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Peter Doig的作品?屬於哪種流派?

被Peter Doig 的顏色和場景所吸引,有時候覺得是在用抽象的手法在寫實,想知道如何評價他的作品以及所屬流派,是抽象派還是寫實派?雖然我覺得藝術派別間無需有太明顯的分割,但因為作業需要一個確切的方向,所以來提問啦~


當我們說一幅作品很有「品質」的時候,一般是說藝術家在創作選擇中對事物極端的深入探究。比如我們說有些作品有繪畫性,對材料很敏感,有情緒,有感情,或者說其中有儀式感;有些則是則努力的刻畫出空洞、浮華、的複製的、機械的東西,但我們還是會說它很有「品質」,因為這是一種抉擇,並且他做的很好。

「高品質」畫面的一個表現就是,每發現一個細節都會看到比第一眼看到它時更多的東西——即便你認為很熟悉它,不論看過幾次。我們看到一副畫,被它打動,或被它驚動,然後我們會仔細觀察它到底展現了什麼,藝術家是誰,他還有哪些作品。

Peter Doig 的畫就是這樣的,他的畫讓人感到幸福。與他風格相近的有 Daniel Richter ,同樣擁有很高的品質,但傳達出的情緒卻截然不同。

最著名的 White Creep 系列受肖恩·S·坎寧漢 [Sean Cunningham] 於 1980 年拍攝的恐怖電影《十三號星期五》[Friday the 13th] 直接影響。

我一看到那個場面立刻就回到了庫房【當時被 Doig 用作畫室】,當天晚上就完成了這幅畫。有意思的是,那是我唯一一個直接參照電影場面所作的畫。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已經成為「正式的」的事件……那個場面是所有電影場面中最不恐怖的一個,而且如果從整個電影中分離出來,那個場面反而像是一個浪漫的夢境。

Friday 13th,1998,Oil on Canvas, 126x206cm

【這確實是全劇最不恐怖的沒錯,但 Doig 你真的看完了嗎?後面緊接著出現了最恐怖的一幕啊!】

100years ago,2001, Oil on Canvas, 200x296cm

他還演繹過勒·柯布西耶居住過的馬塞公寓 [Unite de Habitation] 。

這種無意 / 故意的「失誤」同樣是作品中的一個層次。上世紀 90 年代的聲音藝術中有人喜歡記錄出錯的程序造成的聲音,這種「失誤」增加了事物的真實性又降低了事物的真實性,會造成一種混亂和厭惡。

參考:記憶中存在的風景——尹禎旋

細節

他有很多的攝影素材,裝滿了皮箱,作品背後往往有很多故事。比如 &

Peter Doig 中的建築是被燒過的,多年後他又回到此地。兩種相反場景交錯在畫面中。

但 Doig 的照片後的故事是無法通過圖像直接顯現出來,或者我們說他選擇的圖像沒有符號化,無法索引出直接的內容。比如他曾用過《生活》雜誌中漢斯 [Hans Namuh] 拍攝波洛克的照片,但完成的畫作中沒有酒精中毒的氣息,沒有與波洛克的直接聯繫。

不容置疑,Doig 有著非常出色的畫面控制力,風景中的平行線,細膩的製作痕迹,但這都不是最可貴的。照片的初衷是為了保存人類的記憶,但如今圖像泛濫,照片的局限性逐漸顯露。照片的精確圖像與人的記憶方式是不同的,人的記憶有選擇性,它會忽略平凡,關注細節。而攝影的敘事是無比客觀的,這會導致圖像形成自身的權力,與人的記憶相衝突。

【這樣姿勢讓我想起〈妄想代理人〉里的『聖戰士』】

Peter Doig | No Foreign Lands

Peter Doig - Artists Profile

Luc Tuymans - Artists Profile

Tuymans 的作品與 Doig 不同在於,Tuymans 的畫面很沉重,很可怕,看它們第一眼,就不敢再看第二眼。

之所以提到 Tuymans 是因為他們包括上面提到的 Daniel Richter 除了作品邏輯相似,都與薩奇 [Saatchi] 和他的畫廊有關。

細節 1

細節 2

細節 3

細節 4

參考:英國當代藝術收藏家查爾斯 · 薩奇個案研究——田恆

薩奇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早期有老婆多麗絲的幫助,第一階段收藏的藝術家現在基本都載入了史冊,第二階段收藏大多是自己的選擇,主要以發掘新人為主。現代意義上的流派通常由策展人或者批評家在文章中提出,來泛指一場展覽中的藝術家、某個藝術圈子 / 團體 ( 垃圾箱畫派 ) 某個地區、時期的藝術潮流,比如「德國新表現主義」 [Neo-Expressionism] 或者「新萊比錫學派」[New Leipzig School] 。它們都有明晰的發展脈絡。

「年輕藝術家」不是一個常規意義上的風格流派,而是一個計劃。「歐洲當代繪畫」也不是一個嚴格的流派,只是泛稱,三者風格迥異。像 Martin Kippenberger 這樣非常特殊的藝術家是很難被分類的,即便日後某個大展用了某個術語來形容這一時期的藝術家,或者某類風格的藝術家,Martin Kippenberger 都會與他人產生強大的反差。


推薦閱讀:

人人都知道梵高的向日葵,卻少有人知道莫奈的sunflower
元代漢藏藝術之典範——夏魯寺
Melissa McCracken:你看,我聽到的音樂是這種顏色
上博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特展觀感
答疑解惑:《芝加哥》監獄內擺舞台,到底是要弄哪樣?

TAG:藝術 | 藝術家 | 畫展 | 藝術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