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進行曲》——《星球大戰》的靈魂

音頻鏈接: The Imperial March - John Williams - 單曲 - 網易雲音樂

約翰·威廉姆斯 指揮,交響樂團演奏《帝國進行曲》

文/林琪雨

《帝國進行曲》又稱維達主題曲,是《星球大戰》的背景音樂, 在電影中通常在維達出現時播放,其他如在星球大戰6帕爾帕廷回到死星時也有播放。

根據威廉斯自己的說法,這首曲子的創作靈感來源於肖邦第二號奏鳴曲的《送葬進行曲》以及英國作曲家的《行星組曲》當中的《火星:戰爭之神》,而星戰百度吧有說來源於拜占庭帝國國歌,大概是道聽途說。

《帝國進行曲》是電影配樂史上有名的背景音樂之一,由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改編而成,《帝國進行曲》第一次出現於《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

《星球大戰》自1977年上映以來,該系列電影就成為好萊塢的金字招牌,其代表著美國科幻影視的巔峰。已上映的八部一直風靡不衰,收穫影迷無數,第九部已在籌拍當中。

《帝國進行曲》與《新希望》被稱為星球大戰電影系列的兩大代表曲。

《帝國進行曲》具有鮮明的節奏感以及瀰漫著緊張、邪惡的氣氛,因為是維達的登場樂,在星戰迷看來,黑暗尊主維達就等同於《帝國進行曲》。

這首曲子與維達的身份不謀而合,對於表現、深化人物特徵起了重要作用。

《帝國進行曲》是電影音樂發展歷程中的里程碑之作,它不僅為電影作品本身增加了無限的魅力,更擺脫了對電影的依賴,以獨立管弦樂作品的身份被世人接受並喜愛,這無疑是電影音樂作品發展的最高境界。

《帝國進行曲》在電影以外也被大量運用,如足球比賽背景樂、音樂會背景樂等。

許多影視作品在向《星球大戰》致敬時或者出場人物是邪惡勢力時,也會用《帝國進行曲》來代表。

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前,支持公投的人舉行的競選活動就播放了帝國進行曲,表達了蘇格蘭也是獨立帝國的政治意見。

約翰.威廉斯,1932年生於美國紐約市長島,著作等身,配樂界大咖,在長達60餘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創作了許多電影史上為人所熟悉的電影配樂,除了《星球大戰系列》,像《大白鯊》、《超人》、《小鬼當家》《侏羅紀公園》、《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藝伎回憶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前三部等等。

他與數位世界著名導演都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特別是與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之間近四十年的合作(所有其執導的電影中只有《紫色》和《間諜之橋》兩部不是由約翰·威廉斯配樂),創下了世界電影史上導演與作曲家合作時間最長的紀錄。

約翰·威廉斯還曾為4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創作了主題音樂並擔任音樂總監(分別為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和2002年的鹽湖城冬奧會)。

除了電影電視配樂,約翰·威廉斯還譜寫了許多其他音樂作品,1980年1月,他得以出任當時已有85年歷史的波士頓大眾管弦樂團的第19任首席指揮,直到1993年12月才卸任。

他獲得過五座奧斯卡金像獎(51次提名),四座金球獎(26次提名),七座英國電影學院獎(13次提名),23座格萊美獎,以及三座艾美獎。

樂曲分析:

這是一首雙主題變奏曲式的作品。樂曲由以中低音區為主的節奏式引子開始,採用了緊張度較高的小三連音音型做為節奏的主要動機,並貫穿全曲。

第一主題旋律的走向是通過主音到屬音再到高八度主音的兩次連續大跳完成了其旋律所要表達的情緒遞進。

第一主題旋律的走向是通過主音到屬音再到高八度主音的兩次連續大跳完成了其旋律所要表達的情緒遞進。在第一主題旋律的展現過程中,配器部分是由引子延伸過來的節奏式背景,這種做法不僅起到了統一樂思的作用,同時也為第一主題的呈現憑添了幾分喑色調的緊張感。在節奏背景的持續狀態下,配器的其它部分採用了逐步加厚的方式來烘托旋律,由木管組僅為強調重拍的點綴作用,再到疊加旋律的輔助作用,樂曲的情緒也在隨著配器的不斷變化而層層遞進。

第二主題選擇了長笛做為主奏樂器,旋律特點主要以靈活輕柔的節奏為主。配器聲部簡單明了,僅以大提琴與圓號共同演奏屬音作為持續音襯托旋律,中間配以色彩性樂器加以點綴。和聲概念較為模糊,只運用第二長笛做旋律的平行聲部展現音程,沒有出現完整的三和弦。

在複雜且豐富的雙主題呈現之後,樂曲經由節奏式過渡樂句回歸第一主題。在第一主題完全再現之後,樂曲再次局部循環反覆第一主題。旋律音色稍有變化,變為小號與圓號的疊加,配器也更加統一。雖仍以節奏式背景為主,卻不同於之前出現的連續性節奏,節奏空隙有所增大、節奏感也更強。隨後,樂曲在引子再現的過渡中進入尾聲。

參考文獻:

維基百科,約翰.威廉斯

zh.wikipedia.org/wiki/%

李野:《約翰·威廉姆斯《星球大戰》電影音樂分析與詮釋》,華東師範大學2012度碩士論文


推薦閱讀:

TAG:古典音樂 | 星球大戰StarWars |