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身體的記憶比語言的記憶更為深刻?——漫談皮膚飢餓症

皮膚飢餓症不是準確意義上的心理學診斷,就當它是一個俗稱吧。

細讀紅樓夢的讀者會發現書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王夫人安排賈環在油燈下抄寫佛經。寶玉從私塾回來,往王夫人身上一蹭,母子二人說說笑笑,好不親熱。說笑完了,寶玉往榻上一躺,賈環有意無意地弄翻了油燈,熱油濺到寶玉的臉上,燙傷了他的臉。

賈環和寶玉雖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但在賈府的地位天壤之別,所別之處在於生母的身份迥異,寶玉的母親王夫人是正夫人,出身於京城四大家之一的王家;賈環的母親趙姨娘是粗人,丫環出身。

寶玉可以和母親說笑親昵,賈環的母親非潑即辣、非打即罵,所以賈環在這樣的封建大家庭環境中,不僅有地位懸殊的鬱悶憋屈,還患有「皮膚飢餓症」。

年紀稍大的人有一個這樣的體會:中國人很不習慣於肢體接觸和肌膚相親的。許多人的記憶中,找不到幼年時被擁抱、被愛撫的痕迹。當他們有孩子時,發現自己身體僵硬,不會用身體表達對孩子的愛,他們不具備愛的能力,這不是他們的錯,因為他們沒有過這種被愛的體驗。

表達愛的方式有許多種,或許沒有被認識到的是:身體的記憶比語言的記憶更為深刻。舉個例子,一個會騎自行車的人,3年之內不騎車,3年之後照樣會騎。而他3年之前聽過的一句話早就九霄雲外了。

從眾多婚姻情感諮詢案例的經驗來看,讓人迷戀和放不下的是什麼?是親昵的小動作。不少女性說:「我也不知道當初迷戀他什麼?他的身軀不偉岸、相貌不英俊、家境不富裕,我到底迷戀他什麼呢?」她不知道,是親昵的小動作在她的身體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身心一體,身體的親昵就像蝴蝶效應一般自發生成心理的依戀。這樣的親昵,讓人重回幼年時光,感受到、補償到親人的愛撫和寵溺,這樣的時光是多麼美好的溫暖。

身體的記憶比語言的記憶更為深刻。親昵的小動作:捋捋頭髮、拍拍臉蛋、親親眼睛、小手合在大手的掌心、不經意間的環抱……

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願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

推薦閱讀:

168心理治療四步法則——基本程序
網路遊戲竟然有這麼多好處,但重點仍然是?
耶魯大學《心理學》之二——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學
人活著,就是在戰鬥:記錄抗擊躁鬱症的日子
你好,我看過你的校內網和QQ空間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