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018 「我好像,對另一半越來越失望了」|愛情中理想化的幻滅

被認證小黃標蓋住的一句話簡介:武大心理學學士,賓大教育學碩士/留美的心理諮詢師,提供遠程諮詢服務/了解詳情和預約可私信或公眾號(ID: yuhuixinli2017)

?

把另一半想得很完美,結果戀愛越談越失望,懊悔「我當初怎麼會跟TA在一起」,已經變成感情中一種常見的心態。

朋友Q說:「女生嘛,一開始都認為男朋友特別好,是自己的白馬王子。後來發現他越來越多的缺點,就特別失望,總忍不住跟他吵架。」她笑著補充一句:「我剛開始也這樣,現在降低了期待愛咋咋地,反而感覺好多了。」就像Q說的那樣,親密關係中很多的衝突,其實是過度理想化另一半引發的。還沒有進入一段感情時,我們還能理解沒有人是完美的,自己應該去體諒對方的缺點。

但是陷入熱戀的狀態,感覺「這就是我命中注定的那個人」時,我們潛意識裡會將對方不斷美化:「他要將我擺在第一位」「我說的每句話他都懂」「他會無微不至地照顧我」。所以男朋友忙著應酬冷落自己,或者一句話要跟他解釋半天,我們會變得特別暴躁和具有攻擊性:原來,你根本不是我期待的樣子。

?

為什麼我們總會把戀人理想化,然後讓自己一次次地失望?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完美主義傾向,無法接受有缺陷的對象。很多人對於不足是沒有耐受力的。他們對待戀人缺乏整合的態度,是一種非黑即白,全好或者全壞的狀態:要不,你就是我心中的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滿足我所有的幻想;要不,你就是十惡不赦的壞傢伙,根本不是我等待的那個人。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就像愛憎分明的孩子,習慣把人簡單地劃分為「好」跟「壞」兩類。好人一切都完美,壞人連呼吸都是錯的。

而具體到親密關係中,這種定基調的思維模式仍然存在。在你儂我儂的時候,我們會將另一半定性為「靈魂伴侶」,放大他美好的部分,刻意去縮小甚至忽略糟糕的地方,迎合自己對於「完美」想像的需要。而當分歧越來越多,不滿累計到一定程度時,負面的感受會佔據主導地位。我們會覺得這不合適那不合適,他是糟糕透頂的戀人,再也找不回當初那種心動的感覺。缺乏統合的能力,沒辦法接受「一個人既有優點又有缺點」的現實,我們會不斷經歷從理想化到幻滅這種大起大落的過程

經歷理想化的幻滅,是因為生活在自己構建的美好想像里,沒有真實地去接觸對方。曾經有一種說法,叫「愛上愛情」。他們喜歡的是戀愛的感覺,是幻想中那個完美的TA,沒有真正去了解自己現實世界中的伴侶。曾有來訪者告訴我:她想找一個強大,能夠永遠保護她的男人。一旦發現對方的脆弱,內心就有想分手的衝動。她苦笑說:「早知道他那麼菜,我才不會浪費自己的時間。」

這樣的人,其實在跟理想中的對象談戀愛。現實中的人只是想像的載體,寄託她心裡對另一半美好的期待。所以一開始,現實伴侶符合某幾項標準,又尚未展現出種種缺陷,我們會忍不住感慨:「終於找到了對的人」,把對理想戀人的感情都傾注在TA身上。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理想和現實間巨大的落差暴露出來,我們無可避免地產生幻滅和挫敗感:「這段感情,根本就是個錯誤」。當初有多喜歡現在就有多厭惡,跟另一半爆發激烈的爭吵。

把戀人美化,也出於補償早年缺失的心理。在很多女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親的角色是缺失,或者情感濃度較低的。在談到原生家庭時,一些女性來訪者會說:「我爸從小就不管我,總是去應酬或者出差,跟他的交流非常少。」或者「他基本上都板著臉很嚴肅,從來不會說溫暖、窩心的話。」沒有跟父親良好的互動,也就減少內化力量感、安全感,鍛煉與異性建立親密關係的機會,以及缺失性心理發展階段投注能量的對象,就像缺了一個角的圓。

但是每個人都有自我完善的內在驅動力。如果預期在家庭方面很難獲得滿足,他們會把目光投向外界,在其他人身上填補內心的空洞。找回自己缺失那一角的方法,很有可能是把戀人理想化,從他身上獲取父親般關愛和包容的感覺,滿足內心那個小女孩對親情的渴望。但夾雜著父愛訴求的親密關係,對於另一半來說可能過於沉重。他們可能會抱怨:「別那麼黏人,請獨立一些好嗎」,把我們寄托在他身上的信任和依賴親手打碎,感情再也回不到從前。

?

在親密關係中過度理想化對方,我們該如何自我調整呢?

很關鍵的一點,是發展出整合的能力,接納一個人身上優點和缺點並存的現實,避免簡單的二分法。對戀人進行評價時,我們可以把分數設置在六十分,管理好對TA的期待。這樣自己會保持一個清醒的認識:「他好,但是沒有一百分的契合度」,不會把熱戀期的表現當做日常,用過高的期待去要求對方。

有人會說:「我就是要等那個完全對的人,有瑕疵的感情不能接受。」這樣當然也是可以的。只不過除了時間成本,設置點(set point)定得如此之高,也會給雙方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戀人會變得小心翼翼,總擔心哪裡做得不好惹我們生氣。就算對方的表現非常好,自己也很難好好享受這段親密關係:「如果這些都是暫時的,以後發現他不適合我怎麼辦?」內心對感情的續航能力充滿顧慮。而給戀人的缺點留一定的空間,兩個人的相處也會更輕鬆舒適。

同時要將理想和現實分隔開來,看清並以戀人現實中的狀態為準,避免把自己的期待強加在他身上。從「他是我的真命天子」到「我們根本不合適」,中間所隔著的,可能就是理想和現實不一致帶來的心理落差。要避免這一點,自己要轉變「我認為他是什麼什麼樣」的思維模式,用「他實際是什麼什麼樣」的狀態跟對方相處。看清手上有十塊錢,不期待它能當一百塊去使用,內心的幻滅感也會大大減少

調整過度理想化的狀態,也要理清自己對親密關係的期待,選擇給對方更多的理解,或者引導他補上我們內心缺失的一角。我們可以問自己:「我對他失望,究竟是他作為戀人不夠好,還是沒滿足我在原生家庭中的遺憾導致呢?」如果是後者,那他基本盡到了戀人的責任,就像在親密關係這場考試里,拿到了應該得到的分數,剩下的大題沒解出來也可以理解。

要是過不去心中的那個坎,需要他給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也需要遵循人際關係中的黃金規則:自己希望被如何對待,就用這樣的方式跟對方相處。如果自己期待得到戀人全然的愛和接納,那也需要先給對象提供足夠的情緒價值:在他脆弱時溫柔地照顧他的情緒,犯了錯誤也嘗試理解而不是攻擊對方,儘力幫助戀人撫平早年受到的創傷……慢慢感動和引導另一半,給他租借自我功能,填補我們內心缺口的驅動力。

原文首發於個人公號 : 宇輝心理 (yuhuixinli2017)。關注實操和自我成長,傾聽陪伴你的諮詢師,歡迎關注。

——————————————————————————————————

遠程心理諮詢請私信或公眾號了解和預約,

經授權發布的案例可見:(個案記錄1)自愈力:在苦難中燦爛的向日葵女孩 - 知乎專欄。

——————————————————————————————————

我和堆糖網合作的戀愛情緒管理課(視頻形式加線上互動):堆糖Class


推薦閱讀:

心理學如何用MATLAB生成適合屏幕的刺激
你真的會花錢么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可能是污衊,健身舉鐵能讓人更聰明
命運?
童年弗洛伊德(下)|弗洛伊德傳連載之五

TAG:心理學 | 親密關係 | 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