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三傻大鬧寶萊塢》,該如何評價這部電影?

如果讓大家回憶自己看過的印度的電影的話,我相信《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一定是很多人第一時間腦子裡出現的那一部電影。確實,這部影片非常的經典,主演在印度也有非常大的名氣。影片的劇情也是十分的好笑,同時看完也有發人深省的意味。雖然這部電影一定年頭了,但是我還是會不時的翻出來再反覆地看一看,依然會哈哈大笑。


對於三傻大鬧寶萊塢這樣一部影片來說,他的定位是商業類的喜劇片。但不得不誇獎他做的是非常的成功。影片的笑點也非常的多,非常的到位,劇情節奏也是比較緊湊的。雙線交叉的敘事方式式也能夠將故事的緊張感,還有一種神秘感調動起來。同樣的,在這部影片的背後還有很大的教育的人生意義。所以說對於這樣一部電影,看完了之後,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評價呢?那麼我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影片探討教育問題,發人深省。

教育這個問題永遠是值得我們關注的一個重點。在影片當中,男主人公呈現的是一種對於印度的刻板的教育的不認可。他在影片當中多次的表達了他的反抗,他認為按名次按成績來評判一個學生是不對的。同時每個人都有追求他們想要做的事情的權利,不能要求每個孩子都成為銀行家,工程師等等。一定要給他們自由的空間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當時我在看這部影片的時候也是心潮澎湃,是特別的認同影片當中的一種觀點的。我認為每個人他們學習的東西,想要追求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絕對不能夠強制性的去要求。應該給大家更廣闊的空間讓大家去發揮自己的才能。同時人的能力不應該只由成績去認定,刻板的應試教育帶來的人才,未必是真正的可以對社會有好的發展的人才。

人物形象立體生動,不同的人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思考

  • 病毒校長:我一直是很喜歡這部影片當中的病毒校長的。即使一開始他固執的堅持自己的想法,用成績去判定學生。給他的兒子規劃好道路,給他的女兒們規劃好道路。看上去是不是特別像一個獨裁的專制者?但我想說,一開始我真的是可以理解這個人物的。因為在他的環境當中,他從小接受的也是這樣子的教育。他在這樣的一個教育環境體制下,必須要嚴格的去要求自己的學生,也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提高標準。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照著自己的路走得非常好。但是他卻忘記了人只有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面,才可以發揮的更好這一點。可幸的是在影片的後來他明白了自己的錯誤,我覺得這一點是很難得的,能夠知錯就改。前期他的固執他都不講理,都是建立在他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很高的要求,他作為院長,有責任,有擔當去嚴格。後期他的知錯就改,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點,因為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講很難不犯錯,但是如果犯錯了,可以知錯就改的話,是一個人很大的優點。

  • 皮婭:影片當中的女主人公的故事也很有意義。在印度其實女性的地位是挺低的,他們往往在很多事情上都沒有自己的選擇權。女主人公是病毒校長的女兒,她不幸的遇到了一個只注重錢和名利的未婚夫。但是幸運的是她在遇到男主角之後,終於認識到了她未婚夫的虛偽,也能夠努力的在後來為了追求自己的愛情去逃離這一場婚姻。

  • 拉加:這個人物他的家庭比較貧窮,在他的家裡有病重的父親,還有沒有工作的母親和一個要出嫁需要嫁妝的姐姐。可以說他面臨的生活壓力是非常大的,最後因為他怕自己被校長給勸退,於是從樓上跳下選擇了這種自殺的方式,好在男主人公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喚醒了他。最後他也有了自己的好生活。在他接受面試官的面試的時候說了一段很感人的話。這也是代表了這個人物的一種成長,也給我們觀眾傳達了一種特別好的價值觀念。相信他未來也一定會生活的非常的順利。

  • 法罕:他這樣一個人物就是表達了一種要對自己的興趣不懈追求的態度。其實這個人物本身他是不願意去追求工程師這樣一份工作的,只是因為他的家庭,他父母的期待,還有經常過問他家裡的事情的一個人的要求。他是可以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歡的野生動物的攝影,這樣一項事業,並且可以把它做的很好的,從他以前自己的一些創作的作品當中就可以看到他有這樣的潛力。比起做工程師,他的成績總是墊底,我覺得從事這樣一份工作,可能對他來說是更好的選擇。但遇見了蘭徹這樣一個朋友,他也同樣的幸運,因為蘭徹很好的勸說了他,他最終鼓起勇氣去選擇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且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兩個悲劇人物——生命脆弱的讓人心疼,為何用一樣東西定義人的一生?

影片當中,有兩個悲劇人物。第一個就是在影片剛放了沒有多久就跳樓死去的一個學生。他是因為自己的作品沒有辦法得到校長的認可,並且校長還對他的行為冷嘲熱諷,最後實在是受不了了,從樓上一躍而下,年輕的生命就這麼離開了。他的死亡來臨之前,影片的氛圍是特別的輕快的,導演對於這一塊的鋪設非常巧妙,大家都以為可以得到一個好結局。但是當我們看見那個年輕人真正的離開了人世,失去了生命的時候,我們才發現,當一個教育把人逼到絕路的時候。這樣的教育和直接殺人的殺手有什麼區別?當我們為這個人物的命運嘆息的時候,也明白了導演安排這個角色的用意。

第二個悲劇人物就是校長自己的兒子。起初校長一直是認為自己的兒子是死於一場意外事故。到最後真相真正揭露的時候,他才明白,原來兒子只是不想走自己非要強加給他的那條路。他的兒子一直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作家,而不是一個工程師。但是他的父親病毒校長並不能夠理解他。最後無奈的他只能走上了輕生這樣一條路。當真相揭露之時也給了病毒校長很大打擊,他也開始反思自己以前的思想是不是一直存在問題。

影片當中蘭徹也提到到,在印度由於這種教育的壓力過大,造成了很多的學生,有自殺的行為。這是一種很可悲的社會現象,而影片很好的去抨擊了這一點。他呼籲人們應該更加註重學生們的興趣的培養,而不是一味只靠成績分數去定義一個人的全部。我覺得這就是影片表達的意義當中我最欣賞的一個點

電影中的人物和原著有非常大的出入——為了表現教育的主題

還有一點特別有趣,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三傻大鬧寶萊塢其實是改編於印度的一部文學作品《五點人》,之所以要叫五點人,是因為成績按十分算的話,影片當中的三個人,他們只能夠得五點幾分,屬於差生。電影中的蘭徹和文章當中的男主人公的形象是截然相反的,我們在電影當中看到的蘭徹是雖然每天都好像做著無關於學習的事情,但是最後總是能夠憑藉著聰明拿第一。而小說中蘭徹則是一個富家子弟,成績特別差,抽煙喝酒聽搖滾的人。我覺得這也是電影改編當中的一個創意吧,為了能夠突出關於教育的這個主題,就把男主人公的形象給改變了。另外兩個人的形象也是有變動的,其實我們仔細想想就可以明白了人物變動對影片有很大幫助。

在影片當中,有一個特別矛盾的點,就是男主人公不贊成教科書當中的死板的回答問題的方式,那種教育的理念男主本人極力反對的。但是要知道考試的時候肯定也是要考定義啊,這些東西的也是按照教科書來的,如果男主人公真的不贊成,不去看這些東西的話,那麼他答題的時候怎麼可能答出正確答案?換句話來說,他怎麼可能答出讓老師願意給他分數的答案呢?這其實就是一個比較矛盾的點。很多時候在應試教育當中確實有我們不得已的事情,你為了拿高分就必須要按照課本當中的方式去回答問題

最後——all is well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生活當中的一些框框架架給束縛住,不能夠去做自己願意做的,可以發揮自己興趣長處的事情。但是我們永遠要記住,用一種樂觀的態度去對待生活,就像影片當中經常反覆出現的一句話一樣。這句話翻譯成中文就是一切順利。當你在害怕未來沒有任何的盼頭,見不到任何希望的時候就要告訴你的心,一切順利。你可以說這樣的一種方法,是自欺欺人,但是這樣一種方法是最好的,能夠寬慰人的,能夠讓你重新振作起來面對生活的很好的一句話。

All is well.


推薦閱讀:

這周就看楊子姍和趙又廷 ——《南極之戀》
《唐人街探案2》陳思誠將中國風融入世界村
拳王路上開小差,有人曬娃就有人順手滅黑幫
王老五,敢不這麼矯情嗎?
還好有懶萌!否則《南極之戀》虐身虐心虐骨哇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三傻大鬧寶萊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