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告別時熱淚盈眶,為何唐僧師徒即將分離卻各自喜形於色

(一)

歷時十四年,走了十萬八千里,終於到了西天雷音寺,取得了真經。五聖歸真,各得其位,轉眼就是離別了。

關於離別,很多時候是伴隨著眼淚。

七月的大學校園充滿了感傷,公交車來了,一群人把另一群人送上車,隔著窗戶再重重地來個擁抱。他們跟著公車一邊跑著,一邊大聲說著,加油啊,以後一定要再聚啊。

蝴蝶谷大會結束,張無忌看著群豪白衣如雪,昂首而出,再不回顧。張無忌想到如許大好男兒,此後一二十年之中,行將鮮血灑遍中原大地,忍不住熱洎盈眶。

令狐沖離開洛陽時,與婆婆告別,依依不捨道:「今日一別,不知何日得能再聆前輩雅奏。令狐沖但教不死,定當再到洛陽,拜訪婆婆和竹翁。」心中忽想:「他二人年紀老邁,不知還有幾年可活,下次我來洛陽,未必再能見到。」言下想到人生如夢如露,不由得聲音便哽咽了。

楊過朗聲說道:「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言罷,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鵰並肩下山。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啊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

離別意味著一段旅程的結束,下次是否還會見面,誰也不知道。說一聲告別,就是死去了一點點,怎不讓人傷感?

(二)

取經的旅程結束了,四人馬上各奔東西,可為什麼大家都這麼高興?這一路上經歷的一切,難道不值得抱頭慟哭,做一個告別的儀式么?

沒有,大家簡單地說了聲BYE,就這樣散了。

好像是演了一場戲,終於落幕了,領了各自的報酬,緊一緊衣衫,晚飯也不一起吃一場,直接消失在夜色里。

真經誰也救不了,他們應該都知道的。這一切只是一場戲,這一路上的冒險、磨難、生死、歡樂都只是劇本和台詞,都不重要。

要的只是各自的地位、自由、榮耀和報酬,不會再做師徒了,甚至連朋友也不是了。

電影有一種類型片叫做公路片,公路片有一些基本的要素,一群迷茫的人,一段未知的旅程,遇到一些人,經歷很多事,解決各自的困惑,重現發現自我。

西遊記便是一部公路片,但遺憾的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後,困惑猶在,自我難覓。劇本是佛祖寫定的,情節是人為設置,師徒四人如同提線木偶,按照既定的劇情向前行走,誰也感動不了誰。

要毀滅一個人,就先要奪走他最在意的事物。於是,奪走了唐僧的地位,孫悟空的自由,豬八戒的驕傲,以及沙僧的張揚。

然後告訴他們,去西天取經吧,成功了就還給你們,加倍地還給你們。

菩薩說,取經要心誠。

四人說,好的,我們會心誠的。

(三)

唐僧本是如來座下二弟子金蟬子轉世,封唐皇之命西天取經,於唐皇駕下許下重諾,不取到真經決不罷休。功成回長安,舉國參拜。登台誦經時,八大金剛自雲端號令,「誦經的,放下經卷,跟我回西去也。」長老將經卷丟下,從台上起於九霄,騰空而去。

一個「丟」字尤其傳神,唐僧取經到底是為了芸芸眾生,還是自家功業?

孫悟空答應西行,一是履行契約,以取經換自由,二是為博一地位,成佛後方能張展。一路上,賠笑、委屈、忍氣吞聲,無法無天的齊天大聖,最終變成奇奇怪怪的斗戰勝佛。孫悟空最終活成了自己年輕時討厭的樣子。

小馬哥穿起了西裝,潔白的長袖襯衣擋住了手臂上紋身。人們低頭側目,恭敬地叫一聲馬總。馬總的臉上波瀾不驚,早已沒有當年的桀驁不馴。少年變成了中年,輸給了生活。

豬八戒年少成名,高居仙班,執掌天河水軍。一朝酒後失態,調戲了宮女,王靈官突然趕到抓了現行,太上老君說其罪當誅,太白金星求情改為流放。下凡時,豬八戒選擇了留住記憶和法力,寧可投身豬胎。

保存記憶的目的,是為了尋找真相。真相其實很簡單,這是個釣魚的陰謀,他只是個棋子,他的遭遇是大人物劇本中的一個橋段。

取經對他的意義,就只剩下了一個遙遠的西天,和一個期待中的結果,最終他成了凈壇使者,也就是光碟行動者。

沙僧本是玉帝御前侍衛,捲簾大將,中南海保鏢,可披甲執戈上殿。失手打碎了琉璃盞,並不是什麼大事,請阿姨打掃一下就得了。但沙僧卻受到了重罰,被貶下流沙河,每七日受飛劍穿胸百餘回。

流放在凡間的日日夜夜,沙僧都在想為什麼?

曾經的沙僧非常張揚,「南天門裡我為尊,凌霄殿前吾稱上」,自持玉帝身邊人,行事無忌憚,自然會得罪一些人。琉璃盞事件後,牆倒眾人推,黑狀告到了玉帝,玉帝盛怒之下將他趕下了天庭。

與孫宏斌在獄中的反省類似,沙僧想通了很多道理。取經道上異常低調,毫不搶功,十四年只殺了一個妖精,只求平平安安到達西天。再也不多做,當然不再錯了。

四人如此各自心腸,違背著自己的本意走向西天。

最終得到了一些,也失去了很多。

(四)

錢鍾書先生說,旅行是最勞頓,最麻煩,叫人本相畢現的時候。經過長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討厭的人,才可以結交作朋友。

去西天是一次漫長的旅程,四個人把自己的本來想法藏住。

孫悟空頭上戴著緊箍咒,被唐僧呼來喝去,稍有不如意,長老便大念口訣,動不動就很沒有面子地被趕走。十萬八千里的猜忌,孫悟空已經受夠了。

唐僧不喜歡孫悟空,馴化這隻猴子,只是為了讓他保護自己。豬八戒深知這些,他肆無忌彈地跟孫悟空抬杠,甚至在三打白骨精時,慫恿唐僧念緊箍咒和驅逐孫悟空,因為他知道這些做法是正確的,是唐僧願意支持的。

此後的很多夜晚,孫悟空會在夢中想起取經的那段卑躬屈膝的經歷,扼殺了自己的人性,順從別人的意願,不堪回首。

沙僧則永遠是沉默的樣子,無功無過,平安到西天,一副機關老幹部的貌相。

這一趟旅程下來,誰也不愛誰。其實不愛是挺好的,那就以後再也不要相見了。

終於結束了,再也不用貌合神離,虛與委蛇。四人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相視而笑,誰也不說破。

為什麼我們眼裡含著熱淚,是因為彼此愛得深沉。既然不愛了,為何要哭。

歡笑是離別的磬缶,揮一揮衣袖,不帶走西天的雲彩。

就這樣吧,各自珍重,以後再也不見了。


推薦閱讀:

春節假期已過:縱然萬般不舍,依然含淚離開

TAG:西遊記人物 | 心理 | 離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