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澄:因為畏難而行動崩潰,怎麼辦?

1

目標管理,分為五個階段:期待澄清、目標制定、目標分解、目標調整、目標達成。前三個階段基本上不是問題,打從我開始搞目標管理開始,就聽到無數的「計劃控遇上拖延症」,很多人可以把計劃做得非常精細(這就是前三階段),但是一遇到困難就會卡住、甚至放棄。

在所有拖延症的患者中,有一類人擁有一定自我覺察能力,他們會發現自己總是遇到類似的問題:在目標推進過程中,自己總是遇到困難,遇到困難就想逃避去做其他事情,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呢?在最近兩期目標達成術(初級)的活動中,有將近3成學員出現這個問題。

解決方法非常簡單,一句話就夠了,我放在文章最後告訴你。但是,我想通過本文,來幫你分析一下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解決方案背後的原理是什麼。

2

通常來說,遇到事情被困住,一定是因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不足以徹底Hold住事項,否則怎麼能被困住呢?

看看上圖,因為我們的能力和做成某事之間存在一個真實的能力/資源差距,這是一個人被困住的前提。我們把這個能力/資源差距稱之為挑戰。

但是,有「能力差」不代表一定會被困住,當出現「挑戰」和「能力」的時候,很自然會想到心流模型:

當挑戰略高於能力的時候,會進入到心流通道,整個人會感覺到時間飛快、創造力極高。但是如果挑戰太高的話,就會感覺到焦慮,並且,整個人的評估機制將出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誤判。

誤判非常有趣,它不僅把自己變成「小人」,還要把某事變成很難的難事,這樣來不斷拉開挑戰的差距。想想看,當我們發現馬上要做的這件事,非常非常難,那隻能站在原地不敢動了,這就是所謂的畏難。

「畏難」是一種誤判,這種誤判會帶來一個結果:站在原地不動,看上去就是行動崩潰。但是由於自己覺得這樣會很內疚,就隨便選了一些其他事情去做,來滿足自己內心的一些小的滿足感。(自律第一要素:推遲滿足感,多練練可以避免自己的行動崩潰)。

3

為什麼人們要把事情想的那麼難,自己想的那麼差,來嚇唬自己呢?其實,這是進化的產物。

在遠古時代,人類沒有什麼優勢,一群人往前走的時候,忽然發現一頭猛獸,精明的人類會站在原地觀察,並且渾身緊張,準備逃跑。那些不太精明的人會一直往前走,然後被吃掉哦!經過自然選擇,擁有高度敏感度、隨時轉身逃跑的人,都活下來了。所以,在未確定困難之前就把困難適度誇張化,其實是一種生存策略。

所以,當我們遇到一件事的時候,在不確定這件事的難度之前,我們會適當誇張它,當我們輕輕觸碰它的時候,會有兩個可能的行動:一種是這件事很簡單,然後自己很容易搞定,那自己就會衝上去幹掉它,很有成就感。另外一種是剛一嘗試,發現這件事很難,於是激發逃跑的衝動,徹底拉開自己和事情之間的差距,然後瘋狂地逃跑掉,不管這件事如何重要,自己也不要去做。

如果我們再深挖原因,其實可以在解剖學中找到原因,那就是原始的本能腦、5000萬年的情緒腦、還有200萬年前發展的功能腦之間的衝突,現代人類不斷發育出理性,但是,功能腦依然不可能在未經訓練前,從情緒腦那裡拿回身體的控制權。

這條在遠古讓人活下來的策略,但是到了今天,卻成了制約自己發展的問題了。就像脂肪、闌尾一樣,已經成為不需要的東西了~

4

這個問題雖然會困擾人,但是它並不難治,尤其是在分析了原理之後,更是容易對症下藥了。

我來給你一套完整的方法,幫你徹底搞定這個問題!來,先做好準備:

  • 拿出一張A4紙對摺後,橫向放;
  • 把要做的事情寫到紙的上方;
  • 在紙的左側寫這件事的困難之處;
  • 在紙的右側寫這件事的容易之處;

好了,用列表的方式,把你內心覺得事情困難和簡單的部分全部都寫出來。

之後開始分析真實數據,看看困難的部分,挑戰到底是多大:

  • 給左側的「困難列表」進行打分:覺得難死了,這輩子都解決不掉的就打10分,給那種有點難,但是能激發自己力量的打6分。
  • 如果有6分以下的,就把它刪除了,並放在右側。

寫到這裡,基本上你已經可以有思路了,但是總是會遇到那個10分的,你覺得永遠解決不了的困難(你看,大腦又在自我欺騙,就為換來一些滿足感),我給你一個套路,可以徹底解決,這個套路的步驟是:

  • 首先去百度搜搜,看看是否有解決方案;
  • 如果沒有,就去找身邊的前輩、老師詢問;
  • 大家還不會,就去在行約見專家詢問;
  • 如果真的沒有人會,那你就是開創者,怎麼做都是對的,去搞吧!

好了,所有的問題都能被解決啦。

5

雖然,「畏難」而導致行動力體系崩潰,讓很多人都深受其害,可是,解決起來並沒有那麼複雜,總結來看不過是:

  • 先推遲滿足感,不要讓逃避的動機立刻得到滿足;
  • 把大腦清空,把那些自我嚇唬的東西寫到紙上,把大腦留出來思考;
  • 如果事情太難完全不會就找人問,如果有點思路就分解成小任務;
  • 一邊做有挑戰的,一邊做容易的,更容易搞定。

好像,也不過如此了吧。開篇的時候,我說,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就一句話:如果畏難,那就選個簡單的。我們總是容易高估自己的水平,在做事的時候就會碰壁,一遇到挫折,就會瞬間高估困難的挑戰,然後把自己嚇得什麼都不敢動,多內耗啊,遠不如選個能力圈內的事情,然後持續地做下去!

最後,我還是想送出我的Slogan:慢慢來,持續做,成長,從易開始。這不就是徹底解決畏難問題的法寶嘛!

我的好朋友蒔光,從北京郵寄來一個360機器人,是送給Doubling的,我裝好了之後,Doubling特別喜歡,小屁股扭扭地跟著跳舞。我覺得這個機器人至少陪Doubling到六歲,特別高級!

蒔光在箱子里寄了一封信給我,更是認可了我和我所做的一切,我會一直把俱樂部做下去的!更希望讓蒔光叔叔早點把Doubling抱起來啊!


推薦閱讀:

正念法:一個簡單有效的個人發展小技巧
致永遠不會停止的
永澄:打通的喜悅!我的自我管理系統升級簡史

TAG:目標管理 | 個人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