豐田的THS,市面上其他的混動系統怎麼樣呢?本田的i-MMD混動系統也十分優秀,但是奈何本田熱衷於賽道,並沒有完整的越野車產品線供投放技術,自然也不會花精力研究了。歐美品牌的增程式混動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種只把內燃機當發電機的設計思路簡單粗暴,在可靠和成本上具有優勢。但是,增程式混動的效果有限,帶來的續航增益並不突出,對功率也有限制,所以更不適合越野。

未來還沒來

所有人都知道,當電池的能量密度能和油箱媲美的時候,內燃機的歷史使命也就完成了。只是,在這一天到來之前,主流越野車的發動機機艙里,絕對不會出現一顆用於驅動的電機。今天疆哥只談了可靠性和技術壁壘這兩大方面,而混動越野面臨的壓力還遠不止於此,可維護性、系統容錯能力、抗震性能等諸多方面的性能,都需要廠家花時間去解決。

進入2018年後,混動系統開始從轎車走向家用SUV。名爵、WEY、榮威等品牌都將推出混動SUV產品,甚至於神車途觀都將會有PHEV插電版上市。可見,電動化的浪潮已經在向SUV逼近了。疆哥相信,在幾年之內,一定會有硬派越野車嘗鮮混動,屆時我們再來看看,這個思路到底行不行得通。


推薦閱讀:

「首款全能豪華SUV」,叫價140萬,連奧迪Q7都得讓它三分!
輪胎側面損傷,能不能修補?
這樣停車發生事故,需承擔同等責任!
進入國內不到20年,廣汽本田雅閣怎麼就能受到200多萬消費者青睞?
猩式車評:2016款 賓利 慕尚 SPEED

TAG: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