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以舍為得為樂 出家人以得而無所得

在家居士以舍為得為樂,出家人以得而無所得,無所得即真得。

在家居士和出家人的修行的方式方法不一樣。在家居士是生活在一切有之中,所以要以放下,以舍為得,以舍為快樂,以舍為吉祥如意。千萬不能在修行過程之中,再有一念的貪心,只是一直地舍下去。捨得捨得,把自己的一切所有一天一天地減少,把自己的執著煩惱,一天一天地減輕。只能減少、放下、舍,決定不能心中再有一念的貪心冒出來。這就是在家居士修行佛道的最最基本原則。能按照捨得、徹底放下的原則修行的菩薩,即能很快地契入解脫道。解脫佛道就是減法,世間法即是加法。

一位真正把身心世界,自己所有的一切名利情、錢財物徹底放下的菩薩,才會有資格做一個真正的出家人,才有資格接受十方的供養,才有資格達到真正地安詳、自在、解脫。出家人在接受供養時,總得即心不掛礙,是無所得,在無所得之空性,也就是空身、空心、空我、空一切執著的清凈心,自己所得到的一切供養,心中沒有一點歡喜,更沒有一點貪心。這就是得而無所得,有而無所有,做而無所做,動心而動無我的心。動念沒有一點自我的心念,這就是無住生心,又叫稱性妙用。這是出家人必須要落實做到的。在家居士整個的修行過程,要落實全舍全放,是運用的減法。出家人在接受供養時,不能動一念的私利心,用平常心接受供養,而是得而無得。

推薦閱讀:

宗旨歌
從靈知性說是沒有次第 從事相作用來說是要有次第的過程
無法歌
深度知識追蹤在智能教育中的應用
不著相是名真開悟 真得法 真度眾生

TAG:智慧教育 | 解脫道 | 佛道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