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推薦】大陸佛教已經到了激濁揚清、正本清源的時代了!

雪相法師/文

原文鏈接:【重要推薦】大陸佛教已經到了激濁揚清、正本清源的時代了!

現在惡人相善,非法說法,混跡佛教界多年的「大師」不少。因為他們也說了很多「善良」「慈悲」「智慧」、很多充滿「正能量」的話語,甚至講解過很多大小乘經論,在某些方面、某個時間段,或許他們真的扮演了很好的角色,對於佛教界也做了一些微薄的貢獻,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人脈(不乏大福報、大威勢的魔王),擁有了很多的粉絲——但這些粉絲都是黨情者多,黨理者少。所以有些有先見之明的法師,依照經論及祖師開示,對於一些已經在本質上出錯、從根本上顛倒的「大師」們反思批評(對於發心清凈、根本正見沒有問題的人,未點名道姓)的時候,就會引起他們強烈的不滿和反彈。但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大家不要擔心。

所以當有人問我,批判這些「大師」們會不會引起佛教界的動蕩、動搖很多佛弟子的信心時,我說這個絕對不可能。因為真正有信仰的人,對於反思魔子的邪見,大都會十分欣慰;而真正反感和動搖信心的人都是那些黨情的愚人和盲目崇拜的人,他們可能連最基本的三皈依都沒學好,有可能並不是真正的佛弟子,所以大家不用過多的擔心。

現在的佛教界就像經歷了40年改革開放的新中國一樣,已經恢復了一些元氣。但是幾十年來,西方學術界、島國日本,還有台灣省等地的文化輸入,讓大陸佛教產生了很多弊端,摻雜了很多邪見,還有帶來了很多不適合大陸佛教發展的模式。我們從一開始的盲目跟風,甚至是飢不擇食,到現在的自我成長、逐漸自信,大陸佛教確實已經到了激濁揚清、正本清源的時代了!

我們要敢於揚棄一些不如法的見解和「大師」,尤其是那些高傲的搞個人崇拜、冒充大師和佛菩薩的學者、居士和出家魔子們;我們要樹立歷代祖師大德們的權威,弘揚三無漏學,自身要嚴持凈戒,止觀並進。這樣才能對大陸佛教的全面恢復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切不可如諸多痴人一樣,揚棄的竟然是古德的注釋,謂曰「古人語錄,不如原典好理解」。(然我不禁感概,若離開智者大師、清涼國師、善導大師、蓮池大師、蕅益大師、憨山大師、永明延壽大師、印光大師等,誰還能正確地解讀《法華經》《華嚴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楞嚴經》等大乘經典。)

正如蓮池大師所云:「不獨楞嚴,近時於諸經大都不用註疏。夫不泥先入之言,而直究本文之旨,誠為有見。然因是成風,乃至逞其胸臆,冀勝古以為高,而曲解僻說者有矣!新學無知,反為所誤。

「且古人勝今人處極多,其不及者什一;今人不如古人處極多,其勝者百一。則孰若姑存之。

「喻如學藝者,必先遵師教以為繩矩;他時後日,神機妙手,超過其師,誰得而限之也?而何必汲汲於求勝也?而況乎終不出於古人之範圍也!」

那麼有些人也會說:佛陀在《長部經·大般涅槃經》《長阿含經·遊行經》《增支部 A?guttara nikaya 三集 65經-卡拉瑪經 Kalama Sutta》中都有關於四大教法和修行人應該依法依律,不要盲信所謂的長老比丘的教誡,不要輕信各種傳言、傳統、邏輯、宗教經典、哲理、常理、預測、見解、威信、導師的教誡。(傳言有可能是假的;傳統有可能不符合經律;佛法超出人的認知範疇,人的邏輯不一定可靠;宗教經典要融會貫通,分清權實、真偽;有哲理的東西不一定是真理;人的常理只能適合人,或者部分人、部分事;人不是正遍知,預測和個人見解不一定準;有威信的人和所謂的導師不一定有真智慧。)難道我們不應該懷疑祖師嗎?

首先我們在這裡要搞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歷代祖師與這些愚痴「長老」是一樣類型的人嗎?祖師是以傳言、傳統、哲理、常理、威信等來化導眾生的嗎?(祖師不愛聽人傳言;祖師並未繼承「傳統」,而是根據隨方毗尼的戒律精神,制定了適合漢地佛法生存的伽藍制度;祖師從不喜歡說雞湯;祖師的棒喝從不按常理出牌;世間大師的威信,祖師不屑一顧,甚至連皇帝的面子也不給。)

首先我們來看看《長部經·大般涅槃經》中有關四大教法的記載:「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說:『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教義,我親從世尊面前聽、受。』諸比丘!對此比丘之所說,不應讚歎,亦不應排拒。不讚歎、不排拒而善理解其辭句,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而不合經、律時,則其結論應為:『此確實非世尊之教言,而是此比丘之誤解。』如是,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若與經、律相比較、相對照而彼與經、律相符合一致者,則其結論應為:『此確實如來之教言,此比丘是善理解。』諸比丘!應受持此為第一大教法。」

這一段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佛陀勸誡比丘們,若是聽到有其他的比丘說,「我說的這個法是正法,是如來在戒律中所規定的,是釋迦導師的真實之義。」比丘們一上來先不要做出判斷,就去盲目地讚歎或者排拒,而是善自思維,去找經論來對照一下,看看他說的是不是確實符合如來的教誨、確實符合經律的內容。若是不符合的話,比丘們就要拒絕;若是符合的話,那就要隨喜,稱讚說:這確實是如來的教言,比丘真是善於理解。而其他的三大教法,只是從某個比丘處聽聞的這個對境,變成了從「僧伽長老及多聞和合僧團之耆舊高德」、「多聞、知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之眾多長老比丘」和「多聞通達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之一長老比丘」處聽聞,而聽聞後的具體做法就如剛才所講的一樣。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是比丘、是長老,而且具足多聞、持法持戒、自稱是善解經律,言之鑿鑿這是從佛那裡聽來、這是戒律中所規定的,就盲目地信了。他們只是自說自話是不行的,我們一定要以經典為尊(佛語),以律典為尊(佛行),這樣才可以不被一些名氣超大、人氣超高、持戒精嚴,而且還會苦行,小有鬼通的「大師」們所欺騙。

尤其是像釋凈空這樣的人,不正是犯了這樣的錯誤嗎?假傳法旨,曲解經論,自裁戒律。要不是有識之士給他全部指出來:這些說法是經中沒有的;這些開許是律藏中不允許的;這些引用的祖語,祖師根本沒有說過。那麼多少人會因此上當受騙呢?(後附釋凈空邪見部分摘錄)但有些人依然違背四大教法的內容,對其這麼多的錯誤視而不見,這不是搞個人崇拜是幹什麼?而這樣的「大師」和這樣的弟子,不才是屬於四大教法所呵斥的對象嗎?這個跟歷代祖師又有什麼關係呢?難道我們歷代修行人對祖師的界定是那麼的草率嗎?有些祖師圓寂已經上千年了,久經考驗和篩選,難道所有的人都看不出祖師們違背經律的地方嗎?

達摩祖師云:「明佛心宗,行解相應,名之曰『祖』。」所以即使是歷代的明眼人浩若煙海,但是真正能廣為傳揚和備受崇敬的祖師,也就那麼幾十位,這就是因為「明佛心宗,行解相應」這個事不簡單。一個人明佛心宗,這就是見與佛齊;一個人解行相應,這就是位入四依。而這兩項,也正是佛陀所安立的標準;而這個標準在大小乘、藏通別圓四教的對照,也正是明佛心宗、解行相應、證得法華三昧之智者大師所楷定的。這是佛、祖相承,震爍古今,千古同遵的,難道我們不相信佛陀、不相信祖師,卻要去聽信現代人對四依大士的隨意裁定?這隻能是以凡濫聖,誹謗教法,純屬痴人說夢,毀壞聖教。

所以作為立志自利利人、弘揚佛法的修行人,當以古師為榜樣,以當代善知識為善友。剖肝瀝膽,精進自行,廣閱經論,具足多聞。並且依止一位乃至多位與自己有緣、著作豐富的祖師,努力效學,弘揚其精神,弘揚其見解,如理如法地解讀經律論三藏,以期早日與祖師一樣,大徹大悟,自行化他。這才是一位弘法者真正應該努力的方向!

2018-02-18

附凈空法師邪見部分摘錄:

作者:夏雨涼

凈空編造的祖語

凈空說:「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裡面有一段記載,他說有人問他:『你老人家怎樣教別人念佛?』蓮池大師說:『我教別人念「南無阿彌陀佛」。』別人再問他:『您老人家自己怎麼念佛?』他說:『我念「阿彌陀佛」。』『為什麼教別人念六個字,自己念四個字?』他就說:『我這一生不想再搞六道輪迴了,決心求生凈土,只念四個字。《彌陀經》上講的執持名號,名號只有四個字,遵守如來的教誡。為什麼勸別人念六個字?別人未必發心往生,所以加個「南無」,「南無」是什麼意思?是「恭敬」的意思,是「皈依」的意思,跟阿彌陀佛結個緣,不一定真的想往生。真的想往生,「南無」是客氣話,不要了,真干,不講客氣;假的,客氣一點好,恭敬一點好。』你懂得這個意思,你就明了臨終幫人助念只有四個字,不可以念六個字。」——光碟《往生助念專輯·序》

評說:末學因為對凈空這段「高論」感到奇怪,故認真地查閱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結果是左查右查也查不到蓮池大師的類似言論的記載,故可以肯定,這是凈空怪論,他不但亂講凈土宗教義,還把自己的怪論栽贓於蓮池大師!

《佛說阿彌陀經》中有「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有「稱南無阿彌陀佛」,但從來沒有在哪部經里見佛陀講述過念四個字就能往生,念六個字只是「跟阿彌陀佛結個緣,不一定真的想往生。」,這分明是凈空憑個人意識借講經說法之機胡說八道,盜佛口而表私意。

凈空一慣攀附印光大師,吹噓自己是凈土宗的傳人,那末學就以《印光大師文鈔》里的訓誡來催顯凈空這個冒牌貨本色:

「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將畢則念四字。始終念四字,頗不宜。以南無二字,即皈依,恭敬,頂禮,度我等義,人每圖快圖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聞有人主張專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發願禮佛,皆雲不必,則完全一門外漢。」——《復陳飛青居士書四》

念佛宜六字。四字亦可。如初念則六字,念至半,或將止,則念四字。若始終不念南無,便為慢易。經中凡有稱佛名處,無不皆有南無,何得自立章程。——《復卓智立居士書四》

由上述印祖的開示可知,念佛以念六字為主,始終念四字是不宜的。而「南無」二字絕非凈空說的「跟阿彌陀佛結個緣,不一定真的想往生。」,可見凈空是印祖說的「自立章程」的「門外漢」無疑!

印祖在念六字佛號上還有許多開示,今舉幾例如下:

「當於晨朝盥漱畢,有佛則禮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與陳錫周居上書》

「既有真信切願,必須志心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與徐福賢女士書》

「以南無阿彌陀佛之洪名聖號,令其心口稱念,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念之久久,業消智朗,障盡福崇,自心本具之佛性,自可顯現。」——《書二六四》

「行,則至誠懇切,常念南無(音納莫)阿彌陀佛,時時刻刻,無令暫忘。」——《一函遍復》

「所言念南無阿彌陀佛,乃消除業障,轉凡成聖之妙法。」——《復寧德恆德復居士書》

「蓮宗行人,常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即可現生生極樂國,預蓮池會。」——《四川樂山縣大佛陵雲寺創建藏經樓功德碑記》

可能有人要為凈空狡辯說,人家凈空說的是臨終助念只念四字佛號。好,我們還是看印祖對於臨終助念是怎麼開示的吧:

「當此大病臨身,存亡莫保之時。教以各各為其母志誠懇切念南無阿彌陀佛,以祈壽未盡則速愈,壽已盡則速得往生西方。」——《復黃涵之居士書一》

「若當臨命終時,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志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慈悲,親垂接引,令得住生。」——《臨終三大要》

「昨接汝書,知汝父病極沉重。不可作世間痴心妄想,當依佛法為之助念南無阿彌陀佛。祈其壽已盡,則速蒙佛慈接引往生西方。壽未盡,則速得痊癒。」——《復開生寧生昆季書一》

《法華經》云:「一稱南無佛, 皆已成佛道。」,凈空卻把「南無」這個眾生向佛至心皈依信順之語說成是「客氣話」、「假的」,揚言「不要了」,並肯定地說「不可以念六個字」,這更是對三寶和眾生的共同的傷害。

凈空是否師承夏蓮居的「砍經」手筆,嫌「南無阿彌陀佛」「繁複冗蔓」,認為「南無」兩字還留有一點正法的「尾巴」,乾脆也砍去不要了!

凈空說:「《往生論》註解裡面說到,曇鸞法師講的,末法時期寺院庵堂都是修羅羅剎在做主宰,不是佛菩薩。佛菩薩在哪裡?我們在天主教看到,在其它宗教裡面看到,真正有愛心。」——《太上感應篇·第一七三集》1999/12/18 新加坡凈宗學會

評說:凈空在這裡撒了個天大的謊言,末學遍查曇鸞法師的《往生論注》,沒有發現曇鸞法師有凈空所說之議論,顯然是凈空假借高僧大德之口來破壞佛教,光大外道而瞎編出來的。

凈空關於吃肉、蒜和喝酒的邪說:

問:「請問師父,現在目前,很多學佛人都有一個迷惑,學佛是不是必需一定要吃素?吃素是不是就表示說一定能學成?不吃素就學不成?」

凈空答:「沒有這個說法。吃素、不吃素,實在講無關緊要。學佛實在講,不管那一個法門,最重要的就是清凈平等覺。

評說:誰把問題去問凈空,那真是倒了邪霉!人家是為解惑而問,而凈空卻給人家塞茅噴霧,可見錯跟了邪師是多麼的可怕啊!

我們先看佛陀在《梵網經·卷下》的開示:「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斷大慈悲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若故食者,犯輕垢罪。」

凈空說:「雖然佛法裡面,沒有勸人吃長素,佛只勸你不殺生,沒有勸你不吃肉,因為世尊當年在世,僧團是每一天出去托缽,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你到外面去托缽,人家供養什麼就吃什麼。」——光碟《發財致富之道·1》

評說:凈空邪說的產生部份是因為凈空不懂裝懂,不知裝知,只憑想像而不據經律而胡編亂說,致使自己犯下重大罪惡,又誤導了無量眾生。

佛真的「沒有勸你不吃肉」嗎?佛在《楞嚴經·卷六》中的開示可不是這樣:「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難,我令比丘食五凈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在《楞伽經》首卷,大慧菩薩向釋迦佛啟請,一連提出一百多個問題,其中就有「云何不食肉?云何制斷肉?」這樣的請示,釋迦佛逐一解答大慧的稟詢至經卷第四,「大慧復稟:『惟願世尊,為我等說食不食肉的功德過惡。』佛告大慧:『有無量因緣不應食肉,然我今當為汝略說。謂一切眾生從本以來,輾轉因緣常為六親,以親想故不應食肉……不凈氣分所生故,不應食肉。眾生聞氣,悉生恐怖,如旃陀羅及譚婆等,狗見憎惡,驚怖群吠故,不應食肉。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應食肉。凡愚所嗜,臭穢不凈,無善名稱故,不應食肉。令諸咒術不成就故,不應食肉……彼食肉者,諸天所棄故,不應食肉。令口臭故,不應食肉。多惡夢故,不應食肉。空閑林中,虎狼聞香故,不應食肉……我常說言:凡所飲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藥想故,不應食肉。聽食肉者,無有是處……大慧!我有時說遮五種肉,或制十種,今於此經,一切種、一切時,開除方便,一切悉斷。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尚無所食,況食魚肉?亦不教人。以大悲前行故,視一切眾生猶如一子,是故不叫令食子肉。』」由經文可知,佛不但沒有品嘗飲食滋味的念頭,更沒有吃肉的想法,並且也不許弟子吃肉,明示「有無量因緣不應食肉」,而且言明過去開許的「五凈、十凈」肉等,於此經宣講時起,「一切種、一切時,開除方便,一切悉斷。」

凈空說:「佛法傳到中國來並沒有吃素,因為古印度,釋迦牟尼佛在世是托缽,托缽佛法裡面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人家吃什麼,供養什麼,如果你一定要吃素,叫人家特別做素,你不叫麻煩別人啊!」——光碟《地藏經科注菁華·4》

評說:真的是「人家供養什麼就吃什麼」和「人家吃什麼,供養什麼,」嗎?佛的開示可不是這樣:「爾時迦葉復白佛言:『世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因他而活,若乞食時,得雜肉食,云何得食,應清凈法?』佛言:『迦葉!當以水洗,令與肉別,然後乃食。若其食器為肉所污,但使無味,聽用無罪。若見食中多有肉者,則不應受,一切現肉悉不應食,食者得罪。』」——《大般涅槃經·四相品·斷肉食章》。

凈空說:「現前社會跟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不同,如果佛出現在今天的社會,一定勸大家天天吃大蒜。因為現在的疾病很多,蒜能夠治療,特別是對於肺病……蒜對人來講,除了對眼睛不太好,對於身體每個部門都有好處。但是不能吃太多,太多也不好。」——1995年8月於達拉斯僑教中心講述之學佛答問

評說:凈空謗佛!誹謗釋迦牟尼佛沒有正遍知、世間解。凈空是怎麼知道「如果佛出現在今天的社會,一定勸大家天天吃大蒜。」的?難道當初佛陀教導戒五辛是錯了?或是佛陀在世的時候疾病不多?難道佛陀不是正遍知,只知過去和現在,不知未來?難道佛陀不知大蒜能治病卻能障聖道?凈空在《種善因得善果02》中說:「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對於現代社會這個狀況,他了如指掌,他清清楚楚。」在這裡為何出現自相矛盾的說法?

且看佛說:「善男子!如人啖蒜,臭穢可惡,餘人見之,聞臭捨去,設遠見者,猶不欲視,況當近之。諸食肉者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皆恐怖,生畏死想,水陸空行有命之類,悉舍之走,咸言此人是我等怨。」——《大般涅槃經·四相品·斷肉食章》

「若比丘尼啖蒜者波逸提。比丘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為犯;不犯者,或有如是病,以餅里裹蒜食,若余葯所不治,唯須服蒜差,聽服,若塗瘡不犯。」——《四分律·比丘尼戒單墮第七十條》

「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荅蔥、慈蔥、蘭蔥、興渠,是五種,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輕垢罪。」——《梵網經》

凈空說:「從衛生條件上講,現在的病毒太多了,如果佛在現代的話,也會鼓勵大家吃蒜。幾十年前我的一個同修吃了幾個月的蒜,病就不藥而癒了。」

評說:且看佛說:「阿難。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蔥,蒜,韭,薤,興蕖)。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毀禁戒,贊淫怒痴。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 ——《楞嚴經·卷八》,由經文可知,凈空這個魔王欽差唆使佛弟子吃蒜,是想讓其發淫增恚,善神遠離,常與鬼住,為魔王眷屬,墮無間地獄。

凈空說:「因此少量的大蒜,我決定不反對。譬如一個星期吃一次,吃個幾片,為什麼?作為預防。預防疾病,這是可以的。當然這種大蒜生吃是很難吃的,我們吃不習慣,非常難吃。當葯吃,這吃了舒服嗎?好吃嗎?絕對不好吃。所以這些統統都叫開緣,我們一定要知道,不要死在戒條之下,一定要通達佛制定這個戒律真正的意義。」——《三皈五戒》1988/5/22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評說:凈空壞亂佛陀正法的奇談怪論疊出,實際上不難鑒別,這不,吃大蒜不是佛制戒律不許可,而是「我決定不反對」,這不是以教主身份自居是什麼?好象信眾不是皈依於佛,而是皈依於他;不是皈依於佛法、而是皈依於他自創的魔教。只要他說了「作為預防。預防疾病,」等之類的話,信眾就可以放心大膽地「開緣」,就蒜可吃,酒可渴,魚肉也可盛來飽口福,只要控制好次數和份量就行。沒有開緣之緣也可隨時開緣,把佛制戒律變異歪行,這就是凈空的「不要死在戒條之下」的真實意義!

且看佛說:「(蒜)服己,七日不得卧僧床褥,上僧廁,入僧浴室、溫室、講室、食屋、受僧次請,乃至說法布薩,一切不得住;不應繞塔,若塔在露地者,得下風遙禮,至八日澡浴,浣衣,熏已得入眾。」——《僧祗律》。

《涅槃經》云:「魔說經律從而信者,當知是輩為隨魔教。」可惜的是凈空的信徒們見邪不識邪,入魔不知魔,可嘆,可悲!

凈空說:「佛為什麼要把酒列入重戒?酒醉了亂性,就會做錯事;如果酒喝了不醉,不會出事情。往年李炳南老居士跟我們講《禮記》,《禮記》早期註解的人是鄭康成(鄭玄)。鄭玄的酒量好,古人常講『三百杯』,這個典故是從他而來的。他求學結業了,要離開老師,老師跟同學為他送行,每個人敬他一杯酒,他連喝了三百杯,連小小的禮節都不失。所以,李老師講,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鄭康成這種酒量,就沒有『不飲酒』這一條戒了。因此,一定要曉得佛講經的用意何在?佛制戒律的制意何在?然後才懂得如何持戒。而且每一條戒都有開遮持犯,都不是死呆板的,什麼狀況之下應如何做法,都是活活潑潑的。」——《學佛問答786問·401-500問》新加坡佛教居士林21-90-27

評說:先看佛在《大寶積經》上的開示:「大悲現神變,廣為諸眾生。於酒放逸者,示以無邊過。」,「復有五法能為障礙,謂殺生不與取欲邪行妄語飲酒。」再看印光大師在《復龐契貞書》上的開示:「世間善人,尚不飲酒食肉。況為佛弟子,要教化眾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則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飲酒食肉不可學。」凈空用一個凡夫酒徒的事例來揣測「佛講經的用意何在?佛制戒律的制意何在?」,來要求佛教「活活潑潑」,用邪見意識應用戒律的「開遮持犯」。凈空如此背佛違祖,壞佛制律,非佛教法師。凈空借佛教而揚名聲,竊僧位而布邪說,實乃「凈空教」邪教之教主!

凈空說:「也有敬酒,我只喝一杯,所以很多人說凈空法師破戒了。這是開緣,你要曉得有多少人因此而接受佛法,而且我沒有叫他們準備酒給我喝……喝酒要守住原則,不能亂性,不能喝醉,譬如我喝酒有一斤的酒量,我只喝四兩,決不會醉,所以佛有開緣。」——《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57

評說:別人能否接受佛法,是在凈空喝不喝一杯嗎?分明破戒,還要自圓其說。凈空看看真正的佛弟子是怎麼持戒的,「阿難。難提波羅陶師離酒.斷酒。彼於飲酒凈除其心。」——《中阿含王相應品鞞婆陵耆經第六》

戒酒就是一滴不喝,不在喝多喝少,醉與不醉。佛在《毗奈耶經》上說:「草尖露珠許酒亦切莫飲,倘若飲用,則彼非我聲聞,我非彼本師也。」而凈空的喝酒原則與佛的戒酒原則背道而馳:「也有敬酒,我只喝一杯,」、「譬如我喝酒有一斤的酒量,我只喝四兩。」

我們從《楞嚴經·卷八》中的一段經文「云何正性,阿難,如是眾生入三摩地,要先嚴持清凈戒律,永斷淫心,不餐酒肉。」可知,佛教導弟子們滴酒不沾,是要弟子們嚴持清凈戒律以正性,不要障礙入三摩地,這遠遠超出了「不能亂性,不能喝醉。」這一老婆勸老公的低級範疇的。

凈空說:「這五葷菜(大蒜、小蒜、蔥、韭菜、興蕖)吃了,會使生理起反應。生吃容易動肝火;熟吃容易產生賀爾蒙,引起性衝動,妨礙清凈心,妨礙修定。不食的道理就在此。但是要吃到相當的分量,才會起作用。如果家裡燒菜,作為香料來配菜,起不了作用。就跟酒一樣,酒要喝醉了才起作用,要是喝一點點不醉的話,不起作用。所以,我們懂得佛制定戒條的真正用意,就知道如何受持,如何做。」——一九九五年八月於達拉斯僑教中心講述之學佛答問

評說:且看佛說:「大慧菩薩問,酒肉蔥韭蒜,佛言是不凈,一切不聽食。羅剎等食啖,非聖所食味,食者聖呵責,及惡名流布。願佛分別說,食不食罪福。大慧汝諦聽,我說食中過:酒肉蔥韭蒜,是障聖道分。」——《楞伽經·卷第四》,「一切肉與蔥,及諸韭蒜等,種种放逸酒,修行常遠離。飲食生放逸,放逸生邪覺,從覺生貪慾,貪令心迷醉。迷醉長愛欲,生死不解脫。酒肉蔥韭蒜,悉為障聖道,及違聖表相,是故不應食。」——《楞伽經》

推薦閱讀:

怎樣理解「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
佛教正念和冥想
為什麼那麼多居士會認為念經燒香拜佛會使自己成佛?

TAG:佛教 | 凈空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