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文:駁(展昭和白玉堂的武功差距:不在一個檔次上)

作者:墨玉遺音 tieba.baidu.com/p/52428

駁此文:展昭和白玉堂的武功差距:不在一個檔次上_仗劍天涯

先從第二點開始,首先在耳錄原文中第三十回提到「。。。劍有大刑,小刑。當初造劍之時,赤堇之山,破而出鉛;若耶之溪,涸而出銅。因天之精神,悉其技巧,造了三個大刑,兩個小刑:第一,我就不記得;二曰純鉤:三曰什麼莫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雖然有了這五個名色,卻不知那個是大刑,那個是小刑。「後面還有原文,就不打上來了。這裡原是展昭比武前和丁二比劍時說的話一直有相關記載」越王允常命歐冶子鑄造了五把寶劍,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又名磐郢、豪曹),四曰魚腸,五曰巨闕。此五劍並稱越五劍。「可知此處有關名劍的部分是與歷史符合的,因此丁二說的話就很有趣了,因為第一正是丁家的湛盧,而湛盧劍被稱為天下第一劍,展昭換劍絕對不虧。當然這只是部分論點,該作者多次提到趁手的兵器很重要,但是舉的例子大多是由輕換重,而只從名字或原文就可以知道湛盧應輕於巨闕,而由重換輕和由輕換重是不同的概念。而從第30回丁兆蕙的言論二爺道:「大哥劍法雖好,惜乎此劍有些押手。弟有一劍,管保合式。」以及展昭「展爺滿心不樂,答道:「此劍比劣兄的輕多了。」可以看出丁二爺認為展昭拿湛盧在舞劍是更有利的。但讓你也可以說這是丁家下給展昭的套,因此不能作為例證。但是據此我們大致上也能推斷出展昭力氣應是大於白五爺,因為展昭一直拿的是重劍,而五爺沖霄樓上拿張華笨刀時是覺得壓手的,(當然你要是說巨闕比那把笨刀輕我也沒辦法)這也是後面會用到的一點。

除此之外,如果硬要說展昭因換劍戰鬥力下降的話,那就有一件很有趣的事了,因為此時寄柬留刀一事只發生了一天,五爺也換了刀,那麼這對五爺的戰鬥力也是有一定影響的,而此時展昭換劍至少過了兩星期,對展昭的影響反而少些。

至於所謂的「仔細」二字(難道你半夜三更看人時不用仔細嗎,那又不是是貓眼。。。)

想到五爺邊揮刀邊看展昭腿的場景我就覺得好笑。。。)還有那段展昭的心理活動(好吧我又無法理解了,打架有心理活動不是很正常嗎?)像該作者舉的關於《射鵰英雄傳》第四十回 華山論劍 的例子,看這一段「眼見黃藥師第二招又到,當下凝神接戰,此時心意已決,任憑二人各用真功夫將自己擊敗,誰快誰慢,由其自決,自己絕無絲毫偏袒。數招一過,黃藥師【大是驚異】:「這傻小子的武功怎麼竟練到了這個地步?【我若是稍有容讓,莫說被他擋到三百招之外,只怕還得輸在他手裡】。」黃藥師這麼大段心裡活動都沒事,展昭想想又有什麼關係(當然該作者這一段是說明「水平有一定差距的兩位高手比武的情形」的)

最後的重頭戲,關於第一點展昭未用正確的執劍姿勢(我思考如何反駁這一點時突然感覺石老好偉大,雖然「寫死」了小白),其實這一點不論耳錄,三五還是該文的作者都多次提到展昭並未對五爺展開攻勢,他並不想傷害到五爺,因此耳錄出現了這麼一段:

「展爺將劍扁著,往上一迎,隨招隨架,用目在星光之下細細看去,見來人穿著一身夜行衣靠,依稀是苗家集見的那人。二人並不言語,惟聽見刀劍之聲,叮噹亂響,一個刪砍劈剁,一刀緊似一刀,一味的驕傲情性;一個招架支持,一劍巧似一劍,盡都是閃展騰挪。尋來的氣昂昂,滿不服「御貓」之號;恭候的笑吟吟,總要全「義鼠」之名。論技藝,巧妙多通,同歸一路;講心思、忠誠刻毒,另有別腸。他二人比拼多時,展爺並不還手;見來人越逼越緊,暗自忖道:「這朋友好不識抬舉,我讓著你也算留了情分,你何得竟敢無禮?難道我真箇怕你不成!」便把手中寶劍一橫,見他刀臨切近,用力在上一削,只聽噌的一聲,那人的刀早已分為兩段「

第一點,在該文中有人提出展昭是隨招隨架的,不一定是一直保持著」扁著「的狀態,而原文作者以展昭一旦以劍鋒相對五爺的鋼刀立馬會斷,但是這又忽略了一點,展昭削的時候是這樣的「【用力】在上一削」,用力一詞很重要,因為第一點論述過展昭力量大於五爺,那麼即使五爺用力劈砍時瞬間作用力也不一定大過展昭這一削,所以展昭是可以動用鋒刃的,當然這有些蒼白。。。

第二點,展昭戰鬥時是這樣的「一個招架支持,一劍巧似一劍,【盡都是閃展騰挪】前面說過展昭換湛盧劍即使其他能力下滑,但是這湛盧使起來也不像巨闕那麼壓手,那麼這就更有利於展昭的」閃展騰挪「,你可以說我這是推斷,但也有几絲合理不是么?還有石老的偉大之處,就算你無視上面兩點,該作者認為用劍的扁平面交戰攻防能力會下滑,其實不然攻擊能力會下滑,但是防守就不一定了,因為劍的扁平面遠比劍的鋒刃寬厚,防守時所能抵禦的範圍更大,(這也更適合展昭此時的目的)但是如同作者所說這會讓持劍者不適應,因為劍的寬厚面所面對的阻力會更大,揮動起來更吃力,但是這對展昭沒影響啊,因為此時他拿的是湛盧,而展昭已經有過使用巨闕的習慣,對於如此用劍有了「先天」優勢(石老如果在第31回就想到這一點的話真心佩服)至於該作者的人劍協調論(我很想吐槽果然是金庸看多代入現實了,而三五的武俠關於武功部分還是偏現實的)展昭此時使用湛盧已有至少兩個星期,遠比五爺早上換刀的影響要小。。。

還有第三點,五爺此時的刀勢是「越逼越緊」的,也即是說五爺的進攻不能判斷為全力的。。。

附: 該文作者認為五爺從一開始就抱著爭勝的目的去的,且是從標題【爭鋒】看出的,但是在三國志一書中,有關諸葛亮隆中對一段有這麼一段文字「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此處爭鋒是較量的意思,所以五爺未出全力也有了另一個證據(私以為這比現代翻譯可信一些,當然三五時期文言文已經很逼近如今的白話文了)而且該作者認為五爺即使知道「再者南俠稱貓之號,原不是他出於本心,乃是聖上所賜。」仍以一種辱的態度去對展昭,但是我認為五爺在知道這一點後這種反應是正常的,因為此時他已經改變了一開始要和展昭較量的想法,既是意中朋友,又何必傷他呢。而展昭一開始就有禮的行為我也並不認同,因為鬧東京一事本就是展昭理虧在先,不論是他在耀武樓上主動接受御貓稱號,還是得知五鼠一事後仍未做出解釋,這是有禮的表現嗎?要知道三五中的江湖人都很重視名譽,不論是歐陽春還是展昭或白玉堂,而御貓一事就好比你叫某某,這時就有一人跑出來說他專打某某是一樣的,這也是一種侮辱,因此五爺的表現也並不奇怪,而此時五爺知道這非展昭本意,而且已知展昭是他的「意中朋友」,那麼就不能傷他性命,所以在陷空島才沒有再比武,而是採用了打賭的手段,代價也是江湖人所說的名聲,該作者所說五爺在這場賭注中對展昭是「辱」,難道五爺一旦落敗對其名聲不是大影響么?而且「御貓」對「五鼠」的影響不是辱么?說到禮,在鬧東京一事上我是不太認可展昭的做法的。

還有前面提到五爺刀勢越逼越緊,說明五爺一開始並未直接出全力,而是一點一點去試探展昭的武功,而且這一點從「我看姓展的本領果然不差」這一句也可以看出,還有該作者說展昭有所容讓,我認為展昭容讓的點就是不對五爺進攻,而是一心防守,至於該作者所說的控制局勢,好吧我真沒看出來,躲閃和輕功不是一樣,只是武功的一個側面吧,我不知道要辯駁哪裡。

另外我覺得這一段其實也可以說是展白二人武功不相伯仲的理由「論技藝,巧妙多通,同歸一路」,從中可以看出二人所用技巧是一樣的,如果雙方互換位置也會和對方做的一樣好,當讓這只是個人理解,做保留意見。

綜上所述,我認為展白二人武功不相伯仲是可以採信的,即使有差別也很細微,因為我認為展昭所說的不相伯仲因該是見到五爺刀法後與己進攻時的劍術技巧有過一個比較之後得出的結果。

推薦閱讀:

《小五義》《續小五義》的作者叫李鳳山
展昭何許人也?

TAG:武俠小說 | 古典文學 | 三俠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