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什麼時候該打,什麼時候不能打,所有父母都要知道!

中國自古代以來就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棍棒底下出孝子」,認為孩子不打不成器,所以往往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的巴掌就會落到孩子的身上,不管是不是孩子的錯,先打了再說,而今,這樣的情況也是不在少數,但是,家長們有沒有想過,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不能無緣無故的打孩子,即便是孩子犯了錯誤,也應該先以教育為主,不要動輒打罵!然而,以下這些情況,是絕對不能打孩子的!

第一種情況,孩子雖然犯錯誤了,但是家長沒有事先教導,也沒有告訴孩子,這樣的事情不許做,孩子不知道這件事情是錯誤的,這種情況就是父母沒有講清楚!

第二種情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平時的一言一行都是和父母學習的,父母只知道孩子犯錯了,要打,但是你知道嗎?孩子犯得錯誤,也正發生在你的身上,父母如果不改變自己,怎樣教導孩子!

第三種情況,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因為這時打孩子往往只是發泄自己的憤怒,懲罰時往往會失去分寸,會忽視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也很難給孩子講清楚為什麼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傷孩子。應等自己怒氣平息了,頭腦清醒了,再實施懲罰。

第四種情況,父母不能打心理有疾病的孩子,心理敏感的孩子父母也不能打,這樣的孩子內心脆弱、偏激,父母要是對孩子動手會導致孩子發生一些極端的錯誤想法,傷害孩子一生!

第五種情況,不到3歲的孩子最好不要打,,3歲的孩子處於遊戲期階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強烈,同時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發展,自我統一性開始出現,而3歲前的孩子,這一切都沒有出現,或者只是剛剛發展。即使是有的孩子過於頑皮,體罰他的時間也只能提前到1歲半,對於1歲半以內的嬰兒是絕對不能進行體罰的。因為在這一年齡段,孩子的活動主要是滿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為吃、喝、拉、撒、睡帶來的條件反射,是無意識的。在這一階段體罰孩子,會影響他們做出正常的生理與心理反應,導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這幾種情況可以打孩子

第一種情況,孩子喜歡觸摸一些危險的東西,包括電源插座,開水瓶,玩火等等,家長屢教不聽的,那麼家長一定要打孩子,讓孩子有記性,記住危險物品千萬不要碰,如果這個時候你在不管教孩子,那將會造成不可想像的後果!

第二種情況,當孩子某些作為、習慣、心理傾向,長大後有可能發展為違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為時。孩子喜歡偷東西,或者願意欺負別人,這樣的行為都是不好的行為,家長一定要管教、制止!

第三種情況,過於自私、自我中心傾向嚴重,心中絲毫沒有他人的位置。這樣的孩子從小被寵壞,導致太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不願意和他人分享,長此以往,進學校後很難與同學相處,走上社會後,無法適應社會。對於流露出這種傾向的孩子,父母要及時幫他們糾正。

第四種情況,明知故犯的孩子,孩子有錯誤,但是已經被家長或者老師糾正更改,但是孩子明明知道這是錯誤的,還會犯這種錯誤,犯錯後還絲毫不認錯,簡單地說,屢教不改時,可以打他。

各位家長一定要注意,雖然在有些情況下可以打孩子,但也不能走向一個極端:殘酷、虐待性地責打孩子,或者沒頭沒腦地亂打一氣,逮住哪裡打哪裡,不管是頭部還是臉部。在外人面前也不要打孩子,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懲罰時,要告訴孩子為什麼打他。打只能阻止錯誤行為再次出現,但它本身不能帶來正確行為。只有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以及造成的危害時,才不會再犯。俗語道:「常罵不驚,常打不怕。」孩子要是經常挨打,由於「久經沙場,千錘百鍊」,就會變得「軟硬不吃,刀槍不入」。記住,體罰絕對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盧梭認為自然原始淳樸安寧的狀態反而能比文明精緻的生活給人們帶來的快樂更多?盧梭這種看法是否是一種「人類文明的倒退」?
中國的教育怎麼了?
《獨居的一年》: 人都是帶著傷疤長大的
今天,你還能拿起十年前的畫板嗎?
教育是否能讓命運往好的方向走?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