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理解蘇打綠《拾穗》這首歌?

蘇打綠


傳承者的光榮與夢想 - 對蘇打綠《拾穗〉歌詞的理解

在蘇打綠2013年9月發行的《秋.故事》專輯中,拾穗不是主打之一,這首歌的傳唱度也很低。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歌詞,其實到現在也是如此。我不明白,為什麼一首「流行」歌曲中要出現跟死亡相關的字眼,而且還不止一次。「直到我們都在土壤里睡了,繼續埋成未來的根。」這一句,毫無疑問是寫死亡的。還有「直到我們都也變成寶藏了,埋下笑著心跳的臉。拾穗行歌,牛眠雙眼。」

因為不明白,我就去查別人是怎麼解讀的,並且反覆的想,這些字眼為什麼為出現,而整首詞為什麼要那麼寫。直到我讀到了邊芹寫的《為什麼要被賣的那麼賤》。其中有這麼一段話「蟲豸般的一生只在文明和疆土這根不斷的鏈條上,才被賦予微不足道的意義,非此「活」不過行屍與走肉。」若果真如此,那麼,能作為一個文明的傳承者,其實是非常光榮的。而要成為寶藏,成為未來的根,則是每一個傳承者的夢想。

至此,我覺得豁然開朗。如果說吳青峰前面的很多歌詞體現了他的現世關懷,而這一首則是跟終極關懷有關。生命,既不知往生,亦不知來世,可以確定的就是當前的存在形式。而這種存在不過是長長的鏈條上的一環,從肉體以及精神的存在都是如此。由存在決定意識的觀點來看,人生的意義,無非也是為了族群的延續而已。柴米油鹽、生兒育女、工作生活學習,莫不如此。生命的意義,恰在於「死亡」這一現實,這是哲學和宗教的核心。如何看待死亡,體現的就是人生觀了。

吳青峰曾說過,他死了好幾次。如此,他應當思考過死亡的意義,寫出這樣的詞也不足為奇。作曲者龔鈺祺說演奏這首曲的時候有跟天地對話的感覺。這樣的曲,這樣的詞,也是很般配的。

拾穗

作詞:吳青峰

作曲:阿龔

編曲:蘇打綠、林暐哲

原詞:

見到傳說,又是魚又是鳥,衷心祈禱,披著豹紋牛角,

會讓我們,這一年收成得好。

聽過傳說,被遺棄在街角,飛鳥看到,雙翅緊緊擁抱,

請禰教導,耕種大地的訊號。

解說:《山海經-西次三經》中: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於流沙。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長行西海,游於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

鰩魚形狀像鯉魚,長著魚的身體鳥的翅膀,渾身布滿蒼色的花紋,頭是白色的,嘴是紅色的,長在西海行走,在東海遊動,夜晚飛行。它叫的聲音像鸞雞,肉味酸甜,食用可以治癲狂病,人們看到它就意味著天下五穀豐登。

「狡」出自《山海經》中的「西山經」。原文是:有獸焉,其狀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見則其國在穰。

原詞:

我們盼??盼望的力量,請禰看??看我們等待,

長了翅膀的女孩,手中的麥稈、火炬帶給人們的溫暖。

解說:希臘神話 農神得墨忒爾。在夏天清新的原野和田園中,美麗的得墨忒爾翩翩走來,她頭戴綴滿鮮花谷穗的冠冕,臂挎果籃,另一手持火炬,容貌端莊而又慈愛。她是農業和豐收女神,農民的聖母,奧林匹斯系列中最善良正派的神靈。

原詞:

禰用火揭開,這一季魔幻,稻浪是燃起的海,

燒出了,每一個,有過努力的靈魂,寶藏才降臨給我們。

解說:中國神話,農神炎帝,也是火神,後代之一是祝融,三國殺中有祝融之一角色。神農架以紀念炎帝命名,南嶽衡山有祝融峰。上古,刀耕火種,所以火對農業很重要。

原詞:

燒出我童年,燒過我青春,燒完我人生黃昏,

直到我們都在土壤里睡了,繼續埋成未來的根。

秋風的歌喉,雨點的演奏,母親是大地脈搏,

大自然,給我們,辛苦收穫的芬芳,晚風前個個說荒唐。

解說:除了是對大地自然的歌頌書寫是否也能當成是愛情過程中的描述?因為宙斯(雨點)出現更因為「荒唐」那兩個字。

原詞:

要我們低頭,要我們汗流,要我們學會感謝,

直到我們都也變成寶藏了,埋下笑著心跳的臉。

拾穗行歌,牛眠雙眼。

解說:拾穗行歌出自《列子.天瑞.第一》:林類年且百歲,底春被裘,拾遺穗於故畦,並歌並進。孔子適衛,望之於野。顧謂弟子曰:「彼叟可與言者,試往訊之!」子貢請行。逆之壠端,面之而嘆曰: 「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類行不留。歌不輟。子貢叩之,不已,乃仰 而應曰:「吾何悔邪?」子貢曰:「先生少不勤行,長不競時,老無妻子,死期將至,亦有何樂而拾穗行歌乎?」林類笑曰:「吾之所以為樂,人皆有之,而反以為憂。少不勤行,長不競時,故能壽若此。老無妻子,死期將至,故能樂若此。 」子貢曰:「壽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惡。子以死為樂,何也?」林類曰:「死之 與生,一往一反。故死於是者,安知不生於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營 營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貢聞之,不喻其意,還 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與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盡者也。」

翻譯:春秋時,衛國有一個百歲老人林類,春天過去了還依然披著裘子,在田野上邊唱歌邊拾麥穗。孔子看見了,便叫子貢去問他:「你這樣快樂,難道沒有後悔的事嗎?」林類說:「我一生順應自然,不為生活所累,所以我的壽命就長。現在老了,妻子也先我而去,我的死期將至,還是這麼快活。這樣的事人人都能做到,但大多數卻以此為憂。」見《列子無瑞》。後用來為老而聽其自然、自得其樂的典故。

引用:宋 劉克莊《木蘭花慢 已未生日》詞:「且行歌拾穗,未應天上,解勝人間。」

牛眠出自據《晉書?周光傳》記,陶侃父母喪,家中老牛出走卧眠山崗,指示此地為埋葬的風水寶地。後來,人們以「牛眠」、「得牛眠」、「卜牛眠」「牛眠地」的典故,喻埋葬先人、可讓後輩發跡興旺的墳地。


收穫 紮根


推薦閱讀:

TAG:蘇打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