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比我們想像的都更加漫長一點」 | 大象席地而坐

製片人在首映時說了這句話,「這可能是這屆柏林電影節上映時間最長的電影了(其實最長的是主競賽單元的一部菲律賓電影Season of the Devil,234分鐘,本片第二230分鐘,還有一部兩千多分鐘的實驗片不在討論範圍)。生活比我們想像的都要漫長一點,感謝你們的時間。」 本文長度近9000字,第一部分序言500字,第二部分情節描述與評註5000字,第三部分整體感受3500字。可擇需閱讀,感謝您的時間。

德國時間,2018年2月16日晚接近午夜。

經歷了接近四個小時的觀影,問答環節,有三位都提到了片長問題。

第一位英文提問的朋友問,230分鐘的片長並不常見,在中國放映時也會是這個長度嗎?製片人說,會,一刀不剪。

第二位中文提問的朋友問,我很喜歡結尾和片中的一些情緒高潮,但感覺高潮離結尾遠了點(推測潛台詞是因為片子比較長),能稍微闡釋一下嗎?製片人說,這是這個電影的特別之處。

第三位英文提問的朋友問得非常直白,感覺電影比較悲觀,這樣的電影在中國會公映嗎(推測潛台詞是感覺中國需要放映一些歡天喜地的片子?)製片人說,會公映,而且中國現在也是有文藝院線的。更重要的是,其實這部電影終歸到底是關於希望的。

I 序言

於我而言,《大象席地而坐》擁有獨樹一幟的美感。

就觀影體驗來說,230分鐘並不算長,因為很明顯能看出,每一個鏡頭導演都精心設計過。

它把生活最醜陋,最骯髒,最荒謬,最不可理喻卻又不得不接受的無力感,完完整整殘忍地鋪開來給你看——對,這他媽就是你的生活!你就活在垃圾場!你身邊的人冷酷自私卑鄙,你自己也好不到哪裡去!但在某些對話或是行為的瞬間,又感覺有一些光從背後照過來,好像世界突然沒有那麼冷了,儘管仍然冰封,但好像還有一個奔頭,它是片中所說的「無法解釋的自然應該做的事」或者是標題里滿洲里那隻席地而坐的大象。

II 情節描述

特別提醒:

  1. 由於電影篇幅比較長,我將四小時電影非常粗糙的分為三個部分,並且將第二部分分為八個主要情節,這個部分除了情節描述外,還有一些我個人的評註(斜體字),本意一是便於我個人記憶,二是用於給看過電影的朋友交流,還有特別特別著急想看電影了解劇情的朋友閱讀。
  2. 因為全是劇透,請萬萬謹慎閱讀,看過的朋友如果想看評論,請直接拉第三部分。
  3. 肯定有些記憶偏差,如有錯誤歡迎評論區提,謝謝。

1. 第一橋段:

原文是篇同名短篇小說,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來讀一讀。

電影保留了原文中的主線,把台灣變成了河北。

「我」即電影中的於成,睡了好哥們的老婆。好哥們回家換鞋,看到了我,於是從高樓上跳了下去。我是這位哥們唯一的好朋友,我知道這哥們跳樓和我沒什麼關係,因為原來他和他老婆的關係就不好。我從這位哥們的嘴裡知道了一隻席地而坐的大象的故事——

「滿洲里(小說里是花蓮)有一隻大象,他媽的就坐在那,有人捅它或者喂它東西,它也不動。」

最大的變化是於成的身份,原來他就是個混吃等死的搞搞編劇「策劃」的;電影里,他是個「有身份」的人。電影開頭,是一組看似不相關的四位人物剪輯,配音是於成說大象的故事,於成(章宇飾)在窗邊邊抽煙邊講,講到大象一詞,鏡頭切到一隻小狗,從下往上,拍到了一位坐在陽台床上的老人(李從喜飾),緊接著,切到一個正在用膠布纏棍子的高中男生(韋布-彭昱暢飾)。兩次剪輯中間以近景雪地鏡頭為穿插。

韋布的爸爸咒罵兒子把家裡弄的臭氣熏天,韋布說是因為樓下在燒垃圾,廚房窗戶沒關。媽媽問韋布把超市卡放在哪裡了,韋布說原來放在了柜子上,後來不知道。爸爸又罵了幾句難聽的,說兒子拿錢就知道去上網。鏡頭從韋布的臉推到原先虛焦的爸爸身上,逐漸移到他的瘸著的腿,隨後推到地上的幾顆藥丸。緊接這個樓下燒垃圾的場景,回到一開始的於成。樓下傳來聲響,「你別在這裡燒垃圾!」,小區保安的聲音。「這是這個小區的垃圾,我不在這裡燒在哪裡燒?」另一個人答道。於成附和了這個燒垃圾的人,引起和保安的罵戰。之後就是跳樓的完整敘事。隨後,一輛大巴的模糊帶水的前擋風玻璃上顯示出片名《大象席地而坐》六字。淅淅瀝瀝的水聲傳來,是一個女孩(王玉雯飾)在掛滿內衣狹小的廁所內拖地。四位主要角色至此全部出場。

兩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

第一,在第一橋段,觀眾並不知道這些人叫什麼名字,彼此什麼關係,甚至在觀影的前三分之一,他們的名字都是從和他們不在場的旁人間彼此的對話中引出來的。在開頭各自的場景中,他們的境況看上去都很尷尬,甚至很魔幻(一位目睹好哥們因自己做小三跳樓;一位被父親罵得死去活來;一位擁有自己的房子卻被兒女趕到敬老院;一位被媽媽辱罵奚落不要懷孕),父母沒有父母的樣子,兒女不成體統,朋友也是說說而已。

第二,對於「不重要」的人和背景,本片從開頭一以貫之的大量虛焦,即便有些配角在說話,觀眾也只能看到一片模糊和主演的表情。直觀上來說,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孤獨感。

2. 第二橋段

在第二橋段,四位角色的故事漸漸展開,彼此也有了非常密切的交集。故事的細節非常多,以韋布為主線,簡而言之可概括為以下八個主要場景(前方高能劇透):

  • 1. 緣起:韋布的一個李姓朋友(對不起,記不住全名了)被學校小霸王于帥「欺負」,「誣陷」其偷了手機,韋布幫朋友說話,十分硬氣的表示自己的朋友不會偷東西。在難以分辨的推搡中,于帥跌下樓梯生死不明。韋布逃走,囊中羞澀,回家找錢錢不見了,又被爸爸罵了一頓。想把自己的球杆當給撞球館,前台表示自己做不了主,韋布帶著球杆逃亡。
  • 2. 韋布和爺爺:韋布逃亡路上遇見樓下的爺爺在扔一個袋子,袋子里裝的是自己早上被不明大狗咬死的小狗。爺爺之前根據尋狗啟示找到狗主人,這對夫婦不僅拒賠,而且說大狗就是老爺爺弄死的,揚言要找他麻煩。韋布說要把球杆給爺爺做抵押借點錢,爺爺不給,韋布和狗主人放狠話,要把他的車從頭到尾劃一遍。狗主人覺得匪夷所思,嘴上說你有本事劃車,腿上狠狠地踢倒韋布三次。爺爺後來鬆了口,給了韋布錢,拿了韋布執意要塞給他的撞球杆。
  • 3. 爺爺和於成:爺爺回家,在家邊路邊攤上吃面,吃面的時候撞球杆被人踢倒了。爺爺進樓棟,聽到一陣混亂的搶砸聲,上樓時被三個人攔下來(觀眾這時才知道,同學們口中很厲害的于帥的哥哥,其實就是於成,當地有名的混混大哥),於成發現老爺子拿著撞球杆,讓手下人看著他,自己跑火車站看前女友去了。老爺子的外孫女下樓找他,兒子看見這個圍堵場景,慌忙把女兒抱上了樓。爺爺用撞球杆把兩個小混混打了一頓。
  • 4. 韋布和黃玲:韋布把女朋友黃玲約到猴子園見面。黃玲問他于帥是他推下去的嗎?韋布說,不是。黃玲問,那你為什麼逃走?韋布說,你不懂。韋布問黃玲願不願意和自己一起去滿洲里看大象。黃玲說不願意,「笑」著問他他會什麼能在滿洲里定居,表示他就會個踢鍵子。(這邊的鏡頭角度一直是,黃玲站著,上面是落日的光,韋布靠在猴子籠上坐著,仰拍)韋布說我就會個踢鍵子。黃玲表示能把一個技術練成拿獎已經很不容易了。韋布說,只要你把大量無意義的時間花在這世上任何無意義的事上都能做到。為什麼選踢鍵子,因為踢鍵子讓自己感覺沒有那麼得糟糕。黃玲並不願意一起離開,走了。
  • 5-1. 韋布和於成:韋布在一個站牌後,前面是於成。韋布就一直盯著前方的一個地方看,於成走了過來,問那是你女朋友嗎?韋布否認。於成說,我是于帥的哥哥,問韋布認不認識于帥,韋布說不熟只聽過。於成說,那是你們的教導主任,你應該上去打他。(觀眾此時並不知道前方發生了什麼,鏡頭上只有兩個人的側臉)韋布說,那是副教導主任。於成笑道,那正的就敢打?韋布沒吭聲,從包里掏出一張紙,寫了三個字——「你完了!(You』re screwed!沒看清中文,合著英文字幕猜的)跑過去,貼在了店窗戶上。(觀眾會以為,這個完了是對教導主任說的)
  • 5-2. 黃玲和教導主任:(結束上一橋段,鏡頭立刻翻過來,告訴觀眾韋布在看什麼)咖啡店裡,黃玲和教導主任在聊天。教導主任給姑娘買了蛋糕(此處和開頭媽媽買給女兒被她自己醉酒踩爛卻以為是女兒弄的的蛋糕相呼應。嘴裡都是甜的,心裡感覺有相似也有不同:都有苦澀,在家裡吃是置氣,在咖啡店裡吃可能會有些放鬆,但也難過)教導主任跟姑娘說,人生在什麼地方都沒什麼不同,都很沒有意義,不要想那麼多。女生問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別人都是怎麼看我們的行為的呢?教導主任沒懂,問她什麼意思。女生說,我覺得韋布把于帥推下樓,他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教導主任說,可不是嘛!他怎麼可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窗戶外突然貼了張紙,女生沖了出去,茫然的四處張望找人,接著撕下紙來,讀了上面的字。(鏡頭給了一些背部鏡頭,但在整個電影的背部鏡頭中並不算長,緊接著切女生的面部特寫,驚訝猶疑又有些許的驚恐。觀眾這個時候才會明白,那句你完了,其實不僅僅是說給教導主任聽的,這應該不是韋布的本意,但他的行為,乃至其他同學的行為,都讓黃玲成為了受害者)。
  • 6. 黃玲和媽媽:黃玲和教導主任回到他乾淨整潔的家中,突然被同學通知群里有了自己和教導主任一起唱卡拉OK的視頻。教導主任知道後,大聲責備黃玲,說都是因為她,自己轉不到好的學校去了!黃玲回家,聽媽媽絮絮叨叨說了自己和想揩自己油的客戶的故事,說有件事要和媽媽說。交代完事情原委,媽媽只問了一句話「你和他睡了嗎?」黃玲盯著媽媽看了很久,問「為什麼?」(這個為什麼有兩個意思:第一是,為什麼你們第一反應都是這個問題。第二,為什麼你是我媽你能這麼說話)媽媽說,「什麼為什麼?」又重複了一遍,「你和他睡了嗎?」黃玲崩潰,大聲指責媽媽是她見過的這個世界上最自私最卑鄙的人,並說喜歡教導主任家裡的乾淨整潔。媽媽問她,有本事為什麼不去找個小時工打掃衛生,自己明明一事無成,卻把責任推到媽媽身上。世界上最自私最卑鄙的人現在在千里之外(暗指拋棄他們缺位的父親)。之後是超過任何正常家庭語言過激程度的激烈爭吵,黃玲摔門背靠著自己房間的門。此時,教導主任的老婆找上門來,媽媽攔著,說什麼事沖自己來,女兒不在家。黃玲從窗戶上跳了出去(背影,整理頭髮和外套),走過大門口聽到媽媽和教導主任老婆的對話,媽媽說,「為什麼你要把事情弄得這麼尷尬呢?」原配說,「我才是你們當中最尷尬的那一個。」黃玲拿起早上準備打不明大狗(這個大狗就是咬傷爺爺家小狗的那個)的棍子,進家門,敲了教導主任和她老婆的腦袋。(鏡頭轉到媽媽,她沒有一絲一毫的驚嚇,反而有種冷漠和無可奈何。)黃玲走出大門(正面),路過一個宣傳板,看到了滿洲里大象馬戲團的海報。
  • 7. 於成和前女友:於成在跳樓發生後立刻約了前女友,表示在出門躲事之前想和她見一面。前女友並不想見他,但於成在她應酬的地方等著。前女友表示自己應酬時沒吃飽,於成在小餐館問為什麼拒絕自己,都怪她所以朋友才跳樓。女友說我們不是一路人,和你在一起很不舒服,尤其是你反諷而又沒邏輯的語氣。小餐館突然著火,女店員慌忙逃竄,於成把前女友推了出去,(正當大家以為他也要跑的時候),於成再次沖回了店,推開添亂的男店員,救小店老闆一命。(換下一個橋洞口場景)女友問於成為什麼這麼做?於成說不知道,感覺就是應該這麼做。於成說要帶女友去滿洲里看大象,女友表示讓他不要再糾纏自己。於成質問她想展現出什麼樣的自己,平時都發什麼滑雪、潛泳的照片,裝什麼中產階級?在這種破地方,能有中產階級嗎?之後說自己現在不應該來找前女友,而應該去抓韋布或者去醫院看弟弟。
  • 8. 尾聲與鋪墊:
  • 韋布與於成:韋布去醫院看于帥,偷偷聽見於帥的爸爸媽媽在罵他,說他曾經把弟弟的一個耳朵打得快聾了。於成憤然,說他們老調重彈。韋布聽完對話逃走了。
  • 韋布與李姓朋友:韋布打電話讓李姓朋友幫個忙,沒想到李姓朋友卻帶著自己的父母來了。韋布打了個機靈,把李姓朋友駕到樓道,質問他為什麼背叛自己,說好一個人來的。李姓朋友說,最後你還是得靠父母,韋布說靠父母有用嗎?李姓朋友突然說,其實他真的偷了于帥的手機。韋布一下愣住了;李姓朋友說,因為于帥用手機拍了自己上廁所的視頻,他寧願賠一個新手機,全都怪韋布強出頭,把事情弄完了。自己有槍,啥都不怕。並且表示黃玲的視頻不是自己上傳的。
  • 爺爺和外孫女:爺爺買了滿洲里的票,一張成人一張兒童,打算偷偷帶孫女去原來自己當兵的地方。

3. 第三橋段

預估電影過了三個多小時,來到第三橋段,前文那麼長的鋪墊,都在為大家匯聚在滿洲里做準備。

1. 最後的高潮:

  • 被背叛的韋布異常憤怒,在去火車站的路上撿到一隻毽子,公園大爺讓他還給自己,韋布破口大罵,雙方都聲稱要「弄死對方」(這也是全片出現最多的罵人的話)。路過垃圾場,對著它放聲大喊這個世界太糟糕了。買到假票,要騙子還錢,被騙子打了一頓,拿去了身份證。騙子發現是韋布,把他們的頭兒於成喊過來了。
  • 於成告訴韋布自己不是玩意的弟弟死了,跟他說無論你逃到哪裡都有人能把你弄回來。於成問韋布,「假如你現在在一個高樓,你會怎麼做呢?」(原話記不清了,和開頭朋友跳樓相對照)韋布重複了兩遍,「我還能有什麼辦法呢?」於成聽到這裡笑了出來,(朋友還能有什麼辦法呢?面對硬要工資兩三千每月玩命還債的自己買房的女友,面對被最好也是唯一的朋友出軌,面對毫無希望的未來和完全沒有意義的人生,他只能跳樓),他讓騙子去給韋布買張真票去滿洲里,打電話給朋友的阿姨,說自己其實朋友跳樓時就在現場(於成這時候想明白了,他不想逃了,逃了有什麼意義呢,沒有任何辦法,不如老老實實把真相說出來,心裡痛快)
  • 就在騙子買票時,突然李姓朋友舉槍出現,說自己報警了,讓於成放了韋布,自己掩護(這是一個非常匪夷所思的情節,以至於全場觀眾都和坐在地上的韋布一樣,扶著額頭,無奈)。於成笑著問李姓朋友,你用過這玩意嗎?韋布讓李姓朋友趕緊走。騙子從後面抱住李姓朋友的脖子,李姓朋友掙脫,並朝著於成開了一槍。於成腿部中槍,倒在地上,疼著笑。韋布起身,問李姓朋友是不是想和自己一樣,為什麼要這麼做?李姓朋友說,我得讓他們都怕我。韋布冷笑一下,騙子也跑了,現在他們都怕你了。揚長而去。李姓朋友留下句,這個糟糕的世界,飲彈自盡。

2. 最終的團圓:

  • 韋布、黃玲、爺爺和孫女相聚在火車站,黃玲告訴韋布,火車取消了。到了汽車站,黃玲說要瀋陽轉車再去滿洲里。爺爺表示你們倆自己去吧,「對我而言,這幾十年我都在喂自己糖衣炮彈,以為換一個地方,就有新的生活。其實人生最好的狀態是,你站在這裡,看著遠方,感覺那裡一定比這裡好,而不要過去。」說完帶著孫女轉身走了,韋布追了上去,看著爺爺說,「那就去看看吧」(這又是一個很有趣的反轉,因為前文爺爺的鋪墊會讓人感覺韋布也改變主意回去了)。四人上路,停靠,在某一站,他們踢起了毽子,一道車燈遠遠的射在他們的身上,看不見臉,四處都是黑暗。突然,傳來大象的鳴叫聲。

最後的鏡頭

從前面近四千字的敘述中,不難發現,電影文本相當豐富(我記不清的情節也非常多,基本看了後面忘了前面),前後呼應非常多,可以分析的情節鏡頭數不勝數,時間關係,對其中感觸比較深的幾點談一點非常非常非常膚淺的理解。

III 大象席地而坐

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醒著的時間有十六個小時,電影有四個小時。

四個小時只講述四個人一天的故事,對於電影而言,它足夠漫長了。

然而生活無情,它讓你經歷幾倍幾十倍於此的時間。就像所有的苦難都沒有盡頭,而人活著只是為了受苦一樣。所有的角色,沒有一個人是快樂的,即便在一個環境中是強者,在另一場景中他就得示弱,比如于帥在學校是霸王,在哥哥那裡只是一個沒出息「娘們」;比如於成全縣聞名,但在父母面前,卻只是一個乖乖聽話,忍氣吞聲的兒子。但從另一個角度說,每一個弱者,尤其是這四個主要角色,在某一個瞬間他們都無比堅韌,堅韌到讓你覺得他們天真的可愛。比如揮杆的黃玲,比如為朋友挺身而出又執意要去看大象的韋布,比如和韋布交換撞球杆的爺爺,比如救火的於成,甚至那個傻裡傻氣報警,說著電視劇中台詞「我掩護」的李姓朋友。那些「感覺在那個時候就應該那麼做的自發動作」似乎還在彰顯這這片垃圾場上偶爾閃爍的東西,但閃爍的不見得是金子,它可能只是一張亮晶晶的紙片。發光,但沒意義。

滿洲里那隻席地而坐的大象是什麼呢?它並不是烏托邦,一個擁有一頭一年四季不分晝夜總是坐著的大象的馬戲團算什麼烏托邦。它是一種獵奇,一種對世界的渴望。你看,在遠方還是那麼有趣的東西呢!一種自我欺騙,但即便是欺騙,為什麼不選擇去看一下呢,萬一真的有呢?就像片末,在寂靜的夜晚,寒冷的東北,竟然傳來了大象的叫聲,那麼清脆那麼嘹亮,一聲一聲像是要把人心給穿透。它是希望嗎?它是虛無嗎?它究竟什麼?沒人知道,除非你抵達那片土地。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欣喜或者失望,再前往下一片未知的荒謬。所以,於成聽說韋布要去看大象,就笑著同意了。誰不想從垃圾堆里爬出來呢,連見過那麼大世面的於成也想去看,既然有人還保持著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那就讓他去吧。

我們不過在以不同的形式逃亡,逃亡現實生活的瑣碎,望不到底的苦痛,活著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席地而坐的大象」,好像奔向它,就能暫時忘記自己是誰,投身於一片沒有煩惱只有目的地的汪洋大海。它就在那裡,你會笑著嘲笑自己,在夜晚睡覺前,或者白天看見自己的破屋子清醒時,但是它就在那裡,那隻屬於你的大象。

從更廣闊的意義上來說,社會和媒體也想打造這隻大象,比如片中談到的前女友塑造的中產階級形象。但是這種普世對成功的定義,並不是文本想要推崇的。它太過於虛假了,或者它太有意義了。

四人最後聽到了大象的聲音,這是「成功」嗎?這是「意義」嗎?這算什麼呢?就像片中爺爺問韋布的那句,「你為什麼要去看大象?這對你而言有什麼意義呢?」換成直白的話,這對你有什麼好處呢?去看只大象,如果冷酷一點的說,它什麼也不是,它既無法帶給人名利,也不受人待見。講出這件事,在某些聽者心裡可能權當是一個故事,「這他媽編的吧」。它這麼無意義,為什麼還要做呢?好像做了才可以安寧,就像我在寫這篇文章一樣。

副教導主任在電梯間和黃玲說一個很有名的故事,「一個教授問漁夫,你懂藝術嗎?漁夫說不懂,教授說,那你生命丟失了一半。教授又問,那你懂音樂嗎?漁夫說我不懂,教授說,那你生命又丟失了一半。漁夫反問教授,那你懂游泳嗎?教授說不懂。漁夫說,我們現在在水中央,要是船翻了,你就丟掉了全部的生命。聽罷,教授跳進河中。」副教導主任說這個教授好傻,想那麼多幹嘛!有人會為了沒有現實意義的東西放棄生命,而另一些人永遠都不會明白。

「我們不是一路人。」於成和她前女友,註定不是一路人。

問答環節,主持人問製片,短篇小說和電影有相似處嗎?囿於語言不同,製片人沒多說,只說這是兩個不同的故事。我第一反應是不認同,但是後來細細想來原文的結尾,才感受到了電影和小說的根本不同。

原文最後,作者看到了那頭大象(而不是電影中只聽到了聲音),並且一定要弄明白它為什麼坐著。

「等我貼著它,看到它那條斷了的後退,它看上去至少有五噸重,能坐穩就很厲害了。我幾乎笑了出來,說實話我很想抱著它哭一場,但它用鼻子勾了我一下,力氣真大,然後一腳踩向我的胸口。」

弱者與弱者,一個是生活的弱者,一個是動物園任人欺凌的弱者,本該抱團取暖,而大象卻狠狠地踩了一腳。弱者以為自己能獲得電視劇大團圓般相擁而泣的溫暖,得到的卻只是諷刺、唏噓與傷害。與這樣的結尾相比,電影的結尾實在太溫柔了。就像製片所說,「它是關於希望的」,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那些毫無功利意義的事情,那些藝術那些美,應該能成真吧。

一些其他零散的想法:

1

片中有很多非常有趣的台詞,比如韋布去副教導主任辦公室賠錢,聽教導主任說學校要關了,你們以後一半都沒有未來,要去賣肉串。而自己要被掉到很好的學校,韋布反問,「你怎麼知道你的未來一定是積極的呢?」沒有人知道自己未來什麼樣子,即便如此篤定,也因為並沒有做出什麼出格事情的視頻,毀了前程。做人做事,謹言慎行,人在做天在看。

2

那麼多背影的鏡頭,製片沒有給出讓人理解的解釋,只說是和演員的排練很多(即時間都花在排練上了)。在三分之一的鏡頭裡,你看不到角色的表情(包括片中有一段,韋布回奶奶家,發現奶奶倒在床上。空鏡了三十秒,是從房門外拍的,只能看見奶奶的腿在床上,韋布走到床頭,被開著門左邊的牆擋著。只能聽到鳥叫、人說話的聲音、咳嗽聲和鞭炮聲),你不知道韋布做了什麼(商業片中是絕對不會出現這種鏡頭的),你只能去感受。這些鏡頭,由於不切臉部特寫,所以讓影片更加克制和客觀。背影走路片段往往會配合一段我很喜歡的背景音樂,旋律很單調,但逐漸有更多的音色進入,帶著點荒誕,又有點喜慶(製片說還沒有混好音,我很難想像混好音會是什麼樣子,因為這段主旋律實在太有趣了),層次感就很強,解讀的空間一下就會很大。

3

文中有三個人曾對別人說,都是因為你,所以才有這般嚴重的後果。一個是於成,對前女友說的,因為你拒絕了我,所以我睡了朋友老婆,所以朋友跳樓了。一個是副教導主任,對黃玲說,因為和你的視頻,所以我的前途毀了。一個是李姓朋友,對幫自己的朋友韋布說,因為你插手了,所以事情一塌糊塗。

這三個毫無邏輯的句子,會讓所有人心寒。之前有個美國朋友跟我說,美國人一出事,就喜歡找人負責,一定要找到才罷休。世界各地都一樣。為了消除自身的負罪感,能把所有骯髒的言語往曾經的救命恩人身上潑,所有的情誼,好像都因為這句話斷了。因為這一刻,這個人自我感覺的「無辜」超過了你為他付出過的一切。然而甩掉責任又是那麼的自然,去看看今敏的《妄想代理人》吧,誰沒有在無法躲避的壓力下,把責任往父母,往子女,往愛人,往朋友,往同事,身上拋呢?

副教導主任在視頻在學生群里曝光後氣急敗壞的說,「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這麼邪惡?為什麼好好地走在大街上就有個人冒出來說要搞死你?」就像副教導主任孩童時看著一個經常被欺負的同學拿磚頭砸貓一樣,他沒有上前阻止,相反內心暗爽。上傳者看視頻的心態,估計就和當年他作壁上觀的心態一樣。只不過貓無辜,他有罪。教導主任犯的也不是什麼犯法的大罪,畢竟只是找一個少女聊天,用人生箴言勸諫她回頭是岸及時享樂。然而那些一天一天積累的功利的嘴臉,讓他在曝光這天一無所有。然而黃玲又覺得他真好,比媽媽好,媽媽才是世界上最自私最卑鄙的人,這個世界實在他媽的太複雜了。

你說這個世界戾氣重嗎,重,每個人都因為自己的不開心揚言「搞死」別人。所以那些模糊的背景和臉,都是自我和別人之間畫了的線。這是我的利益,這是我的世界,你不要侵佔,我嫌煩。但是當這些邊界打破,把別人融進來後,好像除了爭鬥和撕扯,偶爾也能有一點點溫暖。

人性的小善小惡就是硬幣的兩面,該怎麼辦呢?

我不知道。

4

「人生是個荒原,這是本書里的話,我很感動。」韋布聽到被欺負拖地的小男孩說了這句話。

「你……很感動?」韋布不懂。

「我很感動。」說完,小男孩進了副教導主任的辦公室,和他哈哈大笑起來。

這是一個非常超現實主義的場景。

可能在聽到大象叫的那個夜晚,韋布終於明白了這句話。

人生是個荒原,但我還是穿了過去,找到屬於自己的「席地而坐的大象」。

四位主演的表演都非常好

《大象席地而坐》就像是導演胡波人生的一個註解。

天堂和人間,他們有何區別?

唯願胡波能在天堂獲得屬於自己的寧靜,尋找到如他笑容般燦爛的真善美。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Jody.L 李九弟(來自豆瓣)

來源:「生活比我們想像的都更加漫長一點」

特別感謝在我沒有更文的這八個月里,還在關注這個專欄的1614個朋友們。

推薦閱讀:

新高春節檔將至:2018年2月定檔影片預測
《壞爸爸》:直擊中國家庭現實問題的合家歡電影
2j的2016年私人觀影Top10
落幕:八一電影製片廠裁撤,65年傳奇落幕

TAG:電影推薦 | 柏林電影節 | 中國電影 | 電影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